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是死后分尸还是活着的时候用马分尸?

猛士捉刀


谈及中国古代,我想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那些优秀的文化瑰宝吧!的确如此,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数不清的精神宝藏,这些宝藏即使到了当今社会,仍然有许多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传统社会也有许多应该被诟病的地方,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项就是那残酷的刑罚,古代刑罚之严厉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刑罚,更是让无数人胆寒,譬如那臭名昭彰的满清十大酷刑。而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车裂,也就是我们俗语常说的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


诠释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车裂,网络词条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五牛分尸相对少见,为了避免歧义本文统一视为五马分尸)

看到这样的定义,我想一部分读者朋友们就有些不寒而栗了,用五匹马将人的头颅和四肢分离,对于受刑者来说,他们将承受莫大的痛苦直至死亡,而对于旁观者而言这又是是一种强烈血腥的视觉冲击。或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五马分尸的确是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是在统治者看来,越是这般残酷血腥的刑法越能保证他的统治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杀鸡儆猴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由来

五马分尸的典故最早来自于战国时期,而它最初的受刑者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改革家商鞅。秦孝公在位期间,商鞅深得他的信任,因此,他才能够大刀阔斧地改革秦国,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这也为后来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奠定了历史基础。

不过既然是改革,那自然要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因为有秦孝公的支持和默许,商鞅在改革的时候一点情面也不留,为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其中一个最有权势的就是秦孝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年幼的时候就曾触犯了商鞅的新法,他的老师也为此受到牵连被割了鼻子,所以在秦惠文王很小的时候心底就埋下了对商鞅仇恨的种子。

秦孝公死后本来想传位给商鞅,但是商鞅不接受,于是王位就落到了秦惠文王的身上,不久有人对秦惠文王说:“大臣功高盖主会危害国家社稷,商鞅新法在秦国百姓当中的呼声太高,这对皇权十分不利,况且您与商鞅本就有仇,望君上尽早下决断。”后来又有人出来揭发商鞅密谋造反,于是秦惠文王借势派人捉拿商鞅。

商鞅想要逃到魏国避难,但是被拒绝入境,无奈之下只能潜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随后,秦惠文王发兵攻打商邑,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渑池。商鞅死后,他的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文王又下令用车裂之刑进行鞭尸,这也就是五马分尸的由来。

真面目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商鞅是在其身死之后才被执行五马分尸的酷刑,但这并不是说所谓五马分尸是在犯人死亡之后执行的,相反为了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车裂之刑通常是在犯人活着的时候施加给他们的,唐朝时期的猛将李存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那些武力无双的猛将,但是要说到谁能做到极致,我想李存孝可以算得上一人。曾有过这么一句话: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猛将李存孝的高度可见一斑,李存孝在其巅峰时期甚至还得到了天下第一猛将的美称。

不过,像这一种绝世无双的猛将通常都是没有什么心机的,只懂得忠心为国,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迫害。李存孝是被李克用收养的义子,李克用一共收养了十三个义子,个个不凡,史称十三太保,而李克用又是十三太保中最厉害的一个。其中有一个名叫李存信的太保,因为嫉妒李存孝就不断地在李克用身边诋毁李存孝,最后李存信奸计得逞,李存孝被执行了五马分尸的酷刑。据说当时行刑的时候,因为李存孝力气太大五匹马都拉不动,最后还是李存孝主动要求挑断手脚筋才被车裂而死。

其实历史上被执行车裂之刑的名人志士也不在少数例如战国的吴起、苏秦,秦朝的赵高,西汉的彭越,东汉的马元义等等,这些人都曾风光一时,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抛开他们本身的功过不谈,这种刑罚本身就是毫无人性的,一直到晚清才被彻底的废除,反观我们当今社会的刑罚,处处透露着人性的美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情怀,事实证明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文明在不断发展,人性的光辉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之物……


