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魯曉夫?

遺失戰境


1964年的赫魯曉夫很忙,對外進行了多次外事訪問,對內深入農村和科研院所考察,還抽空視察了蘇聯的導彈基地。同時,赫魯曉夫還擠出時間,帶著家人和親信到了黑海邊,度過了為期幾周的旅行療養。

這一年的赫魯曉夫也非常風光,他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的稱號,讓自己胸前的勳章增加到了27枚。蘇聯的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成功送入了太空,繞地飛行17周,取得了對美國“太空競賽”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赫魯曉夫舊照)

也正是在這一年,赫魯曉夫也非常倒黴。他的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被退休”了。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主席團成員,密謀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把他從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拉下馬來。他也成為了蘇聯歷史上,非正常下臺的蘇共總書記。

當然了,這並非是勃列日涅夫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以他為首的蘇共高層共同謀劃的結果。而且,赫魯曉夫被密謀推翻也並非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魯曉夫就遭遇了第一次“政變”。當時他正在芬蘭進行國事訪問,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等人經過秘密籌劃,準備召開主席團會議,將赫魯曉夫趕下臺。

赫魯曉夫回國後,在莫洛托夫等人組織召開的會議上,以8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黨內職務的決議。

但赫魯曉伕力挽狂瀾,執意要求召開中央全會。在其後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奇蹟般的反敗為勝,挫敗了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圖。

但這一次,赫魯曉夫卻沒能再次上演奇蹟,他無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製的“辭職聲明”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麼,為什麼勃列日涅夫等人能輕易的扳倒如日中天的赫魯曉夫呢?

(斯大林舊照)

關於赫魯曉夫的倒臺,原因是很複雜的。

一、赫魯曉夫高調批判斯大林搞個人崇拜,自己卻重蹈覆轍。

在蘇共第20次黨代會上,赫魯曉夫憑藉著一個政治家一往無前的勇氣,以“秘密報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時期的種種罪行。他在大會上慷慨陳詞了近4個小時,尤其把斯大林執政時期大肆渲染個人崇拜的行為,批得體無完膚。並帶頭承諾,徹底擯棄個人獨裁,實行集體領導。

但是,當赫魯曉夫在剪除了貝利亞,粉碎了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的3人集團,集黨政大權於一身後,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的老路,陶醉於獨裁者的一言堂和權欲的無限膨脹之中。

尤其是在下臺的前兩年,身兼蘇共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赫魯曉夫,隨著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專橫獨斷愈發突出。

他的眼裡從來就沒有主席團的存在。對主席團其他成員的意見,他也常常置若罔聞。在各種重要的會議上,他可以隨意粗暴地打斷別人的發言,也可以當眾對其他政要肆意批評,毫不顧忌對方的感受。

甚至在聯合國大會上,他也可以不顧國家和領導人的形象,在眾目睽睽之下,脫掉臭烘烘的黑皮鞋,猛敲桌子。

於是,一個上臺之初將個人獨裁棄之如敝履的人,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專制者。到處都懸掛著赫魯曉夫的畫像,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對他的頌揚。他的事蹟被拍攝成影片《我們的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他的語錄成為經典,被各種文件、書刊、講話引用。

而此時的赫魯曉夫,卻失去了當初批判斯大林的勇氣和魄力,在崇拜和獨裁面前,被擊垮了,顯得軟弱無力。

(赫魯曉夫舊照)

二、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未能成功,導致國內經濟不景氣。

赫魯曉夫為了提振蘇聯經濟,上臺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對農業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他先後提出開荒種地,強力推行種植玉米,取消集體農莊的農產品義務上交制度等。但是他的這些改革,多半都帶有個人行政命令,並不切合蘇聯的實際情況。大面積墾荒的結果,帶來了生態災難。蘇聯大部分氣溫偏低的區域,也並不適合種植玉米等。

這些經濟改革不但沒有改觀蘇聯的經濟,反而在他執政期間,經濟增長出現了下滑。

(勃烈日涅夫舊照)

三、赫魯曉夫取消領導幹部終身制,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赫魯曉夫的倡導下,黨內選舉產生的各級幹部,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經常更換。每次換屆選舉時,中央委員都要更換近25%。在他下臺前的一次蘇維埃代表選舉中,有近70%的代表發生了變化。

同時,赫魯曉夫還取消了各級幹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車、津貼、住房補貼等。

這樣做的後果,就讓一大部分官員站在了赫魯曉夫的對面,對他的改革和其他政策產生了牴觸情緒,也在無形中,催生了眾多“倒赫派”。

因此,在1964年的那場不流血的“政變”中,主席團成員幾乎全部成了赫魯曉夫的對手,他面對的是眾口一詞的責難和批評,沒有一個人對他予以聲援。

實際上,赫魯曉夫的下臺,也和他太過“輕敵”有關。

早在勃烈日涅夫等人從1964年初策劃“倒赫”密謀起,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就得到了消息,說有人在收集赫魯曉夫的材料,準備將他趕下臺。謝爾蓋也在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了他的父親。

但赫魯曉夫太過自信和輕敵。一來,他有1957年挫敗第一次“倒赫”的底氣。二來,這些人中間,很多都是他親自提拔的親信,赫魯曉夫不相信這些親信們,會反戈一擊。

但偏偏就是被赫魯曉夫“拯救”的勃列日涅夫,撥通了他在黑海邊休假別墅裡的電話,把他騙回了莫斯科。並精心組織了一次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讓赫魯曉夫被突然的“逼宮”搞得狼狽不堪,毫無反抗之力,不得不束手就擒,接受“被退休”的現實。

就這樣,執掌了11年蘇聯的赫魯曉夫下臺了。在度過了7年孤獨鬱悶的退休生活後,赫魯曉夫於1971年9月11日黯然去世。


張生全精彩歷史


赫魯曉夫下臺時間是在1964年,我們要說勃列日涅夫為什麼能推翻赫魯曉夫,我們還要從他下臺事件的始末說起。

1964年對於赫魯曉夫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非常地忙,年初忙著到處訪問,先是去埃及訪問了兩週半,後來又去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訪問了三週。回到國內也是個大忙人,去農業區視察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又去了哈薩克斯坦訪問了導彈基地,直到當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閒暇,放鬆了心情,帶著家人去了黑海的皮聰大海角度假。

