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娶了儿媳妇杨玉环,那么后来李隆基的儿子怎么样了?你怎么看?

农人牧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一方面因为唐朝有胡人血统,而胡人有父死娶庶母的传统,对性方面比较开放,另一方面唐朝妇女地位比较高,尤其是武则天做皇后掌握大权以后社会风气更加开放,贵妇公主甚至宫女丫鬟都可以随便找自己喜欢的男人。

唐朝从李渊起兵造反开始就打上乱伦的烙印,李世民为了逼父亲造反,与裴寂让李渊酒后乱性睡了表弟隋炀帝留在晋阳宫的两个嫔妃,李渊因为闯下大祸不得不造反隋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之前,也向李渊控告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的嫔妃通奸,给李渊戴绿帽子,李渊大怒召李建成李元吉进宫对质,李世民引蛇出洞计划成功,埋伏在玄武门杀害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以后,把嫂子弟媳堂嫂全部纳入后宫,弟媳杨妃甚至为他生了最小的儿子李明。

李世民还娶了表叔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为正二品的嫔妃昭容,王世充的儿媳韦尼子也被李世民霸占。

李世民晚年重病的时候,他的儿子皇太子李治与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勾搭成奸,给李世民戴绿帽子,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公开把父亲的嫔妃武则天娶进宫,后来甚至立为皇后。

唐高宗李治做皇帝时,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李治宠爱武则天的姐姐及外甥女,为了报复李治,武则天也红杏出墙找了明崇俨冯小宝等情人,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就是因为杀了她的情人明崇俨而最终被武则天废掉并杀害。

武则天做女皇以后,社会风气更加开放,武则天的后宫据说有几千帅哥,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甚至把她自己的情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献给武则天,武则天的亲信女官上官婉儿因为与张昌宗暧昧被武则天用飞刀刺伤额头。

到了武则天儿子唐中宗李显时代,由于李显是一个怜香惜玉的好男人,他对妻妾女儿妹妹侄女等更加放纵,李显的宠妃上官婉儿不仅自己与武三思通奸,还拉皮条让皇后韦香儿与武三思通奸,上官婉儿还居住在皇宫以外有崔湜兄弟等很多情人,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也有杨均马秦客等很多情人,李显李旦的女儿们都有很多情人。

在唐朝男女关系非常开放的大环境下,唐玄宗李隆基霸占美若天仙的儿媳杨玉环就在情理之中。李隆基本来就是一个风流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年轻漂亮多才多艺的儿媳杨玉环让李隆基魂不守舍,他先是霸占了杨玉环的身体,又派大太监高力士棒打鸳鸯,拆散了儿子李瑁与杨玉环这对恩爱夫妻 。



寿王李瑁是非常不幸的,他不仅被父皇唐玄宗李隆基戴了绿帽子,还彻底失去了心爱的妻子杨玉环,他与杨玉环的几个孩子也失去了母亲。

本来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唐玄宗为了立李瑁为皇太子,甚至杀害了皇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但因为唐玄宗霸占了李瑁的妻子杨玉环,李瑁也因此彻底失去了做皇太子的可能,因为杨玉环的原因,唐玄宗李隆基与儿子李瑁成为事实上的情敌,李隆基不可能让情敌做自己的接班人。

遭遇重大打击的李瑁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要求下又娶了韦妃,以便让杨玉环对李瑁彻底死心,在李瑁再婚仅仅十天以后,唐玄宗李隆基就正式封杨玉环为贵妃。



失去绝代佳人杨玉环与皇太子宝座的李瑁既失去了美人又失去了江山,从此只能安分守己低调做人,反而远离了权力斗争的漩涡,公元775年李瑁55岁寿终正寝。

而让李瑁曾经魂牵梦萦的绝代佳人杨玉环却因为红杏出墙与干儿子安禄山暧昧,引起安史之乱,最终37岁的杨玉环在公元756年魂断马嵬驿。


厚德载物49847


这世界上,绿帽子戴的最大的当属寿王李瑁了,给他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父唐玄宗李隆基。

说起李瑁,不得不提她的生母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长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玄宗早就注意到她了。玄宗刚一继位,就把武惠妃纳入了后宫,百般恩宠。

这个武惠妃不仅人长的美,而且十分温柔,把玄宗伺候的舒舒服服的,玄宗很满意,就产生了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然后立武惠妃为皇后的想法。

结果,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难道皇上不记得武则天了吗?玄宗只得作罢。

武惠妃虽然长的美,但生育能力却不行,生了三个宝宝但都夭折了,最大的不过两岁。


后来,武惠妃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寿王李瑁,武惠妃担心她命中克子,于是就把李瑁送给了玄宗哥哥宁王抚养。

没想到,李瑁健健康康地长大了。到了七岁的时候,武惠妃把他接到了宫里,玄宗封他为寿王。

李瑁十五岁的时候,与十六岁的杨玉环一见倾心,两人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后来在武惠妃安排之下,李瑁迎娶了杨玉环,夫妻俩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羡煞旁人。

此时,玄宗或许没见过杨玉环,否则就没李瑁什么事了!

可能由于武氏的“权力”基因在作怪,武惠妃权力欲望越来越强,她想让李瑁做太子,于是她诬陷太子李瑛谋反,成功除掉了太子,顺带着把玄宗的其他两个儿子李瑶、李琚也一起干掉了。


李瑁离太子之位仅一步之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年,武惠妃突然死掉了,据说是被太子的鬼魂吓死的。

与武则天相比,武惠妃各方面条件都不差,要颜值有颜值,要心机有心机,唯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人家武则天亲手掐死了亲生女儿,也没看晚上做噩梦。

女人要想成为人上人,心理素质要过关。

武惠妃一死,有两个人最伤心,一个人是玄宗,一个是李瑁。


玄宗是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美人死了,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者,空虚寂寞冷。

李瑁是自怨自艾,忧心忡忡,武惠妃是他最大的政治依靠,武惠妃一死,他的靠山就没有了,太子之位难于上青天了。

其实情况远比李瑁想象的更为严重,不仅太子之位没捞到,就连媳妇也跟人跑了。

杨玉环投入了玄宗的怀抱,玄宗的儿媳妇变成了媳妇。李瑁之前“环儿环儿”的叫着,以后不能这么叫了,必须改口叫“环妈”了!


