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還會將商鞅“五馬分屍”?

蔣鐸




商鞅之所以被秦惠文王車裂(五馬分屍),並不是因為秦惠文王覺得商鞅的政治主張有問題,也不是秦惠文王認為商鞅變法變得不對。實際上,秦惠文王即位之後,基本上全盤保留了商鞅的“法家治國”精髓。商鞅之所以被車裂,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與秦惠文王的私人矛盾。秦孝公在位期間,時為太子的秦惠文王因為觸犯秦法,被商鞅通過變通的方式進行了處罰。太子當然是不能受刑的,那麼罰誰呢?太子的老師,一位是秦孝公的長兄、秦惠文王的大爺公子虔,另一位是秦惠文王的老師公孫賈。雖然責罰的不是秦惠文王本尊,但是打的卻是秦惠文王的臉,因此二人的樑子也算是正式結下了,起碼秦惠文王內心並不怎麼待見商鞅這位父親的大功臣!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商鞅變法期間損害了很多秦國世家大族的切身利益,甚至公子虔因為觸犯秦法,還被削掉了鼻子(劓刑)。秦孝公在位期間,這些世家大族迫於秦孝公的壓力,只得忍氣吞聲。秦孝公去世之後,秦惠文王即位,這些人紛紛跳了出來,而這其中鬧得最兇的就是秦惠文王那位被削了鼻子的大爺公子虔。秦孝文王即位伊始、立足未穩,一時間大爺和這麼多世家大族子弟冒了出來,一旦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政局穩定,搞不好自己能不能坐穩秦國的江山都很難說。因此,對於這些人,彼時的秦惠文王只能先行安撫、徐圖之。那麼,怎樣才能安撫這些人?殺了商鞅無疑是最佳的辦法。於是,秦惠文王最終決定犧牲商鞅,安撫世家大族、維護政局穩定。但是,打心底裡秦惠文王就沒打算廢除商鞅之法,無非就是權宜之計,而商鞅正是這權宜之計的犧牲品。



再其次,殺人而已,一杯鴆酒、三尺白綾,怎麼殺不是殺?那麼,為什麼秦惠文王要選擇車裂商鞅呢?難道是為了讓商鞅的政敵們心情更舒暢些?顯然不是!秦惠文王此舉實際上是在立威。反正是個死,什麼死法對受刑者意義不大,但是對活人卻是一個巨大的震懾。秦惠文王選擇用車裂如此殘忍的方式處決商鞅,無疑是在震懾群臣和世家大族:“別以為我剛接班的小年輕好欺負,你們惹我一個試試?商鞅就是你們的榜樣!”與此同時,秦惠文王也是在給天下人、包括世家大族打個預防針,因為秦惠文王處決商鞅的理由仍然是商鞅違反他自己主持制定的秦法,而不是挾私報復。這就是在暗示,自己不會廢除秦法,同時也是在警告世家大族:“你們最好遵紀守法,否則我不客氣!”而且,此舉也是為天下人樹立了執法不避權貴的典型,一舉數得。



秦惠文王在車裂商鞅之後,暫時安撫了世家大族,維護了政局穩定。在自身地位穩固之後,秦惠文王便開始大刀闊斧剪除世家大族勢力,鞏固自身權威,並且繼承了父親秦孝公與商鞅一手創立的秦法,繼續推行“法家治國”。秦國自惠文王起,逐步拉開了東出的鐵幕!自秦孝公算起,“奮六世之餘烈”,終於一統天下。


農民工歪說歷史


首先,商鞅因變法功高蓋主,新君秦惠文王上位後心裡發虛。

其次,商鞅為了維護新法,將皇親國戚和舊貴族得罪透了。

這兩條理由是商鞅被車裂的主因。

大概事件如下:

商鞅因為被公子虔誣陷說他謀反,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商鞅商鞅戰敗死在了彤地,他的屍體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也就是五馬分屍。

公元338年,秦孝公去世,秦孝公的兒子贏駟繼承皇位,因為在贏駟還是太子的時候商鞅曾經因為處罰贏駟的老師公子虔遭到贏駟的憎恨,在贏駟繼位以後公子虔對贏駟說商鞅想要謀反,於是贏駟就派兵去捉拿商鞅。

商鞅連夜出逃到一個農民家裡想要留宿,但是農民因為害怕商鞅定下來的法律不準備留陌生人住宿拒絕了商鞅,商鞅隨後準備出逃魏國。

但是因為商鞅曾經捉拿過魏國的公子印所以魏國也不收留他,最後商鞅潛逃回秦國並且藏在邑商,並且發動官兵去攻打鄭縣,贏駟知道了以後就派兵去剿滅商鞅,最後商鞅戰敗並且被帶回咸陽處以五馬分屍的刑罰。


奔騰年代的春天會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絞兔死,走狗烹。“商鞅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商鞅變法得罪了很多人的利益,秦孝公會護著商鞅,但是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就不會了,他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平息貴族們心中的怨氣,鞏固自己的王位,使得新法繼續實行下去,然後使秦國繼續強大起來。

於是有人就說遇到秦孝公是商鞅一輩子最幸的事,也是最不幸的事!

