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蒲桃


武家最后还是被清算了,只是,不像吕家那样清算的彻底。

武则天临死的时候,给李家和武家安排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联姻。李敖称这种关系叫生殖器关系,很形象。


武家和李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不能互相伤害了。


比如中宗李显的女儿就嫁给武家的儿子。

用这种强关系来避免武家如吕后般被彻底清算的命运。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想要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治,嫌弃李显碍事,把他毒死了。


李显这哥们虽然有六位帝皇丸的雅号,其实一生过的很是悲催。


年轻时被立为皇子,继承皇帝位,偏偏赶上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老妈,夺了他的皇位,李显被赶到均州房州当庐陵王。


那些年他过得胆战心惊,只要听到老妈派使者过来,他就很自觉的拿根绳,站到小凳上,随时准备上吊自杀。


后来武则天看这个儿子确实没什么威胁了,让李显回京当太子。李旦当太子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堵住众大臣的嘴,另一方面又可以制衡另外一位皇子,相王李旦。


神龙政变李显意外的提前即位。


李显对曾经和自己同甘共苦的韦皇后很看重,甚至上朝时候都让伟皇后坐在幔帐后面听。


这让韦皇后产生了,觉得自己也能像武则天一样当下一任女皇帝。


但是自己的丈夫李显这好像命很硬,没有要去世的迹象。


此时的韦皇后已经不是那个和李显同甘共苦的女人,她的身体和心都已经离李显远去。


韦皇后和女儿商量,既然你爹地还这么健朗,不如咱就帮帮他,早点升天成仙吧。


中宗李显就这么窝囊的被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手毒死了。


不过现代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显死于脑溢血之类的病,被韦氏害死云云是后来李隆基的栽赃。


中宗一死,韦皇后想要要效仿婆婆武则天,立少帝,自己临朝听治,为当下一任女皇帝做铺垫,但是,理想很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大唐朝廷数股势力纠缠,李显维持着这些势力的平衡,他一死这些势力立即失衡,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联手夺位 ,迅速除去了韦氏一伙,和李显一脉关系密切的武家也就此势微。

当年相王李旦被武则天打压,他和武家没有太深的姻亲关系的牵连,所以动起手了也就少了很多顾及。


李旦继位没多久,把帝位传给李隆基,此时朝中势力最大的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对侄子继承皇帝位很不满意,因为她也想当女皇帝。
对待姑姑李隆基没有太客气,以谋反罪诛杀了她。
李旦先天二年,已经当上皇帝的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杀了太平公主,从父亲手里夺回皇权,武家在次受到重创,太平公主为武攸暨生的儿子一同被诛,李隆基之后,武家式微,这让武则天武家和李家并存的美好愿望破灭。
但是,武家却并没有像吕后一家一样被彻底清算,李武还是有藕断丝连连的联系。
比如李隆基最喜欢的妃子武惠妃,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小被武则天养在深宫。

武家不可能像陈平,周昌清算吕家那样被彻底清算。

陈平,周昌诛灭诸吕因为他们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刘邦的儿子还没有死绝,还可以选择代王刘恒来继位。
大唐大臣没的选。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李渊李世民的后代被她诛杀殆尽。
甚至李治的庶出皇子们,也都被武则天以各种借口杀光了,在武则天时期只要你和皇家血脉很近,又不是武则天和李治的种,结局只有一个,死。
所以大唐大臣们没有选择,即使他们有陈平周昌那样的能力,武则天也早就把选择题的答案替他们选好了。
更何况,拥立李显复位的那几位,连陈平一半的功力都未必有。
继承李唐皇位的只能是武则天的后代,这导致皇帝不能彻底清算武家否定武则天。

毕竟那些皇帝之所以能登上皇位,还是拜武则天所赐,覆巢之下无完卵,没有谁敢把这个鸟窝掀翻。




薛白袍


武则天死后,自己儿子当皇帝;吕后呢,别人的儿子当了皇帝。

先看武则天

自己的儿子李显仁孝,虽然母亲让自己吃了很多苦头,但毕竟是自己血亲;其次,李显需要借助武家制衡自己的弟弟李旦,李旦被废后一直待在长安,有很大的势力,而李显则是长期被流放在湖北,远离政治中心,因此,李显武三思结盟,逼迫李旦辞去禁军要职;最后,武则天所处的时代,开国郧贵势力与新贵已经平分秋色,天下向李之心虽重,但武则天是自己退位,也算是给了大臣们不以清算的借口。

反观吕后,

自己儿子早亡,自己这一脉的皇帝幼小,且当时汉开国元老都在,陈平,周勃那都是跟刘邦喝过酒的人,吕后在众人敢怒不敢言,可一旦吕后死了,吕家以及当朝小皇帝更本没法压制住他们,被清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六州歌头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吕后死后,吕家之所以被清算,在于继位的汉文帝与吕家没有血缘关系。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这是因为继位的李显是武则天的亲身儿子,天然上亲近武家。