一觉醒来,媳妇变成了“小妈”,这种“奇遇”李瑁结对是历史第一人,李瑁的内心翻江倒海,欲哭无泪,欲语还休,他心中默默地骂了自己一万遍“龟儿子”。

骂自己就等于骂玄宗。

李瑁后来怎么样了呢?

还算不错,玄宗给李瑁讨了个新媳妇韦妃,后来给他还生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三个封了王。

远离政治漩涡,对李瑁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能寿终正寝,公元775年,李瑁死了,享年五十六岁。


一半秋色


杨玉环出生于公元719年,而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两人整整差了34岁。这在古代来说等于是差了两辈人,李隆基都能够当杨玉环的爷爷了。



公元734年,杨玉环参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礼,一同在这次婚礼上出现的有李隆基,还有寿王李瑁。两人对眼前的杨玉环都是一见钟情,这时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和老公都喜欢这个女人。于是为了圆儿子的梦想,以及避免杨玉环入宫争宠,所以力主将杨玉环嫁给了李瑁。

李隆基在无奈之下,勉强同意了武惠妃的要求,册封杨玉环为寿王妃。李瑁的人生因为母亲武惠妃的努力开始朝着顶峰前进。公元737年,武惠妃因为想让儿子李瑁做太子,所以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最终这三人被处死。此时的李瑁距离太子之位仅仅一步之遥,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武惠妃将三王陷害致死后,不知是因为心虚,还是受到了惊吓,很快就一命呜呼了。李瑁也因为母亲的去世开始滑向人生的低谷。

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也逐渐加深,甚至到后来对杨玉环达到了日思夜想的状态,最终不甘寂寞的李隆基下定了决心扒灰。公元740年,李隆基下令杨玉环在长安太真宫出家为道士,但是仅仅过了几天,杨玉环就被迅速的接到了皇宫之中。



李瑁在母亲武惠妃去世后,接二连三的受到了打击。先是落空了太子之位,然后又被父亲抢走了心爱的女人。但是却因为李隆基是皇帝的原因,他没有任何办法抗争,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当杨玉环离开后,李瑁的养父宁王李宪恰好去世,心灰意冷的李瑁选择为养父守孝三年,李隆基也不想再看到他,于是慢慢的疏远了李瑁。公元745年,李隆基想把杨玉环册封为贵妃,这时想起了李瑁还没有王妃。于是做为补偿也好,交易也罢,李隆基给李瑁娶了一名姓韦的妃嫔,其后李瑁和韦妃相依为命,生育了5个儿子,3个女儿。



公元775年,55岁的李瑁去世,这悲剧式的一生也正是的结束了。


我是越关


历史上曾有“脏唐臭汉”之说,“臭汉”指的是汉朝皇帝都喜欢同性恋,那么“脏唐”有多脏呢?

唐朝“脏”的很彻底,比如唐太宗欺嫂霸弟媳,武则天豢养男宠,高阳公主私通和尚……

这还不算最劲爆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竟然霸占了儿媳妇。李隆基因此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扒灰公公。



奇怪了,李隆基的儿子就没有任何反应吗?就这样看着老婆成了自己的小妈!后来李隆基的儿子怎么样了?

别急,且容我一一道来。

李隆基霸占的儿媳妇叫杨玉环,也就是后来的杨贵妃。

李隆基的儿子叫李瑁。李瑁是李隆基和宠妃武惠妃生的儿子,排行第十八子,小名十八郎。

李瑁5岁时被封为寿王,17岁时娶杨玉环为王妃,小两口生活了5年后,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去世了。



武惠妃去世时年仅38岁,李隆基52岁。当时李隆基妃子也不少,但是最宠爱的是武惠。

唐玄宗生前曾有意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群臣奏道:“皇上,大唐好不容易从武氏手中夺了回来,现在又要立武则天的侄孙女为皇后,这岂不是又回到了从前?”

李隆基一听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整日郁郁寡欢,作为他的贴身太监,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恰好有一次高力士去寿王宫里办事,他发现寿王李瑁的老婆杨玉环长得很漂亮,有当年武惠妃的影子和神采。(如图)



回来见到李隆基后,高力士就把杨玉环长得如何漂亮讲了一遍,直听的李隆基心痒难耐。

第二天一早,李隆基在高力士陪同下见到了儿媳妇杨玉环,史书记载李隆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武惠妃了,吃惊的半天合不拢嘴。当天就带上儿媳妇去了华清池洗澡。

杨玉环很想讨公公的喜欢,毕竟李隆基富有天下,于是千娇媚、万柔情曲意奉承,这让李隆基想入非非,于是有了霸占儿媳妇的念头。

二人玩到深夜方分手各自回宫,李瑁见老婆心花怒放得样子,一问得知是和父亲在一起,李瑁也不敢吱声,只是暗中生气。

李隆基自从和杨玉环接触后,相思更重了,眼前交叉出现武惠妃和儿媳妇的身影,不久就病倒了。



高力士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对李隆基说,“我有一副灵丹妙药,保证皇上很快恢复龙体。”

李隆基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说,“爱卿快点献上来。高力士说,我的灵丹妙药就是杨玉环。李隆基一听这三个字,眼神突然放出了光芒,

