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據周海嬰介紹,他降臨於人世是因為一場意外——父親和母親避孕失敗。當時父親和母親還商量了一番,最後還是保留了下來。由於他的母親是高齡產婦,生產的時候有些困難,拖了很長時間生不下來,醫生問他父親是保大還是保小,父親的回答是保大人,不過萬幸,最後大人小孩都留了下來。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周海嬰還一度懷疑,自己的頭因此被夾扁了,導致自己腦子笨,因此在他小時候,背誦古文很困難,唸了很多遍,還是一團漿糊。而他父親的幼年,別的孩子還在苦苦地背書,他已經出去玩了。

儘管這麼說,魯迅留給周海嬰的是一個“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慈愛、溫和的父親形象。

大概是1935年4月,保姆許媽帶著6歲的周海到隔壁鄰居家去串門。那是一戶日本僑民,他家有一臺落地式手搖大型留聲機,高約一米半,比周海嬰還長一截。周海嬰聽到播放唱片,十分新鮮。可是周海嬰仍感到不過癮,因為主人不許用手摸,這在周海嬰內心深處隱存羨慕之情。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回家以後,周海嬰婉轉向母親提出要求,母親向父親表達了他的這個願望。周海嬰當時惴惴不安,在魯迅的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很討厭上海三十年代留聲機的聲響。“每當他仰臥藤椅、閉目構思的時候,如果有這類聲響來打擾,尤感不適。”

1935年5月9日,魯迅在他的《日記》中寫到:“下午為海嬰買留聲機一具,二十二元。”

魯迅向周海嬰規定,不允許他工作時播唱,只在飯後稍許放放。不過,這已經讓周海嬰心滿意足了。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而關於魯迅對周海嬰的教育問題,曾有人問他,魯迅會不會像三味書屋裡的壽老先生那樣嚴厲,讓他吃“偏飯”;或者每天檢查督促作業;再或者,給他講一些唐詩宋詞、童話故事……然而,當今父母能想到的各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在魯迅那裡,反而多數沒有得到印證——一如許廣平在《魯迅先生與海嬰》裡講到的那樣:“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多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直至1936年10月魯迅去世,在魯迅陪伴之下的周海嬰,一直都是個調皮愛玩的懵懂孩童。

而關於對於母親許廣平的記憶,周海嬰始終不記得母親喊父親什麼,而母親常常走到父親面前,問他喝不喝水、該吃藥了之類,盡是相濡以沫的關懷。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在周海嬰看來,母親是父親的一片綠葉,為父親做了很多工作,母親當年也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女子,但她覺得用自己的犧牲換來魯迅創作的高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儘管,名分是保障婦女權利的一種方式,母親在父親那裡,從一開始就沒想要什麼名分。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因為魯迅和許廣平從來沒有帶周海嬰去過北京,所以自始至終周海嬰都沒有見到過自己的祖母,但祖母常常寄信給他,也常常給他寄好東西吃,像北京的榛子,還有祖母自己醃的醬雞醬鴨。

而朱安,周海嬰自然也從來沒見過,不過從朱安與許廣平的往來信件看,她對周海嬰還是很關愛的。周海嬰曾記得,一次朱安給母親寫信說:“我聽說海嬰有病,我很記掛他。您要給他好好地保養保養。”直至周海嬰十五六歲後,朱安開始直接給周海嬰寫信“我是很想你們的”。在朱安心裡,她把周海嬰當作香火繼承人一樣看待;而在周海嬰心裡,朱安也一直是他敬重的長輩。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