一、吕后死后,吕家为什么被清算。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而且吕雉也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帝制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后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而班固作汉书时仍然沿用,也是她开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后虽是个成功人士,但最终却是个失败者。

在她死后不久,那些原来在她面前唯唯诺诺装糊涂的人,马上把吕氏家族赶尽杀绝,让吕后精心打造的吕氏集团瞬间土崩瓦解。

在诛杀诸吕的过程中,周勃和陈平是核心人物,而这两个人是最会装糊涂的。

吕后当权后想让娘家人也封王,可刘邦活着的时候曾和手下盟誓,把这条路给堵得死死的。

然而吕后却不甘心,找第一朝臣、右丞相王陵商量,王陵回答得斩钉截铁说:“高帝说过那不行。”

吕后回过头来又征求陈平和周勃的意见,这两个人却说:

“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那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呀!”

陈平与周勃的回答让耿直的王陵义愤填膺,说:

“你们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我看将来你们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

面对王陵的责难,陈平、周勃回答得相当平静,说:

“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

一句话把王陵说得是哑口无言。

吕后在弥留之际,也担心自己死后大臣们会发难,专门交待吕禄与吕产说:

“现在我们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我如果死了,他们恐怕就要作乱,你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发丧,不要被人所制服。”

吕后考虑得可谓周道,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初给她装糊涂、让她放松警惕的那些人个个都比吕禄、吕产厉害百倍,真真成了吕家的杀手。

先看看陈平与周勃,吕后一死,他们没有了最害怕的人便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他们设计让吕禄上当,乖乖交出了兵权,为诛灭吕氏开了个好头。

再一个刘肥的儿子刘章利用自己护卫皇宫的便利带兵进入未央宫,诛杀了吕产。

吕禄没了兵权,有兵权的吕产又被杀了,装糊涂的周勃这时长长出了一口气,由衷地说了一句心里话:“刘氏天下就要安定了!”

于是,他发兵“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并迎立代王刘恒做皇帝,实现了他当初装糊涂时对王陵所承诺的“定刘氏之后”的诺言。

二、武则天死后,武家为什么没事呢?

武则天晚年,李显通过神龙政变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废除武家人的王爵。

结果李显对武家还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让,仅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国公。

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结果后来安乐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等到武崇训死了,安乐公主便嫁给了武延秀。

大家都知道安乐公主十分之得宠,夫凭妻贵,武延秀跟着安乐,混得也着实滋润。不过,等到安乐她亲妈韦后被杀,这夫妻俩便也走到了尽头。

再说回武三思,这货更了不得了,很得李显的宠信,甚至把帮助李显复位的敬晖等人都给贬斥了,还把从前被敬晖等打压的亲信又重新提拔了起来。

可以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权倾朝野,比武则天在位时也不差什么了。

当时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乐公主都不对付,觉得自己地位不稳,便造反了,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及同党十余人,最后不幸兵败而死。

亲儿子死了,李显却为武三思罢朝五日,又给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训追封了鲁王。

安乐公主甚至还拿兄长李重俊的头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终李显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润。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为谋逆,武家人才倒了霉,被杀的七零八落,但其中又有两人很特殊。

一个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刚即位没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时候,再加上一个得力的老婆,这家伙还被追封为定王。

不过,太平公主一坏事儿,他的坟便也跟着遭殃了。

而另一个人,武攸绪,才是个传奇。

他是被武则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儿子,武则天在位时,武攸绪被封为郡王,不过人家很快便弃官归隐嵩山了。

等到李显即位,召他为官,结果回来没多久,人又客客气气的辞官归隐了。

于是,等到李旦朝武家人动手时,只有他还好好的,甚至李旦还专门下旨表扬了他一番,六十九岁,年终而卒。

总结

综上所述,吕家被清算,而武家却没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吕后死后,继承皇帝的汉文帝皇位不是吕后所给的,而李显通过神龙政变登上皇位在程序上是受到武则天禅让才做了皇帝,所以二者在感情上是不一样的。

2、汉文帝刘恒不是吕后亲生儿子,诛杀吕家没有心理负担,但是李显却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并且李家、武家多有联姻,感情上不愿意清算。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锐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好

吕后虽然是皇后身份,但是太史公在《史记》中为她做了《本纪》,能够写《本纪》的必须是皇帝身份,而在《史记》中不是皇帝的二位项羽和吕后也都做了《本纪》,项羽无可厚非,尽管没有称帝,灭秦他是首功,并且也做过天下之主,吕后在刘邦死后,主持朝政多年,不是皇帝胜似皇帝。而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所以吕后虽名义上没有称帝但是绝对有资格和武则天相提并论。

如题,吕雉去世之后,诸吕被铲除的一干二净,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什么事呢?

