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冯国璋是如何失去的军队?为什么后期成为总统的冯国璋成为了光杆司令?

鸢飞九天2018


冯国璋并没有成为光杆司令,只是在和段祺瑞的权力斗争中,冯国璋一直处于下风,最终被段祺瑞赶下了台。


在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冯国璋出任副总统,由于总统黎元洪没有实权,段祺瑞实际控制了北洋政府。在张勋复辟之前,冯国璋实力不如段祺瑞,一直没有到北京上任。为了制衡段祺瑞,冯国璋在南京设立副总统办事处,同段祺瑞南北对峙。

由于冯国璋的亲信都在长江流域担任总督,冯国璋实际控制了长江流域的多个省份的军队,虽然整体实力不如段祺瑞,但是也能够威胁到段祺瑞的地位。


张勋复辟之后,段祺瑞想要收回冯国璋在南方的军权,于是段祺瑞假意邀请冯国璋北上任总统,并且派出亲信准备接手冯国璋在南方的势力。冯国璋并不是一个笨人,他看出了段祺瑞的小算盘,在离开南京的时候,冯国璋便安排好了继承人,并且带着十五师和十六师赴任,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冯国璋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在北方有直隶督军曹锟作为左膀右臂,在长江流域有长江三督作为外援,在北京附近还有两个师作为卫队,风头几乎要盖过段祺瑞。


段祺瑞依仗着皖系军阀实力强大,不把冯国璋放在眼里,冯国璋依仗着直系军阀的力量,不肯屈服于段祺瑞的威逼利诱。在冯国璋到达北京后不久,段祺瑞和冯国璋便发生了几次矛盾。

在护法运动之后,很多地区都脱离北洋政府的控制,段祺瑞一直主张武力解决这些地区,冯国璋则倾向于谈判解决,双方因为是否开战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段祺瑞故意辞去内阁总理职务,随后指使手下的军阀们反对冯国璋。


在段祺瑞的设计下,张作霖带领奉军入关,想要武力威胁冯国璋妥协。


冯国璋的主要力量都在南方,曹锟虽然一直支持冯国璋,但是曹锟和段祺瑞的关系也不错。冯国璋在遭到段祺瑞武力威胁后,只能同意武力统一。

在武力统一的过程中,冯国璋授意曹锟等人不要卖力作战,最终导致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计划失败。冯国璋受到段祺瑞欺辱后,想要拉拢力量讨伐段祺瑞。


冯国璋的亲信大部分都在长江流域,为了逃出段祺瑞的控制,冯国璋带着一千多人的卫队离开北京,借着大总统巡视的名义,准备回到南京大本营。段祺瑞很快就明白了冯国璋的想法,他授意安徽督军倪嗣冲拦截冯国璋。

在倪嗣冲的威逼恐吓下,冯国璋只能再次回到了北京。


冯国璋自己离不开北京,便想要派遣亲信陆建章离开北京,结果陆建章刚刚到达天津,就被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杀害了。在总统任职期满后,冯国璋只能把总统的位置交了出去,在和段祺瑞的斗争中,冯国璋几乎是完败。


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主要是因为段祺瑞的皖系军阀实力强大,冯国璋的权谋手段又不如段祺瑞。不过冯国璋并不是光杆司令,他统领的直系军阀实力强大。在冯国璋去世后,直系军阀打败了皖系军阀,夺取了北洋政府的控制权。


历史总探长


冯国璋本是手握无数军队的军阀,可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身为总统的冯国璋却被人给架空了。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冯国璋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他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大家要知道,冯国璋还有他的军队一直是坐镇于南京的。


如果他选择只身去北京赴任,他害怕手下那些将领闹事,更害怕他们把自己架空。但因为冯国璋是思想比较传统,他觉得总统的权力更大,所以他还是选择去赴任。这便是他被架空的开始。

在冯国璋坐镇南京的时候,那些将领还是比较听话的,因为当时冯国璋掌握着军政大权,其他人不敢得罪他。可是随着冯国璋的就任,他出让了这些权力。

虽然冯国璋留了很多后手,同时做了不少布置,但人的野心是永远都填不满的,这些将领逐渐把冯国璋的势力给一点点蚕食。天高皇帝远,冯国璋根本管不了他们。


冯国璋在北京的经历也不是很顺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有谁能给冯国璋这位总统压力。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国家的总理段祺瑞。冯国璋和和段祺瑞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段祺瑞主张战争,而冯国璋则是向往和平,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政策上他们都没有办法达成统一。

而段祺瑞之所以能给到冯国璋压力,是因为当时总统和总理官职的界限非常的模糊。袁世凯几次更改民国的法律,所以法律已经没有权威性了。对于总理和总统谁应该掌握大权,两个人一直在争吵不休。表面上两个人是势均力敌,但段祺瑞其实更有优势,因为军政部长是由他直接领导的。


