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互相爱慕,为什么还要插一脚,横刀夺爱呢?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题目是:“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互相爱慕,为什么还要插一脚,横刀夺爱呢?”

在我看来,明明知道宝黛恋情的人是读者,而不是宝钗。至于横刀夺爱,那时候连“恋爱”一说都没有,又何谈横刀夺爱呢?

如果说宝钗进入贾家不久之后,就有了金玉姻缘这个说法,那么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第三者就不是宝钗了。而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恋情,是在这之后才发生的。

“送宫花”一节后,宝玉和黛玉都来看望宝钗,席间黛玉吃醋,而宝钗对黛玉的心思丝毫没有察觉,只认为这是黛玉日常耍小性儿的缘故。

可见,宝钗是向来都不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的。就是宝玉也是后知后觉,在黛玉丧父之后,他才发现黛玉的好,才开始对黛玉倾心的。

宝钗对宝玉的执着,不是因为她喜欢宝玉,而是因为她只有嫁给宝玉,才能保住薛家。

宝钗曾经从学识、志向、能力等方面考量过自己未来这位夫君,却件件都不如意。

比如,人们都说宝玉旁学杂收,可是连宝钗都知道的日常小事,宝玉都不知道;

比如宝钗希望宝玉能够把心思放在经济仕途上,不仅仅是因为她想要丈夫是这样的人,更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撑起来薛贾两个家族;

宝钗还对宝玉那种说风就是雨、无事也忙乱的状态很是介意。

平心而论,如果你是一个博学、美丽、有城府、有才能的女性,如果让你嫁给一个只有一副空皮囊的男人,你也会掂量掂量。

即使宝钗很无奈,也叹息,但是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不得不去用力争取。

宝钗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恐怕就是“紫鹃试莽玉”之后。她对着薛姨妈撒娇,说要回去。所以在宝钗看来,她并不想嫁给宝玉,反而因为发现宝黛之恋的曝光而倍感轻松。

我们通常认为宝玉和黛玉的婚恋之事在先,是因为我们总认为,贾母原本就想要让黛玉嫁给宝玉。

可是,贾母真的是为了黛玉,而让宝玉二十之后才结婚的吗?

我们这么认为,无非是三点原因。

一是,跟贾琏的兴儿曾经说过,说老太太一开言,准是林姑娘嫁给宝二爷的;

二是,贾母多年来,都不曾替黛玉提她的亲事;

三是,凤姐作为最能揣摩贾母心事的人,曾经开玩笑,让黛玉嫁给宝玉。

一来,兴儿说这些话时,已经是在金玉姻缘之说的多年之后了,这时候“紫鹃试莽玉”让所有人知道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所以才有的这个说法。至于贾母本人,却从来没表示过,兴儿等奴仆也都只是猜测。

二来,“试莽玉”之前,也就是老太妃死之前的这些年里,黛玉在丧父的服丧期。三年服丧期,不得嫁娶,所以贾母不给黛玉提亲事,是很自然正常的,与宝黛之恋无必然关系。

三来,凤姐虽然善于揣测贾母心事,却并不代表她没私心。她希望黛玉嫁给宝玉,更多的还是源于她的私心。如果凤姐真的知道贾母是要黛玉做宝二奶奶,那为什么贾母问薛宝琴的事时,凤姐以为她是在为宝玉问,是想把宝琴给宝玉?可见,连凤姐也知道贾母从没考虑过宝黛之恋。

再者,如果贾母真心希望黛玉嫁给宝玉,就会帮他们避嫌,进而避免让宝黛二人过往密切。如果贾母真心希望黛玉嫁给宝玉,黛玉也就不用总发愁了,也就不用总抓着宝玉的心不放了,也就无须天天落泪了。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言的年代里,男女私情是最被忌讳的。宝玉和黛玉也深知需要避讳别人,甚至是他们最贴心的、最值得信任的丫头,也需要避讳。如此,贾母、王夫人、薛宝钗等人,又何从知道宝黛之间的恋情呢?

所以紫鹃在得知黛玉心事后,才诸多操心,不得不替黛玉去试探宝玉心意。

紫鹃不能说黛玉的心事,也不能告诉任何人,就只有让宝玉露出行迹来。也因为“慧”紫鹃的这个举动,贾家和薛家才都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恋情。

“试莽玉”之后,贾母才得知宝黛之间的爱情,之前她都只以为她们之间仅有兄妹之情,只盼着这两个玉儿能和平相处,少吵架才好。不仅贾母,就是凤姐、王夫人、薛宝钗也好,他们最开始都不知道宝黛之间的事。如此,又何来阻碍宝黛之恋的说法呢?