10月12日,赫魯曉夫的心情非常地好,因為這天蘇聯的“上升號”宇航飛船成功昇天,三名宇航員將繞地球環行17周後回到地球,赫魯曉夫興高采烈地答應了三名宇航員,回來以後給他們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畢竟這代表著蘇聯在太空競爭中勝了美國一籌,也是赫魯曉夫的重大功績。但是幾天以後也就是10月19日,迎接他們的不是赫魯曉夫而是勃列日涅夫了。

▲勃列日涅夫在赫魯曉夫之後成了蘇聯最高領導人

剛掛了電話,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就打了電話給他,告訴他明天要參加最高蘇維埃特別會議,商討關於農業改組的事宜,表示所有主席團成員都到了,他必須要去。

根據赫魯曉夫的相關回憶錄以及他兒子謝爾蓋的回憶錄內容記載,那天赫魯曉夫照往常一樣與米高揚在海邊散步,說出了心裡話:他們其實不是要我回去開會的,應該是謝爾蓋說的事情。

其實早在之前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就收到了關於伊格納托夫要搞政變的消息,其實是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自稱是伊格納托夫的衛隊長,他告訴謝爾蓋,伊格納托夫聯合了不少人要對赫魯曉夫搞陰謀。

伊格納托夫是當時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也是原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之一,但是在蘇共二十一大的時候沒有進入主席團,這讓他非常不爽,在當年的夏天,按照慣例所有的蘇聯高層領導都會在高加索地區度假,伊格納托夫在整個夏天與蘇聯高層來往非常頻繁,其中就有當時蘇共中央書記的謝列平和克格勃主席的謝米恰斯內,當然也少不了勃列日涅夫。

這些情況告密者都告訴了謝爾蓋,謝爾蓋也告訴了赫魯曉夫,但是赫魯曉夫對此並不在意,他認為這些情況並不可能,因為赫魯曉夫認為告密者說的這些人都不可能對他耍陰謀,因為在赫魯曉夫眼裡,這些人都不成氣候。

不過赫魯曉夫的不在意也不無道理,因為當時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勃列日涅夫和蘇共中央書記的波德戈爾內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赫魯曉夫對這兩個人也沒有戒備心。而且赫魯曉夫本身就是通過政變上臺的,搞政變是個高手,早在1953年的時候他就通過政變搞掉了當時蘇聯權力最大的貝利亞,當上了蘇聯最高領導人。1957年他又粉碎了馬林托夫和莫洛托夫發動的政變,徹底將蘇共主席團的成員裡反對他的都趕走了。

此時赫魯曉夫對這個不知真假的政變根本沒放心上。

1957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發佈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後果》的秘密報告,將矛頭指向了斯大林,並指出在1935年到1940年間在斯大林集權統治下的各種恐怖活動,包括了當時的各種大清洗活動所監禁和殺害的人數,徹底否定了曾被當成理想與正義化身的斯大林,引起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激烈震盪。當年波蘭和匈牙利爆發了要求改革的民眾運動,赫魯曉夫則令紅軍趕赴相關國家武力鎮壓。平息了事件之後,蘇聯的這種大國沙文主義形象迅速樹立,使蘇聯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在國內也集結了許多反對赫魯曉夫的勢力。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震驚了世界

由此引發了當年莫洛托夫等人的政變,在當年的蘇共最高會議上,反對赫魯曉夫的一派曾佔優勢,他們一度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決議,但是處在下風的赫魯曉夫卻通過拖延戰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在會上拖延時間,背地裡聯繫了朱可夫,可過朱可夫就出兵包圍了莫斯科,要求開特別中央全會。靠著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來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扭轉了局勢,將莫洛托夫、馬林托夫等人徹底打壓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這次政變中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赫魯曉夫提拔進了中央主席團。

▲莫洛托夫等人曾一度成功逼宮赫魯曉夫

但是這次他失算了,他沒想到他最為器重的部下早已反對他了。

根據相關資料,要搞掉赫魯曉夫的運動其實在1964年初就策劃開始了,策劃的主要人有當時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勃列日涅夫、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蘇斯洛夫、中央書記謝列平、克格勃主席謝米恰斯內、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伊格納托夫。

這些人打定主意後就開始了行動,他們逐一同各級領導人談話,對有些人開誠佈公,對有些人則小心翼翼地摸底,還有些人認為不到時候不讓他們知道底細。實際上反對赫魯曉夫的勢力得到的最重要的是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這也是許多人在猶豫是否參加政變的時候由於意識到政變是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所以才選擇了參加政變。他們成功地說服了一大批中央委員支持他們的行動,並認為要在1964年底之前了結事情,所以11月召開的中央全會是最好的時期。

但是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赫魯曉夫曾經試探性地說道:我知道你們要搞政變,那就來吧。這番言語當場就嚇到了所有參與政變的人員,他們一個個地向赫魯曉夫表忠心,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當場嚇的哭了起來。

於是對於發動政變的人員來說他們就等不到11月了,在10月12日中央主席團在赫魯曉夫缺席的情況下由勃列日涅夫主持了會議,一致通過撤銷赫魯曉夫職務的決議。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到了莫斯科,在短短9個小時裡形勢發生了變化。此時所有主席團成員及後補委員都到了場,只等赫魯曉夫的到來。赫魯曉夫到達後,謝米恰斯內迅速換掉了所有的警衛。

其實在場的所有委員不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上來的就是以前與他親密的老官員。赫魯曉夫一上來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連串批判,之後所有的委員都對赫魯曉夫展開了批判。實際上他們指責赫魯曉夫的是他農業改革的失敗和個人崇拜。

其實在農業改革方面,赫魯曉夫也只是小修小補的改革,經常是這裡搞一下,哪裡搞一下沒有什麼成效。在人事方面變動非常大,許多人對此心生不滿。

赫魯曉夫面對連番衝擊,赫魯曉夫承認了自己的一些錯誤,甚至說到在場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但立馬有人指出“我們不是你的朋友“。

會上人們紛紛指責他的種種錯誤,如“古巴導彈危機“、“在聯合國大會上用鞋子拍桌子“、“中蘇同盟的分裂“,他們把這一切的錯誤都算在了赫魯曉夫的頭上。當天主席團成員從內政外交等種種問題上對赫魯曉夫進行了無數的指責,要求赫魯曉夫就此辭職下臺,但赫魯曉夫拒絕。