换句话说,他掌握着军政方面的权力,可以对冯国璋实行有效的制裁。 想要架空冯国璋的不止是段祺瑞,还有他的小老弟曹锟。冯国璋对曹锟非常的信任,因为曹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曹锟不薄,从来都没有亏待他。

要知道,他可是把副总统的位置留给了曹锟。但是人的野心是无法满足的,在段祺瑞的蛊惑下,曹锟开始对总统这个位置有了想法。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要比冯国璋强,所以这个位子应该自己来坐。不得不说,段祺瑞这招离间计真的是非常漂亮,冯国璋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小老弟竟然会坑自己。 冯国璋虽然擅长打仗,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可着实不怎么样。

无论是他的那些旧部,还是他提拔起来的曹锟,表面对他一直是非常恭敬的,所以冯国璋便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境况。而冯国璋发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翻盘的力量了。冯国璋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了解权力两个字多么诱人,更不明白忠诚两个字到底是多么的脆弱。如果他能警觉一些,早点发现这些人的企图,他也不会落得个被架空的下场。


夏目历史君


 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各有特点,最大的区别就是“格局手腕”境界不一样。

  王士珍,此人有谋略、能力强,也知进退。所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不管是谁上台,谁都缺不了王士珍,好事不做,坏事也没有,哪哪都不得罪,王士珍一辈子无危无困无灾,是玩“中庸”的高手。

  段祺瑞,有头脑、有手段、为人慷慨大方。但是有一点,他识人用人有问题。段祺瑞倚重亲信的“小扇子”徐树铮,徐树铮自诩“诸葛再世”把一堆人都得罪了,段祺瑞还得给他擦屁股,间接让段祺瑞的失去了人心。

  冯国璋,厚道人一个,就是政治智慧不够高,对自己抠,对别人更抠,比起玩政治手段,差王士珍和段祺瑞好几个级别。

  人一抠巴,就显得格局不够大。冯国璋本来优势很大,愣是没抓住机会。

  袁世凯称帝失败以后,冯国璋坐镇东南,威望、势力都很显赫。各省很多军阀都认可冯国璋做带头大哥,结果军阀们来冯国璋地盘开会,冯国璋愣是舍不得花钱招待,这不,让舍得花钱的张勋抢了风头,张勋的声望扶摇直上。

  到袁世凯死了,即使冯国璋做了副总统,也没有张勋风光。张勋接连搞起“七省同盟”、“14省同盟”,俨然军阀界的“武林盟主”,这就是张勋搞“复辟”底气。张勋复辟最大的作用就是撵走了黎元洪。黎元洪一走,冯国璋代理总统,跟总理段祺瑞继续“府院之争”。

  黎元洪争不过段祺瑞,那是身后没军队,冯国璋不一样呀。冯国璋身边有两个禁卫军师,外面还有嫡系“长江三督”、曹锟、吴佩孚,势力盖过段祺瑞,一度逼的段祺瑞辞职。冯国璋本来有机会,压住段祺瑞的,可以说这次又坏在了舍不得花钱。

  冯国璋好不容易说服王士珍出山,帮忙联络说服南方军阀。可是毛蹦不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没有大洋,军阀头子们凭啥听你使唤?而这个时候,段祺瑞的大把银子撒出去,让徐树铮带着张作霖入关,冯国璋的势力在南面,就想着逃回自己南方老窝。

  冯国璋往南跑,路过安徽蚌埠,被倪嗣冲给拦了。倪嗣冲是段祺瑞的人呀,就把冯国璋逼回北平——得嘞,这一下,等于冯国璋真被老段“俘虏”了。民国第二届国会竞选总统,冯国璋本来也有点机会,这时候了冯国璋还是抠巴,仅仅给了手下不到3万大洋做活动经费

 说白了,在民国军阀当道的时代,想做带头大哥不但要会赚钱,还得会花钱。——跟这形成对比的是,段祺瑞手下徐树铮,搞的安福俱乐部几顿聚餐都要花几万大洋。人比人气死人呀,结果就是安福俱乐部的人几乎垄断了国会,徐世昌当选总统,当了一年多“代理总统”的冯国璋只能拍拍屁股离场。

  不过呢,冯国璋虽然不做代理总统了,从来没有成为“光杆司令”。地方上的很多直系督军一直还听冯国璋差遣,前清禁卫军改编的两个师一直跟在他身边。


尔朱少帅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但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法统之争和军事斗争。

问题问的有问题!