高力士心中暗乐。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高力士的意思是让皇上把杨玉环娶过来,当时李隆基说“这样不好吗?他毕竟是我的儿媳妇。高力士说,皇上何不下旨让杨玉环为婆婆武惠妃诵经超度以表孝心,诵经超度一般要两年,等过两年后,陛下就可以直接把杨玉环接进宫了。

李隆基一听龙颜大悦,竟然从龙床上跳了下来,高力士一看哈哈大笑。



一切按照高力士的计谋进行着,李瑁虽然不高兴,但又不能公开反对媳妇为母亲祈祷,李瑁怕被人指责不孝顺,也只能隐忍不发。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李隆基假惺惺的对儿子说,你看你老婆尽孝心去了,你自己孤孤单单的,当爹的于心不忍,这样吧,我给你再娶个老婆吧,等以后我老了,你有希望接班。

李瑁被老爸一忽悠,脑瓜一热就同意了,于是李隆基重新为儿子取了一位姓韦的王妃。

还差半年杨贵妃超度婆婆就满两年了,李隆基实在等不及了,在儿子再娶老婆仅过了十天后,李隆基和儿媳妇杨玉环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杨玉环被李隆基封为贵妃,从这以后,杨贵妃成了李隆基的老婆了。

李瑁

这时李瑁方知上当了,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当初老娘活着时,想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太子,结果失败了,李隆基立李亨为太子,老爸说让他做太子只不过是骗他的,李瑁和父亲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失去了老婆,皇太子之位也不属于他了,李瑁万念俱灰,他没有能力和父亲争,只好自认倒霉,之后他和妻子韦妃相依为命,先后生了5个儿子,(和杨玉环结婚5年没生一男半女)其中三人封王。55岁时去世。


秉烛读春秋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中国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杨贵妃的美使得花朵都不敢开放,可见她的美貌非凡。

李隆基能与杨玉环结合在一起,这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故事,说起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但也留下了一些尴尬的的历史。

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可是怎么又成了李隆基的贵妃?这其中的缘由还是比较复杂的。


寿王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她曾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因为子凭母贵,李隆基很想立李瑁为太子,但是当时大臣们都非常反对,李隆基的想法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可是武惠妃不甘心哪,她当然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以后好继承大统,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当时已经有了太子李瑛,武惠妃只有先除掉旧太子才能立新太子。

后来她如愿以偿除掉了李瑛,可是俗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心里就有鬼了。武惠妃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居然生生的把自己吓出病来,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

武惠妃一死,唐玄宗就像掉了魂儿一样,整天茶饭不思,他身边的人当然会非常担心,皇上要是因此得了病该怎么得了?所以他们开始积极给李隆基物色美女,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入得了唐玄宗的法眼。

这时伺候唐玄宗的高力士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李隆基之前曾经见过,她长得美貌非凡,只是她和李隆基的关系,好像不能被世人所接受,但是高力士也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于是在李隆基面前,试探着提起了这个人,她便是杨玉环。


原来当年李隆基和武惠妃在骊山泡温泉的时候,曾经遇到过杨玉环。她不知道李隆基在哪里,在骊山策马奔腾,李隆基看到后召见了她,曾惊为天人。

但是因为那时武惠妃还活着,杨玉环还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并没有往那方面想,可是现在李隆基出于情感空窗期,他急需有个女人来安慰自己,一想到杨玉环,李隆基枯死的心,好像被注入了一汪清水。


高力士一看李隆基的表现便知道有戏,于是安排了骊山之行,并让杨玉环随驾伺候,圣旨到达寿王府,李瑁震惊不已。没想到自己失去了母亲,连妻子也要失去,他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皇命不可违,他只是没想到厄运来的这么快,李瑁和杨玉环成婚后,两个人琴瑟和鸣,恩恩爱爱,本是很美满的一对夫妻,可是天下的事情只有皇帝说了算,更何况唐朝时期的伦理道德观念本就没有那么强,所以李瑁已经预想到会发生什么。

没办法他只能让自己的妻子去陪伴自己的父亲,而杨玉环作为一介女子,命运本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只能随波逐流而已。

杨玉环去历山陪伴唐玄宗后,李隆基彻底被李玉环迷住了,不管她是谁,无论如何都要纳入自己宫中,但是如何堵住悠悠众口呢?这时又是高力士替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不得不说高力士还真是一个为主子着想的“好奴才”。

李隆基下旨让杨玉环到太真观出家,而太真观本就在皇宫之中,想要和李隆基见面特别方便,这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等到风声一过,李隆基便将杨玉环纳为了自己的妃子。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新唐书》)

李隆基为了补偿李瑁,又给他另赐了一门婚事,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补偿。作为李瑁又能有什么办法?他只能听从皇上的安排,否则的话,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皇家的事情不过是皇帝一人说了算而已,连把儿媳妇占为己有都能做得那么冠冕堂皇,或许还有许多人羡慕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是从伦理上讲,他们毕竟是违背了道德规范,他们的快乐终究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杨玉环最终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李隆基最后也生活在孤独痛苦当中。

所以不管到任何时候,做人做事还是要以道德为基准,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不要为了一时的享乐,而让自己落入另一个深渊。(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雨霁视角


李隆基一生经历了好几场政变,这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曾经是一个雄才伟略、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一手将李唐从渐渐崩溃的边缘给拽了回来,然后又一手为李唐开创了“开元盛世”。

只可惜,他虽然将李唐盛世推到了顶峰,最后却又一手将李唐带上了下坡路。

李隆基是凭发动政变才夺到了权,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也会被自己的儿子李亨摆了这么一道。

不过,李隆基也可以说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失国,即便是史书也忍不住感慨一句:“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

