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战争根本停不下来?为何德国在吞并捷克后不选择见好就收?

静夜史


题主你说的很对,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并没有选择见好就收。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德意志人口,他们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

希特勒决定将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境内,于是通过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谈判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

但是,希特勒并不满足,6个月之后,德国出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全镜!

半年之后,德国出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个人认为,三个原因让希特勒无法停住脚步。

第一,德国实力大增,不再惧怕英法。。

别看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但是在当时他属于欧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不比当时的欧洲大国法国、英国差。尤其军火产量,在当时几乎和德国相当。


(捷克造的枪械)

有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其国家的力量拥有了和英法两国单挑的实力!

第二,心理优势!

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不仅让德国的力量大增,也让德国对英法更加小看!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始于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其实,在希特勒打算兼并苏台德地区的时候,德国军方是非常反对的,他们认为德国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如果将苏台德地区纳入德国领土,将会让英国、法国加紧备战,会和捷克斯洛伐克一道对德国发动战争。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围攻,德国绝没有取胜的希望。

可没想到的是,英法两国并不想打仗,于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和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

就这样,德国兵不血刃地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


当半年之后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时候,不仅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抵抗,英法两国也默认了德国的占领。

这让希特勒看到了英法外强中干的本质。他还有什么理由不乘机大肆扩张呢!

第三,德国上下对希特勒的疯狂崇拜。

在希特勒对外扩张之前,德国人只是觉得希特勒能够稳定德国的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认可他的经济管理能力。

可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先是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军兵不血刃将大片领土收归己有,并且将英法领导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看上去比拿破仑还厉害。


所以,即使有军方高层不认可希特勒的疯狂扩侵略行为,这个时候也无话可说只有强力执行了。

那么,对希特勒这种战争狂人来说,有民意对自己的巨大崇拜和支持,怎么可能不再接再厉?


历史风暴


原因很简单,

吞并捷克后希特勒就跟英法等国彻底闹翻了,

因为《慕尼黑协议》里规定的是将捷克德意志族区的苏台德这么一块地方划给德国,

可不是将整个捷克领土归并德意志,

但是希特勒就在得到苏台德区后不到一年,

迫不及待的悍然下令入侵捷克本部,

这已是超出了以张伯伦为代表的“绥靖主义”者的底线了,

也让当时世界上对德国同情和幻想的认识潮流终于纠正了过来。


颤动的丹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没有办法停下来。

国际政治的对决,非常像两个武林高手拼内力一样,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

所以,对外扩张既然开始,就不能随便停下。

这就像黑社会抢地盘一样,你不去扩张被别人抢了地盘,别人强大了就会压垮你。

而当时的国际形势也算不错。

欧洲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强的苏联,到处向外输出共产主义,成为英美法的头号敌人。

而希特勒带领德国虽然迅速复兴,废除《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军,却也未必对英法美没有好处。

因为在当时看来,德国刚刚经历过经济危机,国家经济一塌糊涂,军队长期保持10万规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复兴。

所以,让德国强大一些,可以利用德国来对付东面的苏联,未尝不是好事。

当然,英美法不希望德国过于强大,希望将他控制在一定的程度。

谁知道,希特勒主政德国以后,迅速创造了经济奇迹,德国一跃恢复了世界工业强国的地位,也几乎瞬间恢复军事大国。

而其实最有远见的美国,却出了问题。

美国民众认为一战中美军付出了巨大代价,英法却并不领情,并且认为扶持英法未必比扶持德意有利。

所以,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不允许总统随便干涉美洲以外的事情。这将罗斯福的手脚束缚住了,无法施展限制德国的政策。

而英法两国又各怀鬼胎。

英国不愿意看到法国在欧洲大陆一枝独秀,希望德国强大一些以牵制法国。

当时苏联也与法国签署《苏法互助条约》,英国对法国极不信任,双方分歧巨大。

所以,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

随后,希特勒开始对外扩张,其实是1936年3月不顾《凡尔赛条约》与《罗加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

