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兒,她為何慘遭“墨刑”之苦?

歷史詩人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上官婉兒才華橫溢,因為作品非凡,而成為武則天心腹女官,一直都深受武則天的信任。服侍在武則天身邊。墨刑是從奴隸制時期就開始有的一種刑法。是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上官婉兒遭受此刑無疑是受到了武則天的責罰。而關於她為什麼會激怒武則天民間有倆種說法。

一、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爭奪面首。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近臣,天生妖姿豔麗,過目成湧,文采過人。尤以書法注稱天下,也深受武則天的欣賞。武則天視她己出,不管幹什麼事都不瞞著她。哪怕是與面首張昌宗同床臥榻也不避諱。不過,對於武則天而言,張昌宗和上官婉兒一樣,都是武則天的玩物。所以他們同病相憐,逐漸產生私情。被武則天發現後,因為武則天不捨處罰張昌宗,遂將怒火朝上官婉兒發洩,處以墨刑。

二,上官婉兒參與宮廷政變,偷看機密

有次,武則天粉碎了一回宮廷政變,審訊中發現上官婉兒也參與其中。政變造反按照《唐律》來說是要誅其九族的。不過,上官婉兒極力為自己開脫,聲稱,摻於進去只是打探情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武則天。武則天在半信半疑當中,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以及對上官婉兒的喜愛。選擇了從輕處罰。只將她處以墨刑。

受刑後,上管婉兒用紅筆在額頭上依託受刑後的痕跡,在上面畫了朵梅花。不僅將墨刑遮蓋住。而且,還使自己顯得更具魅力。這個做法,受到了民間女子的爭相模仿,傳說,女子多在額眉中處畫一梅花。以彰顯女子美麗。而這種妝容,也就是我們今天長提的"梅花妝"


沫白讀史


歷史上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視為股肱之臣,相當於武周的女宰相,附作武則天治理天下,功不可沒,但她為何會慘遭“墨刑”之苦,下面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何為墨刑

首先來解釋一下何為墨刑,墨刑的操作方式是在人的臉上或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先用鐵器做上標記,等刻畫出大體輪廓後塗上古代的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顏料,從而讓在身體上的標記形成永久性的標記,這個刑法往往會傷害帶刑犯的皮肉或者筋骨,刻字時非常痛苦,並且在身體的眾多部位中,臉最為頻繁,所以無法遮蓋,在給人肉體痛苦的同時,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也會很致命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爭帝

上官婉兒出身唐朝世家,自幼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皆通,並加上本來就有上官家世代為官的家學薰陶,是名副其實的才女,這也為以後輔佐武則天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其祖父上官儀為唐高宗李治的謀臣,在李治與武則天奪位的期間站錯了隊,當時李治命上官儀為急先鋒,起草廢后(武則天)詔書,但是由於李治天性懦弱,在後面的爭鬥中處於下風,因為敗落,所以武則天稱帝后,大肆貶落上官家,家中男丁悉數被殺,女眷則被充當入宮做婢女,上官婉兒亦在其中,進入宮中服侍武則天。

受武則天賞識,進入仕途

眾所周知,武周時期,由於武則天身為女性,所以朝中女性重臣不在少數,再一次偶然機會中,武則天發現她身邊的一個婢女,生的著實秀美輕盈,豔麗中又有些許威嚴,武則天本來就是愛美之人,因此此人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在隨後的時間裡,又發現此女文采過人,過目成誦,尤其是書法更為一絕,猶如其人一樣妖冶豔麗,秀美又不乏莊嚴,因為上官婉兒由此進入仕途,最初為武則天掌筆宮女,武則天絕大多數聖旨詔書都處於上官婉兒,而後進一步得武則天賞識,入朝為官,慢慢的,許多宰相分內之事,也有上官婉兒負責,故此上官婉兒被後世稱為巾幗宰相。