一直到2019年12月28日病死,冯国璋也不是光杆司令。

冯国璋还直接掌握着第十五、十六师,这两个师是从清末御林军转化来的。

长江三督,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都还在听冯国璋的话。直隶督军曹锟和部下吴佩孚,虽然脚踩两只船,但也奉冯国璋为老大。

(冯国璋)

只是,当时冯国璋失利于段祺瑞,正在韬光养晦,不巧一下病死了,死时才六十岁。

冯国璋的老对头段祺瑞活了七十二岁。

虽然冯国璋私人品德不高,喜爱名利,但一味讲军阀勾心斗角也是不对的。

1、民国初年的法统之争

所谓法统,就是政治合法性。

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临时约法》是民国法统的源头。

其实不对。

《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11日施行的,由宋教仁起草。

而孙中山早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并不是《临时约法》的产物,而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才是民国法统的源头。

1911年11月,革命各省都督府召开代表联合会,先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12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由雷奋、马君武及王正廷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并没有设立总理。

统治复杂的大国,适合总统制,或二元制中的强势总统。

该组织大纲于1911年12月3日经会议决议通过。

会议决议空缺临时大总统,“如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以鄂军都督府为临时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4日的《上海会议》根据《汉口会议》精神,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决定大总统职权暂由大元帅行使,因黄兴和黎元洪对大元帅职务的争执导致搁浅。

1911年12月18日,南北和谈达成共识,决定召开国民会议表决国家大事,袁世凯将会当选民国首任总统。

按道理说,这个方案是最佳的,平衡了南北各方的利益。

袁世凯实力最大,并使清朝退位,对共和的功劳也很大。不能用后来的复辟帝制,来否定袁世凯在民国初年的功劳。

但孙中山和同盟会认为这是袁世凯下山摘桃子。

1911年12月29日,同盟会连夜开会,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日,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修订了《组织大纲》,增设临时副总统,并且规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施行期限,以中华民国宪法成立之日为止。

袁世凯大怒,双方经过多次协调才达成最终协议。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仍然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总统制的产物。

宋教仁紧急起草了《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并由同盟会控制的南京参议院通过,于1912年3月11日起施行。

同盟会看人下菜碟,让袁世凯大为不满。

袁世凯通过了《袁记约法》的总统制取代了《临时约法》。

然后袁世凯称帝失败,又继续实行《袁记约法》。

袁世凯病死了,副总统黎元洪代理总统,仍然是《袁记约法》的总统。

(黎元洪)

但黎元洪觉的袁世凯的名声太臭,干了一件让自己后悔要死的事。

1916年,黎元洪又恢复了内阁制的《临时约法》,以段祺瑞为总理,结果把自己架空了。

产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又发了一个昏,请张勋的辫子军进京调整,导致张勋复辟。

1917年,黎元洪颜面尽失,只好辞去总统职务。

这时,冯国璋代理总统。

段祺瑞则认为《临时约法》漏洞太多,本来是内阁制,却有一个有实权的总统,不如彻底来个礼仪总统。

(段祺瑞)

段祺瑞决定废除《临时约法》,重新制定新宪法,武力统一南方。

孙中山等人则依靠西南军阀,打起护法战争的大旗。

冯国璋虽然不喜欢内阁制,但却不想发动战争,希望和平统一。

因此,冯国璋处处给主张武力统一段祺瑞捣腾。

1918年,冯国璋继黎元洪代理总统任期已满,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新总统。

1919年,冯国璋因病突然去世。

2、冯国璋在军事上的退让

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是对的,但必须以武力为后盾。

在军阀统治的时代,和平派总是异类。

冯国璋天然处于不利状态。

冯国璋的直系手下最强的曹锟、吴佩孚却是主战派。

因此,段祺瑞在直系里面打下了楔子,收买曹锟吴佩孚。

冯国璋的主力在长江一线,京城只有两个直属师。

1917年底,段祺瑞让徐树铮勾结奉系张作霖大军入关,威胁冯国璋。

冯国璋不想在北洋军阀里搞内讧,只好出京南下,回南京大本营,结果被皖系的军阀挡了回来。

1918年,冯国璋只好回到北京,于1月30日下讨伐令,派曹锟进攻湖南的护法军,并发布“罪己布告”,以缓和直皖关系。

所以有冯国璋在,同为北洋军阀的直系和皖系并没有发生大的内战。

冯国璋知道,一旦北洋军阀彻底分裂,中国将进入大混乱时期。

所以冯国璋一直忍着段祺瑞。

(曹锟)

冯国璋死后,曹锟继承了直系,与段祺瑞的皖系矛盾激化。

1920年爆发了直皖战争,北洋军阀彻底分裂,削弱了北洋实力,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沂蓝书院赵月光


袁世凯自小站练兵开始手下有所谓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剩下一个冯国璋被誉为北洋之狗,相比于龙虎来说狗听起来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有一种说法原来是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之豹,但是这个人对袁世凯比较听话愚忠。而王士珍地位超然袁世凯并不以下属来对待他,段祺瑞则脾气暴躁正直比较敢于和袁世凯争论。冯国璋过于顺从,被人戏谑为忠狗。所以用北洋之狗来称呼他,因为忠狗也不是一个完全贬义的词所以就慢慢传开了。


(北洋军阀开创者袁世凯)

