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到底該不該被士兵逼死?

錦繡影視


歷史上能被稱為“禍水”的女子都漂亮,楊玉妃能從皇帝的兒媳到皇帝的老婆,都是漂亮惹得禍。在當壽王李瑁的王妃時,她是安分守己的,沒有任何花邊新聞,想來賢妻良母就是她的追求。



她的婆婆武惠妃死後,好色的皇帝公公看上了她,並處心積慮地讓她在宮中出家當女道士,五年後,又把她變成了寵冠六宮的楊貴妃!在男權社會,一個本來可以生兒育女、夫唱婦隨、含飴弄孫、壽終正寢的女子就這樣被改變了命運。

史料記載中,楊玉環和唐玄宗李隆基興趣相投,情深意重。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說她到皇帝身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而且“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與其說在歌頌貴妃的美麗,不與說在闡述楊貴妃身不由己、好以色事人的悲哀。


唐玄宗是公元685年出生的,楊玉環是719年生人,兩人相差34歲,縱使有共同的愛好,代溝是客觀存在的啊。“月中嫦娥愛少年”是女人的共性,面對老態龍鍾的唐玄宗,楊玉環內心有怎樣的無奈與悲苦不得而知。可以說,她的回眸一笑是強顏歡笑。

尤其,身份上現在與她同床共枕的人還是她的公公,二人結合是有悖倫理道德。猜想:出身名門望族的楊玉環人後有尷尬與無奈的情愫,只是,這樣的話兒能向誰說呢?

她是不敢明目張膽地厭惡唐玄宗的,又不得不費盡心思地保住這種在少女時代根本不奢望得到的寵愛,這 就是她的矛盾生活。外人看來,進宮成貴妃是她一生最美好的時光,設身處地,我認為她內心充滿苦澀。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銳氣盡失,帶頭倉皇逃往蜀地避難。到了馬嵬坡(現在的陝西興平西邊),禁軍首領陳玄禮等鼓搗隨駕禁軍發動了兵變,先是砍死禍國殃民的楊國忠父子,然後逼著耄耋之年的唐玄宗殺死楊玉環,出現了“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的場景。在將士們的逼迫下,玄宗無奈,曾經風華絕代的楊玉環自縊了。

將士們殺死楊國忠,是楊國忠罪有應得!楊玉環到底該不該被士兵逼死?

其實,儘管族兄楊國忠的飛黃騰達與楊玉環的存在有很大的關係,可真正提攜、重用楊國忠的卻是唐玄宗自己。這裡,玄宗也不只是單純地看在楊玉環的面子上,當時,老邁的唐玄宗想用楊國忠牽制李林甫,平衡朝中各方的勢力,這才給了楊國忠掌權的機會。楊貴妃貪圖享樂不假,但她並沒干涉朝政。顯然,安史之亂的發生與她沒半毛錢的關係。所以,她不該死。

這件事的背後,有個重有人物,就是太子李亨。他對老爸親小人、遠賢臣的作派早心生不滿了。恰逢安史之亂,他老邁昏庸的父親應該下臺了,該是他粉墨登場的時候了(歷史證明是對的)。陳玄禮等帶頭髮動的譁變,就是李亨運籌帷幄的結果。一再威逼要殺死楊玉環,其實是向唐玄宗示威。

以當時的情形下,唐玄宗是不能保住楊玉環的,將士們已殺死了她的族兄。而玄宗的最愛是楊玉環,只要楊玉環還活著,被玄宗秋後算賬的危險就存在。所以,儘管她不該死,但事到臨頭,玄宗要保皇位,她就必須死。

當時,如果玄宗願意退位,李亨於馬嵬驛登基為新君,楊玉環還有一線生機。因為玄宗今後不能一言九鼎了,玉環枕頭風生不了效,就沒秋後算賬的機會了,沒有人再盯著楊玉環了。她的命就能保住。

但唐玄宗是帝王,在江山面前玉環顯得微不足道!他毅然決然選擇了保皇位,陳玄禮繼續效忠於他,李亨目的沒能達成,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他知道父親不會放過自己,不敢隨他入蜀了,父子就此分道揚鑣。李亨到了靈武才登基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縱上:楊貴妃死得很冤枉,她是為唐玄宗丟了命的,真正應該受到譴責的應該是皇帝唐玄宗,她不該被逼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老爹有話說:

楊貴妃的死,它不是一個該不該的問題,而是唐玄宗的無奈之舉。

唐玄宗心裡也不想處死楊貴妃,但是沒辦法啊,在當時的局勢下,唐玄宗只能選擇犧牲楊貴妃。

所以啊,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有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01.