就是红楼作者本人也说过,他写的故事,不是那种一对璧人,旁边必得有几个坏人阻碍的故事。

所以,在薛家看来,不是他们横刀夺了黛玉之爱,而是黛玉横刀夺了宝钗之婚姻。连黛玉自己也曾叹息:宝玉对黛玉就是知己,既然是彼此的知己,又怎么天意安排来了一个宝钗,又怎么有个金玉姻缘之说。大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宝黛之间的深情,不是贾母、王夫人等人可以理解的,也并非是她们的“道德标准”所能接纳的。但是她们在“紫鹃试玉”之后,谁都没有为难黛玉,也体现出了她们的宽容。

续书中,贾母和凤姐偷偷让宝玉娶了宝钗,因此让黛玉伤心而死。这样的结局未免落于俗套,红楼原作者又怎会用这样俗套的结局?结局必然另有心意,却并非为了表现宝钗坏而黛玉好,也并非宝钗好而黛玉坏,说到底她们俩都是薄命的人。


细数红楼,共话人间——关注 不做惆怅客

<strong>


不做惆怅客


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互相爱慕,为什么还要插一脚,横刀夺爱呢?

  这是个老问题,见着又有朋友问,我也就简单说几句。

  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互相爱慕,这是事实。

  宝玉黛玉是前世有缘,今生相逢,所以他们初次见面时,就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黛玉是觉得这人眼熟,相当眼熟,在哪里见过,以她细密的小心思,必然是不会弄错的。宝玉呢,比较随性,自已家嘛,他一个宝贝疙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见着这个初次见面的姑娘,笑着对大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初次相见,却觉得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所以两人比别人要亲密许多,同吃同玩同住,两小无猜,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年纪渐大以后,两人都生出了不一样的心思,只要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宝玉虽待人极好,但他心里,真正在意的,就只有林黛玉。贾母看着两人情好,很开心,王夫人装没看见,也没明确反对,王熙凤时常拿他们来打趣,众姐妹也都知道,薛宝钗知道吗?知道的,她冰雪聪明,观察细致,连怡红院的三等丫头小红的性情都摸得清清的——王熙凤都不认得这个丫头,宝黛之间那点情思,她早就知道了,要不然也不会有明里暗里的讽刺,如果说她瞧不出来那就是装傻了。

  她为什么插一脚,横刀夺爱呢?我觉得这么说她,有点过分,虽然我也不是钗粉,但是咱们说话得讲事实,不能诬陷。不吹不黑,才是真爱。

  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始终很理智。在众位姐妹都在的场合里,她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虽然一抓着机会就炫耀自己的博学,但这都人之常情,不能双标。在怡红院里,难得的一次是她没藏住,宝玉挨了打,她感叹大家都心焦,别说长辈们,就是她们,她也看着心疼,后来转了一圈,托了一丸药回来,在宝玉的床边,接替袭人做了一回针线——这件事,被湘云和黛玉看见了,当然咱们读者也看见了,说明什么呢?宝钗的确是有情的,在进宫无望,薛府复兴无着的情况下,她把宝玉当成她上升的目标,这是可以理解的。总体而言,宝钗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这点和黛玉,其实是一样一样的。

  再者,从礼法上来说,宝钗也好,黛玉也罢,她们这些闺阁千金,没有什么是自己可以作主的,包括婚姻,宝黛再相亲相爱,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也是不合法的,换言之,别说他俩一直是纯洁无瑕,说句不该说的,就是他们有了不伦,贾府做主替宝玉娶妻,也是受世人认同的,没有谁会同情无媒之合。宝钗和宝玉的亲事,他们本人作不了主,只要宝黛没有订亲,宝钗就不算是插一脚,这个和咱们现代,还是有不同的。

  她们生活的时代,是包办婚姻,政治联姻的天下,自由恋爱先斩后奏这种事,想想就好,真要实行,那比登天还难,宝黛不能结合是悲剧,宝钗和宝玉,何尝不是呢?都是可怜人。

  祝大家新年平安幸福,巴拉几句,期待您一直关注。


宛如清扬


飞花《作娟悟语》,书中多处描写宝黛钗三人相处的片段,才使我萌生了提出这道问答题的想法,让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互相爱慕,为什么还要插一脚哪?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为了家族的利益

