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刑罰“五馬分屍”是死後分屍還是活著的時候用馬分屍?

猛士捉刀


談及中國古代,我想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那些優秀的文化瑰寶吧!的確如此,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歷史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數不清的精神寶藏,這些寶藏即使到了當今社會,仍然有許多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然而,事物都是有兩面性,傳統社會也有許多應該被詬病的地方,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項就是那殘酷的刑罰,古代刑罰之嚴厲讓人不寒而慄,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刑罰,更是讓無數人膽寒,譬如那臭名昭彰的滿清十大酷刑。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就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車裂,也就是我們俗語常說的五馬分屍或五牛分屍。


詮釋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車裂,網絡詞條給出了以下的定義:

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五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五牛分屍相對少見,為了避免歧義本文統一視為五馬分屍)

看到這樣的定義,我想一部分讀者朋友們就有些不寒而慄了,用五匹馬將人的頭顱和四肢分離,對於受刑者來說,他們將承受莫大的痛苦直至死亡,而對於旁觀者而言這又是是一種強烈血腥的視覺衝擊。或許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五馬分屍的確是慘無人道的酷刑,但是在統治者看來,越是這般殘酷血腥的刑法越能保證他的統治力,只有這樣才能將殺雞儆猴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由來

五馬分屍的典故最早來自於戰國時期,而它最初的受刑者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改革家商鞅。秦孝公在位期間,商鞅深得他的信任,因此,他才能夠大刀闊斧地改革秦國,使秦國變得強大起來,這也為後來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奠定了歷史基礎。

不過既然是改革,那自然要觸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因為有秦孝公的支持和默許,商鞅在改革的時候一點情面也不留,為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其中一個最有權勢的就是秦孝公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年幼的時候就曾觸犯了商鞅的新法,他的老師也為此受到牽連被割了鼻子,所以在秦惠文王很小的時候心底就埋下了對商鞅仇恨的種子。

秦孝公死後本來想傳位給商鞅,但是商鞅不接受,於是王位就落到了秦惠文王的身上,不久有人對秦惠文王說:“大臣功高蓋主會危害國家社稷,商鞅新法在秦國百姓當中的呼聲太高,這對皇權十分不利,況且您與商鞅本就有仇,望君上儘早下決斷。”後來又有人出來揭發商鞅密謀造反,於是秦惠文王借勢派人捉拿商鞅。

商鞅想要逃到魏國避難,但是被拒絕入境,無奈之下只能潛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隨後,秦惠文王發兵攻打商邑,商鞅兵敗被殺於鄭國澠池。商鞅死後,他的屍身被帶回咸陽,秦惠文王又下令用車裂之刑進行鞭屍,這也就是五馬分屍的由來。

真面目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商鞅是在其身死之後才被執行五馬分屍的酷刑,但這並不是說所謂五馬分屍是在犯人死亡之後執行的,相反為了能夠起到威懾的作用,車裂之刑通常是在犯人活著的時候施加給他們的,唐朝時期的猛將李存孝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那些武力無雙的猛將,但是要說到誰能做到極致,我想李存孝可以算得上一人。曾有過這麼一句話: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猛將李存孝的高度可見一斑,李存孝在其巔峰時期甚至還得到了天下第一猛將的美稱。

不過,像這一種絕世無雙的猛將通常都是沒有什麼心機的,只懂得忠心為國,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迫害。李存孝是被李克用收養的義子,李克用一共收養了十三個義子,個個不凡,史稱十三太保,而李克用又是十三太保中最厲害的一個。其中有一個名叫李存信的太保,因為嫉妒李存孝就不斷地在李克用身邊詆譭李存孝,最後李存信奸計得逞,李存孝被執行了五馬分屍的酷刑。據說當時行刑的時候,因為李存孝力氣太大五匹馬都拉不動,最後還是李存孝主動要求挑斷手腳筋才被車裂而死。

其實歷史上被執行車裂之刑的名人志士也不在少數例如戰國的吳起、蘇秦,秦朝的趙高,西漢的彭越,東漢的馬元義等等,這些人都曾風光一時,但最後卻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拋開他們本身的功過不談,這種刑罰本身就是毫無人性的,一直到晚清才被徹底的廢除,反觀我們當今社會的刑罰,處處透露著人性的美好,具有很強的人文主義情懷,事實證明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文明在不斷髮展,人性的光輝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之物……