在正统的北洋诸位领袖之中,冯国璋是最精于敛财的一位。相比于同为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淡泊名利,段祺瑞清廉自守,吴佩孚不蓄私财,冯国璋在捞钱方面可是一把好手。由于冯国璋幼时贫困所以对钱财方面比其他人更加看中,他在直隶省河间府有土地3000余亩;在江苏与张謇合办盐业农垦公司,在苏北地区购地70万亩;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方有房子商铺一千多间,在河北山东等地还有几座矿山。在南京、北京、天津有10座钱庄和银号;并且在各大银行里有大量股票和存款。


(北洋三杰左起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据《史间道:1840-1949中国历史的非常话语》记载:冯国璋临终交代子孙:“我们的财产,除去在南京烧了五百七十万元,张调表这个小子,侵吞了三百万元,王克敏这个小子骗去了四十万(贿选),此外都与账上相符,并不短少,你们要好好经营保管。”可见冯氏一生聚敛钱财,富可敌国。


(冯国璋和后人)

1917年,冯国璋自南京以副总统的身份到北京就任北洋政府代总统。看到中南海里面明清两代皇家所喂养的各类珍贵的鱼类不少,便全部捞出向民间贩卖获利。时人做对联在报纸上讽刺这位贪财的代总统,:“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据传当时有当地驻军在东陵盗伐树木谋利,是受段祺瑞指使。)。后来等冯国璋去世,还有人写:“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无。”

冯国璋自幼家境困难,但是也读过几年私塾颇通文墨。后来生活艰难就到天津投军加入淮军直字营,后来考入北洋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甲午战争爆发加入淮军聂士成部,由于表现优异战后被聂士成推荐到日本考察军事。


(北洋军漫画图)

回国后袁世凯正值在小站练兵招揽人才,得知冯国璋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招入麾下。冯国璋历任营务处帮办、总办协助袁世凯练兵,后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办学期间结识不少满蒙贵族皇亲贵胄,取得摄政王载沣的信任。所以袁世凯被开缺回家后,冯国璋依然被重用主持彰德秋操。

武昌起义爆发后,冯国璋又被清政府任命军统带领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军。开始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很快攻占汉口汉阳兵临武昌城下,随着前线大胜袁世凯却为了要挟清政府而下令停战。冯国璋不明所以又接受了清政府的嘉奖和赏赐,决定一鼓作气消灭革命军。袁世凯看冯国璋不了解自己的意图,就将冯国璋调回北京改派明白人段祺瑞去前线统军。冯国璋回北京后就任禁卫军总统,禁卫军是清政府重金训练的精锐部队,里面大部分是满蒙旗人和山东河北招来的农民。


(革命军政府成立时的武昌起义军)

袁世凯逼迫宣统退位,禁卫军大为不满意图作乱。冯国璋关键时刻劝说禁卫军同意宣统退位,并保证绝不减少禁卫军军饷待遇绝不辞退一人。就这样平息了事端,经过此事冯国璋不仅受到袁世凯的嘉奖还获得了禁卫军一师二旅一万多人的忠心拥戴。

(袁世凯称帝祭天)

清帝退位后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十六师。二次革命爆发后,正是这只铁杆部队帮助冯国璋攻占南京城坐稳东南半壁江山。袁世凯称帝后冯国璋暗中策动东南各个直系军阀反对,护国战争爆发后更是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忧惧而死,其中也有自己的亲信大将冯国璋背叛的原因。

(冯国璋戎装像)

袁世凯死后,原来的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冯国璋坐镇南京并不到北京办公。并且联合亲信江西督军李纯和湖北督军王占元结成联盟,号称长江三督,操纵影响政局。

(北洋军阀势力图)

1917年6月,坐镇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以调停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府院之争”为由率领5000辫子军进京,张勋入京后软禁总统黎元洪拥戴清朝废帝溥仪复辟。黎元洪被迫躲入日本公使馆,张勋复辟后遭到全国各界的反对。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进攻辫子军,很快攻入北京张勋逃进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复辟仅仅十二天就以失败告终。

(复辟帝制的张勋)

黎元洪引咎辞职避居天津,段祺瑞拍手下靳云鹏请冯国璋进京就任代总统。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冯国璋同意去北京就职,不过冯国璋让自己的亲信李纯改任江苏督军接手自己的地盘。又带领自己亲信的第十六师护卫自己进京,十六师就是原来的清朝禁卫军改编而来。这支军队是冯国璋的嫡系其他人根本指挥不动。冯国璋虽然带领一个师作为自己的卫队,但是北京四周都是段祺瑞的势力,远远不如自己在南京那样自在可以独立自主。

(北洋之虎段祺瑞)

尤其是同为直系的直隶督军曹锟被段祺瑞拉拢过去以后,冯国璋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尤其实段冯二人的政治理念不同,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消灭西南军阀。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同西南军阀谈判解决问题。

(护法运动南北军阀形势图)

