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的德川家族是如何興起的?在日本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聚焦歷史記錄


本文主要從幕府概念內涵,德川幕府興起,及其作用談談。

第一,何謂幕府機構。談德川幕府的興起,須清楚幕府的概念。什麼是幕府呢?這涉及日本歷史上,藤原氏攝政。公元858年,藤原良房藉口天皇年幼,以太政大臣身份攝政,又自任“關白”(攝政關白,合之為:攝關)。從此,藤原一家隨意廢立天皇,把持朝政。

官僚貴族政治腐敗,爭權奪利異常激烈,人民不斷起義,社會動盪不安。地方豪族為保護自身利益,鎮壓起義,把家族子弟和僕從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上的主僕關係軍事集團,其成員是“武士”,即武士及武士集團的起源。

而天皇不甘政治無權地位,與藤原氏鬥爭。於是,雙方都拉攏武士為己所用。公元12世紀初,形成了關東源氏和關西平氏為中心的兩大武士集團。雙方廝殺的結果,源氏擊敗平氏集團,在關東鎌倉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機構——幕府。從此,開始了(鎌倉)幕府的統治,其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天皇成為傀儡。

第二,德川幕府興起。鎌倉(末年)室町幕府期間,是日本百年混戰的“戰國時代”。民眾渴望結束混戰,實現和平統一。織田信長就組織武士等力量,推翻了室町幕府,後不幸被部下刺死,其親信豐臣秀吉繼續統一事業。先後征服了四國、九州、本州中部和北部,結束了持續百年的分裂局面,於1590年,基本上實現了日本的統一。

接著就想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征服亞洲。1593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並佔領了大片國土,朝鮮奮起反擊,中國明朝出兵,在中朝打擊下,1598年豐臣秀吉軍事失敗,憂急病死完蛋。日本政權就落到了織田信長另一個親信——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康在江戶(今天的東京)建立了幕府,稱為德川幕府(1603—1868)。

第三,德川幕府作用。德川幕府統治時代,首先、建制立法。如“武家諸法度”即武士的各種法令,宣揚武士應具有忠義勇的武士道精神;為大名(日本德川時代稱有封地萬石以上的諸侯或慕臣為大名)立法,“參覲交代”(大名必須每隔一年到江戶參覲將軍,妻子留作人質,常駐江戶)制度等。

其次、實現了統一。德川幕府消滅了諸侯混戰,完成了封建統治,使日本進入一個相對和平安定時期。

再次、經濟發展,德川幕府結束了百年混戰,統一和平的環境為農業、工商業出現空前的繁榮景象,定了基礎。

再其次、恢復與明朝及其朝鮮的外交關係,重新建立因日明戰爭,而同樣斷絕了的與琉球的邦交(日明戰爭期間,琉球王拒絕了豐臣秀吉徵收軍糧,從此與日本斷絕了關係,德川家族執政後,恢復了與琉球王國的外交關係)。

最後,國內外貿易十分發達。德川幕府繼承了豐臣秀吉開創的“朱印船制度”,積極獎勵行船行駛海外進行貿易。(本文參考了《世界通史》、《日本外交史》等資料)


出於幽谷


公元1590年,德川家康隨豐臣秀吉滅掉了北條氏,獲取了關東八州,改建為江戶城。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又打敗了豐臣氏,從此掌握了日本全國的大權。公元1603年,被封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東京)創造了江戶幕府。

公元1614年,德川家康將勢單力薄的豐臣家族徹底消滅, 隨後德川家康頒佈了“一國一城令”,只在大名領域內留下一個城池,其餘城池全部毀掉。為了加強對大名的控制,德川家康還通過沒收領地的手段,把具有大勢力的大名,安排到了政治、經濟、軍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一些重要的地區安排自己的親信去擔任。

隨後他還頒佈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規定天皇必須以學問為第一, 這就使天皇完全脫離了日本的政治管理,並對日本的皇族的名次,制定年號的辦法做了詳細的規定。德川家康通過這些手段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政權的控制。

德川家康出生於名古屋岡崎城,父親是岡崎城主松平廣忠。德川家康本姓松平,永祿十年(公元1567年)奉敕改姓為德川。

德川家康在桶狹間之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同盟聯軍,本能寺之變後,他本來是豐臣秀吉的敵對勢力,但是迫於豐臣秀吉的強大勢力,被迫向豐臣秀吉臣服。