為什麼說楊貴妃的死,是唐玄宗的無奈之舉呢?

這裡面涉及到馬嵬(wei,第二聲)驛事件。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直在向長安進軍,而唐朝的軍隊,根本擋不住。所以,在第二年的時候,唐玄宗就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一起逃往蜀中,藉此避難。

在他們到達馬嵬驛的時候,以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將唐玄宗的車駕團團圍住,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否則不肯繼續護送唐玄宗入蜀。

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父子。在誅殺了楊國忠後,隨駕的禁軍軍士,依舊不肯繼續前行。軍士們認為,楊貴妃也要被處死。

唐玄宗迫於當時的局勢,無奈默許,賜詔楊貴妃,縊死在佛堂裡。

關於這件事,在《舊唐書》的列傳卷一篇中,有相關的記載:

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 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 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 西道側。

02.

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有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就像唐玄宗一樣,雖然身為皇帝,一國之君,卻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

唐玄宗在保命,還是保楊貴妃的問題上,最終卻是選擇了前者。

真是讓人不得不感嘆:自古帝王多薄情,自古紅顏多薄命。

03.

那麼,楊貴妃到底該不該被士兵逼死呢?

皇帝的寵妃被士兵逼死,這種事情,也就在特殊的局勢下,才有可能發生。要是換了平時,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

隨從禁軍逼死楊貴妃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造成國家動盪不安的罪魁禍首,是以楊貴妃為首的楊氏一黨,蠱惑聖上,禍亂朝廷所致。

隨從禁軍包圍車駕的動機,就是希望幫助皇上清除楊氏黨徒,讓國家恢復安定。從動機上來說,隨從禁軍們並沒有做錯。

但是,楊貴妃說到底,也只是皇帝后宮中的一個寵妃而已。怎麼能夠將安史之亂的所有罪責,都歸咎到一個女人的身上呢?

總之,隨從禁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希望國家能夠恢復安定。但是,不能將所有的罪責,都歸咎到楊貴妃的身上。


老爹有話說


安史之亂,與唐玄宗的荒唐昏庸有關,與楊國忠的專權擅權,敗壞朝綱有關,但也與楊忠妃的邀寵獻媚,禍亂後宮有關。

許多人都很同情楊貴妃,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後,楊貴妃隨同唐玄宗李隆基匆匆逃走,在馬嵬坡一帶軍隊停而不發,要求唐玄宗給一個交代,於是,楊貴妃就成了唐玄宗等人的替罪羊,這一點雖然值得同情,但這並不意味著楊貴妃就是無辜的。

楊貴妃被迫來到唐玄宗身邊之前,她的經歷都可以抹上一重悲劇的色彩,但是,當她來到唐玄宗身邊之後,她的一切都變了。她開始邀寵獻媚,殘害後宮,並因嫉妒而兩次被貶出宮。如果說這些還只是一個女人為了護愛而表現的天性,那麼,她聽任皇帝因為愛她,而對她的家人的過度信任寵愛就有些過分了。

唐玄宗後期,隨著楊貴妃的萬千寵愛集一身,她的孃家人也得道昇天,深受李隆基的重用,除了楊國忠被重用之外,楊玉環的姐妹也被封為了夫人,甚至連遠方兄弟也能被提拔,而且,楊貴妃的家人受到重用以後,驕奢淫逸,窮奢極欲,而且狂妄自大,把持朝政,禍國殃民。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她孃家人的錯,與楊貴妃無關,可是認真想起來真的無關嗎?如果沒有楊貴妃,唐玄宗會不會把這些給予楊家人?那些看重難道不是唐玄宗為了搏美人一笑嗎?

實際上,因為楊貴妃的邀寵獻媚獲得了唐玄宗的寵愛,才導致這樣的情形,如果他當初能夠像長孫皇后勸唐太宗,象馬皇后勸朱元璋一樣,勸著唐玄宗,還會有這樣的結果嗎?

