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北征乌桓究竟多艰难,功劳最大是谁?不是张辽?

流誉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的乌桓民族参与了中原混战,有觊觎中原之心。公孙瓒与乌桓作战多年,他组织的白马义从精锐骁勇,屡次击败乌桓势力,使得乌桓国王踏顿不得不联合袁绍,共同打击公孙瓒,最终将公孙瓒击败。

袁绍看到乌桓骑兵很厉害,就花了大力气招拢他们为己所用,先后嫁了三个宗族女子给乌桓三部大人。其中,踏顿是受到袁绍恩遇最厚的,所以袁绍败亡后,乌桓就铁了心要为袁家报仇。于是,踏顿接纳了袁氏残余势力,并且连续进攻归附曹操的阎柔等人的驻地,掠走人众十多万,对曹操北方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乌桓势力已经深入华北)

乌桓人本来是东胡的一支,在科尔沁草原上放牧。匈奴人强大时,他们打不过匈奴人,成为了匈奴人的奴隶。奴隶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不过他们的反抗很快就被匈奴人镇压下去了。直到汉朝隐忍图强,在公元前119年进攻匈奴左地,在克鲁伦河流域大破匈奴,从匈奴人手中解放了乌桓人,并且把他们迁徙到了现在的北京、辽宁一带,还设置了护乌桓校尉来管理他们的内部事物。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乌桓得了汉朝的好处,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与匈奴时战时和,对汉朝也不是死心塌地。到了王莽时期,对乌桓采取了歧视政策,逼迫乌桓攻打匈奴。结果惹得乌桓人与匈奴联合起来进攻汉朝。汉光武帝时,曾经派军队攻打,可是已经成气候的乌桓击败了东汉讨伐军。于是,东汉政府改变了对乌桓的强硬政策,改为招抚为主,让乌桓人进一步迁居内地。这样,到公元49年时,乌桓人已经内迁到北方十郡生活。由于他们最靠近汉地,所以文明发展程度最高。匈奴最终被击破后,乌桓成为东北乃至漠北最为强大的部落势力。

乌桓突骑虽然天下闻名,但是在东汉末年,却还是被公孙瓒打败,赵云就是在与乌桓作战的过程中练就的出众武艺。因此,乌桓联合南方的袁绍势力,共同对付公孙瓒,就此加入了袁绍阵营。当袁绍败亡后,乌桓国王踏顿因受袁绍大恩,且认为自己兵强马壮,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接连入侵北方州郡,其袭扰的最南部都已经到达今天河北中部。这对曹操在北方地方刚刚建立的统治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曹操决议北伐,征讨乌桓,曹操一方的多数谋臣都认为不可。他们认为曹操所占领区域是四战之地,南方刘表、孙策都是雄霸一方的人物,而且屡次与曹操作对的刘备此时正在刘表那里客居,曹操倾国远征,万一这些人背后袭击,曹操根据失去,就再无翻身余地了。其实,这些人担忧的还有,北征路途险远,乌桓势力强大,未必能够打赢。

(曹操北征乌桓行军路线)

郭嘉却认为袁氏势力不除,终为祸害。乌桓势大,已经侵逼中原,久必为祸。曹操如想建立稳固的后方,就必须降伏乌桓。何况,乌桓突骑天下闻名,如能收降乌桓骑兵,曹操的骑兵力量就可大为加强。至于后顾之忧,郭嘉认为刘表首先防备的是有着杀父之仇的江东孙策,而且刘表没有大志向,而孙策就是一个刺客就能解决。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为策万全,先在北方修建了两条运河用于输送军粮。到公元207年年5月,他才开始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关外的威胁,他率荡寇将军都亭侯张辽、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曹纯、偏将军都亭侯张郃、偏将军都亭侯徐晃、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护乌丸校尉阎柔、护军韩浩、领军史涣、军谋掾牵招等,北征三郡乌丸。

曹操率领大军先是到达无终这个地方,着手准备出塞作战的事宜。由于无终当地夏秋季节多是阴雨天气,导致前往辽西的滨海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大军的行程被耽搁,直到两个月后,曹操访得在当地隐居的名士田畴,请他作为向导,发现了一条荒废了200多年的小路,避开了泥泞的滨海道,长途奔袭。这一路都是山间小路,行不得大军,一旦乌桓人有所防备,曹操人马士众都要交待在这里。因此,曹操将大部队留下,带领着虎豹骑等精锐万余人,快速通过险要之地,直奔柳城。