薛家自从宝钗父亲去世后,逐渐走下坡路。其兄薛蟠不但没撑起薛家门面,生性顽劣,不思进取,依财仗势,还草菅人命,摊上官司,使宝钗进宫待选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连贾琏都半只眼睛看不上这个表兄,称呼他为薛大傻子。虽为皇商,哪比得上贾家世代为官,实有通过联姻从挀薛家之意。

二、为了自己

有道是那个少女不怀春,薛宝钗正值妙龄,且贾家为钟鼎之家,联姻成功,日后成为宝二奶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宝玉又是贾家掌上明珠,家族的希望,皇亲国戚,其姐贵为皇妃,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到哪里去找?且宝玉又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貌似潘安,这等少年帅哥哪能不动心?宝钗心思有两人知道,一个是其兄薛蟠,一个是宝玉。宝钗两次有意叫宝玉上心!一次解排扣,让宝玉看金锁,证明金玉良缘;一次羞拢红麝串,露出雪白香臂,证明贵妃有意成全。两次宝玉果然动了心,想这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可以摸一摸。宝钗是给自己找夫君,日后终身有靠,合适就行,但并不象黛玉与宝玉是灵魂知己。

三,前朝婚姻大事皆由父母做主,就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薛姨妈和薛蟠一家子造譽论,贾府上下无人不知。別说宝钗,就是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要尊母命把朱安娶回家。所以宝钗也要配合其母其兄积极争取。以上三点,就是薛宝钗明知宝黛互相爱慕也要插一脚,几次从黛玉处拉宝玉就走,也不管黛玉生不生气,横刀夺爱的理由,个人观点。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个人认为钗黛之争在所难免,表面看起来是钗黛之争,实际是以王夫人为首一群人的利益之争。

从宝钗个人角度来讲,介入钗黛之争有两方面的因素。

内部因素

1、宝玉是个人见人爱的男孩子,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并且性情善良随和,懂得怜香惜玉,全府上下皆爱宝玉,宝钗也不例外。

2、虽然宝钗进京是为选秀,但因种种原因落选。这时一起玩到大,知己知彼的宝玉更成为不二之选,尤其看到“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被虐致死及周围男子所有所为,作为一个女孩谁愿意去冒险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子。即使知道黛玉和宝玉相互爱恋,但是放到今天来讲,也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外部因素:

做为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大家闺秀,怎敢违背长辈的意愿?

抛开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和性格弱点不说,四大家族虽然亲上加亲,但是家族内部权力之争暗潮汹涌,王夫人和薛姨妈当然更愿意宝玉娶宝钗,和自己的嫡亲姐妹联姻,以巩固自己的经济、权利和地位。另外,当时黛玉的财产已经全部归拢到贾府,家里也没有人了,已没有任何团结的价值。因此,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姐妹俩势必要暗中授意宝钗并竭力促成金玉良缘。

薛姨妈的想法和王夫人是一样的,由于薛蟠整天声色犬马,薛家的经济状况一路下滑,宝钗的婚事是她唯一的希望,当然也竭尽所能促成金玉良缘。红楼梦第57回文中薛姨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看着像要替宝黛二人撮合,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黛玉面前做老好人罢了,否则怎么能自此不提,言而无信。因此从上面原因来看,宝钗介入黛玉和宝玉的感情一方面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同时也有顺水推舟,身不由己的原因。





梅子书话


宝钗明明知道宝玉黛玉相爱,为什么要横插一脚,横刀夺爱?

题主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可能看三者插足的电视看多了,才有此一问。

宝钗性温和,持重,落落大方,还通晓全局,知书达理。她并不爱宝玉,爱宝玉只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再还有癞头和尚给她送了金锁,就是后来人们常炫耀的“金玉良缘”。宝玉、宝钗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宝钗心目的人,是一个上进,有前途的白马王子。这一点在宝玉一点也没体现。“整日斯混在女客当中”、“女人是水做的”,还有爱吃“胭脂”的嗜好,从根本上宝钗不喜欢这一点。

宝玉与宝釵不是同路人,宝玉喜女工,怜香惜玉,喜欢姐姐长,姐姐短一副纨绔子弟无疑,他看到宝钗的高洁,有点自愧弗如,“不能正视宝钗的目光”,这是宝玉的自卑,在自卑面何谈相爱!他们是不平等的(心里中)。