▲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拍桌子,損壞了蘇聯的形象

當天赫魯曉夫回家後就默不作聲,不再出門。按理說他這樣一個政治人物來說他一生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也粉碎了多次政變,但他在會上幾乎毫無作為,回家後也幾乎沒有作為。

10月14日,會議繼續召開。早在7年前,他面對著相似的情況,他曾經拖延時間找了朱可夫幫忙才擺脫了危機。這次他也想故技重施,當他想到要找朱可夫幫忙的時候,此時的朱可夫卻早已被他解除了職務,此時正退休在家。由於朱可夫在軍隊中威望和影響都非常大,他被赫魯曉夫搞下臺之後,對軍方的影響也非常大,與軍方關係非常緊張。之後赫魯曉夫大大縮減了軍方的經費,導致了軍方與赫魯曉夫的矛盾加深。

失去了軍隊和克格勃的支持,赫魯曉夫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把朱可夫搞下臺,是赫魯曉夫最大的敗筆

因此在10月14日,赫魯曉夫調不動軍隊,也叫不動克格勃,他不得不'退休“了。

整個事件的經過就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赫魯曉夫會被勃列日涅夫搞下臺:

一是以反對個人崇拜上位,上位後又大搞個人崇拜;

二是執掌蘇聯後,接連在內政,如農業改革、個人崇拜問題上接連失敗,在外交上,與中國關係破裂、“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使得蘇聯國際形象破裂,成為了他下臺的重要因素;

三是對反對他的,尤其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一干人等過於大意,認為他們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不會反對他,也小看了他們;

四是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變中獲勝後,他解除了朱可夫的職務,並削減了軍隊開支,由此失去了軍方支持。克格勃又被反對派佔據,由此失去了軍方和克格勃這兩個最為重要組織的支持,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最終勃列日涅夫能上臺並不是因為他能力很強,而恰恰是因為他是政變主要領導人中能力最弱的。政變主要人員其他人能力都非常強,他們不想自己出頭,一是一旦政變失敗,勃列日涅夫會頂了最大的罪名,二是一旦成功,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如果失敗了,也可以為他們定罪。而且勃列日涅夫是個老好人,上臺後蘇共高層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皆大歡喜。

因此最終代替赫魯曉夫的,就是勃列日涅夫了。


老威觀史


勃列日涅夫是大智若愚的典型,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上無論治國安邦還是玩弄權術,鋒芒畢露、不可一世的赫魯曉夫都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對手,因此赫魯曉夫最終被勃列日涅夫推翻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1964年的赫魯曉夫看起來沒有任何要結束政治生命的跡象,他進行了多次外事訪問,先是去埃及訪問了兩週半,後來又去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訪問了三週。回到國內也是個大忙人,去農業區視察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又去了哈薩克斯坦視察了導彈基地,直到當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閒暇,春風得意的赫魯曉夫還帶著家人和親信到了黑海邊,度過了為期幾周的旅行療養。

這一年的赫魯曉夫的確非常風光,他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的稱號,讓自己胸前的勳章增加到了27枚。蘇聯的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成功送入了太空,繞地飛行17周,取得了對美國“太空競賽”的一次重大勝利。

1964年4月17日是赫魯曉夫的70歲壽辰。蘇聯黨和政府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慶典,其規模和聲勢僅次於1949年慶祝斯大林的70歲壽辰。祝壽活動上,勃列日涅夫宣讀了由全體蘇共領導人集體簽名的賀信,向“最親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還代表黨和政府,給赫魯曉夫頒發了第四枚金星勳章,並親吻了他三次,晚上還舉行了大型招待會,赫魯曉夫沉醉在一片歡樂幸福的氣氛之中。

但正是在這一年,赫魯曉夫的命運急轉直下。他不僅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最高權力,而且政治生命戛然而止,被迫“退休”。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主席團成員,密謀了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把他從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拉下馬來。赫魯曉夫也成為了蘇聯歷史上,唯一被宮廷政變推翻的最高領袖。

當然了,這並非是勃列日涅夫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以他為首的蘇共高層共同謀劃的結果。

而且,赫魯曉夫被密謀推翻也並非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魯曉夫就遭遇了第一次“宮廷政變”。當時他正在芬蘭進行國事訪問,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等人經過秘密籌劃,準備召開主席團會議,將赫魯曉夫趕下臺。

赫魯曉夫回國後,在莫洛托夫等人組織召開的會議上,以8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黨內職務的決議。

但是處在下風的赫魯曉夫卻通過拖延戰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在會上拖延時間,背地裡聯繫了朱可夫,可過朱可夫就出兵包圍了莫斯科,要求開特別中央全會。靠著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來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扭轉了局勢,將莫洛托夫、馬林托夫等人徹底打壓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這次政變中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赫魯曉夫提拔進了中央主席團。

1964年10月12日,蘇聯召開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會議,大家一致意見由勃列日涅夫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請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通電話時的聲音有點發抖:“赫魯曉夫同志,我們請您回來……,” 勃列日涅夫很緊張,雖然在赫魯曉夫飛回來前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並得到了克格勃、內務部和武裝力量的支持。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來了,而此時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赫魯曉夫走進克里姆林宮裡的黨中央主席團的會議室,看著他的下屬們,然後不滿地問:“這裡發生了什麼,誰主持會議?”主席位子空著。赫魯曉夫習慣地坐上去。宣佈開會。他說:“誰說話,什麼問題?”開始了墳墓裡一樣的寂靜。

其實在場的所有委員不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上來的就是以前與他親密的老官員。赫魯曉夫一上來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連串批判,之後所有的委員都對赫魯曉夫展開了無情的批判。對赫魯曉夫來說實際上已經形成眾叛親離的局面。

赫魯曉夫想要召開中央全會來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及各州委的書記們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們一邊。

四面楚歌的赫魯曉夫淚流滿面的說:“同志們,我有這麼多的錯誤,可是你們之前為什麼不指出呢?沒有人告訴我呀!”