这个让李隆基痴迷以致于最后失国的女人也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的儿媳妇,也是他后来最为宠爱的女人——杨玉环。

李隆基从儿子李瑁的手中抢走了杨玉环,说起来也是不复杂,此事主要涉及到了四个人,一个当然是李隆基自己,一个是武惠妃,一个是杨玉环,最后一个则是李瑁。

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除了人人皆知的杨贵妃杨玉环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少有人知却又不得不说的武惠妃,武惠妃和杨贵妃可以说是李隆基一生当中最为宠爱的两个女人,当然,杨贵妃是在武惠妃病逝之后方才获宠。

武惠妃不仅是李隆基的宠妃,还是李瑁的生母,所以,杨贵妃曾经还是武惠妃的儿媳妇。

李隆基后来之所以会抢走杨玉环,说到底还是因为武惠妃。

他为了告诉所有人自己对武惠妃的宠爱,在废了王皇后之后,便没有再立过皇后,所以当时的武惠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但实际上却已经和皇后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说白了也是六宫之主。

武惠妃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女人,又为皇帝生了几个儿子,心思自然不会简简单单地让自己的儿子只当一个亲王,白白浪费了自己所获得的宠爱。

于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瑁能够取代当时的皇太子李瑛,成为唐朝的储君,武惠妃便自导自演了一场血腥的“宫斗剧”。

武惠妃要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唐朝的储君,成为李隆基的接班人,那么,她首先要除掉的便是皇太子李瑛。

李瑛在715年9岁的时候,便已经被李隆基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是唐玄宗的“三妃”中的赵丽妃,虽说不如武惠妃受宠,可也不会差到哪去。

所以,即便武惠妃有心将手伸向李瑛,赵丽妃活着的时候,她也会投鼠忌器。

后来,赵丽妃一死,没有人能够再在玄宗的耳边为李瑛吹枕头风了,武惠妃这才开始策划向李瑛下手。

武惠妃第一次正式对李瑛下手,是在她让女婿杨洄收集了李瑛的污点之后,对他进行栽赃陷害,她故意哭哭啼啼地跑去找李隆基:“皇上,您可要为我作主呀,皇太子李瑛结党营私,想要陷害我们母子呀!”

李隆基当时一听便怒了,好你个李瑛,这皇位还没传给你,你便如此放肆了,将来真传给你了,那还了得?

他为了安抚被太子李瑛“欺负”了的武惠妃,原本已经打算废黜李瑛了,谁知道宰相张九龄跳了出来,说了一堆秦始皇弃扶苏而立胡亥、汉武帝废刘据之类的话,总算让李隆基及时收住了废黜李瑛的心思。

武惠妃见一计不成,便再施一计。

张九龄在737年因事被贬出了长安,没办法继续帮李瑛,武惠妃便迫不及待地再一次对李瑛下手了。

她先是派人去对李瑛说有贼人混入了宫中,让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披甲入宫索拿贼人,等到李瑛他们真的披甲入宫了,她又装作慌里慌张的模样跑去找唐玄宗,对唐玄宗说:“皇上,不好啦,不好啦,皇太子和鄂王、光王三人谋反啦,他们披甲入宫来抓皇上了!”

李隆基一听,好你个李瑛,竟然未经朕的允许便披甲入宫,这还了得,是不是想谋反?

武惠妃此计一出,果然彻底激怒了李隆基,他毕竟也是走政变这条路过来的,所以时刻防着自己的儿子也有样学样,所以李隆基迅速让人将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逮捕入狱,然后将他们贬为庶人,最后更是将他们赐死。

李瑛被武惠妃设计陷害后,李瑁当上太子了吗?没有,他不仅没有当上太子,他的王妃还被李隆基所夺。

李隆基“一日弃三子”之后,武惠妃还没来得及开心,也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果实,将自己的儿子李瑁扶上储君的位置,便病逝了。

武惠妃一死,李瑁也失去了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反倒便宜了李亨。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虽然因为武惠妃的死曾经一度悲伤得吃不好也睡不好,但是为了填补自己的感情空虚,他很快便让人为自己物色能够取代武惠妃的女人,宫中虽有美人佳丽无数,他却一个也看不上。

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报复武惠妃,竟然有人向李隆基推荐了武惠妃的儿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说杨玉环天生丽质,妖娆妩媚,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说得李隆基心动不已,最终还是忍不住召见了杨玉环,然后被她给迷住了。

李瑁再怎么埋怨李隆基抢走自己的王妃,让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他也不敢怎么样,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后来,李隆基为了弥补李瑁,重新给李瑁找了个寿王妃,也即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之女韦氏。

韦氏一生为李瑁生了五个儿子,李僾被封为德阳郡王,李怀被封为济阳郡王,李偡被封为广阳郡王,李伉被封为薛国公,小儿子李杰则官居国子祭酒一职。

也许也正是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太子,让他远离了权力的中心,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让他得到了善终,免于政治斗争的波及,即便是李亨即位以后,也没有对他下手,让他安然活到了775年。

反观李亨虽然当上了皇帝,却在762年便已经怅然而去。

即便武惠妃当初仗着自己受宠,让李瑁当上了皇太子,但是谁又知道他究竟能不能坐得安稳,不会是李瑛一般的下场?


宁糊涂


问题:李隆基娶了儿媳妇杨玉环,那么后来李隆基的儿子怎么样了?你怎么看?


