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鲁晓夫?

遗失战境


1964年的赫鲁晓夫很忙,对外进行了多次外事访问,对内深入农村和科研院所考察,还抽空视察了苏联的导弹基地。同时,赫鲁晓夫还挤出时间,带着家人和亲信到了黑海边,度过了为期几周的旅行疗养。

这一年的赫鲁晓夫也非常风光,他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让自己胸前的勋章增加到了27枚。苏联的宇宙飞船将3名宇航员成功送入了太空,绕地飞行17周,取得了对美国“太空竞赛”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赫鲁晓夫旧照)

也正是在这一年,赫鲁晓夫也非常倒霉。他的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被退休”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主席团成员,密谋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把他从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拉下马来。他也成为了苏联历史上,非正常下台的苏共总书记。

当然了,这并非是勃列日涅夫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以他为首的苏共高层共同谋划的结果。而且,赫鲁晓夫被密谋推翻也并非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鲁晓夫就遭遇了第一次“政变”。当时他正在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等人经过秘密筹划,准备召开主席团会议,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回国后,在莫洛托夫等人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以8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党内职务的决议。

但赫鲁晓夫力挽狂澜,执意要求召开中央全会。在其后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奇迹般的反败为胜,挫败了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图。

但这一次,赫鲁晓夫却没能再次上演奇迹,他无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制的“辞职声明”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勃列日涅夫等人能轻易的扳倒如日中天的赫鲁晓夫呢?

(斯大林旧照)

关于赫鲁晓夫的倒台,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赫鲁晓夫高调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自己却重蹈覆辙。

在苏共第20次党代会上,赫鲁晓夫凭借着一个政治家一往无前的勇气,以“秘密报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时期的种种罪行。他在大会上慷慨陈词了近4个小时,尤其把斯大林执政时期大肆渲染个人崇拜的行为,批得体无完肤。并带头承诺,彻底摈弃个人独裁,实行集体领导。

但是,当赫鲁晓夫在剪除了贝利亚,粉碎了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的3人集团,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后,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的老路,陶醉于独裁者的一言堂和权欲的无限膨胀之中。

尤其是在下台的前两年,身兼苏共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随着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专横独断愈发突出。

他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主席团的存在。对主席团其他成员的意见,他也常常置若罔闻。在各种重要的会议上,他可以随意粗暴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也可以当众对其他政要肆意批评,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

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他也可以不顾国家和领导人的形象,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臭烘烘的黑皮鞋,猛敲桌子。

于是,一个上台之初将个人独裁弃之如敝履的人,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专制者。到处都悬挂着赫鲁晓夫的画像,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他的颂扬。他的事迹被拍摄成影片《我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他的语录成为经典,被各种文件、书刊、讲话引用。

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却失去了当初批判斯大林的勇气和魄力,在崇拜和独裁面前,被击垮了,显得软弱无力。

(赫鲁晓夫旧照)

二、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未能成功,导致国内经济不景气。

赫鲁晓夫为了提振苏联经济,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对农业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他先后提出开荒种地,强力推行种植玉米,取消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上交制度等。但是他的这些改革,多半都带有个人行政命令,并不切合苏联的实际情况。大面积垦荒的结果,带来了生态灾难。苏联大部分气温偏低的区域,也并不适合种植玉米等。

这些经济改革不但没有改观苏联的经济,反而在他执政期间,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

(勃烈日涅夫旧照)

三、赫鲁晓夫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党内选举产生的各级干部,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经常更换。每次换届选举时,中央委员都要更换近25%。在他下台前的一次苏维埃代表选举中,有近70%的代表发生了变化。

同时,赫鲁晓夫还取消了各级干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车、津贴、住房补贴等。

这样做的后果,就让一大部分官员站在了赫鲁晓夫的对面,对他的改革和其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也在无形中,催生了众多“倒赫派”。

因此,在1964年的那场不流血的“政变”中,主席团成员几乎全部成了赫鲁晓夫的对手,他面对的是众口一词的责难和批评,没有一个人对他予以声援。

实际上,赫鲁晓夫的下台,也和他太过“轻敌”有关。

早在勃烈日涅夫等人从1964年初策划“倒赫”密谋起,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就得到了消息,说有人在收集赫鲁晓夫的材料,准备将他赶下台。谢尔盖也在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

但赫鲁晓夫太过自信和轻敌。一来,他有1957年挫败第一次“倒赫”的底气。二来,这些人中间,很多都是他亲自提拔的亲信,赫鲁晓夫不相信这些亲信们,会反戈一击。

但偏偏就是被赫鲁晓夫“拯救”的勃列日涅夫,拨通了他在黑海边休假别墅里的电话,把他骗回了莫斯科。并精心组织了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让赫鲁晓夫被突然的“逼宫”搞得狼狈不堪,毫无反抗之力,不得不束手就擒,接受“被退休”的现实。

就这样,执掌了11年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了。在度过了7年孤独郁闷的退休生活后,赫鲁晓夫于1971年9月11日黯然去世。


张生全精彩历史


赫鲁晓夫下台时间是在1964年,我们要说勃列日涅夫为什么能推翻赫鲁晓夫,我们还要从他下台事件的始末说起。

1964年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非常地忙,年初忙着到处访问,先是去埃及访问了两周半,后来又去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访问了三周。回到国内也是个大忙人,去农业区视察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又去了哈萨克斯坦访问了导弹基地,直到当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闲暇,放松了心情,带着家人去了黑海的皮聪大海角度假。