一、武承嗣要是死在武则天之后,下场要比诸吕悲惨的多

武家内部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糟糕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yue),他一生中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叫相里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武元庆,另一个叫武元爽,相里氏去世后又娶了名门之后杨氏(和隋朝文帝杨坚,后来的杨贵妃,都是一个家族)为妻,生了武则天三姐妹,唐高祖李渊死时,武士彟也因怀念先帝悲痛的吐血而亡,这时的武则天才十二岁,父亲死后,武则天的异母哥哥们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官职,便开始冷落后母杨氏和妹妹们,杨氏因不堪受欺便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武则天后来做了李治的皇后,为了表达不计前嫌,她让皇帝追封自己的父亲,然后又给欺负过她们母女的哥哥们封官和赏赐,可是哥哥们并不领情,反而对她说,加官进爵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父亲是大唐的功臣。这就招致了武则天母亲杨氏的不满,在新仇加旧恨下,武则天便请旨将他们京官外放了,名为升职实则发配,最终这两个哥哥死在了异地。

诸如此类武则天降罪武氏家族成员的事情还有不少,更恶劣的是还给他们改姓了,不允许姓武。

由此看来,武家人内部并不团结,关系非常不融洽。

二圣临朝,武家内部突然空前团结,全部俯首武则天脚下

武家在经过一系列变故之后,内部关系本已山穷水尽,也许是之前武则天对他们的打击,让他们心有余悸,又或者说武则天已经做到了一手遮天,面对权力和地位,剩余的子侄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亲姑姑俯首称臣。

随着“二圣临朝”,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改元大赦天下,武家的侄子们陆续的从外地回到了京城,对姑姑唯命是从,武家开始空前的团结,而武则天也就不计前嫌,给侄子们都大肆封赏。

为了得到权力,武家的子侄杀父之仇都不报了,委身侍奉姑母武则天。

武家两个最有名的二世祖,武承嗣和武三思

这哥俩是堂兄弟,都是武则天的侄子,他们对待武则天百般尽孝,武则天对他们的表现也很满意,先后给予两位侄子非常高的爵位和官职,甚至让他们替天子行祭天之礼。

武承嗣相比武三思要有政治智慧,但是武承嗣要比武三思狠毒的多,他经常替姑姑出手除掉李家的宗室,所以他最遭人恨,本来武则天想把皇位传给武承嗣,但是被大臣李德昭劝阻了。

李德昭上书“
: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 以亲亲言之,则天皇是陛下夫也,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正合传之子孙,为万代计。况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北宋王溥.《唐会要》

李德昭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说的很对,天底下哪有侄子当皇帝给姑姑立庙的,况且武则天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武则天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不立武家人为储君了。武承嗣多年如一日的伺候姑姑,为的就是要做太子,这一下子就泡汤了,这家伙气性大,活活的被气死了。

武三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虽说他也陷害过李家宗室,但是他没有武承嗣狠毒,最关键的是武三思和李显是亲家,而且武三思会来事,武则天死后李显先做了皇帝,他总不能把自己最宠爱的闺女的老公公杀了吧,除此之外,武三思和李显还是姑表兄弟,这层关系,也为他续了几年命。

武家子弟并非没事

武三思在李显一朝继续得势,他勾结韦后乱政,还淫乱后宫,意图谋反,被太子李重俊诛杀,后来李旦继位,还将武三思父子从棺材里拖出来暴尸夷墓,下场不比诸吕好到哪里去。

二、关于吕后和诸吕

吕后其实是个悲惨的女人

吕后和刘邦是结发夫妻,刘邦混到好几十岁了还游手好闲,是个二流子,可吕后是个标准的“白富美”,二人年纪相差不到20岁,就因为吕后的爸爸吕老太公给刘邦相面贵不可言,便把闺女嫁给了他。

嫁给刘邦后,吕后没有一点怨言,放下了大小姐的架子,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刘邦起事后,吕后及家人被数次抓走,也从没有背叛过刘邦,在刘邦继位之后,吕后又帮他铲除了异己,巩固了大汉江山。

可刘邦却见异思迁,喜欢上一个又一个女人,尤其是这个戚夫人,竟然要抢班夺权,人家吕后为大汉江山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个戚夫人用美色迷住刘邦,就要架空吕后,还要废了刘盈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才令吕后忍无可忍,痛下杀手。

如果吕后不得人心,那么陈平,张良等也不会献计,说明在刘邦的老臣心里吕后是他们的好大嫂。

诸吕不是弄臣而是权臣,所以必被诛杀

刘邦杀白马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死前刘邦已经预料到事情会如何发展,所以才玩了一处杀白马为盟,吕后上位之后,大封其宗族诸吕,让他们当王,当候,其实吕后最初的目的并非要对刘家斩草除根,她这样做是为了给太子刘盈做铺垫,可惜刘盈命短,有没有子嗣,吕后才改变了想法。