侵犯武則天底線,被施以墨刑

上官婉兒自小生活在宮中,並且生的樣貌豔麗秀美,正如現在的話說的,每個帥哥都渴望愛情的滋潤,美女也是如此,到了已經談婚論嫁的年紀,心中的情愫也早已盛開,但是此時,上官婉兒卻依然在為武則天辛苦負責朝政,眾所周知,武則天身邊面首眾多,而且武則天與上官婉兒關係素來親密,甚至在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顛倒鸞鳳之時,也在上官婉兒面前毫不避諱,這顯然極大的刺激了正處於躁動期的上官婉兒,久而久之,上官婉兒則與張昌宗混在了一起,而後宮之中,武則天耳目眾多,不久武則天就知道了此事,對於張昌宗,武則天還在愛頭上,不捨得處置,於是上官婉兒就成了她洩憤的工具,武則天你沒有處死她,而是讓他活著,受盡折磨,於是給上官婉兒處於墨刑,讓其毀容,並且將上官婉兒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這就是深受武則天喜歡的上官婉兒為何會被施以墨刑的原因,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防火防盜防閨蜜啊。


丫丫說史


昨天恰好看到個野史,答一個。



話說太平公主把張昌宗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晚上共度良宵,歇罷,上官婉兒進來彙報工作,武則天出去起夜,上官婉兒心癢難耐,掀開簾子近距離觀察張宗昌,結果被武則天進來看見,大怒,隨手拿起床上的剪刀,一剪刀扔到上官婉兒頭上,上官婉兒頭破血流,留下一個傷疤。於是就用花黃紙把額頭貼住,沒想到成為流行裝飾。



正史的說法是上官婉兒在上朝時偷看群臣,結果被武則天看見,以為她要覬覦神器,就把她紮了一剪刀。



不管那個版本,都是她偷看男人被武則天紮了一剪刀。


唐風宋月


上官婉兒被處以墨刑,是因為她觸怒了武則天。墨刑也被稱為黔刑,黔刑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秦末漢初的著名將領英布就曾經受過墨刑,被人們稱之為黔布。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犯人發配邊疆的時候,都會在臉上加蓋一個金印,這也是一種墨刑。上官婉兒是唐朝著名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在武則天做皇后期間,上官儀對於武則天專政的行為十分不滿,多次上書請求廢除武則天皇后的地位。唐高宗也不滿武則天的專權,讓上官儀起草了廢后的詔書。

然而在當時的唐王朝,武則天已經樹大根深,就連唐高宗李治也無法扳倒,廢后的事情遭到了武則天黨羽的普遍反對,最後不了了之。上官儀在之後遭到了武則天的報復,家庭中的男性都被殺死,女性都被收入皇宮裡面做奴隸。上官儀被殺害的時候,上官婉兒才剛剛出生,她隨同母親一起入宮為奴。上官婉兒從小聰明伶俐,精通琴棋書畫,13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皇宮裡面是出了名的才女。

李治統治晚期,唐朝的朝政全部落入了武則天的手中。在公元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13歲的上官婉兒,在第一次見到武則天的時候,上官婉兒用自己出色的文采打動了女皇,武則天廢除了上官婉奴隸的身份,將她提拔成了才人,留在身邊做侍女。武則天稱帝之後,上官婉兒跟隨在武則天的身邊,為她起草詔書頒發命令。當時的上官婉兒相當於武則天的女秘書,是武則天最信任的人之一。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上官婉兒因為犯錯,被武則天除以墨刑。

關於上官婉兒得罪武則天的原因,一些人認為可能是上官婉兒和宮廷裡面的美男子有私情,最終招來了武則天的妒忌,武則天才會用墨刑使她毀容。一些民間傳聞稱上官婉兒在受了墨刑後,將自己的受刑部位改成了一朵花,看起來更加的撫媚了。


上官婉兒成為女丞相是在唐中宗李顯時期,武則天退位之後,善變的上官婉兒立刻投奔了韋皇后,成為了韋皇后的心腹。韋皇后一直將武則天當做自己的榜樣,上官婉兒又是武則天的寵臣,因此韋皇后逐漸拉攏上官婉兒,希望她能夠輔佐自己稱帝。