但這一次,赫魯曉夫卻沒能再次上演奇蹟,他只能無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製的“辭職聲明”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赫魯曉夫之所以會被勃列日涅夫推翻的主要原因:

一是赫魯曉夫以反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上位,他徹底否定斯大林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產生了巨大的思想震盪,一時間整個共產主義陣營中思想一片混亂。而蘇聯的老大哥地位也因此被大大削弱,而赫魯曉夫上位後又大搞個人崇拜;

二是赫魯曉夫執掌蘇聯後,接連在內政,如農業改革、個人崇拜問題上接連失敗,在外交上,與中國關係破裂、“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使得蘇聯國際形象破裂,成為了他下臺的重要因素;

三是赫魯曉夫混亂的改革觸動了蘇聯精英階層的利益。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赫魯曉夫取消了“幹部終身制”,這令很多人都從內心感到不滿。

四是赫魯曉夫對勃列日涅夫等下屬過於大意,因為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謝列斯特、謝列平等基本上都是赫魯曉夫親手提拔的年輕人,不會也不敢反對自己;

五是赫魯曉夫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變中反敗為勝後,他解除了朱可夫元帥的職務,並削減了軍隊開支,克格勃又被反對派佔據,由此失去了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曉夫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勃列日涅夫的治國安邦能力明顯強於赫魯曉夫。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發展到了巔峰,不僅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蘇聯人民安居樂業,而且是軍隊數量坦克數量核武器數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美國的第一軍事強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可以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並一度佔據上風。

當然,勃列日涅夫時期也是蘇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勃列日涅夫的保守使蘇聯領導層嚴重老化,貪汙腐敗現象嚴重,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發動阿富汗戰爭使蘇聯長期陷入戰爭泥潭是重大失誤,埋下了導致蘇聯解體的巨大隱患。


厚德載物49847


為什麼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魯曉夫?(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坊間傳言是勃烈日涅夫推翻了赫魯曉夫,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上馬。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先說說赫魯曉夫是怎麼上臺的,1953年斯大林得了老年痴呆症,後來中風嚴重不治而亡,此時,赫魯曉夫雖然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他的權力僅集中在宣傳和意識形態上,政治和經濟在實權派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手中,而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又不太對付,赫魯曉夫協助老馬將貝利亞搞掉了,螳螂撲蠶,黃雀在後,老謀深算的赫魯曉夫又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馬林科夫,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此時的赫魯曉夫大權在握,連續幹了好幾件蠢事。

他不滿於當年斯大林對自己的吆五喝六,最後臨走前也沒有把權力交接給他,可以說他對斯大林的不滿由來已久,他掌權後開啟了全面的否定斯大林行動,他對斯大林的大清洗、民族政策、軍事指揮和經濟建設上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強烈的抨擊。然而,斯大林從蘇聯的神壇上走下來的同時,蘇聯老大個地位也在世界範圍內隨之減弱,當時對中國乃至整個共產主義陣營影響深遠。

然而赫魯曉夫否定了斯大林,但是自己做派和斯大林卻沒有什麼兩樣,他作風粗俗,不講民主,著名的“聯合國皮鞋”事件讓他自己成為笑柄而他渾然不知。而後的古巴導彈危機以赫魯曉夫的服了肯尼迪的軟而結束,這更讓蘇聯國內的人對赫魯曉夫有了看法。

最終導致他眾叛親離的還是他國內政策的連續失敗,赫魯曉夫出身於鉗工,對經濟沒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又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他認為要提高農業產量,就要墾荒,擴大蘇聯的耕地面積,玩了一段時間玉米,結果,蘇聯經濟被他越玩越窮。全國上下都對他充滿了怨言,而他自己還洋洋得意。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鷹啄瞎了眼。我給大家想寫講一講過程。

1964年4月17日是赫魯曉夫的70歲壽辰。蘇聯黨和政府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慶典,其規模和聲勢僅次於1949年慶祝斯大林的70歲壽辰。祝壽活動上,勃列日涅夫宣讀了由全體蘇共領導人集體簽名的賀信,向“最親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還代表黨和政府,給赫魯曉夫頒發了第四枚金星勳章,並親吻了他三次,晚上還舉行了大型招待會,赫魯曉夫沉醉在一片歡樂幸福的氣氛之中,絲毫沒有覺察到在這種熱情洋溢的背後,一場推翻他本人的密謀活動已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果然,到了10月14日,他就被那些在賀信上簽名的人宣佈“ 因健康狀況惡化” 而辭職。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在克里米亞休息。10月12日,蘇聯召開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會議,大家一致意見由勃列日涅夫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請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通電話時有點嚇人,勃列日涅夫有點發抖,說話結巴,嘴唇發紫:“赫魯曉夫同志,我們請您回來……,” 勃列日涅夫很緊張,雖然在赫魯曉夫飛回來前權力掌握在他們一夥手裡,並得他們到了克格勃、內務部和武裝力量頭頭們的支持。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來了,而此時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赫魯曉夫走進克里姆林宮裡的黨中央主席團的會議室,看著他的大臣們,然後不滿地問:“這裡發生了什麼,誰主持會議?”主席位子空著。赫魯曉夫習慣地坐上去。宣佈開會。他說,但不向一個具體人:“誰說話,什麼問題?”開始了墳墓裡一樣的寂靜。

冷場了一會後,黨中央的書記勃列日涅夫開始講話。這是主席團預先定好的。一場戲的演員們開始進入角色……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央書記蘇斯洛夫帶頭向赫魯曉夫發起攻擊,他作主旨長篇發言,列數赫魯曉夫十年來的一系列嚴重錯誤,接著其他人跟著講話,都是批評赫魯曉夫的錯誤的“炮彈”,對赫魯曉夫來說實際上已經形成眾叛親離的局面。赫魯曉夫想要發言反駁,但主持會議的勃列日涅夫不給他發言的機會。赫魯曉夫想要召開中央全會來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及各州委的書記們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們一邊。

在最後,赫魯曉夫淚流滿面的說:“同志們,我有這麼多的錯誤,可是你們之前為什麼不指出呢?沒有人告訴我呀!”可以說,赫魯曉夫的下臺完全是咎由自取。

勃列日涅夫是個“大好人”

赫魯曉夫就這樣下臺了,但此時接班人其實並沒有選好,當時沒人覺得勃列日涅夫會是政變之後的接班人。大家認為最有可能的接班人應該是謝列平和蘇斯洛夫。他們是實權派,口碑也都不錯,謝列平是一個海瑞式的人物,而蘇斯洛夫的評價也很高,他們以前都是靠赫魯曉夫提拔起來的,但反對赫魯曉夫時,他們跳的比誰都高,在批判赫魯曉夫的會議上,謝列平拍桌子大喊,激動異常。

然而,當時的蘇聯高官們經歷了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的強硬,對有特點的領袖已經怕了,而這兩位恰恰是強硬派,個性突出,而勃列日涅夫即是個馬大哈,又是個老好人,大家需要找到一個溫和的,能給他們謀福利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最合適。