10月12日,赫鲁晓夫的心情非常地好,因为这天苏联的“上升号”宇航飞船成功升天,三名宇航员将绕地球环行17周后回到地球,赫鲁晓夫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三名宇航员,回来以后给他们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毕竟这代表着苏联在太空竞争中胜了美国一筹,也是赫鲁晓夫的重大功绩。但是几天以后也就是10月19日,迎接他们的不是赫鲁晓夫而是勃列日涅夫了。

▲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之后成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刚挂了电话,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就打了电话给他,告诉他明天要参加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商讨关于农业改组的事宜,表示所有主席团成员都到了,他必须要去。

根据赫鲁晓夫的相关回忆录以及他儿子谢尔盖的回忆录内容记载,那天赫鲁晓夫照往常一样与米高扬在海边散步,说出了心里话:他们其实不是要我回去开会的,应该是谢尔盖说的事情。

其实早在之前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就收到了关于伊格纳托夫要搞政变的消息,其实是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自称是伊格纳托夫的卫队长,他告诉谢尔盖,伊格纳托夫联合了不少人要对赫鲁晓夫搞阴谋。

伊格纳托夫是当时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也是原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之一,但是在苏共二十一大的时候没有进入主席团,这让他非常不爽,在当年的夏天,按照惯例所有的苏联高层领导都会在高加索地区度假,伊格纳托夫在整个夏天与苏联高层来往非常频繁,其中就有当时苏共中央书记的谢列平和克格勃主席的谢米恰斯内,当然也少不了勃列日涅夫。

这些情况告密者都告诉了谢尔盖,谢尔盖也告诉了赫鲁晓夫,但是赫鲁晓夫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这些情况并不可能,因为赫鲁晓夫认为告密者说的这些人都不可能对他耍阴谋,因为在赫鲁晓夫眼里,这些人都不成气候。

不过赫鲁晓夫的不在意也不无道理,因为当时苏共中央第二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书记的波德戈尔内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赫鲁晓夫对这两个人也没有戒备心。而且赫鲁晓夫本身就是通过政变上台的,搞政变是个高手,早在1953年的时候他就通过政变搞掉了当时苏联权力最大的贝利亚,当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1957年他又粉碎了马林托夫和莫洛托夫发动的政变,彻底将苏共主席团的成员里反对他的都赶走了。

此时赫鲁晓夫对这个不知真假的政变根本没放心上。

1957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布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后果》的秘密报告,将矛头指向了斯大林,并指出在1935年到1940年间在斯大林集权统治下的各种恐怖活动,包括了当时的各种大清洗活动所监禁和杀害的人数,彻底否定了曾被当成理想与正义化身的斯大林,引起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激烈震荡。当年波兰和匈牙利爆发了要求改革的民众运动,赫鲁晓夫则令红军赶赴相关国家武力镇压。平息了事件之后,苏联的这种大国沙文主义形象迅速树立,使苏联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在国内也集结了许多反对赫鲁晓夫的势力。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震惊了世界

由此引发了当年莫洛托夫等人的政变,在当年的苏共最高会议上,反对赫鲁晓夫的一派曾占优势,他们一度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决议,但是处在下风的赫鲁晓夫却通过拖延战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在会上拖延时间,背地里联系了朱可夫,可过朱可夫就出兵包围了莫斯科,要求开特别中央全会。靠着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来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扭转了局势,将莫洛托夫、马林托夫等人彻底打压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这次政变中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赫鲁晓夫提拔进了中央主席团。

▲莫洛托夫等人曾一度成功逼宫赫鲁晓夫

但是这次他失算了,他没想到他最为器重的部下早已反对他了。

根据相关资料,要搞掉赫鲁晓夫的运动其实在1964年初就策划开始了,策划的主要人有当时苏共中央第二书记的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斯洛夫、中央书记谢列平、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伊格纳托夫。

这些人打定主意后就开始了行动,他们逐一同各级领导人谈话,对有些人开诚布公,对有些人则小心翼翼地摸底,还有些人认为不到时候不让他们知道底细。实际上反对赫鲁晓夫的势力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军方和克格勃的支持,这也是许多人在犹豫是否参加政变的时候由于意识到政变是军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所以才选择了参加政变。他们成功地说服了一大批中央委员支持他们的行动,并认为要在1964年底之前了结事情,所以11月召开的中央全会是最好的时期。

但是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赫鲁晓夫曾经试探性地说道:我知道你们要搞政变,那就来吧。这番言语当场就吓到了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他们一个个地向赫鲁晓夫表忠心,尤其是勃列日涅夫,当场吓的哭了起来。

于是对于发动政变的人员来说他们就等不到11月了,在10月12日中央主席团在赫鲁晓夫缺席的情况下由勃列日涅夫主持了会议,一致通过撤销赫鲁晓夫职务的决议。

10月13日,赫鲁晓夫回到了莫斯科,在短短9个小时里形势发生了变化。此时所有主席团成员及后补委员都到了场,只等赫鲁晓夫的到来。赫鲁晓夫到达后,谢米恰斯内迅速换掉了所有的警卫。

其实在场的所有委员不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上来的就是以前与他亲密的老官员。赫鲁晓夫一上来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连串批判,之后所有的委员都对赫鲁晓夫展开了批判。实际上他们指责赫鲁晓夫的是他农业改革的失败和个人崇拜。

其实在农业改革方面,赫鲁晓夫也只是小修小补的改革,经常是这里搞一下,哪里搞一下没有什么成效。在人事方面变动非常大,许多人对此心生不满。

赫鲁晓夫面对连番冲击,赫鲁晓夫承认了自己的一些错误,甚至说到在场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但立马有人指出“我们不是你的朋友“。