前言

唐玄宗之子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13年封寿王, 杨玉环原本是寿王的妃子,被玄宗夺走后,寿王又纳入韦氏为正妃。

寿王死于大历十年(775年),而杨玉环早在20年前,安史之乱后(756年)就被赐死了

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新唐书》

关于寿王的故事,李商隐还写过两首有名的七绝。

1、《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在唐玄宗的兴庆宫内,在歌舞生平之中,薛王开开心心喝的大醉,寿王却是清醒的。对于这个对比,后人评价李商隐:

“词微而显,得风人之旨。”《鹤林玉露》

有话不说破,却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一种讽刺。

明朝王鏊《震泽长语》中说:

余读《诗》,至《绿衣》、《燕燕》、《黍离》,有言外无穷之感。后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寿王醒”,不涉讥刺,而讥刺之意溢于言表,得风人之旨。

我读诗经,都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后来的诗篇中只有李商隐得到精髓(风人之旨),“薛王沈醉寿王醒”这一句,并不是直接讥刺,但是讥刺的意思却让人很容易感受到。

2、《骊山有感》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换了地方,来到了骊山长生殿。皇帝和杨贵妃每次去长生殿,不愿意跟随的只有寿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不从金舆惟寿王”,常常被批评太露骨,没有“薛王沉醉寿王醒”含蓄。

想必每一次看到父皇和自己的前妻一起时,都是一次痛苦的感受吧?

3、杨贵妃被赐死时,寿王也在现场

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入川,寿王也在金舆左右,还带领了一支部队。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寿王应该就在眼前。留下太子抗敌的时候,还是高力士与寿王替皇帝与太子告别。

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

结束语

诗人作诗常常借古讽今,寿王被拿来作诗料,自然要写他的尴尬。不过寿王忍辱负重,遇事看得开,或许寿王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只是后人胡乱揣摩而已。宋朝杨万里的《读武惠妃传》把寿王写成了一个“大孝子”,主动献上杨玉环,可谓反讽的高手了:

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

寿王活到了55岁,在古人也算长寿,看来心态不错。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谈论起“李隆基、杨玉环和寿王李瑁”这对儿关系,我们也就不得不提起“李世民、武则天和太子李治”这对儿关系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两对关系是十分相像的,只不过颠倒过来了。


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40岁的时候,迎娶了年仅14岁的武则天入宫,等到李世民驾崩后,登基帝位的唐高宗李治随即又将“小妈”武则天纳为己用、据为已有。而今天提到的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据为己有,此举丝毫没有考虑过儿子李瑁的感受。不过,李隆基毕竟是九五之尊,寿王李瑁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当初寿王李瑁真的因为“老子强霸杨玉环”而大动干戈、兵锋相向的话,那就好比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不仅抢占不回杨玉环,恐怕李瑁最终也只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不过历史上的寿王李瑁还是颇识大体、善知人情世故的,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痛恨的端倪,反而还向这对儿“新婚夫妇”恭贺祝愿。对于身为人子、人臣的李瑁来说,妻子杨玉环的“被霸占”,李瑁虽有不舍,但是却不尽全如此,历史上的他对此还是看的比较开的。


众所周知,唐玄宗一生当中唯有两个女人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是武惠妃,一个则是祸国殃民的杨贵妃。要不是武惠妃的突然去世,恐怕杨玉环也不至于会被唐玄宗掳掠到皇宫,割了儿子李瑁的心头肉。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便一度陷入到了沉思之中,终日闷闷不乐、不思茶饭。如此沉郁寡欢之境遇,对于玄宗来说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在此时,杨玉环出现了,这个在玄宗心目当中“大唐唯一能够和武惠妃相媲美的女人”出现了。《新唐书》中这样记载: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当时玄宗降下圣旨给寿王李瑁,要求杨玉环随同自己前往骊山,李瑁心目当中自然明白,此次骊山之行意味着什么。只是没想到的是:李瑁刚刚与杨玉环喜结连理、琴瑟和鸣,原本这么一对“在天比翼鸟,在地连理枝”的美满夫妻,如今却要面对父亲的强行拆散,并且将儿媳杨玉环据为己有。李瑁万万没有想到:母亲武惠妃刚刚过世,如今妻子杨玉环也要被抢夺而去,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却都毫无例外葬送给了李隆基。


即便李瑁有千万无语来哭诉,但是“普天之下,莫非唐土”的思想在此牢牢地阻滞住了李瑁。李隆基在霸占杨玉环后,随后便又给李瑁安排了另一门婚事,李瑁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地默默接受了。如若抗旨不听或者是有非分之想的话,李瑁自然而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小镇月明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历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杨玉环曾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公元734年,杨玉环参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礼,同时唐玄宗李隆基与儿子李瑁也参加了这场婚礼,两人同时喜欢上了美貌的杨玉环,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为了避免杨玉环进宫之后争宠,也为了儿子李瑁的幸福,就一力促成了杨玉环与李瑁的婚事。

李隆基将杨玉环册封为李瑁的寿王妃,武惠妃也一心期望李瑁能当上皇帝,所以在公元737年,陷害了太子李英、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三人被处死,李瑁此时距皇位已不远,但是不知是害死人后害怕还是报应加身,武惠妃没有多久就过世了,没有了武惠妃的帮助,李瑁处境日渐衰退,开始滑向人生的低谷。

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了日思夜想的状态,最终不甘寂寞的李隆基下定了决心要得到杨玉环。公元740年,李隆基下令杨玉环在长安太真宫出家为道士,但是仅仅过了几天,杨玉环就被接到了李隆基的皇宫之中。

李瑁没有办法抗争,只能无奈接受被父亲抢了妻子的现实。正好此时李瑁的养父宁王李宪恰好去世,所以李瑁就为养父守孝三年,李隆基也不想在看到李瑁,就慢慢疏远他。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册封杨玉环为妃时,想起啦李瑁没有王妃,于是给李瑁许了一位姓韦的妃嫔,其后李瑁和韦妃相依为命,生下了几个孩子。