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之后,为完成武力统一的目的向日本通过抵押中国东北地区矿产森林等利权,先后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统称西原借款。各个地方实力派的北洋军阀为取得借款好处,纷纷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政策。徐树铮通过向奉系军阀张作霖出卖大批军火,又以推举直隶督军曹锟为副总统为诱饵收买两人支持段祺瑞孤立冯国璋。1918年1月26日,冯国璋借口巡视为名率领一千护卫乘火车南下。企图逃归南京老巢和老部下李纯共商讨段事宜,没想到到安徽蚌埠被收到段祺瑞密电的安徽督军倪嗣冲截住。冯国璋无奈只能蹬车返回北京,然后又被迫发表讨伐西南军阀的命令。


(东北王张作霖像)

北洋联军南下初期进展顺利,西南军阀开始和孙中山联合组建护法军政府。广西军阀派兵进入湖南,双方互有胜负。冯国璋趁机策动倾向直系的第八师师长王汝贤和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通电主和撤兵北还,接着又密令长江三督江苏李纯湖北王占元江西陈光远通电南北罢兵和平谈判。1917年11月,冯国璋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位,任命王士珍为国务总理。西南军阀获得初步胜利,开始响应冯国璋的和平响应。

西南军阀和冯国璋的和平妥协行动引起北方主战的北洋军阀的不满,徐树铮串联各省督军两次召开督军团会议发表主战宗旨。强迫冯国璋下令重新讨伐西南军阀,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总揽军政大全。北洋军再次南下湖南,吴佩孚先克岳阳后攻克长沙,吴佩孚本想自己当湖南督军。


(直系大将吴佩孚)

段祺瑞却任命自己的亲信张敬尧为湖南督军,段祺瑞派自己人接受地盘让外系军队当炮灰引起了前线将领的不满。曹锟密令吴佩孚和南军谈判签署停战协议撤兵北返,吴佩孚发表通电斥责武力统一政策。

冯国璋积极支持曹锟吴佩孚的行动又撮合长江三督和曹吴联合,正在这时徐树铮操纵自己组织收买的安福国会乘冯国璋总统任期已满。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逼迫主和首脑冯国璋下台。冯国璋被迫解职回到河间老家,期间仍对驻扎北京附近的十五、十六两个师拥有控制调遣的权利。这两个师和南方的李纯等也一直听从冯国璋的命令,只是到达北京后不在像南京一样大权在握。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冯国璋失去了军队,成了光杆司令。


(冯国璋墓地)

冯国璋回到河间不久,徐世昌就任总统。徐世昌想缓和直皖两系矛盾,并且利用冯国璋的势力平衡越来越强的皖系势力。冯国璋也想回到北京东山再起,于是1919年10月,冯国璋抵达北京,可惜身患疾病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终年60岁。


湘泪飞蝶


冯国璋并没有失去军队,实际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长江三督,在北京周围的第15师和第16师他都能指挥。但是当时听从段祺瑞的人更多,冯国璋斗不过段祺瑞,只能服软,就和光杆司令差不多了。

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之一,和段祺瑞齐名。袁世凯时期,冯国璋就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死后,冯国璋虽然被选为副总统,但是他不愿意放弃江苏地盘,因此继续留在南京当他副总统兼江苏督军,也是一个奇观了。此后冯国璋和其旧部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还组建了长江三督,成为北洋集团里一个重要的势力——旧直系。

张勋复辟时,与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个大总统,于是就派人劝冯国璋入京当大总统。冯国璋当时就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自己离开江苏以后以李纯接任江苏督军,

二、任命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

三、自己率在江苏的第16师进京充当卫队,此外在北京周围由其统帅过的禁卫军改编的第15师也要归自己管辖。

冯国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进京以后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证有自己的力量,从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应了这3个条件以后,冯国璋带了第16师赴京出任大总统一职。

到北京以后,果然不出冯国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间很快就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爆发了矛盾。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主张武力消灭西南地方实力派,而冯国璋则试图利用西南地方实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冯国璋一面拉拢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师师长王汝贤、第20师师长范国璋,让他们发表主和通电,同时长江三督联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辞职。

然而出乎冯国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拢了在直隶实力最强的直隶督军曹锟,让他继续鼓吹对南方用兵。继而又联合了东北的张作霖,奉军大举入关。冯国璋在北京虽然有两个师的兵力,但是无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势单力孤。

随着南北战事重开,1918年1月冯国璋率卫队千人南下,试图返回南京。结果在蚌埠被亲段的倪嗣冲拦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后冯国璋又试图让陆建章联络冯玉祥反对南北战争,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在天津公然枪杀了陆建章,让冯国璋不得不再次服软。

此后段祺瑞又借选举之机,把冯国璋从总统之位上赶了下来,改选徐世昌为新总统,不过冯国璋还是节制第15、16师两个师,直到冯国璋死去这两个师才归陆军部直辖。

所以冯国璋手里并非没有兵权,只是他的实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脸,所以处处被动,跟着段祺瑞转,和没兵的光杆司令也差不多了。


不沉的经远


冯国璋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直属军队 虽然他两次率军出战

1、1896年,冯国璋出任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

2、1901年底,出任军政司教练处总办;

3、1903年,出任中央练兵处军学司司长;