說到底,是楊貴妃放縱著唐玄宗過度看重楊家人而導致了楊家人的一家獨大,無法無天,出了事情了,由楊貴妃去承擔她的家人她的愛人所轉嫁到她身上的惡果而算是情理之中。享受過別人所給的寵愛,就不要說承擔別人所給的禍是無辜。


萍風竹雨123


楊貴妃該不該死,從古至今出現兩種論點。一是說極其無辜,被當了替罪羊。一種是認為她禍國殃民極其可惡,該死!



我主張第一種說法,覺得她罪有應得,該死。李隆基是個明君,初期是個明智的好皇帝,到了後期慢慢的不理朝政!雖有幾位寵妃也沒有做出太出格的事。可是自從遇見了楊玉環,他就開始不正常了,讓兒媳成了自己的貴妃。每天在後宮尋歡作樂,自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喜歡的荔枝,是拿軍用的快馬運來,本是狼子野心的安祿山,楊貴妃覺得好玩,被認了義子,封了官!她的哥哥楊國忠更是身居要職,三位姐姐都封了夫人。


自古後宮不能幹政,楊貴妃雖沒有管理國事,但是卻間接性的干政了。皇帝不上朝,她不規勸反而樂死不疲。她的哥哥把持朝政她也沒管,她的姐姐們和她奢侈的生活,消耗著了民脂民膏,她也是有增無減!皇朝奢華,百姓遭殃,這一樁樁一件件哪個和她脫了關係。她的哥哥害了多少人,上至高官下到百姓都無一倖免!

唐明皇為了寵妃不思朝政,寵信楊家,害苦了天下多少人!士兵出自百姓家,他們怎麼不恨楊貴妃,只有她死方能天下太平,士兵有了士氣才願意去打仗。楊貴妃的死一點都不知道同情,罪該萬死,最好愛她的皇帝也為她殉情,和她一起去死!可惜大難來臨各自飛,唐明皇推她頂罪。可見也不算真愛!



錦繡影視


在任何一個時代,尤其是封建時代,把江山易主,社稷傾覆都推給女人。所謂紅顏禍水都是男人最無能和無恥的表現,就連斗大的字不識一擔的韋小寶都知道,如果吳三桂真的忠於大明,就算有一百個陳圓圓也不會背叛崇禎了


可以說,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面對安祿山的叛軍,年逾七旬李隆基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英武豪氣。帶著楊貴妃和一干後宮妃嬪,太子李亨,宰相楊國忠等人逃離長安前往成都,但就在馬嵬坡發生軍變。譁變的士兵在激憤之下誅殺楊國忠全家與楊玉環的兩個姐妹。並且逼迫李隆基處死楊玉環。否則不會護送李隆基去成都,無奈之下,李隆基只好賜死楊玉環。而楊玉環此時也不過39歲。死是楊玉環唯一結局。這是必然的。


必須說明,馬嵬坡譁變是一場政變事。太子李亨,高力士,陳玄禮整合了所有力量剷除了楊家的行為,

是為自己奪權做好輿論準備,殺楊氏一門就是最好的方式,而楊玉環被殺只能說是個意外。楊玉環肯定不該死,一切都與楊玉環無關,雖然楊國忠上位與楊玉環有一定的關係,但實際上還是李隆基要用楊國忠。楊玉環也許會恃寵而驕,生活奢華。但肯定不會干涉國家政務,楊玉環沒有這個能力,她不是武則天。李隆基也不會聽之任之。

千里紅塵妃子笑,無人知世是荔枝來,杜牧罵的不是楊玉環,罵的是李隆基。

絕世美女楊玉環可憐啊,一介弱女子,先是皇子壽王李冒的妻子恩愛無比。但皇帝看上了她,楊玉環又能如何?心甘情願也罷,逆來順受也罷。楊玉環自己除了死之外,沒有任何辦法。楊玉環的死,也恰恰證明了封建帝王的殘忍。

白居易的《長恨歌》對李隆基與楊玉環”愛情”充滿了同情和惋惜。認為二人是存在“愛情”的。但實際上,李隆基與楊玉環有什麼謳歌和歌頌的,愛情與李隆基楊玉環無關,老公公納兒媳為妃。實在是可恥的很,實在是汙穢不堪。這也充分證明了封建帝王無恥和淫亂

。李隆基一個六旬老頭縱一己私慾,罔顧人倫,奪二十來歲兒媳為妻。就是一個混蛋。清代大詩人袁枚有詩:”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楊玉環不該死,她只是政治犧牲品。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出逃。士兵譁變就是想讓唐玄宗殺掉楊國忠和楊貴妃,只有這樣,將士們的怨氣才能得到釋放。