会上人们纷纷指责他的种种错误,如“古巴导弹危机“、“在联合国大会上用鞋子拍桌子“、“中苏同盟的分裂“,他们把这一切的错误都算在了赫鲁晓夫的头上。当天主席团成员从内政外交等种种问题上对赫鲁晓夫进行了无数的指责,要求赫鲁晓夫就此辞职下台,但赫鲁晓夫拒绝。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拍桌子,损坏了苏联的形象

当天赫鲁晓夫回家后就默不作声,不再出门。按理说他这样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也粉碎了多次政变,但他在会上几乎毫无作为,回家后也几乎没有作为。

10月14日,会议继续召开。早在7年前,他面对着相似的情况,他曾经拖延时间找了朱可夫帮忙才摆脱了危机。这次他也想故技重施,当他想到要找朱可夫帮忙的时候,此时的朱可夫却早已被他解除了职务,此时正退休在家。由于朱可夫在军队中威望和影响都非常大,他被赫鲁晓夫搞下台之后,对军方的影响也非常大,与军方关系非常紧张。之后赫鲁晓夫大大缩减了军方的经费,导致了军方与赫鲁晓夫的矛盾加深。

失去了军队和克格勃的支持,赫鲁晓夫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把朱可夫搞下台,是赫鲁晓夫最大的败笔

因此在10月14日,赫鲁晓夫调不动军队,也叫不动克格勃,他不得不'退休“了。

整个事件的经过就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赫鲁晓夫会被勃列日涅夫搞下台:

一是以反对个人崇拜上位,上位后又大搞个人崇拜;

二是执掌苏联后,接连在内政,如农业改革、个人崇拜问题上接连失败,在外交上,与中国关系破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使得苏联国际形象破裂,成为了他下台的重要因素;

三是对反对他的,尤其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一干人等过于大意,认为他们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不会反对他,也小看了他们;

四是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变中获胜后,他解除了朱可夫的职务,并削减了军队开支,由此失去了军方支持。克格勃又被反对派占据,由此失去了军方和克格勃这两个最为重要组织的支持,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最终勃列日涅夫能上台并不是因为他能力很强,而恰恰是因为他是政变主要领导人中能力最弱的。政变主要人员其他人能力都非常强,他们不想自己出头,一是一旦政变失败,勃列日涅夫会顶了最大的罪名,二是一旦成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如果失败了,也可以为他们定罪。而且勃列日涅夫是个老好人,上台后苏共高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皆大欢喜。

因此最终代替赫鲁晓夫的,就是勃列日涅夫了。


老威观史


勃列日涅夫是大智若愚的典型,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无论治国安邦还是玩弄权术,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赫鲁晓夫都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因此赫鲁晓夫最终被勃列日涅夫推翻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1964年的赫鲁晓夫看起来没有任何要结束政治生命的迹象,他进行了多次外事访问,先是去埃及访问了两周半,后来又去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访问了三周。回到国内也是个大忙人,去农业区视察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又去了哈萨克斯坦视察了导弹基地,直到当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闲暇,春风得意的赫鲁晓夫还带着家人和亲信到了黑海边,度过了为期几周的旅行疗养。

这一年的赫鲁晓夫的确非常风光,他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让自己胸前的勋章增加到了27枚。苏联的宇宙飞船将3名宇航员成功送入了太空,绕地飞行17周,取得了对美国“太空竞赛”的一次重大胜利。

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行了大型招待会,赫鲁晓夫沉醉在一片欢乐幸福的气氛之中。

但正是在这一年,赫鲁晓夫的命运急转直下。他不仅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最高权力,而且政治生命戛然而止,被迫“退休”。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主席团成员,密谋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把他从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拉下马来。赫鲁晓夫也成为了苏联历史上,唯一被宫廷政变推翻的最高领袖。

当然了,这并非是勃列日涅夫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以他为首的苏共高层共同谋划的结果。

而且,赫鲁晓夫被密谋推翻也并非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鲁晓夫就遭遇了第一次“宫廷政变”。当时他正在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等人经过秘密筹划,准备召开主席团会议,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赫鲁晓夫回国后,在莫洛托夫等人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以8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党内职务的决议。

但是处在下风的赫鲁晓夫却通过拖延战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在会上拖延时间,背地里联系了朱可夫,可过朱可夫就出兵包围了莫斯科,要求开特别中央全会。靠着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来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扭转了局势,将莫洛托夫、马林托夫等人彻底打压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这次政变中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赫鲁晓夫提拔进了中央主席团。

1964年10月12日,苏联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会议,大家一致意见由勃列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请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通电话时的声音有点发抖:“赫鲁晓夫同志,我们请您回来……,” 勃列日涅夫很紧张,虽然在赫鲁晓夫飞回来前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得到了克格勃、内务部和武装力量的支持。

10月13日赫鲁晓夫回来了,而此时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赫鲁晓夫走进克里姆林宫里的党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室,看着他的下属们,然后不满地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谁主持会议?”主席位子空着。赫鲁晓夫习惯地坐上去。宣布开会。他说:“谁说话,什么问题?”开始了坟墓里一样的寂静。

其实在场的所有委员不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上来的就是以前与他亲密的老官员。赫鲁晓夫一上来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连串批判,之后所有的委员都对赫鲁晓夫展开了无情的批判。对赫鲁晓夫来说实际上已经形成众叛亲离的局面。

赫鲁晓夫想要召开中央全会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及各州委的书记们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们一边。

四面楚歌的赫鲁晓夫泪流满面的说:“同志们,我有这么多的错误,可是你们之前为什么不指出呢?没有人告诉我呀!”