執筆灬寫史


一開始是死後分屍,至少到元朝的時候還是如此。不過後來慢慢演變成活著分屍了。

五馬分屍,學名車裂。顧名思義,是用五匹馬拴上繩子,分別系在犯人的手足四肢和頭頸上,驅趕馬向五個方向奔跑,把人撕成五塊。那場景可以想象,一定是血淋淋的非常嚇人。

傳統說法都說秦始皇做車裂之刑,不過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車裂分屍的例子了。可能在秦時,把這項刑罰固定為制度。或者秦之前這一刑法少見,所以不提。

元代徐元瑞寫有一本《吏學指南》,裡面說明白了,車裂是死後分屍。

車裂:殺而分屍也。商鞅殘酷,秦人殺而車裂之。

所以我說,至少到元朝,車裂還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分屍。

但徐元瑞一個元朝人,去說一千多年前的秦朝事,是否靠譜呢?我們要再到書中去找一找證據。

假如史書上說“車裂某某”,就邏輯而言,無法斷定是先殺再裂,還是直接裂而殺之。只有在記述比較詳細的時候,我們才能判定先後順序到底是怎樣。好在具體的描述還是有幾例的。

看資治通鑑裡的兩例。

其一是侯景殺人:

侯景遣侯子鑑帥舟師八千,自帥徒兵一萬,攻廣陵,三日,克之,執祖皓,縛而射之,箭遍體,然後車裂以徇。

射箭滿身,肯定是死了。那麼這裡的車裂,就是把肢解屍體,而不是肢解活人。

注意這個“徇”字,是展示的意思。車裂以徇,就是肢解之後把屍體巡行示眾——這一點我們後面要說。

再看一個隋煬帝殺人:

十二月,甲申,述就疇外,縛諸應刑者于格上,以車輪括其頸,使文武九品以上皆持兵斫射,亂髮矢如蝟毛,支體糜碎,猶在車輪中。積善、福嗣仍加車裂,皆焚而揚之。

也是先射死後車裂。已經都“支(通肢)體糜碎”,那肯定是死了。

那麼車裂最早是先殺後裂,這說法應該是可信的。

不過人都死了,不管怎麼剁碎,對當事人來說都無所謂,反正也感覺不到。那車裂的意義何在呢?

說一個別的例子。李斯死的時候,是“被五刑”,也就是受了五種刑罰而死。《漢書·刑法志》說,五刑分別是:

  • 割鼻子

  • 斬左右腳
  • 打死
  • 梟首
  • 屍體剁成肉醬

據此,死後毀壞屍體,在古人觀念中是懲罰之一。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了,同樣是殺人,為什麼車裂是一種加重類型的死刑。

上文說侯景殺人之後,把屍體展示巡行。這似乎暗示一種可能,不管是車裂還是展示屍體,都是通過對屍體的處置,來傳達類似的信息,即:對死者罪惡的彰示,和對於圍觀者的震懾。

不過到了明朝以後,事情漸漸起了變化。大明律中有一條:

凡殺三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凌遲處死。財產斷付死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為從者斬。

註解說:

【支解人】,謂將活人支解,如五馬分屍之類。

那麼這時候,五馬分屍已經是活裂了。

東周列國志裡面說:

車裂者,將罪人頭與四肢,縛於五輛車轅之上,各自分向,各駕一牛,然後以鞭打牛,牛走車行,其人肢體裂而為五。俗言“五牛分屍”,此乃極重之刑。

東周列國志是小說,當然不能當做史實。但卻可以證明,在作者馮夢龍心中,五馬分屍(這裡是五牛)是把活人肢解。這很可能也代表了當時的普遍觀念。

從這裡來看,明朝以後,車裂就從肢解死人,變成了肢解活人。

到了清末,就有五馬分屍的詳細描寫了。

有本書叫《洪楊軼聞》,看名字就知道,寫的是太平天國時候的事。書中寫楊秀清拷打一個叫張繼庚的讀書人,要他招供內應是誰。張繼庚隨手亂指,楊秀清隨即把人拉出去殺掉。一直殺錯了三十來人,才明白過來上當受騙,於是把張繼庚分屍洩憤。