安史之亂,唐玄宗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他到了晚年貪圖享受,甚至不理朝政,放任安祿山一步步做大做強。但是就算皇上有錯又能怎麼辦?換句話說,皇帝是沒有錯誤的,楊國忠和楊貴妃就成為了安史之亂的完美替罪羊。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就是要誅殺楊國忠,現在殺掉楊國忠就是讓他出師無名,那為什麼士兵要殺楊貴妃呢?因為唐玄宗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楊貴妃也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士兵的潛臺詞就是皇上如果不殺楊貴妃,不“浪子回頭”的話,這個皇帝你也不用做了。所以為了皇權,為了穩定軍心。楊貴妃只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閒庭信步講歷史


楊玉環死的是比較冤枉的,一個王朝的興衰,責任全推到一個沒有權利的女人身上太不公平了。但是她又必須得死,因為她不死,李隆基就走不出這個大門。

745年,李隆基把楊玉環立為貴妃,是整個後宮地位最高的女人,一時榮耀無比,三千寵愛在一身。為了表示對這個女人的愛,大肆加封了她的家人。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可隨意進出宮門並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遠方兄弟楊釗,賜名楊國忠,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讓天下人眼紅“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承平日久的大唐軍一觸即潰,虎狼叛軍拿下潼關,長安危在旦夕。李隆基在神武軍的護衛下匆忙離開長安,前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時,那些平日裡錦衣玉食的禁軍們開始有了抱怨。此時,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禁軍將領陳玄禮趁此機會煽動士兵造反,逼李隆基殺了楊國忠。

此時此刻,李隆基有點懵逼,出了身邊的高力士,他沒有一個可用之人了。面對將領士兵的譁變,他只能按照要求殺了楊國忠,按理說李亨等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叛亂還沒平息。也就是說,一開始就是一個謊言,李亨等人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楊國忠,而是皇位!此時此刻逼宮上位,是再好不過的時機了。

但是當了幾十年皇帝的李隆基洞悉了他們的陰謀,現在需要的是找一個目標讓人發洩,那就只能是楊貴妃了。紅顏禍水的故事,現在基本沒人信,但是唐代的底層士兵懂什麼,他們認定這就是真理。他們認為,是這個女人害的他們落魄到這個地步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不能殺,殺他的女人就沒多大問題了。所以楊玉環一死,士兵們立刻就消氣了,山呼萬歲。

假如她不死,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很可能李亨就藉此機會逼宮上位,他沒有退路了。正是因為楊玉環的死,平息了士兵們的憤怒,他們依然認為皇帝是個明君,李亨等人想借的這股力量沒有了。所以,馬嵬坡兵變之後,李亨第一時間逃離了李隆基身邊,匆忙在靈武城稱帝,先把事實坐實了。否則,他這個太子被廢,被囚,被殺都是肯定的。

楊玉環的死讓李隆基很內疚,畢竟這事情跟她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後面用了一切辦法想尋回她的屍骨,但是終究沒有如願。楊玉環死後的第七年,李隆基也在長安的甘露殿裡鬱鬱而終。同年,一切起因的策劃者李亨,也駕崩。


百勝刀王胡逸之


唐玄宗搶了自己兒子的媳婦,沉迷與女色,用人不明,荒廢政務,結果世人竟將責任推到楊貴妃身上?一介女子有選擇嗎?憑啥楊貴妃要被士兵逼死?

唐玄宗搶兒媳婦,楊玉環沒有選擇

說到楊玉環,大家一般都會說禍國殃民之類的,反正把她當成紅顏禍水,好似大唐開元盛世結束的開關是有她控制似的,然而,這一切她沒得選。

楊玉環本來是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媳婦,然而有天李隆基看到自己的這個兒媳婦,水靈靈的,是個花姑娘,喲西,佔有慾就上來了,隨便找了個藉口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士,再將其封為皇妃變成自己的媳婦。

從兒媳婦到媳婦的這一過渡,這是世人們說唐玄宗沉迷女色的開始,然而楊玉環有的選嗎?古代是男權社會,女子沒有一點地位,如貨物般交易都是常見的事情,楊玉環就像貨物一般被唐玄宗搶去,從此唐玄宗就沉迷在自己的快樂世界裡,這難道怪楊玉環長得太好看了?