商鞅早年學成之後投到了魏國公叔痤門下,雖然公叔痤病重是向魏王推薦商鞅,但是並沒有得到重視,隨後商鞅離開魏國去了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

1.公元前359年,秦孝公為在秦國變法一事召開朝會,商鞅喊出了著名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為變法營造理論基礎。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有:頒佈連坐法、獎勵軍功等。

3.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展開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等。

經過商鞅兩次變法,秦國迅速崛起,成為了令東方各國害怕的大國。然而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了,商鞅被秦國舊貴族代表公子虔等人誣告意圖謀反,出於平息舊貴族怨氣等原因,秦惠文王下令抓捕商鞅。不想坐以待斃商鞅選擇出逃,原本想去魏國避難,但是因為商鞅曾生擒公子卬被拒絕入境。無奈之下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邑商,然後發動邑兵作困獸之鬥,最終被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後戰亡。

商鞅變法損害了很多貴族的利益是造成他悲劇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一點是他不懂得功成身退。秦惠文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被商鞅不留情面的處罰過,他當時已經對商鞅懷恨在心了,所以才在商鞅兵敗戰死後還對他處於五馬分屍的酷刑,以解心頭之恨。


小凌說史


商鞅變法確實讓秦國變得強大,但是與此同時也付出了很多,得罪了很多人。

第一、在秦惠文王贏駟小的時候,因為犯錯,被罰。而此時正是商鞅變法最初階段,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贏駟犯錯的時候不好,被用以正變法。贏駟的太傅被施以劓刑。所以從此時商鞅便得罪了贏駟。


第二、商鞅的東西變法嚴重的影響了秦國權貴和老世族的利益,所以不管變法多成功,商鞅都是秦國老世族眼中釘。

第三、商鞅變法成功後,他的權利日益壯大,可以說當時的秦國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被封為商君。秦孝公在的時候還可以威懾住他。但是當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剛繼位,怎麼可能讓這樣一個人存在呢,這會嚴重影響到國君的地位。


綜上幾點,秦孝公在的時候,秦國的老世族都把對商鞅的仇恨壓在了心裡。當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這個羽翼,失去了變法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命運可想而知。他的變法成功與否都是對於秦國而言,而他得罪的權貴卻是私人恩怨。所以他的命運才會如此悲慘。


每天冷歷史


《資治通鑑》記載: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復內之秦。商君乃與其徒之商於,發兵北擊鄭。秦人攻商君,殺之,車裂以徇,盡滅其家。

後面又記載了趙良對商鞅相勸的話,大體可以知道商鞅為何會被殺,文字較長,此處不寫,有興趣的可以看我寫得《成也商鞅,敗也商鞅》一文。

殺商鞅,原因不外乎繼任者贏駟、舊貴族、贏虔、商鞅本人四大因素,通過《資治通鑑》的記載我們一一分析看看。

贏駟,孝公之子,後來的秦惠文王,繼位的時候商鞅之法已經在秦國實行了十年,基本上已經生根發芽而不可撼動了,除非贏駟強勢廢除,但是商鞅之法對秦國的好處已經很明顯了,並且商鞅新法維護了君主地位,加強了君主權力,贏駟是不可能廢除的,事實也這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商鞅本人的崛起和孝公對商鞅的支持造成了商鞅在秦國巨大的權力,要知道商鞅是被封為商君的,等於一方諸侯,趙良說過,新法既然成了,就應該急流勇退,不可以貪戀權位,但是商鞅不聽。所以,贏駟繼位時,面對的是新法已經成功,商鞅強勢,一直隱忍的舊貴族在蠢蠢欲動的局面。那麼,贏駟該怎麼選擇呢?他選擇了最明智的做法,利用舊貴族的反撲除掉商鞅,然後再將舊貴族打壓下去,繼續堅持新法,如此,才能王位穩固,國勢日隆。所以,在殺害商鞅的整個過程中,贏駟幾乎就是在默認,所以儘管《資治通鑑》中沒有說是誰“發吏捕之”,但是我們一般認為就是贏駟。

舊貴族的代表是甘龍,變法之前曾與商鞅論法,孝公支持商鞅變法之後,便一直隱忍不發。變法十年,舊貴族受到最大的打壓,也是最痛恨商鞅的,因此孝公死後,舊貴族一定會向商鞅發難。