4、1906年任正黄旗副都统兼陆军贵胄学堂总办;

5、1907年到1911年,任军谘使;

6、1911年率军镇压武昌起义,以攻取汉阳功绩,被封二等男爵;

冯国璋题赠章宗祥的照片

7、1912年,出任袁世凯临时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当年9月,改任直隶总督兼民政长;

8、1913年,率军镇压二次革命,攻克南京;当年12月,出任江苏总督;

9、1914年,被授予将军府宣武上将军;

10、1915年12月,出任中华帝国参谋总长,后兼征滇总司令,被封一等公;

11、1917年10月30日,出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在南京办公,直到1918年10月10日;

12、1918年10月10日,和段祺瑞一起下台;

13、1919年12月28日,在北京去世。

冯国璋真正掌控兵权是在1913年12月攻克南京出任江苏督军,直到1915年12月,仅有2年时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冯国璋难以培养出自己的派系。

早期冯国璋都是做辅助事务、营务、军学等辅助事务。

1919年太和门冯国璋灵堂大门

奉系各人:

冯国璋虽然两次出战都有战功(攻克汉阳和南京),但本人反对武力统一,主张和平统一,临死还不忘和平统一:

“愿内外同心,化除轸域,和平统一,务底于成。”

曹锟在美国总统哈定的支持下,通过为国会议员代发工资形式(即所谓贿选)当上了大总统。从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即曹锟宪法)的内容来看,曹锟认同的是美国联邦式政权,赞同实行美国总统制。

吴佩孚和冯国璋一样都支持和平统一。另外吴佩孚主张蒙古属于中国,并因此和苏联闹翻,因此成为国民政府北伐中的首要打击目标。

被盟友孙传芳抛弃的齐燮元。

三爱主义领导人孙传芳。所谓三爱是:爱国家、爱人民、爱敌人。为什么要爱敌人?不解释——因为我也不懂。

1923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曹锟照片

综述

冯国璋本人掌军时间并不长,根本没有能够控制军队,加上冯国璋本人坚持和平统一,自然不会像段祺瑞和张作霖一样控制军队。成为光杆司令,是冯国璋本人选择的结果。

奉系中冯国璋和吴佩孚二人坚持和平统一,曹锟认同美国总统制(实质是加强事权一统),至于齐燮元和孙传芳,就是玩花样。

直接一点,奉系中就只有曹锟能力较高。冯国璋和吴佩孚的和平统一论,早已经被民国建立时的南北和谈后果证实不可行。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在民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由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几千年的帝制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没有皇帝的时代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应。

尼采曾经说过: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那些将军们就认为:既然没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凯执政的年代,他的很多军令和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地方上彻底的执行下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内阁总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争爆发后,在张勋复辟的冲击下,黎元洪辞去了大总统,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

在这之前的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坐镇在南京,正像当年的黎元洪不愿意到北京担任副总统一样,冯国璋也不愿意到北京去担任副总统。天高皇帝远,他担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将军们,更担心到了北京后被人架空。



虽然总统和副总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对于这些带兵的将军们来说,担任总统就意味着走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岗位。冯国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最终决定到北京来担任总统。

枪杆子里出政权,手底下没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样任人摆布。冯国璋在进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军李纯为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王占元继续担任湖北督军,把长江领域打造为自己的后方和根据地。

冯国璋进京带了曹琨,这也是他的老乡直隶人,也因为如此冯国璋是直系的最早带头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这个人一点也不傻,他被任命为直隶督军。

在这个时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当年的北洋三杰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会师,他们三个人宣誓要继承袁世凯的遗志,把北洋精神发扬光大,坚决拒绝北洋内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统和总理天生就是敌人,段祺瑞和冯国璋同样如此。当然这个坑还是孙中山挖下来的,孙中山担任临时大中通的时候,法律中规定是总统制,也就是说,由总统说了算。后来袁世凯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内阁制,也就是说由总理说了算。

当时民国的法律几次修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在理念上也有争议,段祺瑞认为应该武力统一天下,冯国章认为以和为贵。

段祺瑞是亲日派,冯国璋则是亲美派。这两个北洋系的大佬就展开了明争暗斗,王士珍见势不妙,就归隐田园,毕竟夹在中间难做人。只要有斗争就会有妥协,收买对方的手下更是家常便饭。



段祺瑞的铁杆儿徐树铮派人刺杀了陆建章,同样也想方设法收买曹琨,企图削弱冯国璋的力量。曹琨慢慢的觉得自己身价抬高了,段祺瑞许诺让他担任副总统。

曹琨也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应该更上一层楼,凭什么冯国璋能当总统,他就不能当总统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国璋的铁杆儿曹琨开始有了二心。

随着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斗争的加剧,曹琨和吴佩孚就变得越来越值钱了,毕竟他们手中掌握了直系军阀中最能争善战的部队。各方势力都在拉拢他们,许诺给他们更高的职务和待遇。