当时列强因互相斗争,已经顾不上干涉德国,都坐视不理。

随后西班牙发生内战,尤其是共产党一派在苏联支持下一度占据优势,让英美又大力支持德国介入,以帮助弗朗哥获胜。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

此时,轴心国联盟形成。

而欧洲大国对此仍然各有各的立场。

所以,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时,列强竟然没有强力反对。

德国吞并奥地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国力大大增强。

此时,德国又看中了苏台德地区。

当时英法认为德国还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苏台德地区。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停手,反而进一步在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4月意大利又吞并了阿尔巴尼亚。

这下英法就算再笨,也知道德国是不会停止对外扩张的,转而强硬政策。

这边,希勒特也知道和英法的战争不可避免,开始笼络苏联。

1939年8月,德国和苏联秘密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随后猛击波兰。英法只得向德国宣战,尤其二战爆发。

我们推测一下,如果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不再扩张,又会怎么样?

第一,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对于德国其实没有大的帮助。

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是小国,吞掉没有大的帮助。

况且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也不会同德国人一条心。


第二,吞掉捷克斯洛伐克打破了欧洲的平衡。

以英美法长期来看,必然会让德国吐出这块肥肉。

而希特勒一直以强硬态度对内宣传,无论吐还是不吐,都会有很大影响。

第三,德国现有实力较弱。

英法本来就是盟友,占据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实力极为强劲。

美国实力强大,迟早会同英法结盟。

苏联的领土辽阔,地跨欧亚,潜力也强于德国。

德国当时只有德奥捷,地盘不大,资源不多,意大利猪队友也帮助不大。


这种情况下,德国独立作战,基本谁都对付不了,等着被围殴呢。

当然,希特勒如果老老实实从捷克斯洛伐克退兵,未必会爆发世界大战,但自己想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就难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希勒特想要做世界霸主,当然会先下手为强。


萨沙


箭在弦上很难回头,更何况箭已经射出弓了,大宗师出手也未必抓得回来!

德国吞并捷克没有见好就收,德国同意,希特勒和纳粹也不会同意。

毕竟,一旦发动战争,不是说能刹住车就能刹住车的。


首先,希特勒的野心并不只是捷克。

按照当时德国膨胀式的发展速度,伴随的是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纳粹德国不仅是要收回德国在一战后所丧失的领土,还要企图称霸欧洲,恢复日耳曼昔日的荣光!

其次,德国在吞并捷克后没有见好就收,估计和他们的自信心爆棚有关!

而这个野心的膨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看看纳粹德国吞并捷克后,得到了啥?

没错,是装备,而且都是精良的装备,跟氪金了一样!


二战前,别看位于欧洲中部的捷克领土面积不大,但人家实力可不弱。

当时的捷克,经济发展水平也就仅次于德英法排在欧洲第四。

不仅如此,捷克还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强国,工业水平世界一流,国力还在日本至上,这也是承蒙了之前工业强国奥匈帝国的光。

当时欧洲第二大兵工厂——斯柯达兵工厂,军火生产能力就可以抵得过英国全国的兵工厂总和。

还有一个著名的兵工厂——布尔诺国营兵工厂,曾以“ZB-26捷克式”轻机枪举世闻名。

很巧,这两个强大的兵工厂都属于捷克。所以,德国吞并捷克后,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光是这两个强大的兵工厂大礼包就已经把德国砸晕,见好就收?希特勒说:不存在!


另一个让希特勒不能见好就收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英法的态度。

1938年3月,希特勒试探性地吞并了奥地利,本以为英法两国会有什么动作,结果屁都没放一个。

同年6月,德国屯兵德捷边境,并以武力要挟逼迫捷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英法两国却搞起了“绥靖”,把自己的盟友捷克给卖了,竟然接受了希特勒的请求,强行将苏台德地区划归德国。

对手的“愚蠢”,加上自身装备得到完美升级,希特勒的野心开始爆棚,认为德国有发动战争的资本,没有退路的必要!