楊玉環不能如呂后、武則天般,這不是她的錯

古代講究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

有人說楊玉環該死,做錯事了自然要接受懲罰,那麼問題來了,做錯了啥?

這時候又有一些學者站出來了,當年劉邦定天下就有呂后幫助、唐太宗的媳婦文德皇后也能向李世明提供良策,楊玉環應該向她們一樣告誡皇帝要勤於政務,而不是像蘇妲己一般。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來看看,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皇帝做錯事了就有人說這個女子沒有呂后那種能力,這不是種諷刺嗎?

楊貴妃說到底就是個女人,長得好看的女人,在古代女子眼裡丈夫就是天,她們不懂政治、不懂文化,只知道丈夫開心就好,並非所有女子都是武則天。


有的人可能想拿楊貴妃給自己人謀私這種行為說話,沒那個必要,坐到了那個位置的女人,家裡人就會向她索取東西,而這都是唐太宗默許的,否則也沒有楊貴妃孃家人的囂張跋扈。


唐太宗做了啥?沉迷於女色,荒廢政務;識人不明,重用安祿山、楊國忠。楊貴妃呢?到最後吊死在馬嵬坡,一個犧牲品罷了。


水杯喝歷史


關於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譁變兵諫的士兵逼死一事,我認為要從兩方面來看,具體如下:

於情無罪

楊玉環出身官宦之家,父親叔父都是中下級官僚。還算優渥的生活條件使得她的教育環境也很好,因而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並且精通音律,擅歌舞。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當然白居易的說法是“為尊者諱”,我們大家都知道,楊玉環並不是一下就被選在唐玄宗身邊的,她最開始的身份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壽王李瑁的王妃。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咸宜公主(唐玄宗與武惠妃所生)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是觀禮賓客之一。咸宜公主的同母弟壽王李瑁在婚禮上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於是在其母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武惠妃泉下有知後面的事情,估計得氣活過來)。婚後,李瑁和楊玉環兩人十分恩愛。

後面的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新唐書·卷七十六》

也不知道是唐玄宗身邊哪個人出的主意,後者就是李隆基自己見色起意,後世史官“為尊者諱”推到別人身上。總之,楊玉環從兒媳婦變成了媳婦,而這個過程中,楊玉環只能任由玄宗擺佈,並無反抗之力。幾年之後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由於唐玄宗自從廢掉王皇后之後就再也沒立皇后,因此,楊貴妃也可以看成是後宮之主,李隆基對她的寵愛可見非比尋常。

入宮後的楊玉環,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並沒有主動為家人求官,楊家的發跡都是唐玄宗為了討好她而主動封官進爵的,而且她從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只是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盡心的侍奉唐玄宗。雖偶爾因妒忌吃醋而觸怒玄宗,被趕出宮去,但不久就被玄宗再次迎回宮中,這也僅僅是夫妻間的小爭吵而已。

所以,把大唐江山的淪陷,皇帝的昏庸歸咎於楊玉環一個謹守規矩的女人身上,是沒有道理的,從始至終她都是被動地接受,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和干涉過什麼事。

於理該殺

這裡說的理指的並不是天理法理,而是我國自古以來存在的一種默認道理,即紅顏禍水。從夏桀的妺喜、商紂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馮小憐、張麗華、楊玉環一直到陳圓圓,我們的古人對於亡國之君(臣)寵愛的女人,往往持否定與歸咎的態度,好像沒有這些女人,夏桀、紂王、高瑋、李隆基這些人就會振作起來,國家就不會混亂甚至亡國了。

因此,兵變的將士要求處死楊貴妃,也不過是遵從了這一“優良傳統”。在他們的概念裡,皇帝是天子,是天生聖明的,如果不是受到妖媚女子的蠱惑,皇帝是不會昏庸沉淪至此的。所以,只要殺了楊玉環這個紅顏禍水,一切就會好起來,安祿山就會被重新振作起來的皇帝所打敗,國家就會再次富強起來。

可笑嗎?或許吧,但這是以我們後人的上帝視角看,而古人囿於他們的歷史侷限性,有幾個人懂得“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國家大事從來就不是女子所能左右的(個別女政治家除外),這些女子不過是依附於君王而已。問題的關鍵,都是在君王自己身上。當然,也有很多有識之士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但君王“一貫正確”的形象不容玷汙,那麼就只能推出他身邊的女人來做替罪羊,以此減輕君王的罪孽。