诸吕并非是弄臣,他们虽没什么本事但也不是玩闹之徒,吕后给他们安排的职务都是非常有权力的,所以他们是权臣,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可惜政治觉悟太低,没有及时的调头,才惨遭灭门,吕后临死前已经忠告他们了,可惜他们没听进去,这不赖别人,就赖他们自己。

大汉江山毕竟是刘邦带领着老臣们打下来的,所以老臣们必然拥护刘氏子孙,而吕后一脉已经没有了,传统观念使然,必须要有接班人,所以他们要保刘邦之后。

★ ★ 值得一提的是,都说刘邦不讲良心,杀韩信、彭越等异姓功臣,其实仔细想想刘邦杀的人都是半路跟随刘邦的,再看看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那帮老兄弟们,好像都过得很好,平定诸吕靠的就是这帮人。

小结:

无论是武则天的家人还是吕后的家人都因为党争乱政最后导致了灭亡,这就说明一个道理,给你富贵,你就踏踏实实的好好过日子,别有非分之想,玩火真的容易自焚。



鸿涵先生


都别抢,我来答。

一个比较级的问题,其实稍微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原因:

手段的不同,矛盾的不同

①吕雉的手段

汉惠帝刘盈去世后,吕雉干哭无泪,张良的儿子对陈平说:“这是因为吕后没有儿子可以作为依靠,害怕你们联合起来反对他。”

陈平问:“应该怎么办呢?”

后者回答说:“为了保全自己,你们应该上书请求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

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史记·吕后本纪》

陈平等一班旧大臣为了避免自己被吕后政治打击,在张良之子的建议下主动要吕后封赏吕后子弟。其实这是以退为进,避免吕雉进一步的专权擅政。右丞相王陵对此表示反对,便会吕雉罢免了官职。

用陈平和周勃的话来说,叫做: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因此当时形成了以陈平、周勃这些旧大臣为首的官僚集团,以及以吕雉为首的吕氏一族,而刘氏则成为了博弈的棋子。吕雉大封诸吕为王本身已经违背了“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祖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又麻痹了吕雉,让她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举动。

但吕雉没有意识到,当她大封诸吕,打击刘氏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激化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她在世的时候尚能压制这种矛盾的爆发,但是她一去世这个矛盾立马就失去了平衡,换言之,她活着的时候没有妥善的处理这个矛盾。

最终导致她去世以后,诸吕和诸刘之间爆发了流血事件。


②武则天的手段

武则天并没有像吕雉那样用大封吕氏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政治势力,恰恰相反武则天始终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武则天立刻临朝称制,这和吕雉的经历大体上是相同的。

但和吕雉不同的是,吕雉觉得自己孤家寡人势单力薄,所以需要吕氏族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武则天并没有这么干,她始终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像她废除唐中宗李显都是没有受到阻力的,因为这时候她还需要扶持一个李氏皇族来充当傀儡。

虽然后来发生了李敬业谋反的事情,但很快就被她镇压下去,这无疑让她的权威得到了巩固。

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旧唐书》

大臣们并非不知道武则天的打算,但皇帝只要还是李氏,这种矛盾就暂时无法被激化。所以武则天从前期开始,就把皇帝当成自己的傀儡行使权力,实际上这对当时的吕雉来说也是非常容易的。但两人在心态上出现了不同,吕雉更希望组建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武则天没有这样做,仅仅只是把权力拽在手中,其实这就够了。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开创了告密制度,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这些酷吏,让当时的整个朝廷上弥漫着一股令人恐惧的风气,以至于大臣们每天上朝时都要和家人告别。

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资治通鉴》

所以你会发现,由于武则天和吕雉在巩固自己统治的手段上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因此衍生出不同的矛盾。武则天依靠自皇太后的身份把权力牢牢抓在手里,而吕雉则是找了一大群族人来给自己撑腰。

这就造成吕雉的面临的矛盾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矛盾,但武则天面临的矛盾只不过是大臣们和李氏与自己的矛盾。

应该说,当时张良之子给陈平提出的那个建议避免了吕雉像武则天那样对旧大臣们进行政治打击,由于事先揣摩到了吕雉的心思,反而让吕雉没有借口打击大臣们,看起来她虽然成功让一大群吕氏族人组成一个政治集团。

但实际上却等于是给自己埋了一颗炸弹,至于这颗炸弹会不会爆炸其实谁也不知道,有可能吕氏一族从此就把持了朝廷中的权力。可一旦这颗炸弹爆炸的话,吕氏一族显然无法得以幸免。


面临的局势不同

①吕后家族面临的局势

吕雉扶持自己的侄子吕产为梁王和吕禄赵王,这是当时诸吕的核心人物。吕雉去世前,又下诏让吕产担任相国,算是稳固了吕氏的权力。吕雉并非没有意识到刘氏和吕氏之间的矛盾,所以当时她要求吕产等人不要去送葬,以免发生政变。