在韋皇后的提拔下,上官婉兒控制了大部分朝臣的任用,成為了一個女權臣,被後人稱之為女宰相。上官婉兒文采很好,卻十分的淫蕩,大臣們為了升遷很多人都和上官婉兒有私情。後來韋皇后密謀稱帝,上官婉兒則積極為她策劃。上官婉兒和韋皇后的陰謀遭到了李氏皇族的不滿,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

在政變發生後,上官婉兒帶著宮人迎接李隆基,表示自己對唐朝皇室的忠誠。但是由於上官婉兒跟著武則天和韋皇后做了很多壞事,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十分的不信任,最終將她殺死祭旗。就這樣在唐朝政壇縱橫30多年的上官婉兒,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站錯隊被殺。


歷史總探長


上官婉兒是唐代有名的才女,她的精明才幹被武則天賞識,於是將她留在宮內,後來成為了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也是聞名天下的巾幗宰相。本來已經無家可歸的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武則天越來越信任她,然而正在她的人生巔峰,卻遭遇了武則天發明的“墨刑”,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上官婉兒與武則天寵臣張昌宗的關係過於密切,讓武則天惱羞成怒,於是用“墨刑”來懲罰她。武則天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來往頻繁,此時的武則天已經陷入了愛河,就像其他朝代的皇帝寵妃子一樣,武則天與張昌宗兄弟纏纏綿綿,甚至在上官婉兒面前也毫不避諱。而上官婉兒這時也已經情竇初開,況且她的條件並不差,不僅容貌姣好,還頗有才華,自然會吸引不少男人,不久後上官婉兒與張昌宗便纏在了一起,本來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怪只怪上官婉兒選錯了對象,張昌宗正是武則天的心頭之愛,上官婉兒自然鬥不過武則天,畢竟兩人是君臣的關係,上官婉兒也因此觸碰了武則天的底線,被武則天用自己發明的“墨刑”狠狠的教訓了她一番。上官婉兒之所以被武則天用墨刑懲罰,完全是因為她沾染了武則天的寵臣,也是她的新歡張昌宗。

從那以後上官婉兒的人生便開始走下坡路,經歷過墨刑之後,上官婉兒還被貶到三千里之外的地方,讓她永遠不能回到朝廷,最後上官婉兒被李隆基殺死。縱然曾經得到過武則天的萬般寵愛,最後只因搶了武則天喜歡的男人,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的變幻莫測,感情永遠在利益之下,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唯一值得信任的,只有自己。

才高八斗的上官婉兒成了那個混亂時代的犧牲品,但是關於上官婉兒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墨刑對於其他人來說是酷刑,對於上官婉兒來說卻更像是一次整容手術,遭遇過墨刑之後的她更加嫵媚動人,讓更多人為之傾倒。原來她在傷疤上面畫了一朵梅花,這樣看上去完全不像經歷過酷刑的人。其實墨刑本身並不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刑罰,它更強調的是對精神的摧殘,在很多人看來,墨刑是紋身的起源之一。

上官婉兒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從家破人亡,淪為武則天的奴隸,到成功逆襲,成為武則天身邊的大紅人,歷史聞名的女宰相,再到後來因為與張昌宗關係過於密切被武則天懲罰,泯然眾人最後被殺,人生的大起大落就在一轉眼,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過去的也已經無法挽回,唯一能夠把握住的,就是現在。活在當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即便不夠成功,至少足夠充實。


尚武菌


是金子總會放光!上官婉兒把這句名言演繹得淋漓盡致。

唐高宗時期有一個丞相叫上官儀,起草詔書要廢除武則天。

武則天將上官家族的男人全部處死;

將上官儀的兒媳婦鄭氏及其剛出生的女兒上官婉兒罰做女奴,分配到掖廷使喚差遣。

鄭氏真是偉大,女兒上官婉兒剛會講話,便教她識字讀書、背誦詩文。

上官婉兒確實聰明,6歲時不僅能夠熟背詩歌200多首,還能寫詩著文;