贏虔,孝公兄弟,贏駟師傅,因贏駟犯法而被商鞅處以割鼻之刑,之後杜門不出八年。很難說贏虔是不支持新法的,但是從受刑之後杜門不出八年可知贏虔對商鞅是有恨的,只是礙於孝公還在,並且變法還在繼續,所以一直沒有出來反對或者發難商鞅。這一點趙良也勸過商鞅得罪的人太多了,尤其是贏虔,只是商鞅不聽。因此,在孝公死後,門客告商鞅造反,他並沒有制止。

商鞅本人,司馬遷評價為薄情寡義之人,也就是說商鞅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情商太低,新法十年就徹底改變了秦國,試想今天的社會,從上至下,用十年時間移風易俗得需要多麼強勢的人和殘酷的法律才能實現?商鞅通過徙木立信,也通過殺人立威,曾經親自在渭水河畔殺人殺到渭水都變紅了。可見新法的嚴酷和激進,也可知商鞅在秦人眼中該是什麼樣子。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商鞅出逃他國,但是與秦接壤的魏和楚,他都得罪過,所以人家不接受,並且他自創的身份制度讓他無法再次逃脫。

綜上來看,孝公一死,誠如趙良所言,各個方面的勢力都需要商鞅去死,這樣的形勢下,商鞅必死無疑。


勤勞的貝貝兔


改革,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有時不僅僅是陣痛,甚至是曇花一現,半路夭折。


商鞅,作為千古不世出的天才,深得法家精髓,知道在當時王道不足以稱雄,霸道才能擊敗列國,問鼎中原。而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用法家的思想進行改革,明刑法,重軍事,打擊士族陳舊勢力,發展平民人才。

可以說,商鞅的變法,嚴苛有效,過了陣痛期,會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強。打擊士族世襲制,提拔有軍功的人才,使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得到重用,軍事風貌為之一新;遷都咸陽,為以後政治發展設計了大方向。通過改革的秦國很快就成了戰國的霸主,為大一統做了鋪墊。

然而,商鞅的嚴刑峻法給人民帶來公平利益的同時也讓人噤若寒蟬,難以得到人民的基礎的支持,當然他們適應以後,得到好處後另說;他變法的成功實施與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孝公既沒,沒人保護他,被打擊的士族自然要反撲;新上位的秦惠文王不得不為了朝局安危而殺了他;雖然廢除了部分變法,但是還是承認了其進步,而得以繼續推行。


而偉大的商鞅,成了歷史進步的犧牲品,一如哥白尼,布魯諾等。想要打破舊秩序,何其難也,好在,他們都最後被歷史證明成功了,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小主宰影視說


歷來改革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時期的改革都會有流血犧牲,都會死人。商鞅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實行連坐之法。這些改革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自然遭到他們的反對。改革後農民擁有了土地,獲得收成直接把稅收糧食上交給國家,打仗有了糧草,但是貴族的領土分給了農民,損害了貴族們的利益,貴族們反對一點兒也不奇怪。老百姓打仗,殺敵越多,獲得獎勵越多,不僅可以分得土地,還能獲得爵位,殺一個敵人,就能夠得到一級爵位,一畝良田,宅地九畝,一個僕人。以取得敵人的人頭數為計算殺敵人數的證據,殺的敵人越多,得到的賞賜就越多,從低往高,獲得相應爵位。而原來秦國的爵位是貴族世襲,父死子繼,普通人沒有機會獲得爵位。商鞅變法之後,軍隊的戰鬥力增強,經濟發展,百姓富足。但是貴族們呢,失去了領地,子孫後代無法繼承自己的爵位。只能靠上戰場和老百姓一樣爭取軍功獲得爵位,生生剝奪了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換做是誰都會激烈反對,土地和爵位是他們的命根子,怎能不怨恨商鞅?推行變法的過程中秦太子嬴駟犯法,他的兩個老師代他受刑,一個割了鼻子,一個臉上刺了字。被割了鼻子的是秦孝公的哥哥,惠文王的伯父兼師傅公子虔,秦孝公死後惠文王繼位,公子虔就聯合宗室大臣告商鞅十大罪,嬴駟就算不為伯父,為了洩私憤也要殺掉商鞅。變法成功了,秦國國富民強,商鞅活著或者死了都不影響變法的執行,不論如何商鞅都得死。


如流水兮逝如風


因為變法過程中觸碰了舊貴族的利益,更削弱了舊貴族勢力,因而激起舊貴族的瘋狂反擊。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商鞅變法的內容:

1廢井田隳經界,宣佈廢除奴隸勞動的井田制,而施行僱役佃耕制,同時承認土地的私有佔有形態,這就瓦解了奴隸主統治的基礎。

2廢除奴隸社會的世卿世祿制度,規定有軍功的才能受上爵,宗室沒有軍功的,不能登記入貴族的名冊。這就打破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