勃列日涅夫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他上臺後,恢復了斯大林時代“老人政治”,對腐敗也是聽之任之,蘇聯高官們終身制體制下樂哉樂哉,而勃列日涅夫也很高興享受最高領導人的權力。當然勃列日涅夫自己也早已經喪失了信仰,他曾經親口對兒子說——“什麼信仰啊,主義啊,都是糊弄人的玩意兒!”。

蘇聯幹部們在馬大哈勃列日涅夫快活了18年,而蘇聯也讓他們給玩完了,政權到了戈爾巴喬夫手上,解體是早晚的事情了。




葛大小姐


謝列平,蘇斯洛夫,謝米恰斯內,勃列日涅夫,我們必須要記住這四個人的名字,因為這次的人在赫魯曉夫倒臺的整個過程之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首先,一切的起因來自於謝列平,這個人是誰?這個人是赫魯曉夫當政期間,克格勃也就是前蘇聯最大的情報機構的領導者,但是在1964年,謝列平過得並沒有太開心,為什麼?因為前蘇聯在這之前一項國際事件裡面,由於情報機構的不給力,導致赫魯曉夫丟了大面子,什麼事情?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覺得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克格勃的領導人是不是應該換一個人?

謝列平感到有危機,正巧在這個時候克格勃裡面的第二把手,謝米恰內斯,跟這個謝列平以說是好基友一樣的關係,兩個人一起商討以後,覺得是時候該做出一些主動的舉動,否則大清洗運動的時候死了多少人,那可都是歷歷在目的!面對性格乖張的赫魯曉夫,所有人都不敢保證自己能夠活著從他手底下逃出去。

因此,在赫魯曉夫去度假的時候,這兩個人一起聯繫了前蘇聯的高層,大家一起決定把赫魯曉夫趕下臺!

最終,在度假之中的和魯曉夫接到電話來到莫斯科以後,立刻就被大家囚禁了起來,然後宣佈他被剝奪了蘇維埃最高主席的身份,在這其中,赫魯曉夫問了一句說你們這次事件的總策劃人是誰?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謝列平跟赫魯曉夫說,這次世界的主要策劃人是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哈哈大笑說怎麼可能,那個傢伙怎麼可能跳出來反對我。

玩笑歸玩笑,但是正是由於這一句鬼使神差一般的文化造成了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幕。

能夠競爭蘇維埃最高主席的人只有三個,謝列平,蘇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在這其中,拳頭或者是人氣和威望最高的是謝列平和蘇斯洛夫,兩個人為了權力之位,可以說是大大出手,互相攻訐,只有在這個時候,勃列日涅夫穩坐釣魚臺。表現出一副老好人的狀態,你們接著掙,我不搶!

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其他前蘇聯高層的好感,赫魯曉夫本身性格乖張,對底下的人施以重呀,這種事情,大家已經痛恨的不能再痛恨了結果,剩下來兩個這麼強勢的人物,(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讓他們上臺以後的日子還過不過了!所以在接下來的選舉裡面,大家都把自己的選擇投給了勃列日涅夫。

就這樣,原本最不強勢,最不可能獲取蘇威亞最高主席身份的勃列日涅夫,繞過了三個人,自己成為了蘇維埃最高主席!人們都說世事無常,你真要拍個電影,有誰敢這麼拍啊!這件事情就發生在了世界兩大超級強國之一的其中的權力的漩渦的最中心。


漩渦鳴人yy


1964年10月14日,當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的領導人。那麼,這個勃列日涅夫為什麼可以輕易地推翻赫魯曉夫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出現了嚴重的中風。3月5日,斯大林終於離開了人世。在斯大林去世後,由馬林科夫擔任新的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則掌管秘密警察力量和國家核導彈計劃,赫魯曉夫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此職務的權力僅集中宣傳和意識形態上,政治和經濟事務則落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手中。起初,蘇聯的大權落在了貝利亞的手中,但不久之後,馬林科夫就聯合赫魯曉夫將貝利亞以叛國罪處決。隨後,老謀深算的赫魯曉夫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馬林科夫,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隨後,赫魯曉夫在國內外盡情地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種玉米、皮鞋妙用,大鬧聯合國,玩得很嗨呦!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鷹啄瞎了眼。1964年10月12日,蘇聯的三名宇航員乘坐一艘宇宙飛船離開地球。當宇宙飛船完成各種調試後,赫魯曉夫通過無線電話與宇航員通話,祝賀他們成功。此時的赫魯曉夫並沒有發現,其他電話已經打不通了,他已失去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的門生謝列平、蘇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揹著他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解除他的一切職務,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官方宣佈他去職的原因是“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 ,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赫魯曉夫萬萬沒有想到會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門生給推翻了,這一次勃列日涅夫等人之所以能夠輕易地推翻赫魯曉夫,是因為赫魯曉夫是被蘇聯的高官們集體”背叛“。那麼,赫魯曉夫到底做了什麼,遭到了蘇聯高官們的集體”背叛“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赫魯曉夫身邊的人不贊成他採取自由主義行動,批判斯大林,庇護索爾仁尼琴和特瓦爾多夫斯基,嘗試同西方尋找共同語言,裁減軍隊和壓縮軍工生產。二是赫魯曉夫影響蘇聯大國形象。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最後認慫了,嚴重地損害了蘇聯的影響力。除此之外,赫魯曉夫又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嚴重地影響了蘇聯的國際形象,為蘇聯的高管們所不齒。三是赫魯曉夫的幹部政策不得人心,很多人都想安穩的生活,但赫魯曉夫卻造成人心惶惶,謝列平也被其他策劃者說動,造成高官集體發動“政變”,赫魯曉夫焉能不敗呢?

在推翻赫魯曉的“政變”中,謝列平和蘇斯洛夫是主導者,而勃列日涅夫最多隻能排在第三位,但他卻成為事後最大的受益者。在赫魯曉夫被推翻後,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為爭奪大位陷入僵持,為避免兩敗俱傷,於10月14日舉行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推舉勃列日涅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隨後,勃列日涅夫又使用手段將謝列平和蘇斯洛夫搞掉,成為最後最大的贏家。

總之,赫魯曉夫的下臺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不得人心,眾叛親離,被集體“背叛”。而這次政變中,勃列日涅夫完全是躺贏,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等人都為他做了 嫁衣。接下來,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他比赫魯曉夫更會玩呦!