曹操的这次冒险长途奔袭,让踏顿国王始料未及,他在正面道路上布置了数万大军,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曹操大军。当曹操距离柳城只有200里时,乌桓游骑才发现曹操的真实意图,这是明显的斩首战术。踏顿和袁氏兄弟点起柳城兵马数万人,前往城外迎敌。

此时,虽然曹操是以有备打无备,占了先机,可是乌桓一方人多势众。曹操远来,利在速战,因此不待乌桓军队集合完毕,就立刻发起了冲击。乌桓突骑的实力很强,尽管被打的猝不及防,但是激战整日,士气不减,曹军锐气渐失,有失败的征兆。这时,张辽大喝一声,“大丈夫为国建立功勋,只在当日!”随后组织人马冲陷踏顿中军。踏顿不及躲闪,竟然被张辽斩杀。踏顿一死,乌桓军队不战自溃,曹操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曹操将乌桓的骑兵补充进入自己的骑兵队伍,将乌桓人分别遣散,与汉人杂居。做完了这些后,曹操来到渤海边上,写了一首诗歌《观沧海》。因为这场战争赢得太过艰险,所以,曹操不仅赏赐了作战有功的张辽、田畴、郭嘉,之前劝谏他不要进兵的谋臣也得到了赏赐,意在提醒自己不能如此冒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在南方,孙策确实在策划偷袭许昌,却因为被许贡的门客(极有可能是郭嘉派去的刺客)刺杀,不久陨命。刘备也确实劝说过刘表趁着曹操北方空虚,发兵攻打许昌,却被刘表拒绝。当刘表听说曹操大胜回朝,悔恨不已,竟然因此得病,不久也去世了。

曹操得了乌桓骑兵,两个主要敌人都去世了,于是曹操志得意满,筹备下一次征服江东的战争,完成一统。于是,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开始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答:郭嘉郭奉孝!

《三国志》: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郭嘉力排众议!认为,刘备不是不想打许都,而是刘表不会让他打,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去打胡人。因为,袁绍有恩于胡人,胡人必然帮助袁尚!非打不可:“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战略方针定下了,实施它的时候困难重重!

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好一个郭嘉,为了曹操的事业,用自己的计策把自己害死了!


中行偃1


魏武帝北征乌桓究竟多艰难,功劳最大是谁?不是张辽? 原创: 流誉后



魏武帝曹操北征乌桓,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其背景是,前一年,曹操发兵征讨并州(今山西)的高干,曹操包围壶关(今山西长治壶关县)三个月,高干弃城逃往荆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捕杀。以下分几个问题,逐一解答。



一,决策之难。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从淳于(今山东境内)返回邺郡,二月初五,发布命令说 : 孤起义兵诛灭暴乱,已经十九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不是孤一人功劳,全靠各位鼎力相助。于是抚恤伤亡将士,大封功臣,不少人封为列侯。根据前期侦查,袁氏余孽袁熙、袁尚逃往三郡乌丸(单于塌顿,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考虑袁氏与乌桓的关系,曹操决定北征,但讨论时,将军们基本不赞成,不少人说:“袁尚、袁熙,不过亡命之徒,如果发大兵北征,刘备必定策动刘表,袭击许都,万一受挫,因小失大不可取”。只有郭嘉说,刘表决不会重用刘备,劝曹操尽快出击。最终,曹操一锤定音,决定听郭嘉极力建议,出征乌桓。



二,道路之险。建安十二年(207)五月,北征大军到达无终(天津蓟县一带)到了七月,天降大雨,原先勘察确定的行军路线,泥泞湿滑,难以继续前进,这时候,一位当地豪杰田畴,主动请缨带路,从卢龙塞(即喜峰口,二十九军大刀队杀鬼子的地方,今迁西县与宽城县接界处)出长城后道路断绝,于是,曹操带领大家削峰填谷,劈山钻洞,架桥开路,修筑简易通道五百多里。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别说挖掘机、推土机,就连顺手的镐、铁锹也找不到,甚至掏钱都没地方买。士兵们手里是兵器,并非筑路工具,那地方没有人烟,找不到老百姓,只能拿刀、枪、剑、戟挖掘坚硬的土石,最终, “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时间、决心、毅力,一样都不能少。