黛玉,有才,但那个年代,这个“才”不能给黛玉加分,那时需要的是“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这些教条一直灌输美女的思想,她们大户人家,偶尔搞这诗会是可以,但不能全身心投入。可黛玉偏偏如此。“冷月葬花魂”可见这句诗的意境也是她的结局。她不会做女工,爱使小性子,高傲,不善交接人,还有两点使她最终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身体,家势。

身体一直病恹恹,看哪位长辈愿意接纳这位后宫之主。还有家势。尽管黛玉是外甥女,但二位长辈都不在,即然至亲不在,那黛玉自然成了“弃婴”。

宝玉与黛玉的关系。不谈他们是顽石、绛珠草之淡。他们一见面,宝玉就有了“天上掉了个林妹妹”。一见钟情不说,在他们的成长中,彼此都互相尊重,尊重是爱的基础。不管宝玉偷腥袭人,在黛玉面前,他从未有这个念头,这便是爱的基石。宝玉喜欢与“姊妹顽耍”黛玉也不责怪,她也没有要求宝玉“上进”。如此“自由”在宝钗面前享受不到,宝玉能容忍黛玉所有的缺点:高傲、小性儿、不健康。因此他们是真心相爱。

宝钗插足之说,只能说明他们的悲剧,是封建王朝的必然结果。

“直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静”。


忆江0806


宝玉和黛玉互相爱慕,谁都能看出来,薛姨妈都说宝玉和黛玉如果能结婚就是四角俱全,还在黛玉面前说要给黛玉和宝玉保媒。

宝钗当然知道宝玉和黛玉相爱,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对宝玉好,甚至在宝玉过生日射覆时,还不避嫌疑地用自己的名字和宝玉的名字互射。宝钗想方设法地希望获得宝玉的好感。

宝钗从未认为自己插足宝黛爱情,也从未觉得自己是横刀夺爱。反而认为是黛玉插足她和宝玉的婚姻,横刀夺爱。原因如下:

第一,宝玉和黛玉虽然相爱,但是没有公开这就是爱情。宝钗对宝玉示好,也不是求爱。谈不上插足宝黛爱情。

尽管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是爱,但是不能说,他们之间就是兄妹之情。

贾母虽然说宝玉和黛玉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心底里已经承认两个玉儿是一对儿,但是她不能让其他人认为宝黛之间有私情。贾母掰谎就是要掰一下,荣国府里没有男女私相授受一事,宝玉、黛玉或者其他人,都没有任何私情。

既然宝玉和黛玉没有私情,因此宝钗对宝玉的所有示好行为,也不算插足。

第二,宝钗向宝玉透露金玉良缘,是公开宣称,她和宝玉才是天作之合。

宝钗和薛姨妈都公开说宝钗的金锁是和尚给的,宝钗又让宝玉亲眼看了,金锁上的字与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儿,这是天作之合。她与宝玉结婚才是正当的。黛玉没有东西与宝玉配,她没有通灵宝玉,也没有金锁。宝钗和母亲都认为宝钗和宝玉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第三,元春赐礼,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宝钗有尚方宝剑。是黛玉偷走了宝玉的心。

端午节元春赐礼,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黛玉和姐妹们是一样的。薛姨妈和宝钗认为,元春支持宝玉娶宝钗。因此她们仿佛拿到了尚方宝剑,金玉良缘才是正统。

贾母巧解金玉良缘,让宝钗有挫败感,但是她依然坚信,金玉良缘能战胜宝黛姻缘。她对宝玉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没有逾矩。

第四,宝钗怨黛玉偷走了宝玉的心,横刀夺爱的人是黛玉。

宝玉在午睡,宝钗坐在宝玉的旁边绣鸳鸯。听到宝玉在梦里还反对金玉良缘,相信木石姻缘,宝钗是很生气的,她气黛玉偷走了宝玉的心。

后来宝钗嫁给了宝玉,可是宝玉的心里还有黛玉,宝钗不甘心,自己这么好,与宝玉相敬如宾,还是不能得到宝玉的心。她怨黛玉,怨黛玉夺走了宝玉的心。宝钗还认为黛玉横刀夺爱呢。