白衣青象


这个主要是定义不同!当时的德国对兼并捷克的定义并不是吞并而是收复。有失地在外,自己又有实力能不去收复吗?

我们看德国的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领土曾高达5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一领土大国(不包含俄罗斯),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领土则不过36万平方公里,足足损失了20万平方公里,德国方面对这些损失的领土一直是以失地来对待,整个德国上下都以收复失地为目标奋斗。这就是历史最不为人知的真相!

我们再回顾一下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波战争。造成德国跟波兰战争的主因其实并不是德国想侵略波兰,而是波兰占领了德国领土旦泽走廊,这是块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德国的领土,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则被波兰强行占领的。这块土地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德国连接自己的发源地(东普鲁士)的唯一通道。所以,德国无论如何必须要收复这块土地。


优己


既得陇复望蜀。人心不足蛇退相。这应该是希特勒和纳粹的野心,就和吸毒一样,根本无法停止,同时也有英法的纵容的结果,英法意图牺牲小国利益,维护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错误决定。更希望祸水东引,让德苏互动坐收渔人之利,但英法行为不仅害了捷克。波兰,更是害了自己。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慕尼黑协议》被称为二战最丑恶最肮脏的协议,在这个问题上。英法和德国希特勒都是一样高的,都是入侵他国的刽子手。他们三个国家共同切割了一个主权国家,一点都不觉得无耻。说白了就是“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于人为不情,于己甚无谓乎”。


丘吉尔对《慕尼黑协定》做出了最好评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在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以后就从此不再扩张就此停止,如同幼稚的张伯伦说的 那样“我把一代人 和平带给了你们”但几个月之后希特勒就占领波兰,但英法虽然宣战但依旧没有动手,可见英法还是在纵容希特勒,希望德国就此收手,应该说,如果德国就此停手他将是最大的赢家,那可以就此停止吗?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国际形式。更没有想到是希特勒的野心促使张伯伦下台,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

吞并捷克之后希特勒已经看出英法的软弱,所以提出波兰的但泽问题。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犯了希特勒最大失误。因为破坏了《慕尼黑协定》基础,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希特勒的真实嘴脸。就是一个战争贩子。但我们也不得惊叹希特勒战略眼光,但希特勒的错误,是因为英法的纵容。而如果在《慕尼黑协议》以后。英法和苏联如果联手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措施,希特勒未必敢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不会爆发。

还有就是,即便是希特勒想停止也停止不下来,战争的机器一旦启动已经让德国的资本高速运转起来,战争的利益集团已经把希特勒完全裹挟在里面,如果希特勒就此罢手,利益集团完全有可能罢免他,重新扶持一个新的战争贩子,德国成为二战的元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同行为,希特勒不过就是代表而已。而战争的无形的压力,对战争的恐惧去让英法不断地退步、最终导致二战的彻底爆发。

但也必须指出,希特勒即便不吞并失去苏台德,或者捷克斯洛伐克,也必须收复坦泽,因为但泽本来就是德国的,是由于一战的失败割让给了波兰,如果割让给法国德国也许就忍了,但如果在波兰手中,就必须收回,否则希特勒的政治基础就垮了。 希特勒吞并斯洛伐克一是试探英法的态度和反应,二是为了在日后对波兰形成战略包围弧,在战略方向向德国先走的一步了。英法则是步步落后。完全被希特勒玩弄于股掌之间。希特勒从任何角度来说,都不会停止他侵略的脚步,希特勒是战争的恶魔。人类邪恶的代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这就如同你进入了一个没人管了银行随便拿,你还能停的下手来吗?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这就是人贪婪的本性。没有一个侵略者例外。


心如大海154146453


这个问题问的一点水平都没有,敢问秦国为什么不能在吞并五国之后停下来?而是进而吞并了燕国


你看起来真好笑1


德国欠外债太多,不入侵波兰,经济破产


木木乐乐


人心没尽,🐍吞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