密探零零發


最主要的幾個問題是:為何他們要反對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是一個精力異常充沛的人。他是個無從預料、難以駕馭和不可思議的滑頭,與此同時,卻又是個活潑好動、性情直爽之人。

在人們的記憶裡,赫魯曉夫一直是一個恣意妄為的搗亂分子,有時顯得荒誕不經,有時儼如十足的古董,因而並未得到歷史應有的評價。他曾坦言:

“我當過工人,那時候沒有社會主義,倒有土豆。如今社會主義已經建成,土豆卻沒有了。”

赫魯曉夫曾下令食堂免費供應麵包。他一心想讓國家擺脫貧困,但總是寄望於一些烏托邦式的想法,冀圖一舉解決各種問題。

1959年12月4日,赫魯曉夫在中央主席團就蘇共綱領草案發表講話。他闡釋了自己對共產主義社會即將到來的具體設想:

“這就意味著讓所有的兒童都進入寄宿學校,讓所有的孩子從出生到受完教育都由國家加以保證,讓所有的老人從某一年齡開始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我想,再幹上一兩個年計劃,我們就能夠做到所有的人都有飯吃,誰想吃多少都行。我們將會有面包和肉——再來兩個五年計劃(這是最大限度)就請隨便吃吧。不過一個人只能吃那麼一些,多了也吃不下。連資本主義國家都有一些食堂,在那裡你可以隨便交點錢,就想吃什麼吃什麼。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下卻無法做到這點呢?……”

赫魯曉夫常常搞出一些缺乏理智、不合情理的新花樣,而且在他十年執政生涯臨近終結之前,經濟狀況即已惡化。

由於嚴重乾旱,1963年莊稼歉收。許多城市不得不實行購物卡制度。首次從國外採購糧食——940萬噸穀物,約為當年收穫量的10%。商店裡已見不到面粉、餅乾、甜餅、肉類的蹤影,買牛奶排起了長隊。1961年的貨幣改革和物價上漲毀壞了赫魯曉夫的聲譽。他已失去反對官僚主義者和達官顯宦的“人民庇護者”的光環。

另一方面,他又居然得罪黨的機關(打破習以為常的管理體系)、軍隊(裁減軍官隊伍)、克格勃(對肅反工作人員表現出十足的不敬,拒絕賦予他們特權),惹得他們反對自己。

最高權力集團之所以不喜歡赫魯曉夫,還有著一些個人方面的原因。高官顯宦們渴望安寧與舒適,而赫魯曉夫卻持續不斷地推行幹部制度的徹底改革。他將中央委員們像小孩子一般隨意申斥、呼來喝去。對待中央主席團的同事,遣詞用語上也毫不客氣:傻瓜、無賴、懶蛋、死蒼蠅、可憐蟲、臭狗屎……

按赫魯曉夫意圖,1961年10月第二十二次黨代表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要求不斷更新黨的領導機關。區委每次選舉必須更新一半人員,州委更新1/3,蘇共中央委員會則更新1/4。

這就是官員們忌恨赫魯曉夫、擁護勃列日涅夫的原因,後者允許他們穩居自身的職位15年之久。

赫魯曉夫身邊的人都不贊成他的自由主義行動:批判斯大林,庇護索爾仁尼琴和特瓦爾多夫斯基,試圖尋求與西方的共同語言,裁減軍隊和削減軍工生產。

1964年4月17日赫魯曉夫壽辰當天,中央主席團全體委員和候補委員都來到他位於列寧山上的府第,向他表示祝賀。

斯大林在世時,政治局委員都住在克里姆林宮。赫魯曉夫則建議大家遷入緊鄰莫斯科大學巍峨大廈的嶄新宅邸。接受慶賀的壽星精神矍鑠,神采奕奕,心情舒暢。來賓飲用過一杯白蘭地,短暫交談一番,便匆匆離去,託詞是不可讓赫魯曉夫“累著了”。雖然赫魯曉夫明明樂意繼續熱鬧熱鬧,勃列日涅夫卻不斷催促大家起身,波德戈爾內也隨聲附和。

讓赫魯曉夫退職的準備工作業已開始。


勃列日涅夫的密謀

究竟反赫魯曉夫傾向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戰友們如何下定決心商談,這次政治密謀如何在組織上發展成熟,這些方面的真相如今我們已經無從得悉。

盡人皆知的事實表明,積極反對赫魯曉夫的有兩個集團。

第一個集團是主席團委員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波利揚斯基,這些人都受夠了赫魯曉夫的惡氣。他讓他們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他們早就感到厭煩。

第二個集團則是那些團結在謝列平和謝米恰斯內周圍的共青團出身的人。沒有克格勃主席謝米恰斯內,反對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基本上不能成功。而唯謝列平馬首是瞻的乃是整整一代經過共青團歷練的黨內年輕幹部。

與各共和國、各州的領導人進行談話的,基本上是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爾內。

軍事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中將第一個獲准接觸勃列日涅夫個人檔案材料,他注意到,自1964年中期起勃列日涅夫停止作日記或筆記,而此事他已進行20年之久。他照舊記錄赫魯曉夫的指示,卻不記載與何人會面以及談了些什麼。

勃列日涅夫明白,他正在參與一場名副其實的政治陰謀,所以不想留下蛛絲馬跡。赫魯曉夫退職之後,他又恢復了關於一天中所作所為的簡短筆記……


開始行動

赫魯曉夫從度假地返回克里姆林宮,進入自己的辦公室。下午三點,主席團會議開始。

赫魯曉夫進門打招呼問道:“喂,出了什麼事情?”

他坐在主席的座椅,又問了一遍:“誰來發言呀?問題的實質何在?”