如果没有黛玉,宝钗就能宝玉生儿育女。正因为有了黛玉,宝钗才失去了宝玉。宝钗怨黛玉插足了她与宝玉的婚姻,导致宝玉出家为僧,害得她独守空房。

宝钗认为,黛玉才是导致她失败婚姻的罪魁祸首,黛玉才是横刀夺爱的人。


润杨阆苑


红楼梦里面薛宝钗横刀夺爱是冤枉她了!虽说都知道林黛玉与宝玉青梅竹马的,但是贾母王氏都没开口,更没有贾政的同意,只是背后议论纷纷,贾府里的人的口舌之争,那是有风带雨的,只是私下里。再说了,那时候都是十岁左右的孩童。虽然贾宝玉也是喜欢林黛玉的,但是由于过惯了优渥的生活,自己除了爱情眼里有黛玉,心里有真情谊,但是真敢当面告示王氏与贾政,我看他是万万不敢的。贾政之威,王氏之怒,都是宝玉惹不起的高高在上的当权者,掌握着贾府的大权更掌握着宝玉自己的命运,那肯定是威仪有佳,自然宝玉十分畏惧,更别说当贾政,王氏求婚许黛玉为妻了,就是看见贾政也是六神无主,怕的要命,哪敢有所求呢?宝玉黛玉虽说都是有心之人,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红娘,更没有私奔的勇气,因为爱情比较于现实,还是习惯了这衣食无忧的生活!可谓两棵温室里的夫妻花,能再温室里享受二人世界,放到室外就会枯萎。薛宝钗进了贾府,本想通过选秀进入帝王家,不知道啥原因这个愿望竟没有付出实施。或者精明的薛姨妈早就有了打算,进贾府借住进京选秀是假,给薛宝钗撮合婚姻是真!薛宝钗一家子如果没有内部抄家可能还是赖着不走的,贾府出了这状况,而且是封建家庭的大忌,为了保全女儿的名节,主动离开贾府是明智之举的。但是这金玉良缘已有传说,王氏不会不有所耳闻,再加上薛家又是富户人家,薛宝钗又是知书达礼的才女,各方面符合贾府选儿媳妇儿的标准,再加上薛宝钗再贾府的表现,为人处世,老道经济,早已取得贾府各色人等的信任与赞成,这些优越条件黛玉都不具备的,也没有竞争力!一是来贾府其实就是寄居生活,虽说带来的金银财宝不少,但是林家已经是没有人丁,更谈不上门户了!自然林黛玉处于下风。尽管贾母的疼爱与呵护,但是身体羸弱,可谓有命无运的货。尽管天生丽质,也算是红颜薄命!与其说是自己的命苦还不如说命里无时莫强求了!黛玉是为了爱情而来红尘还缘,注定是泪尽而亡,更走不到婚姻的归宿!再加上林黛玉刚硬的性格,没有群众基础也是黛玉得不到婚姻的软肋!而这所有的条件视乎薛宝钗都具备。所以薛宝钗能得到宝玉的爱情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心愿达成了,但是结局却让人唏嘘,有夫妻之名,却成了一个守节独守空房的妻子!人生机关算尽太聪明,还不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再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风云说不定就会大厦将倾,贾府的结局也注定了红楼梦的悲剧,更注定里面的女人悲剧命运,从这里看薛宝钗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却又值得同情了!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宝钗知道宝玉与黛玉相互爱慕,为什么还要插一脚,横刀夺爱?

这就不是宝钗要横刀夺爱,而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1、宝钗选秀失败后,家族觉得贾府家族势力大,宫里有人,朝中有人,就想找个靠山,有意安排宝钗与宝玉结合,而贾府看宝钗长得不错,又懂理,诗词文化底子也不错,正是知书达理之人,从政治上考虑也是不错的选择,宝玉与宝钗成亲,王夫人与薛姨妈是嫡亲姐妹,如果联姻,亲上加亲,彼此都能巩固自己在本家族之中的地位,掌握权力和经济,何乐而不为?于是,贾府也有意让宝钗与宝玉促成一对,两家是你有情我有义,基本公开了,就差形式了。

2、黛玉家族衰败后,寄居在贾府,没钱没势,寄人篱下,从政治上就不是合适的人选,这是以后宝玉要从政的大忌,也是贾府长远利益所不能允许的。再者,宝玉喜欢黛玉,能容忍黛玉身体不好、冷傲、小心眼、爱使小性儿等等缺点,但贾府一干人等为了贾府长久的利益,也不会允许宝玉娶这样的一位女子为妻,做偏室还可以考虑。因此,贾母也一直没有此意。只是看着黛玉与宝玉兄妹俩感情不错,能玩到一起,就让他们在一起玩耍,谁也没有在意。