三,激战之烈。八月时,登白狼山(原名大黑山i,辽宁葫芦岛建昌城东),与袁尚、袁熙、以及塌顿、辽西单于楼班等数万骑兵遭遇,当时,曹军重装备,包括防护力强的甲胄,都留在易州,基本属于轻装急袭,将士都有畏惧情绪。曹操爬上一处高阜,远远观望,发现乌桓军兵队形散乱、部伍不整,曹操立即令张辽为先锋,縱兵猛烈出击,张辽一马当先,斩首塌顿、以及有些名头的敌酋首脑,投降的乌桓人、汉人达二十多万。这是曹操自收降青州黄巾军,及其家眷三十万众以来,又一次人口收聚大胜利。



四,战后余威。白狼山大捷之后,辽东单于速仆丸、以及辽西、北平诸豪强,放弃其部族人众,跟上袁尚、袁熙逃往辽东,总数约有数千骑。辽东太守公孙康,起初倚仗地远路险,不服从曹魏管理,到曹操大破乌丸后,有谋士劝曹操乘胜征伐,就能抓获袁尚,袁熙兄弟,消除后患。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到了九月,曹操引兵从柳城返回易州,公孙康斩了袁尚、袁熙以及速仆丸等,派人把首级送给曹操。将军们不解,问曹操说,为啥咱撤军了,公孙康却自动杀掉二袁?曹操说 : 公孙康心底里怕二袁,咱们压力大,他们就合作,吾军退一步,公孙康自然杀二袁。



在这次北征回撤途中,曹操豪情满怀,壮志凌云,面对大海,诗兴大发:一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传颂千古。回到邺郡后,作玄武池调练水军,内心已有南征东吴打算。《三国演义》中,曹操收兵回到易州(今河北易县),养病的郭嘉已经病逝,留下一份遗书,要曹操不要出兵辽东,等待公孙康送二袁首级来献。但从这里看,这个事实际是曹操自己见识,并非郭嘉之谋。说明《三国演义》确实把曹操的一些亮点,移花接木给了别人,这里就是抬高郭嘉,隐匿曹操。



五,广开言路。据《曹瞒传》记载 :【 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出兵征伐乌桓,虽然最终大胜,但这一过程中,充满危险 : 天气严寒、干旱,二百里内找不到水源,缺衣少食,杀马数千匹,以作军粮,挖地三四十丈才能打出水,条件异常艰苦。收军之后,作为战时总结,曹操下令逐一查找,当初劝谏阻止出兵之人,那些将军、谋士都非常害怕,如今丞相大胜利,要秋后算账了。但曹操却把这些人召集起来,给予重赏,训话说,孤当初没听诸位劝谏,是侥幸,虽得胜,是天意助力,诸位的劝说出于公心,以后遇到难事,不须顾虑,仍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孤不吝赏赐。



六,拒不受封。在北征乌桓中,张辽虽然勇猛善战,但最大功劳除曹操决策、决心、毅力,以及指挥、调动外,那位自告奋勇的向导--田畴,功莫大焉。这田畴原来是刘虞部下,公孙瓒杀刘虞之后,谁也不敢哭,可田畴却前往刘虞墓,痛哭祭奠。田畴后带领族人,移居到无终的大山深处,追随者也不断增多,袁绍曾多次请田畴出山,都被拒绝。征乌桓大胜之后,曹操给予丰厚赏赐,并拟封侯,但田畴坚决拒绝,不接受。曹操甚至专门召集,包括司马懿在内谋士研究,把这件事情,交给曹丕去办,但最终没有结果。还有,出征前坚决支持、主张征伐,又死于易州的郭嘉,也是主要功臣。当然,张辽是武将中最为出色的一位。以上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袁绍传》《司马懿》等记载,参考《魏略》《曹瞒传》等资料,编篡整理如上。如有不当,恭请批评指正。(600)


流誉后


东汉末年,三郡乌桓势力非常强大,时常骚扰北部边境,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地区。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残部逃到乌桓地区,希望借助乌桓势力卷土重来,对曹操北方边境构成严重危害。曹操打算北伐撤底消灭乌桓及袁氏兄弟,但是困难不是一般的大,手下文武,除了郭嘉之外。几乎全部反对。当时道路不畅,劳师千里,物资运输困难,况且乌桓精骑天下劲旅,与之硬扛,胜算不大。曹操势力不太雄厚,千里远征,其他军阀容易乘虚而入,当年吕布袭兖州的故事将会重演。柳城白狼山之战,张辽阵斩踏顿单于,北伐乌桓取得大胜,然而,胜乌桓的功臣应该是郭嘉。