更令人稱奇的是,10歲的時候,上官婉兒能夠明明白白說出官場上的規定,並且富有文采和修飾,還能理解一些法律和命令。

上官婉兒的聰慧睿智傳到武則天耳中。

13歲那年,武則天特地召見小女奴上官婉兒,並當場出了一道題考考她。

武則天親眼見證,上官婉兒思考片刻,提筆一揮而就,很快寫成一篇美文,好像早就構思好了一樣。

看完文章,武則天十分高興,將小女孩拉進懷中,如獲至寶。

武則天當場下令免除上官婉兒的奴婢身份,並且讓她負責朝廷詔書、命令的擬定。

上官婉兒掌管解釋、起草皇宮詔令很多年,被人們稱為“巾幗宰相”。

受到武則天的重用,上官婉兒盡心盡力回報恩情。

駱賓王起草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章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上官婉兒看過文章後,賞其文采、愛不釋手,還把文章推薦給武則天。

武則天看了開頭就被震懾;

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武則天問道:“這是誰寫的?”

上官婉兒回答:“駱賓王寫的。”

武則天抬頭望向前方,長長嘆口氣說:“宰相怎麼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啊!”

武則天覺得一定要愛惜身邊的人才,於是更加重用上官婉兒。

這麼受重用的“女宰相”為什麼慘遭“墨刑”之苦呢?

唐高宗和武則天每次上朝,接受大臣朝拜、稟報,武則天都會安排上官婉兒鑽到自己的桌案肚下,記錄大臣們所奏事宜。

有一天,武則天沒有上朝,唐高宗一個人接受宰相稟報上奏。

上官婉兒像平時一樣,鑽進武則天的那張桌案肚下,記錄唐高宗與宰相的言論。

唐高宗發覺了上官婉兒,非常憤怒。

退朝時,唐高宗將一塊指甲蓋大的刀片扎到上官婉兒的額頭,並且不許拔下。

上官婉兒愛美心切,請求唐高宗准許拔下刀片,便寫下一首詩《乞拔刀子詩》。

詩的全文是:

麗日煦皇庭,清風拂龍臺。

分明眼前事,依稀夢飄來。

忽焉思散起,精移何神駭。

罪奴當萬死,還乞龍顏開。

最後兩句打動了皇上,唐高宗准許她將刀子拔下。

刀子拔下了,額頭留下一條刀疤。後來,武則天又在她的額頭加上一條刀疤。

武則天非常喜歡上官婉兒,將她作為心腹。

武則天也是過份放縱自己了,她與張易之、張昌宗等人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開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20多歲的女孩,看見這樣的場面,免不了會心如鹿撞、芳心蕩漾。

張氏兄弟身姿俊美、容顏亮麗。

長期身居宮中,上官婉兒經不住誘惑,有時候與張易之調情罵俏。

情慾之惑能夠使人越發放肆,甚至無所顧忌。

武則天與張氏兄弟、上官婉兒一起吃早飯。武則天一抬頭,看見張易之與上官婉兒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武則天當時一拍桌子,怒目圓睜,呵斥道:大膽放肆,你敢偷我禁臠!罪該處死!

命人將上官婉兒關押起來,但是,武則天心情矛盾。

自從任用上官婉兒,制誥發令總是很滿意,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

但是,與自己情人偷偷摸摸,也是實在可惡,這口惡氣難以下嚥。

武則天猶豫不決之時,張易之兄弟吹起了耳邊風,請求武則天念在上官婉兒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的份上,饒過這一回。

為了讓上官婉兒記住教訓,武則天免除她的死刑,決定對上官婉兒實施墨刑。

上官婉兒嫩如凝脂的臉面上,眉心右上側有一小塊疤痕,那是唐高宗留下的。

武則天下令與舊疤對稱,再刺上一塊疤痕。上官婉兒眉心上方有了兩塊對稱的疤記。

上官婉兒受到懲罰後,更加用心服侍武則天,討好武則天;

漸漸地,武則天不再計較她以前的過失。

畢竟年輕,當然愛美。

上官婉兒最初用頭髮將額上的墨刑遮住;