但这一次,赫鲁晓夫却没能再次上演奇迹,他只能无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制的“辞职声明”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至于赫鲁晓夫之所以会被勃列日涅夫推翻的主要原因:

一是赫鲁晓夫以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上位,他彻底否定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巨大的思想震荡,一时间整个共产主义阵营中思想一片混乱。而苏联的老大哥地位也因此被大大削弱,而赫鲁晓夫上位后又大搞个人崇拜;

二是赫鲁晓夫执掌苏联后,接连在内政,如农业改革、个人崇拜问题上接连失败,在外交上,与中国关系破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使得苏联国际形象破裂,成为了他下台的重要因素;

三是赫鲁晓夫混乱的改革触动了苏联精英阶层的利益。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赫鲁晓夫取消了“干部终身制”,这令很多人都从内心感到不满。

四是赫鲁晓夫对勃列日涅夫等下属过于大意,因为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斯特、谢列平等基本上都是赫鲁晓夫亲手提拔的年轻人,不会也不敢反对自己;

五是赫鲁晓夫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变中反败为胜后,他解除了朱可夫元帅的职务,并削减了军队开支,克格勃又被反对派占据,由此失去了军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勃列日涅夫的治国安邦能力明显强于赫鲁晓夫。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发展到了巅峰,不仅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苏联人民安居乐业,而且是军队数量坦克数量核武器数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美国的第一军事强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并一度占据上风。

当然,勃列日涅夫时期也是苏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勃列日涅夫的保守使苏联领导层严重老化,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尤其是勃列日涅夫发动阿富汗战争使苏联长期陷入战争泥潭是重大失误,埋下了导致苏联解体的巨大隐患。


厚德载物49847


为什么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鲁晓夫?(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坊间传言是勃烈日涅夫推翻了赫鲁晓夫,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马。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真相。

先说说赫鲁晓夫是怎么上台的,1953年斯大林得了老年痴呆症,后来中风严重不治而亡,此时,赫鲁晓夫虽然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但他的权力仅集中在宣传和意识形态上,政治和经济在实权派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手中,而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又不太对付,赫鲁晓夫协助老马将贝利亚搞掉了,螳螂扑蚕,黄雀在后,老谋深算的赫鲁晓夫又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马林科夫,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此时的赫鲁晓夫大权在握,连续干了好几件蠢事。

他不满于当年斯大林对自己的吆五喝六,最后临走前也没有把权力交接给他,可以说他对斯大林的不满由来已久,他掌权后开启了全面的否定斯大林行动,他对斯大林的大清洗、民族政策、军事指挥和经济建设上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强烈的抨击。然而,斯大林从苏联的神坛上走下来的同时,苏联老大个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随之减弱,当时对中国乃至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影响深远。

然而赫鲁晓夫否定了斯大林,但是自己做派和斯大林却没有什么两样,他作风粗俗,不讲民主,著名的“联合国皮鞋”事件让他自己成为笑柄而他浑然不知。而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的服了肯尼迪的软而结束,这更让苏联国内的人对赫鲁晓夫有了看法。

最终导致他众叛亲离的还是他国内政策的连续失败,赫鲁晓夫出身于钳工,对经济没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他认为要提高农业产量,就要垦荒,扩大苏联的耕地面积,玩了一段时间玉米,结果,苏联经济被他越玩越穷。全国上下都对他充满了怨言,而他自己还洋洋得意。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啄瞎了眼。我给大家想写讲一讲过程。

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行了大型招待会,赫鲁晓夫沉醉在一片欢乐幸福的气氛之中,丝毫没有觉察到在这种热情洋溢的背后,一场推翻他本人的密谋活动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果然,到了10月14日,他就被那些在贺信上签名的人宣布“ 因健康状况恶化” 而辞职。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休息。10月12日,苏联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会议,大家一致意见由勃列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请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通电话时有点吓人,勃列日涅夫有点发抖,说话结巴,嘴唇发紫:“赫鲁晓夫同志,我们请您回来……,” 勃列日涅夫很紧张,虽然在赫鲁晓夫飞回来前权力掌握在他们一伙手里,并得他们到了克格勃、内务部和武装力量头头们的支持。

10月13日赫鲁晓夫回来了,而此时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赫鲁晓夫走进克里姆林宫里的党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室,看着他的大臣们,然后不满地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谁主持会议?”主席位子空着。赫鲁晓夫习惯地坐上去。宣布开会。他说,但不向一个具体人:“谁说话,什么问题?”开始了坟墓里一样的寂静。

冷场了一会后,党中央的书记勃列日涅夫开始讲话。这是主席团预先定好的。一场戏的演员们开始进入角色……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带头向赫鲁晓夫发起攻击,他作主旨长篇发言,列数赫鲁晓夫十年来的一系列严重错误,接着其他人跟着讲话,都是批评赫鲁晓夫的错误的“炮弹”,对赫鲁晓夫来说实际上已经形成众叛亲离的局面。赫鲁晓夫想要发言反驳,但主持会议的勃列日涅夫不给他发言的机会。赫鲁晓夫想要召开中央全会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及各州委的书记们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们一边。

在最后,赫鲁晓夫泪流满面的说:“同志们,我有这么多的错误,可是你们之前为什么不指出呢?没有人告诉我呀!”可以说,赫鲁晓夫的下台完全是咎由自取。

勃列日涅夫是个“大好人”

赫鲁晓夫就这样下台了,但此时接班人其实并没有选好,当时没人觉得勃列日涅夫会是政变之后的接班人。大家认为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应该是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他们是实权派,口碑也都不错,谢列平是一个海瑞式的人物,而苏斯洛夫的评价也很高,他们以前都是靠赫鲁晓夫提拔起来的,但反对赫鲁晓夫时,他们跳的比谁都高,在批判赫鲁晓夫的会议上,谢列平拍桌子大喊,激动异常。