公元775年,李瑁享年55岁去世,这悲剧的一生也算结束了。


丫丫说史


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后人不能想当然,要依据史实。根据可靠的史料来梳理,不能随意八卦。开元初期,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生2子1女均在襁褓中夭折,玄宗为此十分伤心,又是追封,又是筑台遥望爱子爱女,悼念不已,虽然此时他已有十几个子女。后来武惠妃再次怀孕,玄宗十分小心,对宫内外秘而不宣,恰逢玄宗大嫂宁王妃入宫,见玄宗愁眉不展,面带忧郁之色,就问为何?玄宗说出心事,原来是怕武惠妃的孩子再次夭折,宁王妃主动请求抚养孩子,在孩子生下后,就被秘密抱养到宁王府,宁王妃对孩子视如亲生,亲自哺乳,别人也都以为是宁王妃的亲骨肉。当然玄宗也经常去宁王府看望大哥,见到儿子,宁王也经常带着孩子入宫看望玄宗,因为他们兄弟的关系十分亲密,只是不戳破孩子的身份。这个孩子就是李瑁,直到李瑁七岁的时侯,才公开皇子的身份,封为寿王,寄托着玄宗希望儿子能长寿之意。到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难怪玄宗见了这个孩子格外怜爱呢!原来是亲生儿子。宁王夫妇为了不辜负玄宗重托,对李瑁精心培养教育,所以李瑁在七岁上朝时的举止礼仪比他许多年长的哥哥们都优秀,玄宗对此十分高兴,为报答大哥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叫李瑁仍视宁王夫妇为父母。

李瑁17岁时玄宗为其选妃,选择了弘农杨氏女,即杨玉环。弘农杨氏是当时的高门大姓,依当时人的观念,门第是指家族名望,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家学渊源等,所谓世家大族,诗礼之家。不看当时的官位权势,财富多寡。弘农杨氏家族是东汉大儒,门生故吏遍天下,人称关西孔子的太尉杨震的子孙,在东汉是四世三公,非常显赫的顶级门阀。一直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几 百年间人才辈出,属于官宦世家。从玄宗册封寿王妃的诏令可以看出玄宗对杨玉环的家世门第十分称许,而且知道杨玉环美貌非凡。说明杨玉环在贵族圈内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美女。

另外有人认为杨玉环是武惠妃选的儿媳妇,过门好几年玄宗都没见过,这不符合事实和常理。按照唐朝礼仪,新娘拜见公婆后才正式成为婆家人。婚后三日还要亲自下厨,为公婆奉上食物,才算完毕。给寿王选妃应该是玄宗亲自操持的,武惠妃只能是有推荐权。因为根据史料记载,玄宗其他子女婚嫁,包括太子的儿女婚嫁,都是玄宗亲定人选。强悍如武则天,她的几个子女的婚嫁人选,也是她丈夫唐高宗亲选的,武则天想把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嫁给武家人也未能如愿,那得等唐高宗死后才行。玄宗经常举行皇室家宴,且喜欢到皇亲国戚家做客,比如皇子和公主家,兄弟家等,史书上都有记载,因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专人记录,其中去寿王和寿王同母妹咸宜公主家最多,这说明他二人和父皇关系最亲密。到寿王家不可能不见寿王妃,应该多次见过杨玉环。而且按照当时人礼节,父亲到子女家,女儿或媳妇要亲自下厨,奉上食物,以表孝敬的。史书曾记载玄宗的女儿们争相献食以表孝心。

开元25年,武惠妃为给寿王夺太子位,陷害三皇子,遭了报应,多次见三皇子索命,武惠妃得了精神病,近乎疯了,一直拖延了大半年才死。武惠妃得病的这大半年,玄宗对她倒是一直不离不弃,想尽各种办法救她,请了不少高僧高道,不停的做法事也无济于事。武惠妃最后被玄宗追赠为贞顺皇后,葬敬陵,陪祀太庙。

话说武惠妃缠绵病榻半年有余,想必这种病也把她的亲人们折腾的够呛,按礼制,她的几个子女和儿媳都要在床前亲自侍奉,玄宗也是时刻关注着她的病情,不时的探望,最终还是撒手人寰去了,年仅40余,她早年夭折的3个子女陪伴在墓侧。武惠妃说是报应而死,其实也是寿命将尽,据载,在她死的前一二年,玄宗的国师金刚智,就是那位大唐密宗的始祖预测到她的寿命不长,劝她造一佛像,及早做功德祈福。

武惠妃去世后1年,即开元26年,玄宗为选谁为太子一事,举棋不定,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十分憔悴,高力士见此情形,就建议说:推长而立,谁敢不服!于是玄宗下定决心立长,即立忠王李亨为太子。有人说为何不立寿王?试想寿王此时处境尴尬,他母亲是为他夺太子位才陷害太子谋反的,导致三皇子被废自尽,当时天下震动,纷纷称冤。此时若立寿王为太子,必成众矢之的,诸王不服,此前就因为玄宗偏爱武惠妃母子,诸皇子颇有怨言,最终矛盾激化,玄宗震怒,导致三皇子事件。这就是玄宗举棋不定,寝食难安,想立寿王而不得的原因,加之寿王排行18 ,上边兄长太多,立他为太子,将来如果地位不稳,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未必是好事。说来寿王最终不能成为太子,也是她母亲平日积怨太多种的孽根。

寿王虽未被立为太子,且他母亲也已去世,但他依然颇受父皇宠爱,玄宗仍旧会时常驾临寿王府。开元28年,武惠妃去世已经3年了,玄宗对她依然难以忘怀,无人能取代她在玄宗心目中的位置,虽说后宫美女如云,但玄宗视若无睹,时常郁郁寡欢,独自伤情,有时甚至神思恍惚。他身边的内侍自然会十分焦急,希望他尽快寻找佳偶。后来在一次宫廷宴会中,寿王妃弹奏琵琶,忽然使玄宗心情大悦。可能周围人会感觉到皇帝很喜欢寿王妃。

