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为何在1944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于梦林


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仅用三个月就来到了莫斯科城下,这让希特勒兴喜若狂。虽然中央集团军没有攻下莫斯科,但他们一直保有强大的力量,可在1944年的白俄罗斯之战中,他们被苏军给击溃了,而且损失惨重。

1944年的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动用了244万人、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飞机以及36000门火炮,他们采用的是德国在1941年进攻白俄罗斯时的战术,先用伊尔-2对地攻击机破坏德军后方的火炮阵地,然后再用坦克分别对维捷布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进行钳形攻击,最后南北夹击明斯克,步兵跟上围攻。整个战役中,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17个师,后撤的50个师全部损失过半。

中央集团军群遭到这样的毁灭性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实际上这一切都与希特勒脱不开关系。1944年的时候,德军已经从列宁格勒和克里米亚撤离,希特勒心里非常清楚,苏军将在夏天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袭击,但是他却不知道苏军的具体攻击区域。为了搞清楚苏军的进攻意图,希特勒派遣侦察机对各区域的苏军坦克数量进行清点,可是希特勒的这个方法被苏军给识破了。

苏军在制定攻击白俄罗斯的“巴格拉昂行动”计划的时候,最初只有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四个人知情,具体行动计划是通过专人送达各部队的指挥部,而指挥部的反馈信息也是通过专人送回莫斯科。为了能够迷惑希特勒,苏军故意不调动乌克兰附近的坦克,使得希特勒以为苏军夏季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乌克兰。

希特勒错误地判断了苏军的进攻意图后,他的排兵布阵开始出现错误,他把德军在东线的5000辆坦克和9个战斗机团进行分割,600辆坦克和2个战斗机团安排在白俄罗斯,其余前往乌克兰增援,同时他任命以防守著称的莫德尔作为乌克兰部队的指挥官,而白俄罗斯的指挥官是不擅长防守的恩斯特·布施。

苏联原定计划是6月初发动进攻,但是他们为了调集40万吨弹药、30万吨燃料以及500万吨粮草而推迟了攻击时间。当6月23日苏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德军在白俄罗斯的指挥官布施却没有在指挥部,他们在6月20日那天返回柏林度假去了。布施的行为简直和西线的隆美尔一模一样,前线战事吃紧,他们却回柏林玩去了,德军不败就是怪事情了。

缺乏指挥官的情况下,白俄罗斯的守军无法对防御战进行统筹安排,加上大部分飞机和坦克都被调去乌克兰,他们根本抵不住苏军猛烈的进攻,白俄罗斯仅仅两个月就被苏军夺回。这场战役中,苏军把战线向西推移了约600公里,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40.9万人,其中15万人被俘。

为了激励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以及打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残余部队的抵抗意志,苏军让德军被俘的19位将军、1000余位军官和57000名士兵在莫斯科游街示众。当德军的将军和士兵出现在莫斯科的街上时,他们穿着由轮胎临时加工成的凉鞋,看着满脸沮丧的他们,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他们居然是当初那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官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希特勒对苏军进攻意图的错误判断,造成了他防御部署上的错误,强大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就这样被葬送了。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对东线的德军而言,1944年是灾难开始的一年,从这一年的年初开始,苏军接连实施了数次大规模战略性反攻。先是北方集团军群丢了列宁格勒,接着南方集团军群被迫退出了乌克兰,而到了这年夏天,灾难终于落到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头上。巴格拉季昂行动是苏军发起的第五次突击,从6日23日开始到7月底结束,苏军集结四个方面军的兵力,不仅给予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毁灭性打击,还将战线向西推进了500一600公里,把德军全部逐出了白俄罗斯。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下属3个集团军(包括第4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及第9集团军),原本是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群,不过经此一战后它的风光已不复存在。尽管苏军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沉重,但对于人力资源本就匮乏的德国而言,55万人的损失早已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如此惨重的伤亡,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尤其是对于战功赫赫的中央集团军群而言。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为了在这场战役中取胜,苏军在战前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其战备保密工作做得相当谨慎,因为一旦让德国人发现他们的行动,德国的装甲师和航空兵便会立刻从乌克兰转回白俄罗斯。战前,苏军几乎所有的行动都在夜间进行,并遵守着严格的隐蔽性规定。车辆不允许开车灯,仅以路边设置的白色标记明确方向;货车尾部栏板和引擎盖都涂成了白色;部队仅在晚上10点到凌晨4点行动,天快亮时队伍必须立即停下隐蔽......这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战前准备工作外,苏德两军力量对比的转变是最大的一个因素。经过多年战争的洗礼,苏军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整体素质以及不同兵种之间的协调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经过多次战役的锻炼,苏军已将“大纵深突破”运用的炉火纯青,“钢铁洪流”也已经初具规模。反观德军,经过数次惨败以后,中央集团军群很多优秀的军官和士兵不是阵亡就是被调离前线,其战斗力和士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实力此消彼长,于是这进一步拉大了苏德两军之间的差距。