吕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资治通鉴》

但这种矛盾依然还是在她去世以后爆发了,其实这个还不是旧大臣和刘氏挑起的。而是吕产和吕禄主动挑起的,他们试图发动叛乱,也许是想更进一步的掌控朝政,或者直接把皇帝取代。这一点不得而知,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昏聩的决定。

因为这件事后来被吕禄的女人透露给了刘章,而刘章又是一个坚定的拥刘派,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联合诸刘准备反抗吕产,双方之间的矛盾就这么爆发了。

诸吕欲为乱,畏大臣绛、灌等,未敢发。硃虚侯以吕禄女为妇,故知其谋,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硃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资治通鉴》

实际上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吕产和吕禄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谋而不决,决而不断。

策划的事情不敢决断,决断了又不敢去干。结果让刘氏抢占先机,率先发动了针对诸吕的战争,吕产命令刘邦时代的旧大臣灌婴去讨伐诸吕,但是后者是忠于刘氏家族的,因此军队行进到荥阳时就不走了,并联合齐王刘襄要一起反抗吕产。

应该说当时吕产等人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天下人和大臣们的心都在刘氏家族手中。两者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节的,不是刘氏亡,就是吕氏亡,没有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形势的紧迫性,从而先下手为强,最终是导致吕氏一族遭到清算的最大原因。

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绛侯、硃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资治通鉴》

②武氏面临的局势

武则天在前期通过一系列手段巩固自己的统治以后,接着就导演了一出改朝换代的大戏。

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资治通鉴》

武则天威慑天下,尽管当时并非没有大臣反对她,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反对也是没有用的。这个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武则天当朝时虽然也册封了许多武氏族人为官或为王,但是他们的处境也是十分危险的。

这种危险直接来自于武则天,后者非常喜欢任用酷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就导致酷吏们变得无法无天,不管是李氏还是武氏都一起诬陷。当时来俊臣为了在武则天面前邀功,也为了进一步摄取权力,竟然打算诬告武氏诸王、太平公主、皇嗣李旦和李显、张柬之和南北衙禁卫军要谋反。

结果遭到后者联合一起反击,这位臭名昭著的酷吏最终因此垮台。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资治通鉴》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武氏诸王在地位上是远不如吕氏诸王的。这是因为武则天始终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没有奢望这群武家人成为自己的政治依靠,因此当时的矛盾主要还是集中在武则天那里。

换句话说,武则天一个人就吸引了所有的火力。

武承嗣、武三思都想取代李旦成为继承武则天的太子,武则天也有这个意思,于是武氏和大臣们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当时的宰相狄仁杰连忙劝说武则天道:

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此外像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等一班大臣都劝说武则天把李显册立为太子,连皇嗣李旦都要求逊位于李显。

后来又发生一件事,更加说明武则天当时面临的形势其实是和吕雉毫无二致的。

圣历元年: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馀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资治通鉴》

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话,必然会激化李氏和武氏之间的矛盾。而且恐怕连自己也名声不保,因此她当时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就是把李显册立为太子。由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爆发。

另一方面,由于张柬之等人在武则天尚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就发动了“神龙政变”,从根本了避免了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为首的武氏族人发动政变的可能。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保全了当时的武氏,因为武则天同意禅让给李显,那么张柬之等人自然没有理由再去攻打武三思他们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张柬之等人之所以没有清算武三思他们,是想让李显自己亲自铲除,以树立皇帝的威严。

主上畴昔为英王时,素称勇烈,吾留诸武, 冀自诛锄耳。今事势已去,知复何道——《旧唐书·张柬之》

而且当时的主要矛盾也不再武三思他们那里,还是集中在武则天身上。

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传位,太后返卧,不复语。中宗於是复即位——《资治通鉴》

其实这也得益于当时武则天还活着,因此压制了武氏和李氏之间的矛盾。如果说张柬之等人是在武则天去世的时候才发动政变,那么极有可能演变为李氏和武氏之间的一场流血事件,就像当年的吕氏一族一样。

因为当时武三思等人之所以没有被清算,也得到了李显的庇护,毕竟武则天还活着,李显尚还不敢直接清算武三思等人。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资治通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三思和李显是亲家关系,李显的女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所以李显复位以后,武三思凭着这层关系依然得以受宠,这也说明李显的昏庸。这也是让张柬之等人措手不及的,当年原本打算把武三思留给李显,让他树立威信,结果没想到李显对武三思反而更加信任。

后来武三思和上官婉儿,韦后勾结淫乱后宫,由于李显的昏庸,韦后专权,大有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趋势。后来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成功杀死武三思等人,但却没有杀死韦后,自己也在士兵倒戈后被杀死。