开元28年末,寿王为寿王妃向皇帝上表陈情,自请出家为女道士,要为惨死的祖母,即玄宗生母窦太后尽孝,祈福頌经。随后在开元29年正月初二窦太后的忌辰,玄宗派他的兄长宁王亲自持节到寿王府度寿王妃杨玉环为女道士,赐道号太真,入住太真观。

从以上这两条记载来看,玄宗想娶杨玉环,是事先和他大哥商量研究过的,因为杨玉环身份太敏感,不可不慎重。宁王不仅是玄宗的大哥,还是寿王的养父,还相当于皇家的大族长,地位十分尊崇。按资治通鉴记载,在朝堂上玄宗是君,宁王是臣,宁王行君臣之礼,跪拜如仪,但退朝之后,玄宗则规规矩矩地给宁王跪拜,行家人之礼,因为宁王是兄,玄宗是弟。在国君为大,在家父为大,无父则兄为大嘛!最终兄弟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为过渡,从而改变身份。因为当时人盛行以出家为道士的方式为死去的先人祈福,短则一至两年,长则终生。后来玄宗故去,他的多个女儿也以为父皇追福为名,出家做了女道士。所以当女道士顺理成章,不足为奇,而且还有一好处,就是按当时人的宗教观念,出家就等于断了今世的尘缘,如同再世了,这就与她寿王妃的身份一刀两断了。

野史记载,是高力士到寿王府去说服寿王献出寿王妃,恐怕不准确。高力士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他去传话,等于是玄宗自己让儿子献出妻子,这不等于明抢吗?那今后父子关系将何以相处?可以设想,如果宁王以寿王养父之尊,对寿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暗示寿王只有让出王妃,才能使他父皇摆脱失去他母亲的痛苦,此时寿王恐怕也别无选择,他已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他的父皇是他唯一的保护伞,不能再失去父皇庇佑,如果他的父皇因思念他的母亲过度,导致身体有恙,他的皇兄即位,他今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我们今人可能认为寿王李瑁和他父亲有夺妻之恨,应该十分怨恨他父亲或有所表示才对,否则就是太懦弱,但在唐代那个以孝为先的时代,父子天伦终究是要大于夫妻之义的。古人认为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可以换,手足不可断,兄弟尚且不可断,何况是父子天伦!玄宗于李瑁既是君又是父,身为臣子毫无怨言才是被那个时代所称道的吧!

杨玉环入住太真观近一年之后,宁王病逝,玄宗恸哭失声,哭之甚哀,为表示对大哥当年让位的感激之情 ,特追尊为让皇帝,大嫂宁王妃为恭皇后,建惠陵安葬。玄宗素服发哀,并率亲王大臣冒雨为其送葬,寿王李瑁请求为养父守陵,以报乳养之恩。一时间天下人纷纷赞颂玄宗父子是孝悌的楷模。

天宝四载,也就是杨玉环当女道士的第五年,还俗被册封为贵妃,史载一切礼数实同皇后。此前玄宗已为寿王选了同样是出身名门望族的京兆韦氏女为寿王妃。韦姓和杨姓在唐朝都是和皇室世代联姻的大姓。

人算不如天算啊!有野史记载,杨玉环小的时侯,有一个相士偶然看到她,对旁人说,这小女孩将是一个贵人,别人追问到什么程度,相士认为若干年后,天下人都得向她朝拜,她的夫君将是至尊,她将是不是皇后的皇后。野史或真或假,不足为凭,也可能是附会之辞。但武惠妃确实是在寿王李瑁娶了杨玉环之后,才有了为儿子夺太子位的行动。杨玉环成为贵妃后,玄宗还把她的堂弟杨錡招为驸马,算是亲上加亲,娶的是寿王的同母小妹太华公主,排行第21,她是玄宗的第一爱女,礼遇过于诸公主,玄宗倾尽宫中宝物珍玩,尽数赏赐。说来寿王和杨家仍是亲戚,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此时从历史记载来看,寿王并未失宠,而且他的地位仍在诸皇子之上,他排行第18,宫中都称他为十八郎。在唐朝,家中奴仆称主人为郎君,女主人为娘子,如同后世称呼老爷太太,称呼某人为某某郎是个十分尊敬的称谓。宫中上下都称他为十八郎,说明他的地位很高,因为他母亲是被追封为皇后的嘛!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嘛。

杨贵妃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擅长自度曲,精通各种乐器,尤擅击磬和 吹笛,她弹奏的琵琶被称做当世一绝。为了不让她的琵琶绝技失传,玄宗让她广收弟子,于是诸王公主争相拜她为师,号称贵妃琵琶弟子,同时她也收一些有天赋的宫女为弟子。

杨贵妃最善跳霓裳雨衣舞,关于此舞还有一段故事。开元八年的八月十五夜晚,玄宗醉卧宫中,梦中被一群仙女引领至月宫,仙女环绕他翩翩起舞,舞姿曼妙,美不可言,并告诉他此舞名霓裳雨衣舞,是天上乐舞。玄宗醒来,牢记于心,把此乐舞传与宫中和梨园弟子。为纪念此次神游月宫,神仙传授他霓裳雨衣舞,玄宗特规定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以示庆贺。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据道家典籍记载,玄宗后来又在叶法善,张果老,罗公远的帮助下多次游览月宫,这三位都是道教中的神仙级人物。张果老用玉带向空中一抛,化做一座彩桥,引领玄宗登月,彩桥随走随灭。国师叶法善和罗公远则分别是用笏板和竹杖做为法器,化为一座彩桥。

虽说玄宗把霓裳雨衣舞传授给宫中人等,但没有一人能达到尽善尽美。据载,每当玄宗心绪不佳时,只要杨贵妃一舞霓裳雨衣舞就龙颜大悦,因为只有她的霓裳雨衣舞才和当初玄宗梦游月宫时看到的一模一样。玄宗刚刚新作一曲,即兴吹笛,杨贵妃只听一遍,立刻能把新的笛曲丝毫不差的重复吹奏一遍。这也许就是杨贵妃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吧!