1941年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苏军因为败得太快曾一度面临补给严重短缺的问题,如今历史再度重演,只不过此时头疼的人是德国人。德国的工业产能本就不足,而盟军的大轰炸让德国的军工生产更加雪上加霜,如今非但不能弥补前线的损失,甚至连最基本的弹药供给都无法满足。“有枪无弹,有车没油”成了东线德军最真实的写照,这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中央集团军群所面临的悲催事情不止如此,他们还摊上了一个水平很一般的司令。布施元帅对坦克的理解远远不足,他似乎只懂得就地坚守。虽然他很好地利用了白俄罗斯的地形特点,构筑了一条纵深梯次防御线,但他并不知道以德军现在的实力根本挡不住苏联人“钢铁洪流”的冲击。仅仅一轮冲击过后,德军的防线就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再加上布施又只肯坚守,不懂变通,德军最终只能被动挨打。如果不是莫德尔被紧急调了过来,中央集团军群很有可能会被苏军一口吃掉。


了解更多军事历史,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创建于1941年6月的中央集团军群,是二战时期,德国防军在东线苏德战场上部署的三个主要的集团军群之一,参与了除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外的大部分决定性战役,在1944年苏军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中央集团军被彻底击溃,完全被打残。

中央集团军的首任司令员是冯·博克陆军元帅,下辖古德里安上将的第2装甲集群、赫尔曼·霍特上将的第3装甲集群、时任陆军上将后晋升元帅的冯·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阿道夫·施特劳斯陆军上将的第9集团军等。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中央集团军群在冯·博克陆军元帅指挥下,可谓骁勇善战,几乎把苏联首都莫斯科给踏平了,即便在1943年前,中央集团军群士气之盛、装备之强、兵员之多,在第三帝国武装力量中依然首屈一指。

1944年的夏季,对于中央集团军群而言,则是一个噩梦,在历时两个月的战役中,被苏军打得溃不成军,苏军则一下子跃进了近800公里,从奥尔沙一直杀到波兰首都华沙城下,倘若不是莫德尔元帅及时出现,阻止了苏军的凌厉攻势,东线的战事很有可能早在1944年底就结束了。

随着老美援助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达,坦克、卡车、火炮大量补充进军队,地面部队实现了摩托化,在莫斯科,斯大林和其总参谋部拟定了代号“巴格拉季昂”的夏季战役,总设想是以明斯克为总目标,实施大纵深的快速突击,以多点突破后坦克部队的猛攻来向德军纵深挺进,以防止德军退至第二和第三道防线来阻击苏军,并把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围歼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以东。

6月13日至18日,苏军远程航空兵连续几天夜间出动轰炸机1472架次,突击了明斯克、布列斯特等处机场,稳稳地压制了德国空军,确保了制空权,为后来苏军地面部队的推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6月22日,苏军发动了白俄罗斯战役,1942年6月22日,正好是德国入侵苏联的纪念日,特意选择这一天来进攻,当然意义非凡,让耻辱激发苏军内心的斗志,发挥每个士兵最大的战斗力。

当天,苏军集中了4个方面军166个师,共140余万兵力,5200辆坦克,7000架作战飞机,31000门各类火炮和迫击炮,浩浩荡荡地向驻白俄罗斯的德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猛烈进攻。

很快打开了第一批缺口,就向德军纵深阵地推进,密集的坦克如潮水一般涌来,大批步兵随后跟进,且每次攻势前,都会有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来开路,所以苏军的攻势锐不可当,许多被炸懵了的前线德军官兵,还没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就被蜂拥而至的苏军坦克和步兵无情俘虏。