执笔灬写史


一开始是死后分尸,至少到元朝的时候还是如此。不过后来慢慢演变成活着分尸了。

五马分尸,学名车裂。顾名思义,是用五匹马拴上绳子,分别系在犯人的手足四肢和头颈上,驱赶马向五个方向奔跑,把人撕成五块。那场景可以想象,一定是血淋淋的非常吓人。

传统说法都说秦始皇做车裂之刑,不过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车裂分尸的例子了。可能在秦时,把这项刑罚固定为制度。或者秦之前这一刑法少见,所以不提。

元代徐元瑞写有一本《吏学指南》,里面说明白了,车裂是死后分尸。

车裂:杀而分尸也。商鞅残酷,秦人杀而车裂之。

所以我说,至少到元朝,车裂还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分尸。

但徐元瑞一个元朝人,去说一千多年前的秦朝事,是否靠谱呢?我们要再到书中去找一找证据。

假如史书上说“车裂某某”,就逻辑而言,无法断定是先杀再裂,还是直接裂而杀之。只有在记述比较详细的时候,我们才能判定先后顺序到底是怎样。好在具体的描述还是有几例的。

看资治通鉴里的两例。

其一是侯景杀人:

侯景遣侯子鉴帅舟师八千,自帅徒兵一万,攻广陵,三日,克之,执祖皓,缚而射之,箭遍体,然后车裂以徇。

射箭满身,肯定是死了。那么这里的车裂,就是把肢解尸体,而不是肢解活人。

注意这个“徇”字,是展示的意思。车裂以徇,就是肢解之后把尸体巡行示众——这一点我们后面要说。

再看一个隋炀帝杀人:

十二月,甲申,述就畴外,缚诸应刑者于格上,以车轮括其颈,使文武九品以上皆持兵斫射,乱发矢如猬毛,支体糜碎,犹在车轮中。积善、福嗣仍加车裂,皆焚而扬之。

也是先射死后车裂。已经都“支(通肢)体糜碎”,那肯定是死了。

那么车裂最早是先杀后裂,这说法应该是可信的。

不过人都死了,不管怎么剁碎,对当事人来说都无所谓,反正也感觉不到。那车裂的意义何在呢?

说一个别的例子。李斯死的时候,是“被五刑”,也就是受了五种刑罚而死。《汉书·刑法志》说,五刑分别是:

  • 割鼻子

  • 斩左右脚
  • 打死
  • 枭首
  • 尸体剁成肉酱

据此,死后毁坏尸体,在古人观念中是惩罚之一。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同样是杀人,为什么车裂是一种加重类型的死刑。

上文说侯景杀人之后,把尸体展示巡行。这似乎暗示一种可能,不管是车裂还是展示尸体,都是通过对尸体的处置,来传达类似的信息,即:对死者罪恶的彰示,和对于围观者的震慑。

不过到了明朝以后,事情渐渐起了变化。大明律中有一条:

凡杀三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为从者斩。

注解说:

【支解人】,谓将活人支解,如五马分尸之类。

那么这时候,五马分尸已经是活裂了。

东周列国志里面说:

车裂者,将罪人头与四肢,缚于五辆车辕之上,各自分向,各驾一牛,然后以鞭打牛,牛走车行,其人肢体裂而为五。俗言“五牛分尸”,此乃极重之刑。

东周列国志是小说,当然不能当做史实。但却可以证明,在作者冯梦龙心中,五马分尸(这里是五牛)是把活人肢解。这很可能也代表了当时的普遍观念。

从这里来看,明朝以后,车裂就从肢解死人,变成了肢解活人。

到了清末,就有五马分尸的详细描写了。

有本书叫《洪杨轶闻》,看名字就知道,写的是太平天国时候的事。书中写杨秀清拷打一个叫张继庚的读书人,要他招供内应是谁。张继庚随手乱指,杨秀清随即把人拉出去杀掉。一直杀错了三十来人,才明白过来上当受骗,于是把张继庚分尸泄愤。

这书里很详细地描述了五马分尸的过程,肯定是活裂开的。

秀清曰:“已也,堕其计矣。彼所指皆老兄弟,非实情也。勿复问。”遂用车裂法,系炳垣手足及首,鞭五马而驰之,左手右足先断,首次之,余体又裂为二,观者皆掩泣。

(炳垣是张继庚的字)