與赫魯曉夫自皮聰達同機返回的中央主席團委員米高揚,以及主席團候補委員——格魯吉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姆扎瓦納澤、白俄羅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馬祖羅夫、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謝列斯特,也應召參加10月13日的會議。

他們之中,站在赫魯曉夫一方的只有米高揚(連那也是有條件的),其餘的人全都猛烈抨擊赫魯曉夫。

他平生還從來不曾聽到過諸如此類的指責。率先發言的是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全然不曾料到,中央主席團會議會發生這樣的轉折。

勃列日涅夫聲稱,主席團裡並不存在集體領導,而是充滿了對赫魯曉夫的個人崇拜。他對同志極不尊重,結果經常做出一些考慮不周的決定。將州委分割為工業州委和農業州委是個錯誤,人民對此並不支持。

“我為主席團如此成熟感到高興,”

赫魯曉夫說道,“此刻所做的一切,是我們黨的一次勝利。我這就退出,不準備同你們鬥爭——我的思想體系和基本原則與你們完全相同。我明白,這是我的最後一次政治性演講——天鵝絕唱。我不準備在全會上發言,但想向全會提出一個請求。”

他遭到了拒絕。赫魯曉夫頓時眼淚汪汪:“你們寫一份關於我離職、退休的申請吧,我簽字。在這個問題上我信賴你們。請告訴我,我應該住在哪裡。如有必要,我可以離開莫斯科。”

有人高聲說道:“何必這樣做呢?沒有必要。”“如果你們工作搞得很好,”赫魯曉夫說,“我只會感到高興,我會留心報紙上的報道的。

為了我們曾經一道工作,為了你們的批評,謝謝了。”格里申和伊利切夫以赫魯曉夫的名義草擬了申請:

蘇共中央委員、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同志們!鑑於年已老邁並考慮到自身的健康狀況,謹請蘇共中央滿足我關於解除我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的請求。由於上述原因,我已無法履行所賦予我的職責。我向蘇共中央委員會承諾,願將自己的餘生和餘力貢獻給造福於黨和蘇聯人民、造福於建設共產主義的工作。

赫魯曉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勃列日涅夫很難說是比赫魯曉夫更有才幹、更為傑出的政治家。但是,赫魯曉夫只能以百無一用的角色度過餘生,並且受到肅反人員的步步跟蹤。而勃列日涅夫直至壽終正寢始終是一國之主。


張三又來


看了那麼多回答,雖然很多長篇大論都很有道理,但我覺得這無非可以用幾個字來回答

那就是:赫魯曉夫沒有絕對權力!包括軟實力和硬實力!

蘇聯在斯大林時代為何沒人推翻的了斯大林統治?

斯大林在政治經濟領域的能力未必比赫魯曉夫高到哪去,但是這個男人就是心狠手辣就夠了,而且打勝仗提高威望啊!

蘇聯在斯大林時代,權力完全集中在斯大林一個人手裡,貝利亞和馬林克夫這兩個比赫魯曉夫更具地位的人尚且乖乖聽命的像忠犬一樣,在斯大林死後的蘇聯二十大上對斯大林狠狠批駁的赫魯曉夫,當時常常諂媚的在斯大林宴會上給斯大林跳舞,因為斯大林覺得赫魯曉夫跳舞好玩!

斯大林時代,絕對的統治權威,絕對的統治權力,這種權力不僅來源於民眾對於完美斯大林形象的極端崇拜,也來自於蘇共內部對於斯大林冷漠鐵血對待敵人的恐懼,有足夠的民眾基礎,就有無上的權威,有足夠部下敬畏,

就不會有人試圖冒著極大風險以卵擊石!這是即便赫魯曉夫極端厭惡斯大林情況下,也不敢在他活著時候篡位的原因!

但為什麼赫魯曉夫上臺之後就變了呢?

主動喪失權威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其實都是因果熱惹的禍!赫魯曉夫上臺之後為了破除民眾對斯大林的極端崇拜,瓦解斯大林勢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在蘇共二十大上,竟然做了關於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對斯大林展開全面批評,震動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引發東歐的一系列騷亂。事實上,對於國內而言,中下層人民對於“慈父”“完人”的人設崩塌產生了一種幻滅感,這事實上影響了蘇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增添了民眾對於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的不信任感!覺得自己遭受了極大愚弄和欺騙!

赫魯曉夫親手毀掉了斯大林,但事實上他也毀掉了自己!當他將蘇共樹立起來的偉人斯大林形象徹底打倒之後,無異於是搬起石頭砸了了自己的腳,試問斯大林這樣一個人,培養出來的赫魯曉夫會是怎樣的貨色?你的繼承人合法性又從何而來呢?

這都會對赫魯曉夫的權威是重大打擊!

此外,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發表,引起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和斯大林主義者的強烈不滿。他們在紀念斯大林逝世三週年之際,在第貝利斯和其他大城市舉行對斯大林的悼念活動,並逐漸轉化為針對秘密報告的抗議和示威。高呼“斯大林主義萬歲”、“打倒赫魯曉夫”等口號,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心的分裂,失去一部分民意的赫魯曉夫,無疑權威再次被消解。

更重要的是,赫魯曉夫擯棄了斯大林的威權,也就代表著蘇共中的高級人士不用頂禮膜拜這位最高統治者,不用恐懼這位最高統治者,他的柔性政策,讓一批野心家意識到政變的代價在降低,

一旦這種野心家不恐懼老大赫魯曉夫,那他就時刻面臨被推翻的危險!

這也是他權威淪喪的表現!

當然,還有一種對他權威削弱最大的原因,也是他最終被推翻的重大因素!這裡就看出他和斯大林的實力差距了,這裡說的是個人實力!

內外全面失敗

斯大林是一個常常打勝仗的人,所以他的權威越來越高,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來越高,而赫魯曉夫卻在“內戰外戰”方面,全面失敗!

所謂內戰,是指赫魯曉夫在國內的一系列經濟政治軍事措施,尤其是在經濟上,赫魯曉夫看到美國種玉米對發展畜牧業收益甚大,於是強行要求在蘇聯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1953年全蘇的玉米播種面積只有350萬公頃,赫魯曉夫卻要求到1960年擴大為2800萬公頃,。赫魯曉夫的玉米種植計劃遭到集體農莊莊員的消極抵制,最終徹底破產。

赫魯曉夫重視戰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減陸軍和海軍。1955年-1957年蘇聯單方面將軍事力量削減超過200萬人,1958年裁減30萬人,1961年赫魯曉夫宣佈繼續裁減120萬人的軍隊。這引起蘇聯軍界人士的極大不滿。

在政治上,還竟然還試圖廢除蘇聯的幹部終身制,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不滿,在要求維持自己利益的人眼中,此時的赫魯曉夫已經沒有任何權威了!

此外就是蘇聯的外交失利,當時正值美蘇爭霸冷戰時期,誰慫誰就失去了主動權,結果赫魯曉夫竟然主動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認慫,明眼人都都知道這就是個嚇唬人的幌子,雙方都不會主動出手,所以比的就是誰更敢賭,結果赫魯曉夫輸了,還長期在美蘇爭霸中落於下風,這導致國內上下對“打了敗仗”的赫魯曉夫極其不滿,威望跌到谷底!