後來,心生靈感,在傷疤之處精心刺了一朵梅花,並且塗上紅色,用來掩蓋墨刑之羞。

沒想到,經過這樣打扮,上官婉兒越發嫵媚動人。

皇宮中的女人們紛紛效仿,很多人都用胭脂在前額點上淡紅色的梅花,演變成紅梅妝。

一枚掩蓋缺陷的花朵,逐漸發展成一個朝代的時尚。


岳飛的飛


墨刑的官方稱呼叫黥,就是以刀刻鑿人面人體之後再用墨塗在刀傷創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成為犯法的標誌,恥辱的象徵。

武則天本身是女人,很清楚對貌美如花的上官婉兒來說,這樣的刑罰傷害很大,那麼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據說這是因為有一次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和上官婉兒私下調笑戲謔,被武則天發現,怒曰:

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

後來死罪得免活罪難饒,被處以墨刑。

還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上官婉兒拒絕了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的調戲,引起薛懷義瘋狂報復燒燬明堂,武則天遷怒於上官婉兒,處以墨刑;另一個是上官婉兒偷窺上朝奏事的鳳閣舍人李迥秀被武則天發現,導致武則天怒發動了刀。

三個版本說法中上官婉兒的志節作風完全不同,宮闈秘事,實情到底怎樣別人搞不清楚,因而《新唐書》中關於這一事件的記載只是:

嘗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

實際上等於沒有提到具體理由。

從武則天的角度,違抗旨意必須處罰,但是上官婉兒是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的助理,武則天畢竟不捨得殺,因此只給予墨刑的處罰——後來上官婉兒為了掩蓋住這個痕跡,自己在上面畫了一個梅花妝反而變得嫵媚了,

間接反映出這個墨刑的痕跡並不是很大,從武則天的角度也算是一種手下留情了。


談古論金


上官婉兒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事,故而也被稱為“巾幗宰相”。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是一位奇女子,她是初唐大詩人、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不過,由於上官儀反對武則天專權,被網羅罪名,以“謀反”最被誅殺,當時一併被殺的還有上官婉兒的父親,而上官婉兒和母親則被收為官奴。

由於上官婉兒自幼聰穎,又有家學的薰陶,使得她在相對開放的唐朝逐漸嶄露頭角,成長為了一代才女。據說,武則天遇到上官婉兒後,也對其大加稱讚,這才又改變了上官家族的命運。武則天雖然打壓上官儀,卻重用上官婉兒,命其做婕妤,負責草擬詔書。

唐朝時女子地位相對較高,可以在內朝為官。由於上官婉兒才華出眾,而且相貌出眾,又被封為了唐中宗昭容,故又被稱作上官昭容。及至武則天稱帝后,上官婉兒一心輔佐女皇帝,很受器重,成了武周政權的股肱之臣。當時,許多原本屬於宰相分內之事,也交由上官婉兒來負責,故上官婉兒被後世稱為巾幗宰相。

不過,歷史上的上官婉兒私生活相對混亂,她曾與太子李賢有過私情,後為唐中宗李顯昭儀,還與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有過緋聞。當然,真正導致上官婉兒悲慘結局的,卻是在權政治鬥爭中的挫敗。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聯合禁軍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傳位於太子李顯,唐中宗二次登基。在唐中宗再次掌權後,上官婉兒的地位一落千丈。不甘落寞的上官婉兒,看出韋后有篡權的野心,因而開始依附韋后。

後來,韋后與安樂公主母女合謀毒殺了唐中宗,陰謀奪取。關鍵時刻,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率軍擊誅殺韋后,迎立唐睿宗李旦。在這場政變中,上官婉兒也遭到牽連,被李隆基所殺。就這樣,捲入黨爭的上官婉兒,就此香消玉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相傳,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曾遭受“墨刑”,但卻因此顯得更加嫵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刑罰,即在犯人的面部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然後再染墨,使之成為犯人的標誌。這種刑罰相對於凌遲、梟首、腰斬、車裂而言,無疑要輕得多。不過,這樣的刺青會使得受刑人失去尊嚴,屬於一種“恥辱之刑”。