曹琨和吴佩孚的野心就越来越大,连带后边还有一个冯玉祥,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来回投机,势力不断坐大。在政治斗争中,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出局,曹琨、吴佩孚和冯玉祥则先后走上了政治舞台。



为什么冯国璋会成为光杆司令呢?第一个原因,段祺瑞的这个内阁总理太强势,军政部长归段祺瑞直接领导,冯国璋这个总统很难操作上手。

第二个原因,虽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并不直接领到军队。冯国璋以前在江苏担任长江巡阅使时,是直接掌管几个省的军政大权的。当他担任总统的时候,就只能把这些权力让出来了。这些地方上的大佬也有自己的野心,慢慢就会不太听话。

第三个原因,民国的这种制度虽然好,但当时的中国还是人治的环境。这些军队的长官并没有理想,也不懂得民主政治,慢慢就会在政治斗争中迷失自我,沦落为政治的牺牲品。冯国璋的部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离开他的,表面上依然会保持对他的恭敬,但在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最关键的一点,人性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小,人都是会变的。以前这些人忠诚于冯国璋,是因为冯国璋能让他们获得利益,升官发财。当胃口越来越大,冯国璋不能满足的时候,就是他们背叛的开始。


新知传习阁


冯巩的太爷。

冯国璋后期并没有失去军队,也不是光杆司令。

冯国璋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生于1859年,和袁世凯一样大。他比段祺瑞大6岁,但是他们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同学。

所谓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他们都是武备学堂的同学。曹锟、王占元、卢永祥、张怀芝等也是他们的同学。

冯国璋属于老大哥,他为什么比其他人年龄大呢?这是因为他去考科举,中了秀才。又去考举人,结果没考上,耽误了几年,才回来上学。李鸿章夸他:武校出文生,不简单!

这帮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为什么效忠于袁世凯?这要从甲午中日战争说起。1894-1895年,中日战争,冯国璋、王士珍等人都在陆军中,作为参谋人员,赴朝鲜参战。段祺瑞在海军陆地炮台任职。他们30岁出头,年富力强,却遭遇败仗。部队打散了,他们作为败兵回家,惶惶不可终日。这时袁世凯把他们召集,委以重任。感恩戴德之情,不可抑制。

在袁世凯新军中,冯国璋主管步兵,段祺瑞主管炮兵,王士珍主管工程辎重兵。

冯国璋军事理论知识丰富,兼职清廷贵胄学堂总办。

辛亥革命时,冯国璋领大军进攻武汉。手下三员大将,王占元、李纯、陈光远。他火烧汉口,攻下汉阳,炮击武昌。吓得黎元洪仓惶逃跑。

清廷禁卫军统领良弼是强硬的主战派。他却被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禁卫军不稳,袁世凯调冯国璋入京,统领之。

清廷退位后,袁世凯任总统,段祺瑞任陆军总长,冯国璋任直隶都督。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带领16师(原清廷禁卫军改编)进攻南京。大将王占元领第2师进逼武汉,李纯带第6师进攻南昌。大获全胜。战后不久,冯国璋任江苏都督、王占元任湖北都督、李纯任江西都督。

袁世凯称帝后,冯国璋联络五将军反对。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被选为副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黎元洪不甘寂寞,与段祺瑞争权。终于引火烧身,张勋复辟。赶走张勋后,黎元洪无脸复职。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代理大总统。

冯国璋带领第16师进京。保举李纯任江苏督军。提拔陈光远任江西督军。江苏李纯、湖北王占元、江西陈光远,三人并称为冯国璋嫡系“长江三督”。冯国璋的实力远非黎元洪所能比。

按照约法,大总统冯国璋是国家元首。总理段祺瑞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

国会先前被张勋解散了,段祺瑞并不恢复国会。议员们失业了。孙中山把议员们接到广东,并成立了护法政府。

这就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情况。段祺瑞大怒,欲武力讨伐护法政府。冯国璋作为大总统,是超然于政府之上的。他不同意打仗。冯段二人产生了矛盾。冯国璋利用长江三督以及冯玉祥等人,成功阻止了段祺瑞出兵。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浑水摸鱼,派兵攻下了湖南。北洋军损兵折将,山西商震旅全军覆没。这就给冯国璋出了难题。段祺瑞一派十分愤怒,指责冯国璋妇人之仁!

段祺瑞手下大将徐树铮,力请张作霖入关对护法军作战。当张作霖表示枪弹不足时,徐树铮胆大包天,伪造文书,帮助奉军抢夺了陆军部在秦皇岛的枪支弹药。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

张作霖得到了2万多条枪,立即武装6个旅,开入江苏,欲进驻湖南。同时,段祺瑞派出嫡系大将张敬尧领第7师进攻岳阳。在这两路大军的带动下,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也各带人马,进攻湖南。

大战在即,冯国璋无力阻止。只能下讨伐令。并且派悍将张宗昌带江苏混成旅助战。很快就把陆荣廷赶出湖南。

1918年10月,第一届大总统任期满,代理大总统冯国璋退位。之前冯国璋的身体已出现问题,他表示不参与总统竞选。段祺瑞以为冯国璋在赌气,他也表示不参加总统竞选。最后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冯国璋回到河间老家休养,第二年便病死了,时60周岁。


彭城墨者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看起来这是两个问题,其实我用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了。你那个眼睛看到冯国璋这老小子失去过军队?