然而,当时的苏联高官们经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强硬,对有特点的领袖已经怕了,而这两位恰恰是强硬派,个性突出,而勃列日涅夫即是个马大哈,又是个老好人,大家需要找到一个温和的,能给他们谋福利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最合适。

勃列日涅夫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上台后,恢复了斯大林时代“老人政治”,对腐败也是听之任之,苏联高官们终身制体制下乐哉乐哉,而勃列日涅夫也很高兴享受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当然勃列日涅夫自己也早已经丧失了信仰,他曾经亲口对儿子说——“什么信仰啊,主义啊,都是糊弄人的玩意儿!”。

苏联干部们在马大哈勃列日涅夫快活了18年,而苏联也让他们给玩完了,政权到了戈尔巴乔夫手上,解体是早晚的事情了。




葛大小姐


谢列平,苏斯洛夫,谢米恰斯内,勃列日涅夫,我们必须要记住这四个人的名字,因为这次的人在赫鲁晓夫倒台的整个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一切的起因来自于谢列平,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克格勃也就是前苏联最大的情报机构的领导者,但是在1964年,谢列平过得并没有太开心,为什么?因为前苏联在这之前一项国际事件里面,由于情报机构的不给力,导致赫鲁晓夫丢了大面子,什么事情?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觉得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克格勃的领导人是不是应该换一个人?

谢列平感到有危机,正巧在这个时候克格勃里面的第二把手,谢米恰內斯,跟这个谢列平以说是好基友一样的关系,两个人一起商讨以后,觉得是时候该做出一些主动的举动,否则大清洗运动的时候死了多少人,那可都是历历在目的!面对性格乖张的赫鲁晓夫,所有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活着从他手底下逃出去。

因此,在赫鲁晓夫去度假的时候,这两个人一起联系了前苏联的高层,大家一起决定把赫鲁晓夫赶下台!

最终,在度假之中的和鲁晓夫接到电话来到莫斯科以后,立刻就被大家囚禁了起来,然后宣布他被剥夺了苏维埃最高主席的身份,在这其中,赫鲁晓夫问了一句说你们这次事件的总策划人是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谢列平跟赫鲁晓夫说,这次世界的主要策划人是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哈哈大笑说怎么可能,那个家伙怎么可能跳出来反对我。

玩笑归玩笑,但是正是由于这一句鬼使神差一般的文化造成了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

能够竞争苏维埃最高主席的人只有三个,谢列平,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在这其中,拳头或者是人气和威望最高的是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两个人为了权力之位,可以说是大大出手,互相攻讦,只有在这个时候,勃列日涅夫稳坐钓鱼台。表现出一副老好人的状态,你们接着挣,我不抢!

这个举动立刻引起了其他前苏联高层的好感,赫鲁晓夫本身性格乖张,对底下的人施以重呀,这种事情,大家已经痛恨的不能再痛恨了结果,剩下来两个这么强势的人物,(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让他们上台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所以在接下来的选举里面,大家都把自己的选择投给了勃列日涅夫。

就这样,原本最不强势,最不可能获取苏威亚最高主席身份的勃列日涅夫,绕过了三个人,自己成为了苏维埃最高主席!人们都说世事无常,你真要拍个电影,有谁敢这么拍啊!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了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的其中的权力的漩涡的最中心。


漩涡鸣人yy


1964年10月14日,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的领导人。那么,这个勃列日涅夫为什么可以轻易地推翻赫鲁晓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真相。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出现了严重的中风。3月5日,斯大林终于离开了人世。在斯大林去世后,由马林科夫担任新的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则掌管秘密警察力量和国家核导弹计划,赫鲁晓夫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但此职务的权力仅集中宣传和意识形态上,政治和经济事务则落入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手中。起初,苏联的大权落在了贝利亚的手中,但不久之后,马林科夫就联合赫鲁晓夫将贝利亚以叛国罪处决。随后,老谋深算的赫鲁晓夫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马林科夫,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随后,赫鲁晓夫在国内外尽情地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种玉米、皮鞋妙用,大闹联合国,玩得很嗨呦!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啄瞎了眼。1964年10月12日,苏联的三名宇航员乘坐一艘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当宇宙飞船完成各种调试后,赫鲁晓夫通过无线电话与宇航员通话,祝贺他们成功。此时的赫鲁晓夫并没有发现,其他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他已失去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的门生谢列平、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背着他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解除他的一切职务,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官方宣布他去职的原因是“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 ,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赫鲁晓夫万万没有想到会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门生给推翻了,这一次勃列日涅夫等人之所以能够轻易地推翻赫鲁晓夫,是因为赫鲁晓夫是被苏联的高官们集体”背叛“。那么,赫鲁晓夫到底做了什么,遭到了苏联高官们的集体”背叛“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赫鲁晓夫身边的人不赞成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批判斯大林,庇护索尔仁尼琴和特瓦尔多夫斯基,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产。二是赫鲁晓夫影响苏联大国形象。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最后认怂了,严重地损害了苏联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赫鲁晓夫又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严重地影响了苏联的国际形象,为苏联的高管们所不齿。三是赫鲁晓夫的干部政策不得人心,很多人都想安稳的生活,但赫鲁晓夫却造成人心惶惶,谢列平也被其他策划者说动,造成高官集体发动“政变”,赫鲁晓夫焉能不败呢?

在推翻赫鲁晓的“政变”中,谢列平和苏斯洛夫是主导者,而勃列日涅夫最多只能排在第三位,但他却成为事后最大的受益者。在赫鲁晓夫被推翻后,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于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随后,勃列日涅夫又使用手段将谢列平和苏斯洛夫搞掉,成为最后最大的赢家。

总之,赫鲁晓夫的下台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不得人心,众叛亲离,被集体“背叛”。而这次政变中,勃列日涅夫完全是躺赢,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等人都为他做了 嫁衣。接下来,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他比赫鲁晓夫更会玩呦!