这段又见于《咸通将相琐闻》。《清稗类钞》中也有类似记载,不过人名写作张继赓。


最后一个旁证。晚清时,康有为写了一本《大同书》:

人主喜怒不测,群僚疑间交攻,或妃后之争权,或宦寺之谗间。于是亚夫抢地于狱卒,崔浩群溺于台下,淮阴侯榜掠于钟室,斛律光杖死于凉风。其它布袜之塞、蝎盘之设、车裂之痛,孰非王公卿相哉?

既然会“痛”,那当然是活裂了。


北门猿


五马分尸是中国古代最残忍的酷刑之一,又称为车裂,又称轘刑。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把人的身体硬撕裂。

既然是刑罚,车裂当然主要是用于活人,以达到让犯人极度痛苦的目的。为了达到裂尸的目的,在行刑前,有时会先敲碎关节,这样才确保马车拉扯时,把四肢都以扯下来。整个行刑过程,犯人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也有对死人处于车裂的,比如苏秦死后就车裂了。但是这是苏秦自己提出来的。因为苏秦是遇刺身亡,临死前对齐宣王说,只要宣布他是间谍,把尸体车裂示众,凶手就会主动出来领功的。

车裂之刑产生于周代,我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几个著名的车裂例子。

在春秋战国时代,车裂即五马分尸是最严酷的刑罚,没有之一,因此极少被使用。最开始时,只有一种情况才使用车裂之刑,那就是弑君。但到了战国,对谋反罪,也会用车裂之刑。

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车裂的人是郑国大夫高渠弥,他弑杀郑昭公(一代霸主郑庄公的儿子)。后来齐襄公干涉齐国内政,逮捕高渠弥,宣布他擅杀国君,罪大恶极,判处车裂酷刑。

第二个被处死车裂酷刑的人,是陈国的夏徵舒。

夏徵舒的母亲夏姬比较放荡,跟陈国国君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都有一腿。有一次三人一起到夏家搞4P,拿夏姬的儿子夏徵舒来开玩笑。陈灵公笑着对仪行父说:“徵舒长得蛮象你。”仪行父答说:“他长得也很象你。”夏徵舒一怒之下,把陈灵公给射死了,自立为王。

后来楚庄王出兵,平定夏徵舒之乱,以弑君罪处以车裂酷刑。

战国时代,车裂之刑主要集中于秦国。

到战国时,车裂基本上只有秦国在用了。因为车裂太残酷,东方诸国随着百家争鸣,学术昌盛,人道思想是比较浓厚的,车裂这样的刑罚,就只有秦国这种野蛮国度才使用。比较著名的是商鞅与

嫪毐。

两人都是以谋反罪被处以车裂。商鞅比较冤,所谓谋反,也是被逼的,真正原因,是他变法得罪太多人了。嫪毐之乱,谋反确切被车裂,与其有关联的二十几人,或被枭首,或被车裂。

秦国统一后,猪皇帝秦二世,把自己十个姐妹车裂处死。说他猪皇帝,真对不起猪了,因为猪做不来这事,他是猪狗不如。


君山话史


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有时候还会用五车(马车)分尸、五牛(牛车)分尸。

这种酷刑是这样操作的,将一个人的尸体或者是活人,用绳子绑住身体的五个地方,分别是头部(绑住脖子)、双臂(绑住手腕)、双腿(绑住脚腕)。


之后马匹呈五角星的角度,向前方跑去,因为马的力量大于人,这样就可以将这个人的尸体或活人直接撕裂,俗称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这种行为,在先秦时代比较流行,那个时候是奴隶时代,被五马分尸的人,基本上都是先降为奴隶,再进行分尸。

奴隶在先秦时代,是不被当人看的,主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甚至主人死了之后,这些奴隶还要殉葬。