武三思的死,也象征着武氏的垮台,取而代之的是韦氏的崛起,后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这才避免韦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很简单啊,吕后的唯一儿子刘盈没有后代了啊,都在政变中死的死了,到后来的西汉皇帝,和吕后有没有什么血缘联系,吕后权倾朝野,早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样一来,吕家被清算,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武则天不同啊,武则天时就把除她自己后代外的李氏家族斩杀殆尽,这导致武则天死后一直到唐末,所有的皇帝和武则天都有血缘联系,武家自然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啊。

还是要看这一点的,就是后来者和她们的血缘联系。


张杰谈史


这有三个原因。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主,吕后和武则天常常被后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这两个人的共同点很多。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武则天就更进一步,是唯一一个称帝的女性。

两个人的政治才能都得到了世人公认。司马迁认为吕后治下的汉朝“天下晏然”;武则天治理的大唐,上接“贞观之治”,下延“开元盛世”。

两个人处理政敌毫不手软。吕后杀害戚夫人,打压刘氏。武则天迫害李唐宗室,杀人如麻,令后世胆战心惊。

所以,后人才说吕武之才,吕武之恶。

这两个人死后,家族的命运全然不同。吕氏一族被汉初的元老功臣和刘氏灭族,连婴儿都没有留下;武则天死后,武家渐渐走向没落,但是称得上平安落地。

武家的后人武惠妃还成为唐玄宗的宠妃之一,差点再次把具有武家血脉的人推上太子宝座。武惠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也算是武家的回光返照了。

一个被灭族,一个被全身而退。武则天做的事情在封建道德下来看,比吕后更过火,为什么武氏一族能够获得比吕氏更好的结局呢?

答案之一封建社会上的一个特点——封建母权。

举一个大家最为熟悉的例子,贾母。

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这使得贾母最为贾府辈分最高的女性,是贾府里权力最大的人。

贾政从来不敢惹贾母生气。贾赦想要纳鸳鸯为妾,贾母一炮轰,立即不敢打鸳鸯的主意。

封建社会讲究女性“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实际情况却和封建礼教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封建社会还有一个更加核心的基础是孝道。

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摆在首位的。这是历朝历代任何一个阶层的规范基础。

那么,当女性地位碰到孝道问题,孝道第一,女性第二。

所以贾母说了贾政几句,贾政吓得忙不迭磕头赔罪,不敢惹母亲生气。

武则天死前,命令去帝号,回归到李家儿媳妇的位置上,就得到了母权的保护。

即使她杀了李家那么多人,杀了好几个孙子孙女,只要她回归到李家长辈的位置上,她都是安全的。

这何尝不是一种和解的姿态。

这样一来的话,只要坐在李家皇位上的人还是武则天的子孙,她在家庭地位上都是安全的。

封建社会下,大家族中长辈的安排和意愿对于子女来说,是具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和压迫力的。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祖制”的力量。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说,母权的强大。

北宋宋神宗推送变法,希望能够强国富民。变法损害到官员和皇室的利益,遭到官僚阶层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在位期间,他的母亲高太后再怎么反对,都仅仅局限在后宫之中,不敢干预前朝之事。

宋神宗死后,局势就不一样了。高太后以祖母的身份扶持年幼的孙子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不满宋神宗变革祖宗家法,全盘取消新法。如果这件事情是宋哲宗来做,这是儿子否认老子,那么北宋政坛上另外一起“礼仪争斗”又得开始了。

儿子不可以否认老子,但是母亲否认儿子,就没有那么多话了。群臣也无话可说。

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死在吕后前面。等到吕后身死,大臣们不承认汉惠帝的子孙,等于否认了吕后和汉惠帝这种嫡系的传承。西汉的帝系从汉惠帝转入汉文帝一脉。汉文帝不能对嫡母吕太后做什么。但是对于她的娘家,那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庶子和嫡母,隔着好大一层。

吕后输就输在,她的儿子死了,孙子们没有坐稳地位。

武则天死后,武家依旧权势煊赫。但在武则天死的时候,他们没有夺权的举动。唐中宗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

武家和李家联姻颇多。武则天当皇帝的时间有15年,加上前期几十年的经营,两家的亲缘关系已经稳定。吕后虽然也强行安排吕氏的女子嫁给刘氏,但是吕家女子言行恶劣,加上吕后掌权的时间前后也就十五年,时间太短,还没有消化好这种关系。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第三点原因元老功臣的力量。