乌桓和鲜卑人出自东胡,原先是骑在匈奴人身上座威作福的,其骑兵作战非常历害,匈奴冒顿单于用偷袭的办法才灭了东胡,其部众离散,有一支逃到乌丸山一带定居,遂以山为名,称作乌丸或乌桓。东汉时,乌桓归附,居住在塞外,辽东,右北平等五郡,称作五郡乌桓。汉征其骑兵讨伐匈奴,乌桓也时常抢劫汉北部边界。后来迁入塞內居住,称三郡乌桓。

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袁绍的儿子袁袁尚和袁熙逃到三郡乌桓地区,打算卷土重来,对曹操北方边境构成严重危胁。曹操是一代枭雄,想北伐乌桓,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历史上中原王朝同游牧民族作战处于劣势,汉武帝倾全国之力才消弱匈奴。曹操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法比。

乌桓在北方,乌桓骑兵英勇善战,千里远征冒非常大的风险,几乎没有多少胜算。况且,其他军阀会趁虚而入。当初,曹操打徐州的陶谦,吕布等人就乘机夺了兖州,把他向老窝给端了,因此,曹操手下的文武都不同意出兵。

最后给曹操定心丸的是谋士郭嘉。他分析说,我们取了青,幽,并,冀四州之地,四州之地的人迫于形势归附,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袁氏兄弟借乌桓势力非常容易招扶旧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消除这个隐患。

荆州刘表是喜欢清谈的人,没有四海之志,刘备此时正依附刘表,二刘彼此猜忌,防备彼此作大,根本不会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因此不足为虑。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建议,才下定决心北伐三郡乌桓,郭嘉功莫大焉!

曹操北伐三郡乌桓也作了几年准备,在北方边境地区修了水渠,运输辎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出征,当时几乎是倾巢出动,冒着很大的风险。曹操用河北义士田畴为向导,避开乌桓重点防手地区,兵出险棋,出卢龙塞(喜风口),直奔乌桓老巢柳城(朝阳西南),直到柳城家门口了,乌桓人才发觉。

乌桓人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仓瘁之间组织起来的几万兵挡住了曹操的大军。曹操兵贵神速,从险路千里奔袭,技高一筹,但辎重都落在后边,孤军深入,曹军心怯,从早晨打到晚上,渐渐不支,形势非常危机。

大将张辽振臀大呼:主公平时厚待我等,此时不战等待何时!张辽推跨下坐骑冲下山坡。此时,乌桓踏顿单于正坐在青牛车上观战,没有提防,被张辽一矛刺于车下,割下首级。乌桓兵溃败,曹军一鼓作气攻下柳城,得胡,汉部众几十万人。

袁氏兄弟逃到辽东投了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害怕曹军势大,把袁氏兄弟斩首,献上首级。曹操千里突袭灭了三郡乌桓,威名远扬,匈奴等草原部落从此不敢轻举妄动。乌桓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曹操把俘虏的乌桓精锐编入虎豹骑,成为征战天下的劲旅。

曹军从柳城南下,经竭石撤军,沿途二百里没有人烟,曹操杀了几千珍贵的战马才解决粮食问题,命士卒掘地几十丈才取得饮水。因此,曹操北伐乌桓是冒着巨大风险,奋力一搏才取得大胜,也只有曹操这样的枭雄才有此胆略。


关东侠客


曹操在河北消灭袁谭,打败袁尚和袁熙后,为了斩草除根,打算攻打乌桓消灭逃入乌桓的袁尚和袁熙兄弟。

这一战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存在后顾之忧,虽然郭嘉分析刘表必定不会听从刘备的建议攻打许昌,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2. 天降大雨,道路不通。请得田畴为向导,走卢龙塞,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

  3. 因为走的是小路,所率领的军队数量不多,曹军却在白狼山与乌桓大军碰到,这个时候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还有不少将领认为应该等待后续大军或者直接撤离。

功劳谁才是最大的,这点不是很好评判。要说临阵到最后打败乌桓的话,也就是白狼山一战,功劳最大的绝对是张辽。在这一战中,是张辽力排众议,认为应该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曹操十分赞赏张辽的斗志,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可以说将这一战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张辽。

张辽也不负所望,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

《三国志·张辽传》:从征袁尚于柳城,率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干蹋顿。

当然我觉得郭嘉在最初的时候使得曹操下定决心,也有着重要的功劳。田畴的功劳更是重要,没有他征讨乌桓根本不可能进行。

当然我的观点还是张辽的功劳是最大的。在至关重要的一战中,不仅力排众议,还接过指挥棒指挥全军,又斩杀贼首。相信这就是张辽深得曹操欣赏的主要原因,可以凭借一个降将的身份稳坐五子良将之首,不是没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