這書裡很詳細地描述了五馬分屍的過程,肯定是活裂開的。

秀清曰:“已也,墮其計矣。彼所指皆老兄弟,非實情也。勿復問。”遂用車裂法,系炳垣手足及首,鞭五馬而馳之,左手右足先斷,首次之,餘體又裂為二,觀者皆掩泣。

(炳垣是張繼庚的字)

這段又見於《鹹通將相瑣聞》。《清稗類鈔》中也有類似記載,不過人名寫作張繼賡。


最後一個旁證。晚清時,康有為寫了一本《大同書》:

人主喜怒不測,群僚疑間交攻,或妃後之爭權,或宦寺之讒間。於是亞夫搶地於獄卒,崔浩群溺於臺下,淮陰侯榜掠於鍾室,斛律光杖死於涼風。其它布襪之塞、蠍盤之設、車裂之痛,孰非王公卿相哉?

既然會“痛”,那當然是活裂了。


北門猿


五馬分屍是中國古代最殘忍的酷刑之一,又稱為車裂,又稱轘刑。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馬車上,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把人的身體硬撕裂。

既然是刑罰,車裂當然主要是用於活人,以達到讓犯人極度痛苦的目的。為了達到裂屍的目的,在行刑前,有時會先敲碎關節,這樣才確保馬車拉扯時,把四肢都以扯下來。整個行刑過程,犯人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是難以想象的。

也有對死人處於車裂的,比如蘇秦死後就車裂了。但是這是蘇秦自己提出來的。因為蘇秦是遇刺身亡,臨死前對齊宣王說,只要宣佈他是間諜,把屍體車裂示眾,兇手就會主動出來領功的。

車裂之刑產生於周代,我來說說春秋戰國時期幾個著名的車裂例子。

在春秋戰國時代,車裂即五馬分屍是最嚴酷的刑罰,沒有之一,因此極少被使用。最開始時,只有一種情況才使用車裂之刑,那就是弒君。但到了戰國,對謀反罪,也會用車裂之刑。

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被車裂的人是鄭國大夫高渠彌,他弒殺鄭昭公(一代霸主鄭莊公的兒子)。後來齊襄公幹涉齊國內政,逮捕高渠彌,宣佈他擅殺國君,罪大惡極,判處車裂酷刑。

第二個被處死車裂酷刑的人,是陳國的夏徵舒。

夏徵舒的母親夏姬比較放蕩,跟陳國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都有一腿。有一次三人一起到夏家搞4P,拿夏姬的兒子夏徵舒來開玩笑。陳靈公笑著對儀行父說:“徵舒長得蠻象你。”儀行父答說:“他長得也很象你。”夏徵舒一怒之下,把陳靈公給射死了,自立為王。

後來楚莊王出兵,平定夏徵舒之亂,以弒君罪處以車裂酷刑。

戰國時代,車裂之刑主要集中於秦國。

到戰國時,車裂基本上只有秦國在用了。因為車裂太殘酷,東方諸國隨著百家爭鳴,學術昌盛,人道思想是比較濃厚的,車裂這樣的刑罰,就只有秦國這種野蠻國度才使用。比較著名的是商鞅與

嫪毐。

兩人都是以謀反罪被處以車裂。商鞅比較冤,所謂謀反,也是被逼的,真正原因,是他變法得罪太多人了。嫪毐之亂,謀反確切被車裂,與其有關聯的二十幾人,或被梟首,或被車裂。

秦國統一後,豬皇帝秦二世,把自己十個姐妹車裂處死。說他豬皇帝,真對不起豬了,因為豬做不來這事,他是豬狗不如。


君山話史


五馬分屍,是古代的一種酷刑,有時候還會用五車(馬車)分屍、五牛(牛車)分屍。

這種酷刑是這樣操作的,將一個人的屍體或者是活人,用繩子綁住身體的五個地方,分別是頭部(綁住脖子)、雙臂(綁住手腕)、雙腿(綁住腳腕)。


之後馬匹呈五角星的角度,向前方跑去,因為馬的力量大於人,這樣就可以將這個人的屍體或活人直接撕裂,俗稱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這種行為,在先秦時代比較流行,那個時候是奴隸時代,被五馬分屍的人,基本上都是先降為奴隸,再進行分屍。

奴隸在先秦時代,是不被當人看的,主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甚至主人死了之後,這些奴隸還要殉葬。