德川家康在小田原之戰後,被豐臣秀吉封為關東,雖然他失去了自己的根據地,但是他卻得到了豐臣秀吉的大名中最大的領土。

豐臣秀吉去世後,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中率領關東軍擊敗了西軍,德川家康的霸權開始確立。從此他開始一步步的摧毀豐臣家族的勢力。

元和二年(公元1616年),德川家康在駿府城逝世。享年74歲。他的遺體被葬在駿府的久能山,1617年後他的遺體被改葬到下野國日光。隨後日本天皇賜封德川家康為“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勢力最大的家族,被供奉在日本東照宮,後被人稱為“東照神君”。


公元前


大家好,我是夏目愛看書,很高興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個人對於日本歷史很感興趣,所以對這段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那麼我就主要講講日本歷史上的德川家族是如何興起,以及在日本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日本戰國離不開三個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几乎完成了對各地的征戰,提出天下布武的想法,只不過本能寺之變中隕落;豐臣秀吉因為子嗣的問題最後也是鬱鬱而終,最後主少國疑;德川家康一苟到最後,奪取戰果勝利的果實,可以說是日本戰國最後的大贏家被封為“徵夷大將軍”,創造了江戶幕府。

松平改德川,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首創德川氏,原姓為松平氏。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元康,祖父是三河松平氏的第七代當主,三河岡崎城城主,平易近人對人和善,作戰時身先士卒所以松平家在三河的口碑非常好,給了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很好的政治支援。

由於武田信虎勢力的入侵導致松平家作為豪強根本無法獨立於戰國時代,於是松平元康的父親松平廣忠求助於駿河國大民今川義元的幫助,但是駿河國的今川義元不僅僅是單純的想要守護三河,而是想要吞併。在爺爺被家臣誤殺之後,父親也被家臣誤殺,年紀輕的竹千代在今川義元家作為人質,三河國的領土完全由今川氏代管,許諾說等到竹千代服元之後返還土地。

故事的轉折點是桶狹間奇襲,今川義元去世,。松平元康收回三河領地成為三河大名,之後松平家康與武田信玄和盟決定同時進攻今川領土,遠江一國歸松平家康,駿河一國過武田家所有。戰鬥由於今川家臣的怠戰結束的很快,兩國很快就被攻佔,但是此時的武田軍被上杉軍牽制不得已回防,所以松平家康一下佔領遠江地區和駿河部分地區,放逐今川家主,成為坐擁三河遠江的大名。

成為大名之後不再是之前的國人眾,全國有很多的松平氏,於是想要有區分度,松平家康找到一大群人來商量怎麼改名字,翻看族譜發現很久之前有一個源氏的入贅到松平家,是“得川”,居住在一個叫德川的地方。古代可以選地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最後選擇德川表明自己是源氏的後代,也表明了自己是皇室的後代,與其他的松平加相區分。

德川奪取天下

德川家康收到了織田信長的邀請結成了“清洲聯盟”,之後變更歲織田信長南征北戰。擁護織田信長上洛,血戰武田信玄雖然戰敗,但是三河好男兒打出來自己的風采。在姊川之戰中與織田信長大破淺井,朝倉聯軍。長筱之戰中挫敗武田勝賴,在織田信長死與本能寺之變後和豐臣秀吉死戰,取得了小牧長久手之戰的勝利,同時在小田原之戰中消滅了關東豪強北條氏,豐臣秀吉將北條的領地給了德川家康,將原來的土地給豐臣秀吉重新分配。

豐臣秀吉死後與當時的石田三成在關原一戰,打敗了三成所率領的西軍,德川家康的聲望已經開始超過豐臣秀賴,這個日本的局勢發生巨大的變化。日本最後一場大戰,大阪之戰豐臣氏被滅族,德川家康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了日本,成為日本最有權勢的人,被封為“徵夷大將軍”。

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的意義

1.第一是德川幕府的建立結束了百年的日本戰國戰國史,德川幕府的建立導致之後二百多年內並麼有較大的戰爭,維持了日本內部的穩定發展,導致人口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對於社會是極其有利的。

2.幕府實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在德川幕府統治之前,日本有強大的海軍實力,特背膨脹的豐臣秀吉還率領日本傾國而出想要先佔領朝鮮,接著佔領大明,最後佔領印度。可以倒在佔領朝鮮的第一步上面,雖然如此但是當時日本的海戰實力還是特別厲害的。同時因為在戰國時期大量的宗教以及火器進入日本,導致日本對外的貿易也較為發達。思想的開放顯然並不統治者所願意看到的,同時閉關鎖國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嚴重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也導致近代開始的時候面臨和中國一樣的尷尬處境。