6月28日,苏军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就把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海因里希的第4集团军分割开来,苏军大量坦克在这条裂缝里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彻底崩溃并已不复存在了。
此时,德军统帅部已意识到中央集团军群这个烂摊子,是时候应该另找能人来收拾了,于是,布施元帅被撤了下来,顶上了被寄予厚望的原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莫德尔遂成为德军第一个同时指挥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足见统帅部对其信任和器重。

莫德尔元帅立即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几个装甲师稳住战线,但无奈前线的德军不断地往后退却,7月4日,明斯克已被苏联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攻克了。

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一部分,共有10万人的兵力,被合围在明斯克以东的一个大口袋里,苏军最初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剩下就只是围歼这些基本失去斗志的德国官兵。

7月5日开始,苏军成批的炮弹渊源不断地落在包围圈中的那些绝望的德军官兵头上,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只是一昧地躲在工事内,当然,也有个别的德军始终在阵地上坚守甚至突围反击,认为援军很快就会来到。

7月8日,包围圈内弹尽粮绝的德军中,共有5.7万人被苏军俘虏。至此,苏军共推进225-280公里,收复白俄罗斯大部地区,而中央集团军群却损失了25个师,约35万兵力,前线甚至还出现了400多公里宽的缺口,大批苏军从这个缺口内像潮水般涌来,甚至还一直杀到华沙城下。

但莫德尔元帅也绝非等闲之辈,马上把几个装甲师连同被击溃的一些德军很好地揉合在一起,于8月3日,在防线正面全歼了孤军深入的苏联第3坦克军,再一次暂时性地稳定了前线。

总之,在这次战役中,德中央集团军群被歼了28个师,损失了54万的兵力,勉强尚有战斗力的就仅剩下8个师了,其它的都被击溃了,另外损失飞机2000余架、坦克和自行火炮2375辆、火炮14395门、汽车57150辆,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被打残了。

中央集团军群就这样遭到毁灭性打击,其战败的主要原因,首先,1944年夏季的那支中央集团军群,已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战斗力的部队了,经过三年的苏德战争,原先所属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优秀中下级指挥官很多已被调往其它战线或阵亡或被俘。

剩下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只能说是二流,加上前线指挥官频繁地人事调动,指挥官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部下的能力,并发挥出战争初期的那种默契,因而失利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虽然中央集团军群很好地利用了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来配置纵深梯次防御,但始终缺乏足够的预备队。

所以在战役一开始,当德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捅破后,由于没有及时插进预备队来堵住缺口,苏军坦克如入无人之境,在德军防线后方纵深穿插,且苏军的突破口不在一两个方向,而是几乎在整条德军防线上,这样一来,即使德军在第一道防线后配置了预备队,但由于苏军的突破方向多而猛,数量有限的德军预备队还是无法顶住苏军的凌厉攻势,最终导致整条防线的崩溃,可见苏军坦克部队大纵深战略的犀利。

再则,德军的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突出部,实在太引人注目了,这些地方其实大多都是意义不大的据点,但德军统帅部一再下死令严守每一寸土地,导致据守的德军一旦被苏军突破后,遭到最终围歼,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而后来明斯克以东的大包围圈就是这么来的,不少德军就成了囊中之物。

最后,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员布施元帅,对坦克机动作战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所实施的原地坚守不得后退的命令,根本不适用于对拥有强大装甲力量的苏军的防守,况且,在战役一开始,布施元帅就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即在强大的苏军面前竟然还抱着寸土不让的统帅部命令,没能真正做到收缩兵力重点防御,可以这么说,过长的战线,把兵力不足的中央集团军群给拖垮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主观上,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隶属于纳粹德国国防军,当然必须服从德军总部的战略企图!客观上,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就是纳粹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定海神针!

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吃紧、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到高加索方向出问题、中央集团军群自己在莫斯科附近的溃退 …… 如果不管其它战略方向只顾自己,中央集团军群早晚会变成失败的光杆司令!其它战略方向出了问题中央集团军群都得管!为自己看上去很牛就不管具有协同作用的其它德军集团?玩呢 …… 这是战争不是电游!

举个栗子:就那么一袋子钱,又吃喝拉撒又房租水电、又和人干架又到处惹事、又下楼买菜又上班并购、又大人养老又小孩游学 …… 后期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没有像样的战略预备队,结果就是只出不进干耗家底!耗到莫斯科拱不动了、耗到火星行动腿脚伤了、耗到巴格拉季昂骨架散了、耗到柏林战役改番号了……最后可不就凉凉了!