這時候蘇聯政壇暗流湧動毫不令人意外,赫魯曉夫既沒有黨內支持,也沒有民心支持,廢掉這位老哥實在是很輕鬆的事,結果就自然而然被推翻了!

最終,赫魯曉夫的繼任者勃列日涅夫幾乎將赫魯曉夫任內的改革全部取消,歷史總是那麼相似,只可惜赫魯曉夫不是斯大林。


歷史好奇怪


“同志們,你們說了我這麼多問題,可當初會上討論時,你們誰也沒有反對,誰也沒有給我指出過啊。”赫魯曉夫含淚辯解,這是他被推翻前的最後一幕。

在蘇聯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下,儘管有最高決策機構,但赫魯曉夫經常1個人說了算,許多高級領導人被迫同意他的做法。這麼一個手握重權的人,居然被撤職,也挺稀罕。

勃列日涅夫發動"宮廷政變”讓赫魯曉夫下臺,從此開始長達18年的執政,從1964年到1982年。那麼,他憑什麼可以推翻赫魯曉夫?

從勃列日涅夫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機關裡的老好人,很會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因此能夠團結一批人。

他治下的蘇聯,沒有什麼創新,大家得過且過。比如1981年是阿塞拜疆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日子,勃列日涅夫在慶祝大會上講話,居然拿錯講話稿念起來。後來,他明白讀錯稿件,說了一句:“同志們,這可不是我的錯。”聽眾們善意的笑笑,早已習慣他的“和事佬”風格。

無論勃列日涅夫的治國水準怎麼差,但是他的親和力是足夠的,可以串聯那些被赫魯曉夫弄得緊張兮兮的高官們,結果就領導了“集體反水”的政變。

從赫魯曉夫的角度來看,他的性格過於火爆,“急性子”加“暴躁狂”,這是政治家嚴重的缺點。

赫魯曉夫曾給世界人民留下經典時刻,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居然脫下鞋子敲著講臺演講。在蘇聯國內更是這樣,繁忙的書記處為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赫魯曉夫稍有不滿意,就會任性罵他們是“笨蛋”“黑狗”。

可想而知,他的人緣會壞到什麼地步。這給勃列日涅夫以可乘之機,更讓勃列日涅夫吃驚的在後面,赫魯曉夫下臺後居然整個蘇聯沒有任何為他辯護的言論和行動。

赫魯曉夫的下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民意基礎”,它的治國讓老百姓煩透了。

斯大林時期,蘇聯人因為搞發展戰略,生活水平沒多少提高,精神狀態卻已經十分疲憊。而赫魯曉夫上臺之後,蘇聯人更是被他的“好大喜功”折騰得要死。

赫魯曉夫到底做了什麼呢?他常常說大話,而事情卻幹不到位;他常常任意許諾,而群眾卻遭遇失望;他常常到處指責,而人們早已厭倦。

這樣的赫魯曉夫遲早要吃虧,因為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在群眾中的威信已經急劇下降,最後必將讓自己陷入孤立。


子屠龍


勃列日涅夫推翻赫魯曉夫取而代之,說起來頗有一點戲劇性的。

(赫魯曉夫在蘇共最高會議上做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先說說赫魯曉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五人組中赫魯曉夫、貝利亞、馬林科夫、布爾加寧等人經過一輪運籌後,終於穩定了局面,赫魯曉夫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赫魯曉夫上臺後,即著手做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赫魯曉夫的改革,有些是成功的,但有些則操之過急,其中包括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當然,其中最大失誤是在經濟上與外交上。經濟上,沒有根本改變蘇聯重工業過重的問題,雖然在他當政下經濟有所發展,但仍未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要,各加盟共和國發展不平衡加劇。而外交上則經歷了波蘭、匈牙利等東歐陣營的動亂;特別是在處理古巴導彈危機上,讓赫魯曉夫的聲望大受影響,蘇共內部對他出現了不滿聲音。

(匈牙利十月事件,蘇聯坦克開進匈首都布達佩斯)

1957年,蘇共內部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布爾加寧等高層,密謀剝奪赫魯曉夫的權力。利用赫魯曉夫一次出國訪問,眾人聯合政治局多數成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決議罷免赫魯曉夫總書記職位。當赫魯曉夫回國後突然看到眾人遞給他的這份決議驚出一身冷汗,但他提出召開緊急蘇共中央全會由全體委員決定他的去留,馬林科夫等人竟然答應了。赫魯曉夫立即利用這個空隙,聯繫了一眾支持他的中央委員,結果大會表決時,馬林科夫等人提出罷免赫魯曉夫的提議沒有通過,赫魯曉夫躲過一劫!

(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電視演說,表示將不惜武力阻止蘇聯導彈進入古巴,這是至今人類最接近全面核戰的時刻)

但是,更富戲劇性的是,1964年,勃列日涅夫、謝列平、蘇斯洛夫、波德戈爾內、米高揚、柯西金等蘇共高層,依葫蘆畫瓢又做了一次這樣的“宮廷政變”,竟然成功了!1964年10月14日,趁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渡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完成了蘇共權力交接,勃列日涅夫打電話讓赫魯曉夫回來參加蘇共中央緊急會議。會上,宣佈了有關解除赫魯曉夫所有職務的決定。赫魯曉夫想故技重演,又提出要由中央全會決定他命運。但這次勃列日涅夫等人早有準備,早把擁赫的中央委員清除了,赫魯曉夫只好黯然下臺。

(勃列日涅夫在紅場觀禮臺上)

其實,這次“宮廷政變”勃列日涅夫並非最積極主導者,最積極主導者是謝列平。謝列平40歲就成為蘇共政治局委員、蘇共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是蘇共高層的少壯實力派。但是,他在“倒赫會議”上的一個舉動,讓他失去了問鼎蘇共最高領導人的機會。據說,他在“倒赫會議”上嚴厲抨擊了赫魯曉夫的種種錯誤,甚至在赫魯曉夫面前大拍桌子,讓許多害怕蘇聯會再出現一位“斯大林式”的強勢領導人的中央委員們十分恐懼,於是平時平和低調的勃列日涅夫高票當選了蘇共第一書記。從此,蘇聯進入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也進入了蘇聯巔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