其实我国很多酷刑都是先秦时代发明出来的,比如炮烙之刑(让人在撒了黄油的铜柱上来回走,下面就是火炭)、劓殄之刑(满门抄斩)、醢刑(把人剁成肉酱)等。



可想而知,奴隶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是真的猪狗不如。

五马分尸这个酷刑,有直接分活人的,也有直接分死人的,稍微人性一点点的,都会先弄死了之后再分尸,而最残忍的就是人还没死的时候分尸,这种是毫无人性可言的。

还好现在的社会,早已经废除这么残忍的酷刑,最起码死的话,可以体面一点。


魏青衣


中国古代的酷刑“五马分尸”也称“五牛分尸”。意思是把一个人生生撕拉成零散部件。说到这我有个小问题,那就是“五马分尸”后的人变成了几块?有知道的亲们评论区给我留言。

“五马分尸”最初的名字叫“车裂”,起源于西周时期。

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都是坐在战车上,战车是普遍的工具。所以最初是用战车,把一个人的四肢和脑袋分别套上绳子往五个不同方向拉。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如下图)



“五马分尸”是对活人行刑的。

不过商鞅是个例外,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死后被“五马分尸”的。在先秦时期,人们对死不怕,怕的是死后被人侮辱尸体,尤其死后不留全尸是人们最忌讳的。据说这种人的灵魂会受地狱的熬煎。

商鞅变法得罪了秦国权贵,在秦孝公死后,他被公子虔诚污为谋反,随后战败死于彤地,商鞅的尸体运回都城被“车裂”。

如果商鞅被活捉,等待他的肯定也是“车裂”。

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马鞍、马镫、兵器等,人们弃用战车选择了骑马打仗,“车裂”也随之被“五马分尸”所代替(或五牛分尸)。

比如西汉大将彭越就是被刘邦用“五牛分尸”的。(如下图)



受此酷刑的还有秦朝的宦官赵高,大阴人嫪毐——即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的情人。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也遭此酷刑,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猛将。是李克用十三个义子中其中一个。

历史上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之说。意思是“在王中项羽最厉害,在将中李存孝最厉害。”

李存孝战功卓著,引起了李克用的另一个干儿李存信的羡慕嫉妒恨。李存信也是李克用十三个义子之一,他处心积虑的打击污蔑李存孝,结果逼反了李存孝。

最后李克用听信谗言,亲自带兵包围了李存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李存孝束手被擒。

李克用不容李存孝辩解,对他实行了“五马分尸”的酷刑。

李存孝被士兵强行套上绳索,五根绳子分别绑在五匹马后,士兵拼命鞭打五匹马,因为李存孝力量太大,五匹马始终撕拉不动。



几番折腾,李存孝此时死意已决,为了不让自己下意识的用力,他对李存信说:“你用刀把我四肢砍断吧,我也不想活了,这样你也好交差”。

李存信大喜,于是砍断了存孝的四肢,五匹马同时用力,亲们想想看,李存孝成了几块了?

从历史资料来看,一个人要用五匹马拉撕成几块不是容易的事,事实证明,不仅李存孝如此难撕吧,赵高、嫪毐也难撕吧,这是人的筋脉相连所致。

到了后来,实行车裂的时候,都是行刑者提前把受刑者的四肢砍一刀,这样就容易撕吧了。


秉烛读春秋


大多数人听到五马分尸都会不寒而栗,因为五马分尸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只要听到这个词,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五匹马分别拉着头和四肢,硬生生的撕裂,那种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在古代五马分尸又被称为“车裂”,因为身体会先后被撕裂,先是两只手臂,然后头,最后双腿。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种酷刑是活着时候分尸,其实也有死后分尸的。死后分尸是最多的一种,毕竟活着分尸那惩罚也太重了,除非有人恨透他,或者犯了十恶不赦的罪。