其實我國很多酷刑都是先秦時代發明出來的,比如炮烙之刑(讓人在撒了黃油的銅柱上來回走,下面就是火炭)、劓殄之刑(滿門抄斬)、醢刑(把人剁成肉醬)等。



可想而知,奴隸在當時社會的地位,是真的豬狗不如。

五馬分屍這個酷刑,有直接分活人的,也有直接分死人的,稍微人性一點點的,都會先弄死了之後再分屍,而最殘忍的就是人還沒死的時候分屍,這種是毫無人性可言的。

還好現在的社會,早已經廢除這麼殘忍的酷刑,最起碼死的話,可以體面一點。


魏青衣


中國古代的酷刑“五馬分屍”也稱“五牛分屍”。意思是把一個人生生撕拉成零散部件。說到這我有個小問題,那就是“五馬分屍”後的人變成了幾塊?有知道的親們評論區給我留言。

“五馬分屍”最初的名字叫“車裂”,起源於西周時期。

我們都知道,古代打仗都是坐在戰車上,戰車是普遍的工具。所以最初是用戰車,把一個人的四肢和腦袋分別套上繩子往五個不同方向拉。結果大家可想而知。(如下圖)



“五馬分屍”是對活人行刑的。

不過商鞅是個例外,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死後被“五馬分屍”的。在先秦時期,人們對死不怕,怕的是死後被人侮辱屍體,尤其死後不留全屍是人們最忌諱的。據說這種人的靈魂會受地獄的熬煎。

商鞅變法得罪了秦國權貴,在秦孝公死後,他被公子虔誠汙為謀反,隨後戰敗死於彤地,商鞅的屍體運回都城被“車裂”。

如果商鞅被活捉,等待他的肯定也是“車裂”。

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馬鞍、馬鐙、兵器等,人們棄用戰車選擇了騎馬打仗,“車裂”也隨之被“五馬分屍”所代替(或五牛分屍)。

比如西漢大將彭越就是被劉邦用“五牛分屍”的。(如下圖)



受此酷刑的還有秦朝的宦官趙高,大陰人嫪毐——即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的情人。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也遭此酷刑,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猛將。是李克用十三個義子中其中一個。

歷史上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說。意思是“在王中項羽最厲害,在將中李存孝最厲害。”

李存孝戰功卓著,引起了李克用的另一個乾兒李存信的羨慕嫉妒恨。李存信也是李克用十三個義子之一,他處心積慮的打擊汙衊李存孝,結果逼反了李存孝。

最後李克用聽信讒言,親自帶兵包圍了李存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李存孝束手被擒。

李克用不容李存孝辯解,對他實行了“五馬分屍”的酷刑。

李存孝被士兵強行套上繩索,五根繩子分別綁在五匹馬後,士兵拼命鞭打五匹馬,因為李存孝力量太大,五匹馬始終撕拉不動。



幾番折騰,李存孝此時死意已決,為了不讓自己下意識的用力,他對李存信說:“你用刀把我四肢砍斷吧,我也不想活了,這樣你也好交差”。

李存信大喜,於是砍斷了存孝的四肢,五匹馬同時用力,親們想想看,李存孝成了幾塊了?

從歷史資料來看,一個人要用五匹馬拉撕成幾塊不是容易的事,事實證明,不僅李存孝如此難撕吧,趙高、嫪毐也難撕吧,這是人的筋脈相連所致。

到了後來,實行車裂的時候,都是行刑者提前把受刑者的四肢砍一刀,這樣就容易撕吧了。


秉燭讀春秋


大多數人聽到五馬分屍都會不寒而慄,因為五馬分屍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只要聽到這個詞,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五匹馬分別拉著頭和四肢,硬生生的撕裂,那種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在古代五馬分屍又被稱為“車裂”,因為身體會先後被撕裂,先是兩隻手臂,然後頭,最後雙腿。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種酷刑是活著時候分屍,其實也有死後分屍的。死後分屍是最多的一種,畢竟活著分屍那懲罰也太重了,除非有人恨透他,或者犯了十惡不赦的罪。