安史之乱前夕,从道士那儿传出一首诗,其中有云: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巾。大家都不解其意。直到马嵬坡杨玉环自缢,才恍然大悟,山下鬼是嵬字,环是杨贵妃名字。

安史之乱时,寿王被委以重任,他时刻在皇帝身边,代表玄宗传达旨意,慰问大臣和将士。他是益州大都督,他的同母弟盛王李琦是扬州大都督,益州指四川,扬州地辖江浙一带,这两地都是富庶之地,是唐朝的经济命脉,占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寿王兄弟地位之高。据载,马嵬之变前夕,因为一起逃难的有不少妇幼家属,行动迟缓,而后边叛军已经离的不远了,玄宗忧心忡忡,怕被叛军追上,皇室全部覆灭,曾和大臣商议,由寿王李瑁率领一部分军队保护皇室大部分人和妇幼家属,先行到达成都。玄宗本人和太子,宰相等大臣暂缓行进,这样可以保护皇家大部分人的安全,万一有不测,大唐王朝仍后继有人。这说明皇帝颇信任器重李瑁。不料发生了马嵬之变,玄宗改变计划,仍旧一起逃亡四川。此后李瑁一直是做为玄宗的代表,协调与大臣的关系,与新即位的肃宗的关系。

寿王李瑁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去世,皇帝给了很高的礼遇,辍朝三天,追赠太师。这也是诸王中的最高礼遇。他的侄子代宗皇帝之所以给他如此礼遇,一是他本人为人忠诚谨慎,二也是因为他是玄宗生前器重的皇子,是出于对祖父的尊重。因为代宗和祖父玄宗关系很好。

据载,玄宗行至四川某处,问这是什么地方,左右回答这是万里桥,玄宗说我不担忧了。原来开元年间,有位高僧一行曾对玄宗说,将来陛下如若有难,走到万里桥就安全了。玄宗追问是何意,一行说天机不可泄露。又走到剑门,忽然看见他早年的国师罗公远站那儿迎接,罗公远一直护送玄宗到成都才悄然离去。这罗天师本来是在玄宗身边,怎么又出现在四川呢?

据唐正史记载,罗公远法术高超,尤其擅长隐身术,玄宗拜他为师,学习隐身术。但玄宗每次隐身时不是露出衣带,就是露出帽翅,和罗公远一起隐身则不露形迹。玄宗问罗公远为何?罗公远说:陛下是一国之君,只管专心治国,学隐身术对您没用,只是出于好奇心罢了。还不停地数落玄宗的过失。玄宗不肯罢休,坚持要学。罗公远无奈,隐身在大殿的柱子中,玄宗教人劈开柱子,散落了许多碎石,每一碎石都有罗公远的形象。玄宗害怕了,急忙谢罪,罗公远忽然不见了。后来,有朝廷使者在四川看见他,罗公远笑着对使者说:替我向陛下问候!陛下的玩笑开的也太大了!并让使者带给玄宗一只四川当归。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玄宗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成都。面对山河破碎,玄宗感慨万千,正式发布罪己诏书,传告天下,,表示由于他一人之过,导致天下大乱,苍生遭难,因此痛切责己,以谢天下!

一年之后,玄宗从四川回到长安,忽然明白了罗公远送给他当归之意。回到长安后,已是太上皇,他令人画了一幅贵妃的画像,悬挂在室内,朝夕视之。从一些诏令来看,在他的心目中,贵妃的形象始终是端庄高贵,知书达礼的。由于对贵妃的死,感到非常的痛苦和内疚,他请道士为贵妃招魂。

据道家传说,玄宗让道士寻找杨贵妃魂归何处,道士四处寻找,终于在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这时叫太真,此时和仙人们在一起。见到贵妃之后,道士问贵妃是否可以回去见太上皇一面,杨太真告诉道士,现在不宜相见,太上皇也不会在人间太久,以后自会相见。并嘱咐告诉玄宗不必思念悲伤。道士问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事或信物,好以此来做为凭证向太上皇复命。杨太真徘徊良久,说天宝十载的七月七日夜晚,她和玄宗仰望牛郎织女星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此事没有任何人知道,并把一金盒交给道士,里面有盟誓的誓言。道士拿着金盒离去向玄宗复命,于是玄宗相信道士见到了贵妃。后来玄宗彻底食素,再后来玄宗辟谷,亲自煮炼石英。

唐玄宗和明朝的嘉靖皇帝都是虔诚的道教徒,酷爱炼丹,但玄宗的炼丹和嘉靖有所不同,嘉靖是请道士为他炼丹,玄宗是自己亲自炼丹,比嘉靖修道还要勤勉,从开元到天宝至退位,一直如此。经常请道士为他授道术,一讲就是半天。据他自述,每天半夜即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太上老君焚香叩拜,数十年从未间断。

玄宗辟谷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晚上,焚香沐浴更衣后,宫门紧闭,只剩他一人在内室,但听里面有说笑声,室外宫女太监不敢打扰。早晨起来,室内寂静无声,推门而入,玄宗已逝,终年78岁。

玄宗死后,被唐代的道教徒们尊为元始孔昇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