密探零零发


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是:为何他们要反对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精力异常充沛的人。他是个无从预料、难以驾驭和不可思议的滑头,与此同时,却又是个活泼好动、性情直爽之人。

在人们的记忆里,赫鲁晓夫一直是一个恣意妄为的捣乱分子,有时显得荒诞不经,有时俨如十足的古董,因而并未得到历史应有的评价。他曾坦言:

“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倒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土豆却没有了。”

赫鲁晓夫曾下令食堂免费供应面包。他一心想让国家摆脱贫困,但总是寄望于一些乌托邦式的想法,冀图一举解决各种问题。

1959年12月4日,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就苏共纲领草案发表讲话。他阐释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社会即将到来的具体设想:

“这就意味着让所有的儿童都进入寄宿学校,让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到受完教育都由国家加以保证,让所有的老人从某一年龄开始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我想,再干上一两个年计划,我们就能够做到所有的人都有饭吃,谁想吃多少都行。我们将会有面包和肉——再来两个五年计划(这是最大限度)就请随便吃吧。不过一个人只能吃那么一些,多了也吃不下。连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些食堂,在那里你可以随便交点钱,就想吃什么吃什么。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下却无法做到这点呢?……”

赫鲁晓夫常常搞出一些缺乏理智、不合情理的新花样,而且在他十年执政生涯临近终结之前,经济状况即已恶化。

由于严重干旱,1963年庄稼歉收。许多城市不得不实行购物卡制度。首次从国外采购粮食——940万吨谷物,约为当年收获量的10%。商店里已见不到面粉、饼干、甜饼、肉类的踪影,买牛奶排起了长队。1961年的货币改革和物价上涨毁坏了赫鲁晓夫的声誉。他已失去反对官僚主义者和达官显宦的“人民庇护者”的光环。

另一方面,他又居然得罪党的机关(打破习以为常的管理体系)、军队(裁减军官队伍)、克格勃(对肃反工作人员表现出十足的不敬,拒绝赋予他们特权),惹得他们反对自己。

最高权力集团之所以不喜欢赫鲁晓夫,还有着一些个人方面的原因。高官显宦们渴望安宁与舒适,而赫鲁晓夫却持续不断地推行干部制度的彻底改革。他将中央委员们像小孩子一般随意申斥、呼来喝去。对待中央主席团的同事,遣词用语上也毫不客气:傻瓜、无赖、懒蛋、死苍蝇、可怜虫、臭狗屎……

按赫鲁晓夫意图,1961年10月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要求不断更新党的领导机关。区委每次选举必须更新一半人员,州委更新1/3,苏共中央委员会则更新1/4。

这就是官员们忌恨赫鲁晓夫、拥护勃列日涅夫的原因,后者允许他们稳居自身的职位15年之久。

赫鲁晓夫身边的人都不赞成他的自由主义行动:批判斯大林,庇护索尔仁尼琴和特瓦尔多夫斯基,试图寻求与西方的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削减军工生产。

1964年4月17日赫鲁晓夫寿辰当天,中央主席团全体委员和候补委员都来到他位于列宁山上的府第,向他表示祝贺。

斯大林在世时,政治局委员都住在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则建议大家迁入紧邻莫斯科大学巍峨大厦的崭新宅邸。接受庆贺的寿星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心情舒畅。来宾饮用过一杯白兰地,短暂交谈一番,便匆匆离去,托词是不可让赫鲁晓夫“累着了”。虽然赫鲁晓夫明明乐意继续热闹热闹,勃列日涅夫却不断催促大家起身,波德戈尔内也随声附和。

让赫鲁晓夫退职的准备工作业已开始。


勃列日涅夫的密谋

究竟反赫鲁晓夫倾向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战友们如何下定决心商谈,这次政治密谋如何在组织上发展成熟,这些方面的真相如今我们已经无从得悉。

尽人皆知的事实表明,积极反对赫鲁晓夫的有两个集团。

第一个集团是主席团委员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波利扬斯基,这些人都受够了赫鲁晓夫的恶气。他让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他们早就感到厌烦。

第二个集团则是那些团结在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周围的共青团出身的人。没有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反对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基本上不能成功。而唯谢列平马首是瞻的乃是整整一代经过共青团历练的党内年轻干部。

与各共和国、各州的领导人进行谈话的,基本上是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

军事历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中将第一个获准接触勃列日涅夫个人档案材料,他注意到,自1964年中期起勃列日涅夫停止作日记或笔记,而此事他已进行20年之久。他照旧记录赫鲁晓夫的指示,却不记载与何人会面以及谈了些什么。

勃列日涅夫明白,他正在参与一场名副其实的政治阴谋,所以不想留下蛛丝马迹。赫鲁晓夫退职之后,他又恢复了关于一天中所作所为的简短笔记……


开始行动

赫鲁晓夫从度假地返回克里姆林宫,进入自己的办公室。下午三点,主席团会议开始。

赫鲁晓夫进门打招呼问道:“喂,出了什么事情?”

他坐在主席的座椅,又问了一遍:“谁来发言呀?问题的实质何在?”