當然,“五馬分屍”不一定是用五匹馬,也可以用五頭牛,無論是牛還是馬,他們的拉力都是非常強大的,要不然古代人不可能做馬車和用牛耕犁。

如果人的肢體被這樣硬生生的撕扯,相信只要它們一發力,肢體就是脫離身體。

古代被這種酷刑處罰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些如今我們琅琅上口的名人,比如最著名的商鞅,他就是因為自己實施的變法得罪了不少權貴人士,而後又因為這個變法被抓,最終被車裂。

再比如西楚霸王項羽,他則是被敵人五馬分屍,當然並不是使用“五馬分屍”這個酷刑,而是因為劉邦下令說有人能夠得到項羽的身體就有賞,被士兵一起爭奪,最後“五馬分屍”。為什麼要拿項羽舉例子呢?因為從這點我們看出,有些行為比“五馬分屍”還要過分。

人稱飛虎將軍的唐末名將李存孝因被誣陷以謀反罪被車裂,當時他甚至以一己之力將五匹馬從遠處拉了回來,而且還是多次,被實施”車裂“中的第一人。

還有一些人,秦末起義軍陳勝的部將宋留、漢朝開國功臣彭越、黃巾大方首領馬元義,以上所說包括商鞅還有李存孝都是活著時候被五馬分屍的。

下面這幾個都是死後被分屍,戰國軍事家吳起、戰國縱橫家蘇秦、趙姬男寵嫪毐、宦官趙高。

五馬分屍是非常麻煩而且殘酷的刑罰,因為有些人力氣大,不得不在之前挑斷手筋腳筋,讓他們掙脫不得。而且還有一個弊端就是總會剩下一條腿,然後身體被拖在地上跑。

不過還好,這種酷刑在唐朝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可能覺得這種酷刑麻煩而且不討人喜歡吧。


理科男讀歷史


從文獻來看,五馬分屍既有殺了之後才分屍的,也有活著直接被分屍的。因為古人講究屍體完整,所以帝王對於貴族,一般是用賜毒酒、賜白綾這種保全屍體的方式。斬首其實就是一種羞辱了,而五馬分屍則更是對大逆不道者才使用。具體操作是把犯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馬車的車身或者五匹馬的馬身某個位置,然後驅使馬往五個不同的方向跑,以此達到將犯人身體分成五塊的殘忍效果。

根據文獻記載,第一個被五馬分屍的名人是商鞅。商鞅因為在秦孝公時代得罪了太子,後來太子即位為秦惠王時就要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只好造反,兵敗被殺後屍體被五馬分屍。《史記·商君列傳》說得很清楚:“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車裂就是五馬分屍。可見,商鞅是死後才被分屍的。而五代時期的名將李存孝,因為反叛了義父李克用被擒獲,則又是活著被車裂的。

可見,五馬分屍既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犯人死沒死不重要,關鍵看施行者想不想用這種酷刑。


林屋公子


眾人正在圍觀,忽然一聲炮響,五頭牛拖拽著殺人犯,向不同方向跑去,耳邊就聽的枯樹撕裂的聲音,但見地上一攤血跡和一堆爛肉,人已經沒了。這就是一次車裂的全過程。至於有多恐怖😱,我們只能儘自己的想象去描繪,有一種硬氣功叫五馬分屍,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 商鞅在秦國變法,實施嚴酷的律令,一日竟斬殺一村莊的所有的人,鮮血染紅了渭河,商鞅刻薄寡恩,得罪了秦國的上層貴族,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拿商鞅開刀,商鞅作繭自縛,走投無路之際,只好發動兵變,失敗後,自刎而死,就這樣,秦惠文王還不解氣,下令,將商鞅家族全部誅殺,商鞅屍身被車裂,六國為相的蘇秦為了報復仇人,對國王說到我死後五馬分屍,可令仇人現身,國王可為我報仇,果不其然,仇人邀功,被國王誅殺。此外還有戰國名將吳起死後也被五馬分屍,這些都是死後被五馬分屍的人,相對來說死者沒有受到痛苦,畢竟已經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了,
  •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為被別人誣陷謀反,被晉王李克用處以極刑五馬分屍,但是李存孝擁有四象之力,硬生生將五匹馬拽回,如此數次,最後李存孝對行刑之人說到,只要將我的手腕折斷,腳筋挑了,就能夠行刑,執行官按照李存孝的吩咐,才將一代勇將五馬分屍。