当然,“五马分尸”不一定是用五匹马,也可以用五头牛,无论是牛还是马,他们的拉力都是非常强大的,要不然古代人不可能做马车和用牛耕犁。

如果人的肢体被这样硬生生的撕扯,相信只要它们一发力,肢体就是脱离身体。

古代被这种酷刑处罚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些如今我们琅琅上口的名人,比如最著名的商鞅,他就是因为自己实施的变法得罪了不少权贵人士,而后又因为这个变法被抓,最终被车裂。

再比如西楚霸王项羽,他则是被敌人五马分尸,当然并不是使用“五马分尸”这个酷刑,而是因为刘邦下令说有人能够得到项羽的身体就有赏,被士兵一起争夺,最后“五马分尸”。为什么要拿项羽举例子呢?因为从这点我们看出,有些行为比“五马分尸”还要过分。

人称飞虎将军的唐末名将李存孝因被诬陷以谋反罪被车裂,当时他甚至以一己之力将五匹马从远处拉了回来,而且还是多次,被实施”车裂“中的第一人。

还有一些人,秦末起义军陈胜的部将宋留、汉朝开国功臣彭越、黄巾大方首领马元义,以上所说包括商鞅还有李存孝都是活着时候被五马分尸的。

下面这几个都是死后被分尸,战国军事家吴起、战国纵横家苏秦、赵姬男宠嫪毐、宦官赵高。

五马分尸是非常麻烦而且残酷的刑罚,因为有些人力气大,不得不在之前挑断手筋脚筋,让他们挣脱不得。而且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总会剩下一条腿,然后身体被拖在地上跑。

不过还好,这种酷刑在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可能觉得这种酷刑麻烦而且不讨人喜欢吧。


理科男读历史


从文献来看,五马分尸既有杀了之后才分尸的,也有活着直接被分尸的。因为古人讲究尸体完整,所以帝王对于贵族,一般是用赐毒酒、赐白绫这种保全尸体的方式。斩首其实就是一种羞辱了,而五马分尸则更是对大逆不道者才使用。具体操作是把犯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的车身或者五匹马的马身某个位置,然后驱使马往五个不同的方向跑,以此达到将犯人身体分成五块的残忍效果。

根据文献记载,第一个被五马分尸的名人是商鞅。商鞅因为在秦孝公时代得罪了太子,后来太子即位为秦惠王时就要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只好造反,兵败被杀后尸体被五马分尸。《史记·商君列传》说得很清楚:“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车裂就是五马分尸。可见,商鞅是死后才被分尸的。而五代时期的名将李存孝,因为反叛了义父李克用被擒获,则又是活着被车裂的。

可见,五马分尸既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死人,犯人死没死不重要,关键看施行者想不想用这种酷刑。


林屋公子


众人正在围观,忽然一声炮响,五头牛拖拽着杀人犯,向不同方向跑去,耳边就听的枯树撕裂的声音,但见地上一摊血迹和一堆烂肉,人已经没了。这就是一次车裂的全过程。至于有多恐怖😱,我们只能尽自己的想象去描绘,有一种硬气功叫五马分尸,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 商鞅在秦国变法,实施严酷的律令,一日竟斩杀一村庄的所有的人,鲜血染红了渭河,商鞅刻薄寡恩,得罪了秦国的上层贵族,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拿商鞅开刀,商鞅作茧自缚,走投无路之际,只好发动兵变,失败后,自刎而死,就这样,秦惠文王还不解气,下令,将商鞅家族全部诛杀,商鞅尸身被车裂,六国为相的苏秦为了报复仇人,对国王说到我死后五马分尸,可令仇人现身,国王可为我报仇,果不其然,仇人邀功,被国王诛杀。此外还有战国名将吴起死后也被五马分尸,这些都是死后被五马分尸的人,相对来说死者没有受到痛苦,毕竟已经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了,
  •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十三太保李存孝因为被别人诬陷谋反,被晋王李克用处以极刑五马分尸,但是李存孝拥有四象之力,硬生生将五匹马拽回,如此数次,最后李存孝对行刑之人说到,只要将我的手腕折断,脚筋挑了,就能够行刑,执行官按照李存孝的吩咐,才将一代勇将五马分尸。