有人說墨刑始於武則天時期,這顯然是不合史實的。其實,早在西周時便有墨刑,如《尚書·呂刑》中便有“墨罰之屬千”的說法。在《周禮·掌戮》中還曾提到,一些貴族會差遣受墨刑者守門。

上官婉兒之受墨刑,流傳著多種版本。不過,相對可信的一種說法,應該是在上官儀蒙難時,上官婉兒被收為官奴,便被處以了墨刑。在《酉陽雜俎》一書中,曾提到: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酉陽雜俎》

此說指出,唐朝女子面部飾花的風俗,是因上官婉兒才流行起來的。由於上官婉兒面部有墨刑痕跡,影響美觀,所以便在被刺青的部位進行了遮掩。這種做法反而使得她看起來更為嫵媚。不過,此說的可信度或許尚待考證。

前文提及,自西周時便有墨刑,而在漫長的時間裡,自然有人會想辦法對面部刺青進行遮掩,倒也不至於等到唐朝時由上官婉兒首創。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由於上官婉兒面容姣好,又富有才情,即便是有墨刑痕跡,如適當掩蓋,倒也不失為絕代美人。否則,唐中宗倒也不至於將其作為昭容。


夕陽下的晚楓


上官婉兒,一聽這名字,就能腦補出一副美人圖,事實上,她還真的是位美女。不幸的是遭受了墨刑,但是,墨刑之後讓她更是婀娜多姿,嫵媚動人了。不知讓她遭受此刑的人會不會氣的吐血?


何為墨刑?

就是字面意思,用墨行刑。首先選一個烙鐵,當然,烙鐵上是有各種圖案的。然後燒紅,烙在受刑人的面部,(多在面部,其他的地方的也有,比如背部),最後在烙印處塗抹墨汁。待傷口癒合後,那墨也就滲入皮膚組織,洗不掉,伴隨一生,除非把這塊肉割掉。這是一種恥辱的象徵!

上官婉兒的離奇出生

她母親在懷上官婉兒時,夢到有人給了她一杆大秤。古人嘛,夢到這些就愛找大師問問。這大師就說“當生貴子,必得權衡”。結果是個女兒,不過上官婉兒的祖給力,女子該會的都是精通,可以不學習的也得掌握。

這上官婉兒也是天資聰穎,愛學習,來者不拒,照單收下。權衡之術也不例外,誰讓祖父是宰相呢!最終在武則天的手下掌管宮中制誥。也是做到了大師所言!也正是這,給她召來了禍害!


美女受墨刑,未曾想到是錦上添花!

下來該說這武則天了,和高宗爭得天下後,也是開始更囂張了,再說,深宮裡的女人,肯定寂寞呀!怎麼解決,養面首。誰規定,只能男人有妻有妾,女人不可以的。武則天還就不信了,再說,當時武則天的權利最大,就是那種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哪怕是要你項上人頭,你也得給。

武則天在後宮養了很多男人。其中,張昌宗兄弟二人寵幸不斷。這時的男人也是禍水。這張昌宗姿容秀美,翩翩公子型,哪個女人不愛?武則天也是最寵他。


再說這上官婉兒,體態輕盈,模樣俊俏,又是詩書氣自華。這麼好姑娘在淫穢的武則天影響下,也是情竇初開,慾火難熬。就和張顯宗有了私情,關鍵是還被武則天看到了。一怒之下,打算殺了上官婉兒,但是,又捨不得。《舊唐書·后妃傳》中記錄“ 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

實際不是這樣的記載,說是忤逆了的武則天的聖旨。但是,根據野史來看,這裡面的原因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如果能放在明面上說,那群言無不盡的編撰者怎麼不寫明!

上官婉兒的神操作讓本該是恥辱的墨刑變成了流行妝容!聰明的上官婉兒在受刑後,為了遮掩,就在疤痕上畫了梅花,又染了色,沒想到吧,一下子成龍點睛之筆,襯托的她越是嫵媚動人!