由於此刑法才過於慘無人道,宋代以後基本就沒有了。


約定9521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來分享。


“五馬分屍”這種刑罰在古代是“車裂”俗稱,作為一種刑罰,自然是對活著的人實行的,對死人還有必要實行刑罰嗎?中國古代死於這種刑罰的人有很多,基本上都是活著受刑的,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商鞅了,他就是死後才被實施“車裂”之刑的。下面麻花就為大家介紹下一下“車裂”和商鞅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這種殘忍刑罰的。


車裂

所謂“車裂”,就是五匹壯碩的馬匹用繩索拉拽人身體的五個部分(頭部和四肢)從五個不同的方向同時發力,以此產生的巨力將人的身體分裂的刑罰。場面十分的殘忍。

強秦改革

商鞅變法,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很熟悉了。秦孝公即位後勵精圖治誓要為大秦開創一個盛世,時逢商鞅入秦,與秦孝公一通交流,秦孝公認為若要使秦國變強,商鞅的理念必須實行。鐵了心後,秦孝公壓住了國內貴族的反對,力挺商鞅進行變法。

之後的變法內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秦國在商鞅進行了變法以後,開始走上了由弱變強的道路,畢竟是寫進歷史教材的,這裡麻花就不贅述了。我們重點還是放在“車裂”上,那如此一個為了秦國富強而鞠躬盡瘁的人,為什麼秦國最後對其實施瞭如此殘忍的刑罰呢?

商鞅死因

很簡單,因為變法觸及了秦國貴族的利益,而這些貴族又是秦國力量的一部分,秦孝公在位時還能靠著自己的威望壓制這些貴族,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雖說也是一代明君。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同時嬴駟也為了讓秦國貴族支持自己,所以犧牲商鞅就成為了勢在必行之事。而且,商鞅的變法已經基本在秦國國內全面的實施,既然如此,那商鞅這個人對於嬴駟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為了平息秦國貴族的怒火,“車裂”這樣的重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一代明君,嬴駟在“車裂”商鞅以後並沒有廢除商鞅的變法,而是繼續實行,這為之後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車裂

商鞅在得知自己被汙衊後開始逃亡,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段佳話,就是“作法自斃”這個成語的由來。這裡也不多做介紹了,大概意思就是商鞅自己定製的法令讓自己在逃亡的路上步履維艱。

在這樣的情況下,商鞅逃亡了自己的封地組織人馬攻打鄭國,被秦國出兵討伐,商鞅兵敗身死。隨後,商鞅的的屍身被帶回秦國,被嬴駟下令實行“車裂”。

歷史上死於車裂之刑的名人還有很多,不過如此殘忍的刑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也隨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在此,感謝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和贊成的朋友歡迎點贊加關注,以後還有更多的歷史話題和大家分享。謝謝。


麻花的故事


肯定是活的啊!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為什麼古代熱衷於“嚴刑”,那就是攝服人心,給普通老百姓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不敢做違法的事情,中國古代的每一次死刑,幾乎都是一次最直觀最赤裸的普法宣傳教育課!(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既然是普法教育課,自然要把老百姓聚集起來,聚集不好做到的話,那就主動把刑場放到老百姓眼皮子底下,總而言之,要達到“言傳身教”的目的。

像北京的菜市口,就是著名的殺頭場所,為什麼要選擇此地――熱鬧唄!平頭老百姓賣菜買菜的地方,那些賣菜大媽大爺的口才,在日積月累的歷練中,早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如果說就是簡單的殺個頭,非給你編排出一個“血饅頭”的故事不可,這些就是活靈活現的普法使者,有了行刑的場所,就說到行刑了,那就是一定要有爆點。


比如說像腰斬,看的就是那種血呲呼拉的爆血場面;再比如說砍頭,就說戊戌六君子吧,弄個“大軍刀”――鈍刀能把人砸死頭也砍不掉;還有千刀萬剮,把活人生生的一刀刀剔乾淨。

這些刑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人身體和心理的極端摧殘,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後在痛苦中死去,而活著的人,由於眼中心裡經歷過這種場景,自然是心有餘悸,但凡是個人,看過之後都會終身難忘,並且如親身經歷一般。

為什麼要這樣?要的就是這種殘忍的效果,把人嚇死的勁,因此,“五馬分屍”斷不可能弄個死人來試法,沒意思,也達不到攝服人心的目的,必須是活人,有可能都是養的白白胖胖的大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