与赫鲁晓夫自皮聪达同机返回的中央主席团委员米高扬,以及主席团候补委员——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姆扎瓦纳泽、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马祖罗夫、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列斯特,也应召参加10月13日的会议。

他们之中,站在赫鲁晓夫一方的只有米高扬(连那也是有条件的),其余的人全都猛烈抨击赫鲁晓夫。

他平生还从来不曾听到过诸如此类的指责。率先发言的是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全然不曾料到,中央主席团会议会发生这样的转折。

勃列日涅夫声称,主席团里并不存在集体领导,而是充满了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他对同志极不尊重,结果经常做出一些考虑不周的决定。将州委分割为工业州委和农业州委是个错误,人民对此并不支持。

“我为主席团如此成熟感到高兴,”

赫鲁晓夫说道,“此刻所做的一切,是我们党的一次胜利。我这就退出,不准备同你们斗争——我的思想体系和基本原则与你们完全相同。我明白,这是我的最后一次政治性演讲——天鹅绝唱。我不准备在全会上发言,但想向全会提出一个请求。”

他遭到了拒绝。赫鲁晓夫顿时眼泪汪汪:“你们写一份关于我离职、退休的申请吧,我签字。在这个问题上我信赖你们。请告诉我,我应该住在哪里。如有必要,我可以离开莫斯科。”

有人高声说道:“何必这样做呢?没有必要。”“如果你们工作搞得很好,”赫鲁晓夫说,“我只会感到高兴,我会留心报纸上的报道的。

为了我们曾经一道工作,为了你们的批评,谢谢了。”格里申和伊利切夫以赫鲁晓夫的名义草拟了申请:

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同志们!鉴于年已老迈并考虑到自身的健康状况,谨请苏共中央满足我关于解除我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请求。由于上述原因,我已无法履行所赋予我的职责。我向苏共中央委员会承诺,愿将自己的余生和余力贡献给造福于党和苏联人民、造福于建设共产主义的工作。

赫鲁晓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勃列日涅夫很难说是比赫鲁晓夫更有才干、更为杰出的政治家。但是,赫鲁晓夫只能以百无一用的角色度过余生,并且受到肃反人员的步步跟踪。而勃列日涅夫直至寿终正寝始终是一国之主。


张三又来


看了那么多回答,虽然很多长篇大论都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这无非可以用几个字来回答

那就是:赫鲁晓夫没有绝对权力!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为何没人推翻的了斯大林统治?

斯大林在政治经济领域的能力未必比赫鲁晓夫高到哪去,但是这个男人就是心狠手辣就够了,而且打胜仗提高威望啊!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权力完全集中在斯大林一个人手里,贝利亚和马林克夫这两个比赫鲁晓夫更具地位的人尚且乖乖听命的像忠犬一样,在斯大林死后的苏联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狠狠批驳的赫鲁晓夫,当时常常谄媚的在斯大林宴会上给斯大林跳舞,因为斯大林觉得赫鲁晓夫跳舞好玩!

斯大林时代,绝对的统治权威,绝对的统治权力,这种权力不仅来源于民众对于完美斯大林形象的极端崇拜,也来自于苏共内部对于斯大林冷漠铁血对待敌人的恐惧,有足够的民众基础,就有无上的权威,有足够部下敬畏,

就不会有人试图冒着极大风险以卵击石!这是即便赫鲁晓夫极端厌恶斯大林情况下,也不敢在他活着时候篡位的原因!

但为什么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就变了呢?

主动丧失权威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其实都是因果热惹的祸!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为了破除民众对斯大林的极端崇拜,瓦解斯大林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苏共二十大上,竟然做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事实上,对于国内而言,中下层人民对于“慈父”“完人”的人设崩塌产生了一种幻灭感,这事实上影响了苏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增添了民众对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的不信任感!觉得自己遭受了极大愚弄和欺骗!

赫鲁晓夫亲手毁掉了斯大林,但事实上他也毁掉了自己!当他将苏共树立起来的伟人斯大林形象彻底打倒之后,无异于是搬起石头砸了了自己的脚,试问斯大林这样一个人,培养出来的赫鲁晓夫会是怎样的货色?你的继承人合法性又从何而来呢?

这都会对赫鲁晓夫的权威是重大打击!

此外,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发表,引起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在纪念斯大林逝世三周年之际,在第贝利斯和其他大城市举行对斯大林的悼念活动,并逐渐转化为针对秘密报告的抗议和示威。高呼“斯大林主义万岁”、“打倒赫鲁晓夫”等口号,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心的分裂,失去一部分民意的赫鲁晓夫,无疑权威再次被消解。

更重要的是,赫鲁晓夫摈弃了斯大林的威权,也就代表着苏共中的高级人士不用顶礼膜拜这位最高统治者,不用恐惧这位最高统治者,他的柔性政策,让一批野心家意识到政变的代价在降低,

一旦这种野心家不恐惧老大赫鲁晓夫,那他就时刻面临被推翻的危险!

这也是他权威沦丧的表现!

当然,还有一种对他权威削弱最大的原因,也是他最终被推翻的重大因素!这里就看出他和斯大林的实力差距了,这里说的是个人实力!

内外全面失败

斯大林是一个常常打胜仗的人,所以他的权威越来越高,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高,而赫鲁晓夫却在“内战外战”方面,全面失败!

所谓内战,是指赫鲁晓夫在国内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措施,尤其是在经济上,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赫鲁晓夫重视战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减陆军和海军。1955年-1957年苏联单方面将军事力量削减超过200万人,1958年裁减30万人,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继续裁减120万人的军队。这引起苏联军界人士的极大不满。

在政治上,还竟然还试图废除苏联的干部终身制,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在要求维持自己利益的人眼中,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没有任何权威了!

此外就是苏联的外交失利,当时正值美苏争霸冷战时期,谁怂谁就失去了主动权,结果赫鲁晓夫竟然主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认怂,明眼人都都知道这就是个吓唬人的幌子,双方都不会主动出手,所以比的就是谁更敢赌,结果赫鲁晓夫输了,还长期在美苏争霸中落于下风,这导致国内上下对“打了败仗”的赫鲁晓夫极其不满,威望跌到谷底!