3.社會的穩定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在寬永時期盛行中國的朱子學,其中日本人最佩服的中國人就是明代的王守仁,出現了田燒,高取燒等陶藝。元祿時期出現各種通俗小說以“浮世草子”最為出名,同時歌舞伎和民族演劇的到來發展,可以說是將安土桃山文化發展的更為繁華,封建制度也更加的完善。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給你些許幫助,因篇幅問題沒有寫太長,需要的話可以在評論區討論,歡迎指正。


夏目愛看書


154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為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田原的戶田氏(戶田康光)所奪,與天野三之助.阿部德千代同被送往織田氏的熱田,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野)。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年擔任今川軍師的太原雪齋指揮七千大軍攻陷三河的要衝安祥城並擄獲了守將織田信廣,雪齋遂跟織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廣交換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岡崎,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為人質住在駿河。

  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氏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竹之內波太郎等人的支持以及各寺院的煽動,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半年的征戰,最終用攻心的方法瓦解了起義,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姊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史稱“姊川之戰”,此後率軍攻克遠江的曳馬野,並將治所遷往曳馬野(遷移居城時已改名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傾甲斐、信濃、駿河三國之兵三萬五千人意圖進軍京都,但途徑德川家康的三河國。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五千人及織田信長援軍三千餘迎戰於三方原。此戰便被稱為“三方原合戰”。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援將·平手凡秀戰死。此戰德川家死傷一千六百餘人,其部下分四批陸續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信玄軍兵力,德川家康本人遂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房(又稱馬場信春)事後對信玄說:“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聲。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家的武田勝賴率一萬五千人攻打奧平信昌率五百人駐守的長筱,德川氏聯合意欲一口氣掃平武田氏的織田氏於“長筱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堺市(又稱“堺港”),因急取近道需經伊勢返回三河,期間由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等護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正想出兵攻打明智光秀,卻發現被羽柴秀吉(后豐臣秀吉)搶先一步消滅了明智光秀從而獲得了中部地區的實權。德川家康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像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鑑於這種情況,德川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這一時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視發展領內的工商業。早在三河國時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為“樂市”,免除各種稅役。遷入濱松後,他又整頓了各種工商業團體。征服甲斐後,統一了通過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攬外地商人到三河、遠江進行貿易。通過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僅穩定了對新領地的控制,而且增強了經濟實力。

  此後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近似於主從關係的一種關係。

  豐臣秀吉征伐九州時,德川家康未被徵調,擺脫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時他參加了戰鬥。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封於關八州,年貢260萬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遷往江戶(現東京),從此採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經營關東。

  首先,採取新辦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戶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轄地和封地在一萬石以下的下級家臣。萬石以上的高級家臣配置得儘量遠些,分佈的密度是關東的西南部略稀,東部與敵對性大名接壤的邊境地帶較密。顯然,這樣配置是一種臨戰體制。而且他在進入關東的同時,便決定將封地換算成產量發給家臣。這些措施對進一步控制家臣,鞏固關東新領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為了調整農村中的租佃關係,穩定新領地的秩序,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檢地。其具體辦法是,在土地登記冊上,在隸屬農民登記人姓名的右上方標上人名肩書,表明該人耕種的土地其領有權是屬於哪個名主的。這樣做,是既承認身為領主的名主的土地領有權,使其負擔交繳年貢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承認租佃者尚不穩定的耕作權。這種措施對治理關東這種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發展領內的工商業。為了解決陸路運輸和吸引外地商人來江戶經商,從江戶和周圍農村徵調人夫建立了道中雲馬役。為了解決水路交通問題,組織人力挖掘溝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戶城下。又指定專人管理領內的度量衡;委託從舊領地跟來的土豪式商人發展江戶的市區建設和對工商業進行管理;1592年以後,鑄造了號稱武藏小判的一兩金幣,以促進貨幣流通。隨著江戶建設的步步進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江戶。德川家康對關東的建設,為他後來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和鞏固的根據地。

  1598年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領。1600年,他進攻上杉景勝。接著於當年9月的關原之戰打敗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國政權。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大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作為大御所仍然掌握著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並嚮明朝皇帝稱藩,被明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4月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3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諡正一位,受東照大權現的敕號,後改葬日光山。 德川氏建立の江戶幕府,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來長久の動亂,發展並鞏固了日本封建秩序,如建立參覲制度,儒學、蘭學得到發展,是日本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