於是,楊玉環被逼死了,很冤枉,因為搞亂國家的是皇帝,卻要她一個女子來承擔後果。但她的死能平息將士的憤怒,能使得他們繼續緊密團結在皇帝周圍,這樣就足夠了。很多事情都是不論對錯,只看結果,只要結果是好的,對錯並不重要。因此,既然將士們提出了這個要求,而滿足之後就可以平息事件,那麼,楊玉環就是該死之人,他的死就是正確的,符合“道理”的。僅此而已。

楊玉環,不過是個可憐的女子而已,於情,她不該被殺;於理,她必死無疑。


大黃扯點歷史


歷史上所有被當做“禍水”的漂亮女子中,我認為楊玉妃是最冤枉的一個。她招誰惹誰了?連自己的命運都主宰不了,又有什麼能力禍亂朝綱危害天下?

好好的在家當著壽王妃,突然接到皇帝的命令前去見駕,然後就被命令在宮中出家當女道士,過渡一段時間之後成了寵冠六宮的楊貴妃!表面上看起來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可實際上,“楊貴妃”再得寵也是個妾,壽王妃則是原配正妻。

(史上最有名的貴妃)

何況,楊玉妃進宮之前,壽王李瑁未必沒有繼承大寶的可能,她在未來某一天有可能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但一紙詔令,徹底更改了他們夫妻的命運。李瑁不可能再成為繼承人,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愛也達不到讓她成為皇后的程度。

史料記載中,楊玉環和唐玄宗李隆基情深意重。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讓世人都知道了楊家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更知道“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可實際上呢?唐玄宗是公元685年出生的,楊玉環是719年生人,兩人相差34歲,再怎麼志趣相投,楊玉環也會更愛年輕英俊的前夫,而不是年華漸老的唐玄宗。況且身份上還是她公公,有違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人都會感到膈應吧?可楊玉環不敢不愛。

(電影中的楊貴妃)

當唐玄宗把她從李瑁身邊奪走的時候,她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唐玄宗要是對她失去興趣,世人只會稱讚唐玄宗迷途知返,而她就成了徹底的笑話。所以她既厭惡唐玄宗的寵愛,又不得不費盡心思保住這種寵愛,成為唐玄宗最愛的樣子。

那麼唐玄宗真的愛楊玉環嗎?寵是寵,愛就未必了。咱們來說一說那場導致楊玉環身死的士兵譁變。

事情是這樣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率著一眾后妃宗室、王公貴族、心腹大臣倉皇逃往蜀地,到了馬嵬坡(陝西興平西)這地方,以禁軍首領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發動譁變,先是亂刀砍死楊國忠父子,然後逼著唐玄宗殺楊玉環,這就是“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可憐的楊玉環,就這麼魂斷馬嵬坡了。

(看似恩愛無比)

但這有個問題,將士們殺楊國忠情有可原,為什麼非要和楊貴妃過不去?她一個後宮女子,有什麼非殺不可的理由?

雖然族兄楊國忠是因為她才興旺發達,可真正重用他的卻是唐玄宗,也不只是看在楊玉環的面子上,而是唐玄宗想用楊國忠牽制李林甫,制衡朝中勢力,這才給了楊國忠掌權的機會。

這能說是楊玉環的錯嗎?唐玄宗的錯不是更大?

這件事的背後,有一個人:太子李亨。他對父親久已不滿,認為父親已經昏庸,該是年輕人上位的時候了(這種想法也沒錯)。陳玄禮發動譁變,就是李亨促成的,一再威逼楊玉環,其實意在唐玄宗。

以當時那種情形,唐玄宗不是不能保楊玉環,只要他願意退位,李亨登基為新君,沒有人會再盯著太上皇的家務事,楊玉環也就能保住。

(綺麗而詭異的場景)

但唐玄宗選擇了保皇位,這種堅決讓陳玄禮認為他還是個“明君”,依然效忠於他。

李亨沒能達成目的,知道父親不會放過自己,不敢再跟著入蜀,父子倆分道揚鑣,李亨到了寧夏靈武之後便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總之,楊貴妃之死,真的很冤枉,真正錯的是唐玄宗,但無人敢指責皇帝,她就成了背鍋俠。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