这时候苏联政坛暗流涌动毫不令人意外,赫鲁晓夫既没有党内支持,也没有民心支持,废掉这位老哥实在是很轻松的事,结果就自然而然被推翻了!

最终,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几乎将赫鲁晓夫任内的改革全部取消,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只可惜赫鲁晓夫不是斯大林。


历史好奇怪


“同志们,你们说了我这么多问题,可当初会上讨论时,你们谁也没有反对,谁也没有给我指出过啊。”赫鲁晓夫含泪辩解,这是他被推翻前的最后一幕。

在苏联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尽管有最高决策机构,但赫鲁晓夫经常1个人说了算,许多高级领导人被迫同意他的做法。这么一个手握重权的人,居然被撤职,也挺稀罕。

勃列日涅夫发动"宫廷政变”让赫鲁晓夫下台,从此开始长达18年的执政,从1964年到1982年。那么,他凭什么可以推翻赫鲁晓夫?

从勃列日涅夫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机关里的老好人,很会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因此能够团结一批人。

他治下的苏联,没有什么创新,大家得过且过。比如1981年是阿塞拜疆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勃列日涅夫在庆祝大会上讲话,居然拿错讲话稿念起来。后来,他明白读错稿件,说了一句:“同志们,这可不是我的错。”听众们善意的笑笑,早已习惯他的“和事佬”风格。

无论勃列日涅夫的治国水准怎么差,但是他的亲和力是足够的,可以串联那些被赫鲁晓夫弄得紧张兮兮的高官们,结果就领导了“集体反水”的政变。

从赫鲁晓夫的角度来看,他的性格过于火爆,“急性子”加“暴躁狂”,这是政治家严重的缺点。

赫鲁晓夫曾给世界人民留下经典时刻,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居然脱下鞋子敲着讲台演讲。在苏联国内更是这样,繁忙的书记处为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赫鲁晓夫稍有不满意,就会任性骂他们是“笨蛋”“黑狗”。

可想而知,他的人缘会坏到什么地步。这给勃列日涅夫以可乘之机,更让勃列日涅夫吃惊的在后面,赫鲁晓夫下台后居然整个苏联没有任何为他辩护的言论和行动。

赫鲁晓夫的下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民意基础”,它的治国让老百姓烦透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人因为搞发展战略,生活水平没多少提高,精神状态却已经十分疲惫。而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苏联人更是被他的“好大喜功”折腾得要死。

赫鲁晓夫到底做了什么呢?他常常说大话,而事情却干不到位;他常常任意许诺,而群众却遭遇失望;他常常到处指责,而人们早已厌倦。

这样的赫鲁晓夫迟早要吃亏,因为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群众中的威信已经急剧下降,最后必将让自己陷入孤立。


子屠龙


勃列日涅夫推翻赫鲁晓夫取而代之,说起来颇有一点戏剧性的。

(赫鲁晓夫在苏共最高会议上做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先说说赫鲁晓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五人组中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布尔加宁等人经过一轮运筹后,终于稳定了局面,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上台后,即着手做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些是成功的,但有些则操之过急,其中包括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当然,其中最大失误是在经济上与外交上。经济上,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重工业过重的问题,虽然在他当政下经济有所发展,但仍未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各加盟共和国发展不平衡加剧。而外交上则经历了波兰、匈牙利等东欧阵营的动乱;特别是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上,让赫鲁晓夫的声望大受影响,苏共内部对他出现了不满声音。

(匈牙利十月事件,苏联坦克开进匈首都布达佩斯)

1957年,苏共内部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等高层,密谋剥夺赫鲁晓夫的权力。利用赫鲁晓夫一次出国访问,众人联合政治局多数成员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议罢免赫鲁晓夫总书记职位。当赫鲁晓夫回国后突然看到众人递给他的这份决议惊出一身冷汗,但他提出召开紧急苏共中央全会由全体委员决定他的去留,马林科夫等人竟然答应了。赫鲁晓夫立即利用这个空隙,联系了一众支持他的中央委员,结果大会表决时,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赫鲁晓夫的提议没有通过,赫鲁晓夫躲过一劫!

(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表示将不惜武力阻止苏联导弹进入古巴,这是至今人类最接近全面核战的时刻)

但是,更富戏剧性的是,1964年,勃列日涅夫、谢列平、苏斯洛夫、波德戈尔内、米高扬、柯西金等苏共高层,依葫芦画瓢又做了一次这样的“宫廷政变”,竟然成功了!1964年10月14日,趁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完成了苏共权力交接,勃列日涅夫打电话让赫鲁晓夫回来参加苏共中央紧急会议。会上,宣布了有关解除赫鲁晓夫所有职务的决定。赫鲁晓夫想故技重演,又提出要由中央全会决定他命运。但这次勃列日涅夫等人早有准备,早把拥赫的中央委员清除了,赫鲁晓夫只好黯然下台。

(勃列日涅夫在红场观礼台上)

其实,这次“宫廷政变”勃列日涅夫并非最积极主导者,最积极主导者是谢列平。谢列平40岁就成为苏共政治局委员、苏共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是苏共高层的少壮实力派。但是,他在“倒赫会议”上的一个举动,让他失去了问鼎苏共最高领导人的机会。据说,他在“倒赫会议”上严厉抨击了赫鲁晓夫的种种错误,甚至在赫鲁晓夫面前大拍桌子,让许多害怕苏联会再出现一位“斯大林式”的强势领导人的中央委员们十分恐惧,于是平时平和低调的勃列日涅夫高票当选了苏共第一书记。从此,苏联进入了勃列日涅夫时代,也进入了苏联巅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