汉高祖和吕后清洗了不少有功于汉朝的功臣派,但并不代表这股力量彻底消失。毕竟,这夫妻俩没有像后代朱元璋那样,找了一个筛子,把元老大臣诛杀殆尽。

周勃和陈平在吕后死后,迅速联合刘氏宗室的力量,开始诛吕行动。

这两个人的号召力真的不是吹的。

等同样的形势到了武则天这里,形势却不一样。诛吕时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铲除吕氏力量。神龙政变首先是产出张氏兄弟对唐中宗李显的威胁,神龙政变的力量中有不少李姓子孙,但也没有缺少武家人的力量。加上武三思等人和唐中宗都是儿女亲家。张氏兄弟进谗言,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孙女、孙女、孙女婿和外孙, 倒是让李家和武家的一部人结合起来。

综合下来,武家人的力量得以留存,吕家被灭族。一样的弄权,不一样的家族命运。这大概就是同一条河流,什么人走,就有不一样的道路。


熊沾沾


从表明上看,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是因为吕后的

儿子惠帝去世太早,他的孙子太过年幼,压不住场,且不被宗室和功勋集团承认,所以双方联手将吕氏集团清理出局;但武则天却不同,后来继承皇位的是他的亲儿子,所以就没有武氏集团进行大规模清算。

但其实呢,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双方所面临的局势不同。

在吕后去世时,功臣集团最初并没有想要对吕氏赶尽杀绝,他们是希望吕氏能够主动放弃部分权力,双方恢复到吕后执政前的平衡格局,这样皇族、功臣和外戚三者继续相互制衡,这显然对功臣集团更有利。

比如,功臣集团就曾通过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来劝说吕禄,总而言之,你们吕氏家族,一方面在地方裂土封王,一方面又掌握中央政府的最高政权,同时还手握戍卫帝国都城的南军和北军,这权力大得让其他人都睡不着觉。

问题是,你们吕氏手上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你们的能力、资历和威信却都无法让众人心悦诚服。在这种背景下,你们自己恐怕也会睡不着觉?换句话说,

吕氏集团害怕功臣集团会因为不服而对自己突然发难,同样功臣集团也害怕吕氏会因为害怕而对自己发动突袭。



关键是,当时都城的南军和北军都在吕氏手中。这就好比,吕氏集团虽然整体实力弱于功臣集团,问题是,他们手里却握有一把随时要人性命的冲锋枪。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还有安全感可言吗?

一切是显然的,吕氏集团占据了帝国的绝大部分权力,但实力却弱于功臣集团,这样长此以往,他们肯定守不住手上的这些权力。恰好,他们现在手上握有一把随时要人性命的冲锋枪,换做你是吕氏成员,你会怎么做?同样,换做你是功臣集团之一,你心里会有何感想?

更要命的是,因为当时的汉少帝还很年幼,根本无力来调节双方的矛盾,更无法安抚大家心中那颗惴惴不安的心。

这个时候,以刘章为首的皇族实力又在旁边煽风点火,一副要把吕氏集团赶紧杀绝的架势,在这种背景下,吕氏自然不敢轻易交出手中的冲锋枪(南军和北军)。

既然吕氏不愿意主动交出兵权,同时吕氏集团内部恰好又因为是否要交出兵权而发生分裂,功臣集团就只好抓住机会先下手为强,否则他们实在没有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和以刘章为首的皇族成员迅速达成联盟,一举将吕氏家族连根拔起。



至于武则天,他死后武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全,是因为后来的唐中宗李显需要利用武氏集团来制约李氏皇族。

当时,大唐帝国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一个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为代表的李氏集团;三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

对于唐中宗李显来说,因为他当皇帝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随后他被赶出长安,先后软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房县十四年,期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换句话说,李显一早就被赶出了权力核心,而且一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这也就造成李显的私人班底非常弱小,没有什么太强大的嫡系力量。

事实上,这也是后来武则天再次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因为李显的嫡系力量太弱小,自然就缺乏抢班夺权的实力。

同样,对于李显来说,因为他的嫡系力量太弱小,所以他当皇帝后,只能精心维持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格局,也就是上面三股势力相互制约,这样才能保证他不受任何一方威胁。



如果,李显一上来,就对武氏家族赶尽杀绝,那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肯定就此覆灭,同时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也会受到重创,接下来以李旦和李隆基为核心的李氏集团自然就变成一家独大。

这个时候,如果李旦和李隆基用武力逼迫李显退位,李显靠什么来对抗呢?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层原因,在神龙政变发生后,很多人都要求将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清理掉,但李显却并不理会,反而和武三思走得是越来越近,最后更是把这些要求干掉武三思的人给赶出了长安。

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武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得到保全。事实上,对唐中宗李显而言,威胁最大的人,绝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和侄子。在这种背景下,李显想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的构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但可惜的是,后来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贸然出手,把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残。于是唐中宗李显很快出局,其弟弟李旦继位,即唐睿宗。接下来,就变成以李隆基为代表的李氏集团和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集团相互制约,结果又经过一番火并,太平公主被砍掉,于是李旦也被迫出局,李隆基上位。