有些女人,無論經歷過什麼,都不會變的糟糕,只會越活越精緻!


斯幽說歷史


古代這種讓人“臉紅”的刑罰,上官婉兒受刑之後,反而變得嫵媚了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時代,皇帝作為最高的統治者,其權威是不容侵犯的。即便明知道是皇帝的過錯,也是不能直言相告的。現代人愛面子,古代人更是如此,特別是地位較高的一群人。所以,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封建君主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而設置的酷刑,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滿清十大酷刑了。這些酷刑一方面懲罰凡人,另一方面也有警告世人,要遵紀守法的作用。下面,筆者就來說一下古代的這種酷刑。古代這種讓人“臉紅”的刑罰,上官婉兒受刑之後,反而變得嫵媚了。

看過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人,都應該知道,有很多梁山好漢,他們臉上是印有一個“囚”字的。比如宋江,他額頭上就被印了一個“囚”字。古代有很多犯過事的人,都是要被打上印記的,就好像留下案底一樣。一方面起到羞辱囚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警示世人的意思。這點,和處決死刑犯必須拉到菜市場,午時三刻,斬立決一樣。

因為犯的罪行不一樣,所以受到的刑法的輕重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唐朝的辯機和尚,他因為勾引高陽公主,導致其生下兩子,就被唐太宗處以了極刑,腰斬!極刑還包括俱五刑、凌遲、以及五馬分屍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受刑時,沒那麼疼,之後也只會感到“臉紅”、羞恥的刑法。這種刑罰叫“墨刑”,由唐朝的女皇帝武則天發明。

當有人觸犯法律的時候,就會被人在臉上刻下特殊的符號,以此來警戒。因為用墨水染過的原因,所以,用刑後的印記就特別明顯。一旦被執行了“墨刑”,基本上一輩子都是會受到周圍人的指指點點的,所以這種酷刑對於受刑者來說,就是一種跟隨一輩子的恥辱。這也是武則天發明這種酷刑的目的。 如果一個美貌的女子,受了“墨刑”,那不是逼迫其自盡嗎?

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女人,她就受過“墨刑”之苦。令人意外的是,她不但沒有因為“墨刑”,而變得醜陋,反而增添了一種嫵媚。這個人就是上官婉兒。 一代天子一朝臣,武則天在當上皇帝的時候,因為受到了很多舊臣的阻礙,所以就殺了一批舊臣。上官婉兒的爺爺也因此被殺了。上官婉兒則跟著母親到宮中當奴隸。因為聰慧過人,長相可人的緣故,上官婉兒很快就受到了武則天的喜愛。

不過君還是君,臣還是臣。武則天見到上官婉兒的第一面,就問了一句誅人殺心的話,“我殺了你全家,你可恨我?”上官婉兒回答“不恨。”上官婉兒和武則天是一樣的人,連用人之道也都一樣。一個是,只要你有用,不管是你是誰,我就敢用你;一個是,只要對我有好處,我就跟著你幹。她們同屬於幹大事不拘小節的人。然而,剛從奴隸做到武則天寵臣的上官婉兒卻有些飄了。

她沾染上了女皇武則天的寵臣。武則天知道上官婉兒搶自己的“小老弟”後,甚是生氣,差點將上官婉兒殺死。上官婉兒還是很有才華的,她為武則天做的事,也是“稱量天下”這樣的大事,所以,惜才的武則天就想了一個辦法懲戒一下上官婉兒。也就是對她進行了墨刑。這也是出於女人的報復心裡吧,毀容了,看你還怎麼找男人?聰明的上官婉兒為了掩蓋傷疤,就在上面畫了一個梅花圖。如此一來,原本醜陋的傷疤,反而好看了。上官婉兒整個人也因此變得嫵媚了。

隨後,在臉上作畫竟成了宮裡的潮流。現今,仍然有愛美的女士,在身上紋下一個美麗的圖案。其實,通過這件事,也能看出兩個道理,第一: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第二,有才華,真的可以將醜陋變成美麗。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