3、那个年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钗与宝玉有媒妁之言,黛玉与宝玉可没有,只是宝玉和黛玉朝夕相处,更喜欢黛玉而已,属于非正式形式。就算是宝玉坚持,黛玉最多只能做个偏房,不可能做宝玉的正房,因为,宝玉是要继承贾府未来家族势力的,这就需要政治联姻,显然,宝钗更适合。

4、宝钗知道宝玉不喜欢她,但也只能认命,必须服从家庭安排,为家族利益服务。而黛玉正是看到了这些内在的因素,所以才会愁出病来,身体越发的不堪了。

5、宝钗从本性上是不喜欢宝玉这种没有追求、没有抱负,整天沉醉在女人堆里的公子哥的,只是宝钗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

6、从薛家来说,是黛玉自不量力,仗着和宝玉从小感情好,就产生了非分之想,黛玉才是要横刀夺爱,只是认为黛玉没有竞争力,又有宝玉护着,不能公开得罪,并且,黛玉也没有媒妁之言,不足为虑,才没有反击。

7、所以说,宝钗横刀夺爱之说,无从谈起。个人观点,欢迎点赞、留言、关注,相互交流学习。


大夫觉成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很典型的相当一部分现代观众读者看《红楼梦》的视角和态度。

首先,宝黛二人初识于童年,黛玉六七岁、宝玉七八岁的时候,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而宝玉和宝钗初识于少年,宝玉十一岁、宝钗十三岁正值青春期。这时刚刚与宝姐姐初识的宝玉已经情窦初开了,此后宝玉很快就在梦中与兼美钗黛的秦可卿“梦中云雨”了,并且当天宝玉便拉上贴身丫鬟袭人姐姐“偷试”实践了。

然后,已经有了初次性经验的贾宝玉到梨香院去探望宝钗,这时少男少女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比通灵”,引来了还不满十岁的黛玉初次“半含酸”。

相比先天不足又“小性儿”幼稚才九岁多小女孩黛玉,健康自然美貌的十三岁少女宝钗对初识“云雨”的宝玉当然要更有魅力得多,这正是日后黛玉对宝玉抱怨的“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在宝玉宝钗“比通灵”之后三年多,十二岁的少女黛玉才被十三岁的宝玉带领着(宝玉与袭人一起已经有了三年时间的性经验)在大观园中背着众人“共读西厢”。

宝黛二人“共读西厢”初定情,比宝玉宝钗“比通灵”在时间上晚三年多,这才是个基本事实。

之后,才有了黛玉对宝玉屡屡抱怨说,自己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只是“草木人儿”,还抱怨“什么金什么麒麟”忧心宝玉和湘云做出什么“不才之事”。

很多观众都是从影视作品开始了解《红楼梦》的,而影视作品中的宝黛钗一般都是成年演员,观众将宝黛初会即看着作“宝黛爱情”的一见倾心的开始,这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宝黛钗都是青春少男少女,宝玉宝钗“比通灵”早在宝黛“共读西厢”之前三年多。所以宝钗实在算不上是对黛玉“横刀夺爱”,倒是“宝黛爱情”可以说是在“金玉良缘”的风声在贾府传出来三年多之后“插一脚”了。

原著第三十六回,在宝玉挨打、宝钗送棒疮药、贾母夸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比不上宝丫头”、宝钗配金线莺儿络上“通灵宝玉”之后,宝钗接过袭人手里的肚兜正在午睡的宝玉床前绣鸳鸯。这时宝钗忽然听到了宝玉梦呓,只听宝玉说道“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从第三十六回之后,宝钗再也没有对宝玉如此亲近过了………。

至于最终的“黛死钗嫁”,在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宝黛钗三人都是无法自主选择婚姻的。

所以,题主所说的宝钗对黛玉“横刀夺爱”,在“木石姻缘”中插一脚,因而成就了“金玉良缘”。这个观点纯属部分现代观众读者在对原著没有正真认真的解读、对历史背景常识没有正确理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误解罢了。


阿丹151014015


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爱情只是意外收获,更多的婚嫁是家族的结合和利益,在薛姨妈而言,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娘家和女儿,而宝钗是商贾之家继续维持利益的纽带,所以,宝钗背负的是家族使命,爱情只是恰好出现而已。而黛玉呢?如无媒妁之言,感情是禁忌的。所以宝钗在亲人的支持下,更理所应当大义凛然的劝诫,并干涉其中,就是你所说的横刀夺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