苏德之战是史诗级的国家战略决战!德军赢在初期出其不意闪电战,苏军赢在后期生扛国力大纵深 …… 相比主观敢拼客观能拼的苏联战斗民族,德国确实耗不起!而中央集团军群作为其武装力量之一就更耗不起了!

提问到1944年中央集团军群为啥不灵了,这就是答案明摆着的伪命题嘛!早期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开始衰弱就是起于莫斯科城下的大溃败,耗到1944年中央集团军群已无早期的强大实力……更厉害的是其对手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成长壮大了!此消彼长的结果只能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1944年的溃败!

多次警告还是屡教不改以致耗光老本,最后被勒令破产清算退市回家 …… 确实就得这样啊!不然呢?!



一条波浪大河宽


微操大师希特勒调走中央集团军大部分重装备。

自从第三帝国的德国最后一次反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彻底失败,欧洲东线战场上出现了攻防转换,原先一支进攻的德国变成了防守方,一支防守的苏联变成进攻方。而且德军由于一系列的战役的失利,造成德军中央集团军侧翼暴露。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微操大师德军最高统帅希特勒误判形式,将中央集团均得重装备调离到南方,包括超过百分之百时的坦克、超过三分之一的火炮和自行火炮。

兵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还遇到了苏军特别战术:欺骗。经过3年卫国战争的洗礼,苏军前期的兵源素质差和军官指挥僵硬死板已彻底扭转过来。苏军经过充分的准备发起了巴格拉基昂行动,参战兵力125万人,苏军先解决了芬兰逼迫其求和,又在前线无线电沉默,使德军毫无防备。战役开始之后,缺少坦克等重装备的德军无力阻止苏联的钢铁洪流,而希特勒的命令却是禁止德军撤退战至最后一人。此役结束,德军中央集团军损失了四十五万人,德军的在东线的军队由三百四十六万降至一百九十九万,苏军在东线对德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而且苏军由此打开通道可以长驱直入攻打德国腹地。


陆弃


苏联有美国军事大力支持,帮助,让苏军如虎添翼,有了对抗和打赢,打胜德军的资源,实力和能力。苏军有强大空军,陆军,坦克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德军看起十分强大,实际十分柔弱,后勤远远跟不上,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苦苦挣扎,哪有不失败的道理?德军没有制空权,这仗无法打下去,只能眼看包围,围歼。苏军兵力人山人海,坦克钢铁洪流席卷战场德军,德军来不及反抗,就被俀虐了。德军战术呆板不灵活,防线宽大纵深漫长,兵力严重不足。苏军战术灵活,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声东击西,重点攻击,以强大优势兵力和坦克洪流,打得德军溃不成军,纷纷逃窜。苏军战力强悍,强劲,德军攻势不猛,后劲又不足,哪有不失败的道理?总之,苏联有美国大力援助,战斗力也远远强于德军,德军战败已是迟早的事。打战靠实力说话,有实力打胜仗。无实力打败仗。苏军实力远远强于德军,这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美6220


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苏联红军实施"巴格拉季昂"战役中,苏军出动四个方面军共140万人的兵力,对占领白俄罗斯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约120万人)发动进攻,战役结果:苏军全歼德军17个师又3个旅,使其50师损失过半,约2000架飞机被击毁,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的部分领土,并于7月18日进入波兰境内。


廖敏鑫


德国缺的是石油!石油!!石油!!!

德国和中国一样是多煤少油的国家,闪电战的成功依靠于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支撑,但工业的血液却是 石油。没有石油的德国根本撑不过三个月,所以一旦战线拉长,战争成本将成倍的增加,德国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在围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希特勒也曾派德军去夺取苏联南部的高加索油田,同时也在要求国内技术专家大力发展煤转油技术(这项技术耗电量大,成本也高),但德国石油的供应依旧捉襟见肘…

简单点说:没石油,玩个球!!


得瑟的小皮匠


在300多万苏军的疯狂反击之下,仅有几十万兵力,而且有一部分精锐还被元首抽调去加强西线防御的情况下,东线是完全依靠自己的顽强的弹性防御,战线其实一直是维持得不错的,而且期间曼斯坦因差点夺回过战争主动权,古德里安担任德军总参之后也数次有效遏制过苏军攻势,甚至古德里安的衣钵传人温克将军在指挥希姆莱临时拼凑的超烂的党卫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时都能取得局部胜利,坚持到1944年已经是奇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