3廢除奴隸社會的分封制,將秦國劃分為三十一個縣,有國君直接委派官吏,建立封建統治的中央集權制。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奴隸主階級專制禮治。

4在上層領域裡實行對奴隸主階級的專政。推行以法治國,反對儒家思想,防止儒以文亂法。

5推行耕戰政策,用土地吸引他國人民到秦國發展,這樣就可以抽出大量人力進行統一戰爭,鼓勵人民搞農業,推行軍功授田,改行現物地租和地主收租、政府收稅的辦法。

商鞅這一系列變法措施,遭受舊地主貴族的頑強反抗,並展開了劇烈的政治鬥爭。終於在秦孝公身死之後,陰謀發動政變把商鞅車裂並殺其全家。但商鞅變法得到當時新興地主階級以及小土地所有者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惠文即位後,商鞅變法還是徹底地沿用了下去。

不論何時變革與反變革這兩條路線的鬥爭都是非常激烈的。


種地的秀才


自秦孝公重用商鞅,開始商鞅變法,走的就是“削弱貴族實力,加強中央權利”的路,因此變法一定會損害貴族階級的利益,此外,變法中,廢除了貴族的世襲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要了貴族階級的老命了,本來不用努力就可以過的好日子,被商鞅給攪和了,因此貴族階級恨死商鞅了,但因為有秦孝公撐著,沒人敢動,且商鞅變法確實取得了富國強軍的目標,收復了河西之地,用事實說明了變法的效果,因此更得秦孝公重用,貴族階級自然不敢亂動。



且因為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因為執法過於嚴厲,得罪了很多貴族,包括日後的秦惠王,因此秦孝公一死,商鞅的保護傘便沒了,商鞅的末日便到了,在秦孝公死的同一年,商鞅被誣陷謀反,戰敗車裂而死。商鞅雖死,其法不滅,秦惠王一直沿用商鞅的法律,因為商鞅變法,完全是加強中央權利,削弱貴族權利,社會利益就好比一個大蛋糕,皇帝分的大了,貴族分的自然就小了,因此秦惠文王主要是為了平息貴族的怒氣鞏固自己的皇位,獲得貴族支持殺了商鞅,但還是用他的法律。



其實戰國各國或多或少都變過發法,有的初期成功但不能堅持下去,如魏國重用吳起,韓國用申不害等。每個國君都想讓國家富強,但很少有將變法堅持到底的,此間阻力重重,主要來自貴族的反對,因為變法很多都是侵犯了貴族的利益,因為只要是變法,莫不是凝聚全國力量,加強皇權,這必然要分割貴族的既得利益,貴族階級豈能任人宰割,因此變法的國君首先要有一定的權利,堅持到底的決心,很多變法失敗的原因就是皇帝耳根子軟,受到貴族的阻撓和反對,要麼半途而廢,要麼貴族聯合起來拒不執行。總之通過各種方式反對,因為只要利益足夠大,殺個國君搞個政變在貴族看來還是可以的。而變法的人一旦失去庇護,只有被貴族殘殺的份了。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為什麼變法的人基本上沒一個有好下場的原因。


浮生半壺酒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從而為後來統一六國打下牢固的基礎。從這個角度看,商鞅算是秦國的功臣,但他本人卻被秦惠公處以“五馬分屍”的車裂酷刑,並被滅族。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書君認為,商鞅落得這個悲慘下場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秦惠公要安撫貴族勢力。

商鞅在推行新法過程中觸犯了老貴族的利益,招來他們的一致反對。

商鞅的保護傘秦孝公於公元前338年去世,新即位的秦惠公意識到以後的秦國還必須依靠老貴族才能團結一心,為了統治階層的穩定,必須殺商鞅。

第二個原因是秦惠公要給自己和自己的老師報仇。

秦惠公做太子時犯錯,商鞅處罰太子的老師嬴虔,往他臉上刺字,後來嬴虔違法,商鞅又割掉了他的鼻子。

這些對於太子和他老師嬴虔來說,都是奇恥大辱。秦惠公要替老師復仇,為自己復仇,給老師一個交代,必須處死商鞅。

第三個原因是商鞅功高蓋主。

經過十幾年變法,商鞅似乎已經成了秦國的救星,對於新任國君而言,只有殺商鞅,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說商鞅是“天資刻薄人”。

雖然商鞅變法一時促進了國力的強盛,但商鞅崇尚嚴刑峻法,鼓勵民間告密,還寫了一部教封建帝王如何魚肉百姓的《商君書》。

商鞅一生甘做封建君主的鷹犬,到最後卻被主子拋棄並殘殺,只活了57歲。套一句現成話來說,蒼天饒過誰!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