大家伙想想,作为为袁世凯遗留的徒子徒孙,北洋军阀中的佼佼者,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就这三个头衔,在那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年代,这小老子恨不得将军队塞屁股底下,走哪带哪。那为什么冯国璋会给人产生这个标题所说的错觉呢?那么听让老梁细细道来。

问题的前奏

想当年,脑袋盘着金钱鼠尾小辫子的张勋,撅着屁股狗一样的在低吼声中吓走了毛没用大总统黎元洪,刚得意没几天,就被混蛋加三级喜欢坐收渔翁之利的段祺瑞两大耳光子外加一个佛山无影脚,踹出了北京城。

大家伙一大帮子人开始再造共和,可是这闪闪发光的总统宝座愣是没人愿意上去。作为北洋军阀同样是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到是想,但这老小子知道以目前的形式,妈了个巴子的这座位就是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搞不好就得倾家荡产。

段祺瑞摸着下巴浓密的胡须,想到了没脑子的冯国璋。冯国璋这人追逐名利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段祺瑞给冯国璋拍了一封电报过去,要他来北京城当总统。

这故事就开始了

这冯国璋他的地盘和势力是在南方,江苏这嘎达就是他的大本营,手里几万的精兵强将,加上江西和湖北这些地方的军头也支持他。

谢了顶的冯国璋一接到段祺瑞的电报,心里可就乐开了花,心想段祺瑞真是好兄弟,这等好事居然能想起兄弟,不错,一拍桌子就坐上专车上了北京。

其实咱普通人想想,这事要是能干他段祺瑞会加上他,那不可能的。当然冯国璋也没有真的昏了头,走的时候,带了两个师的大头兵,给自己压阵。

这一去就成了冯国璋都没有想到,这个昔日的同僚,他眼中的好兄弟给他准备了一出人生最后的绝响了。

矛盾开始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没过多久,冯国璋和段祺瑞就有了矛盾,段祺瑞想要出兵南方,但作为总统的冯国璋不同意。

因为大兵过境一定会通过他的地盘江苏,他算看出来了,要是答应了段祺瑞这老小子,冷不丁就顺手把他的地盘就给扫了,没了根基的总统就算是手里有两个师,那也是毛也不是的一个傀儡总统。

而冯国璋的小算盘也打的啪啪响,想要南北达成合议至少表面上形成也行,这样就可以压制老小子段祺瑞。

双方的小九九谁都清楚,得了,开始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的俩人终于闹崩了。但还是段祺瑞棋高一招,把冯国璋请到北京自己的地盘,背后下黑手方便多了,没多久冯国璋就招架不住了。

冯国璋这才回过味了,妈了个巴子的段祺瑞把自己弄到北京就没安好心,自己手里这俩师其实就一仪仗队,看着可以唬人,其实毛用没有,人家六个师想什么时候搞你就什么时候搞你。

军队作为底牌这事,可就放不到台面上了,冯国璋也就打消了利用军队来给自己撑腰的想法。这也就是题目中认为冯国璋失去军队的缘由。

害怕夜长梦多的冯国璋,把帽子一甩,带着一千人的卫队撅起屁股就跑了。

跑?那段祺瑞能干吗?到了安徽,就被段祺瑞一纸电报给截了下来。回了北京的冯国璋面子算是被段祺瑞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半天。

冯国璋之死

没过多久段祺瑞以退为进宣布下野,段祺瑞的总理是不干了,但参战督办这个职务还挂着,全国的军队名义上还听他的。

头上已经没有几根毛的冯国璋一看,在舆论的压力下,向着全国发了一通罪己诏,把总统的宝座也退了出来。得不仅江苏回不去了,连职务也没了,这趟北京之行毛也没捞到一根,冯国璋恨的给自己来了俩大嘴巴。

当然冯国璋退下来也不是没有反击,他利用陆建章联络自己的徒子徒孙,曹锟和吴佩孚不配合段祺瑞磨洋工,段祺瑞的好些计划都胎死腹中了。

冯国璋还没得意多久,回过味的段祺瑞派人干掉了陆建章,这下段祺瑞对外的联系中断了,没得玩了,没过过久闷闷不乐死于家中。

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一个问题,作为北洋军阀的老资格,混到最后居然只有一个陆建章帮忙,他没有朋友吗?

这问题好,大家伙要知道在这种场合,他是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作为北洋军阀的老大哥,资历是有的,但他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太重了,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时间久了大家一瞅,跟着这货混没前途,都弃他而去。这也是人们觉得冯国璋是个光杆司令的缘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