由于此刑法才过于惨无人道,宋代以后基本就没有了。


约定9521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


“五马分尸”这种刑罚在古代是“车裂”俗称,作为一种刑罚,自然是对活着的人实行的,对死人还有必要实行刑罚吗?中国古代死于这种刑罚的人有很多,基本上都是活着受刑的,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商鞅了,他就是死后才被实施“车裂”之刑的。下面麻花就为大家介绍下一下“车裂”和商鞅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这种残忍刑罚的。


车裂

所谓“车裂”,就是五匹壮硕的马匹用绳索拉拽人身体的五个部分(头部和四肢)从五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发力,以此产生的巨力将人的身体分裂的刑罚。场面十分的残忍。

强秦改革

商鞅变法,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很熟悉了。秦孝公即位后励精图治誓要为大秦开创一个盛世,时逢商鞅入秦,与秦孝公一通交流,秦孝公认为若要使秦国变强,商鞅的理念必须实行。铁了心后,秦孝公压住了国内贵族的反对,力挺商鞅进行变法。

之后的变法内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秦国在商鞅进行了变法以后,开始走上了由弱变强的道路,毕竟是写进历史教材的,这里麻花就不赘述了。我们重点还是放在“车裂”上,那如此一个为了秦国富强而鞠躬尽瘁的人,为什么秦国最后对其实施了如此残忍的刑罚呢?

商鞅死因

很简单,因为变法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而这些贵族又是秦国力量的一部分,秦孝公在位时还能靠着自己的威望压制这些贵族,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虽说也是一代明君。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同时嬴驷也为了让秦国贵族支持自己,所以牺牲商鞅就成为了势在必行之事。而且,商鞅的变法已经基本在秦国国内全面的实施,既然如此,那商鞅这个人对于嬴驷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为了平息秦国贵族的怒火,“车裂”这样的重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一代明君,嬴驷在“车裂”商鞅以后并没有废除商鞅的变法,而是继续实行,这为之后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车裂

商鞅在得知自己被污蔑后开始逃亡,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段佳话,就是“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的由来。这里也不多做介绍了,大概意思就是商鞅自己定制的法令让自己在逃亡的路上步履维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鞅逃亡了自己的封地组织人马攻打郑国,被秦国出兵讨伐,商鞅兵败身死。随后,商鞅的的尸身被带回秦国,被嬴驷下令实行“车裂”。

历史上死于车裂之刑的名人还有很多,不过如此残忍的刑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随之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希望大家喜欢,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评论区交流。喜欢和赞成的朋友欢迎点赞加关注,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麻花的故事


肯定是活的啊!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为什么古代热衷于“严刑”,那就是摄服人心,给普通老百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敢做违法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每一次死刑,几乎都是一次最直观最赤裸的普法宣传教育课!(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既然是普法教育课,自然要把老百姓聚集起来,聚集不好做到的话,那就主动把刑场放到老百姓眼皮子底下,总而言之,要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像北京的菜市口,就是著名的杀头场所,为什么要选择此地――热闹呗!平头老百姓卖菜买菜的地方,那些卖菜大妈大爷的口才,在日积月累的历练中,早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如果说就是简单的杀个头,非给你编排出一个“血馒头”的故事不可,这些就是活灵活现的普法使者,有了行刑的场所,就说到行刑了,那就是一定要有爆点。


比如说像腰斩,看的就是那种血呲呼拉的爆血场面;再比如说砍头,就说戊戌六君子吧,弄个“大军刀”――钝刀能把人砸死头也砍不掉;还有千刀万剐,把活人生生的一刀刀剔干净。

这些刑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人身体和心理的极端摧残,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在痛苦中死去,而活着的人,由于眼中心里经历过这种场景,自然是心有余悸,但凡是个人,看过之后都会终身难忘,并且如亲身经历一般。

为什么要这样?要的就是这种残忍的效果,把人吓死的劲,因此,“五马分尸”断不可能弄个死人来试法,没意思,也达不到摄服人心的目的,必须是活人,有可能都是养的白白胖胖的大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