我是赵帅锅


汉初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诛诸吕确实残忍,作为开国皇帝刘邦的结发妻,又是大多功臣未起事时的大嫂,吕后活着时,能够压住大局,一死,吕氏族人便撑不住,被功臣反击诛杀,与诸吕有血亲关系并有威胁的全被灭绝,连汉惠帝刘盈几个儿子也不能幸免。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中退位,武氏族人却大多保全,武三思依旧权倾朝野,影响政局,直到景龙政变才被太子李重俊所杀,死后还追赠太尉,谥号宣。

在历史上,吕后与武则天并称“吕武”,都是临朝理政的女主,有不同的结局,是政治利益与形势使然,不以人们好恶及心情为转移。功臣对吕后一党恨之入骨,所以才会赶尽杀绝。汉朝是在秦朝崩溃后,在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之初,历史发展使然,汉初便以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刘邦无时无刻不在谋求中央集权,定天下大事于朝堂,无奈时势比人强,在铲除了异姓王之后,鞭长莫及,只得采用分封子弟等策守护国家。(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此过程,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情节,就是“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而王、非军功而侯,天下共击之。这个盟约,是刘邦皇室与打天下诸功臣分蛋糕的举动,划定边界,称王只能是皇亲刘氏,想当侯爷的拿出实力来,这样,也保证了功臣之前的功劳不会被轻易剥夺,皇室与大臣达成共享天下的意向。吕后最大的问题,在皇室与功臣的分赃中硬插一脚进来,大封诸吕为王,硬生生变出一个外戚集团,既威胁皇室,又让功臣的功劳贬值。火中取栗,终至不可收拾,一朝爆发,刀光剑影喋血宫廷。(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武则天相对温和,经过高宗朝和李显李旦两兄弟在前面当盾牌缓冲,部署了几十年才一朝称帝建周,虽也打击皇族,清除异己,手段对比吕后不遑多让,胜在有时间缓和,人心渐渐平复。又没有大伤功臣集团的利益,只是拉一派打一派,代唐建周顺理成章,虽也有外戚姻亲集团,却与众开国功臣冲突并不尖锐,在李唐复起时,除了张柬之少数几人,都不建议对武氏族人赶尽杀绝,中宗李显更是以武三思等人制衡朝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另一个政治原因,汉朝实质上第三任皇帝刘恒,他既不是吕后的亲儿子,上位也不必依靠吕氏,而是诸功臣拥立。李显的上位,靠的是武周皇帝武则天先立为太子,再复李唐。从名份上,没有武则天的举动,就没有中宗的复辟,中宗的帝位有赖于武则天,所以不能全盘推翻,自找乱局,这也是没有铲除武氏族人的重要原因,和让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一样道理。


南方鹏


最简单地说,吕后无后唯一儿子刘盈绝嗣是失败的最大原因。武则天却恰恰下反,武则天虽然把李唐后裔杀的人头滚滚,但武则天的直系子嗣却始终是李唐皇室的皇帝。再就是武则天生前退位,撤帝号,做出了符合封建法统的做法。吕后则是到死都没有放权。而汉少帝年幼,压不住场,不被宗室和功勋集团所承认。而唐朝政变集团只有和太子李显合力才和合法才能成功

在吕后死后,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合力,以吕氏要造反的名义将吕氏一门诛杀,完全是污蔑属于冤枉了吕氏一门,吕后一门只想掌控权力,并没有造反和篡位的意思。功勋集团和刘氏宗室之所以要诛杀吕氏一门,就是为了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吕后既死,汉少帝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而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也绝对不会允许由吕后指定的皇帝继续在位。这无异于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和吕后一切有关的人都不呢能活。可以说,汉惠帝驾崩以后几个皇帝都没有得到功勋集团认可。

武则天则不然。武则天登基是“合法”的。而且武则天的丈夫和儿子都是皇帝。武则天的根基比吕后强大多了。亲唐利益集团只有以皇子的名义造反,而武则天仅仅存世的两个儿子都过皇帝,都具有巨大的人望和利益跟随者。只有武则天的儿子当皇帝阻力最小,获得利益却是最大的。武则天秉政三十余年,形成了巨大利益集团。主导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人不过以小搏大,是名副其实的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只能针对武则天一人。涉及过多波及太广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按照诛吕的方式来做,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铲除诛吕之后,共同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但问题是刘恒赐死了王后和与王后的三个儿子?而历史上代王后没有任何记载,很简单代王后很有可能吕氏家族的人。功勋集团可以立刘恒当皇帝,但绝对不会同意再次出现吕氏家的人成为皇后,以及他们的儿子成为太子。吕后死后,吕氏一族掌控权力。而武则天一族只是和李唐联姻。但没有掌控国家政权,武氏外戚对于李唐皇室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从而避免了覆灭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武则天比吕雉高明多了,最关键在于了武则天儿子登基。而吕后因为儿子血脉没有被延续则被族灭。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