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鹏友程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一定是基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和平之洲


我觉得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好的心性与正确的认知”。当然,作为21岁的我,这些都是没有享受到的,因此可更加明晰可渴望大众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缺位部分和不足。

我有一个亲戚家,父辈的家庭经济情况和我们是不相上下的,但在做人的思想,遇事的处理上两家有着上三千下三千的差距。他们的家庭中典型的严格型父母,我的家庭典型的放任式,宠爱式父母。他们家庭的孩子,我们暂时称她为小玲吧,我是小强。

小时候,我的上学之路,辣条,方便面,零花钱,宠爱,————结果———— 中期养成了自私自利,严重偏向利益,性格封闭,自以为是,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但————疲惫又污浊的环境中,我也总算是有“与生俱来的自信”“时刻保持的冷静”,以至于上大学在性格驱使下学习了法律。


小时候,小玲的上学之路,书本,成绩,文字文艺,女性的含蓄与安静,————结果————转入市区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德智全面发展,在淑女和好学生的路上越走越顺,————在教育资源很不好的这里,成功地拿到了气象第一学校的录取通知与国家公务员气象系统定向委培资格。


从小学,到初中,因为其的狭隘见识与自私的心态,因此也编制了不少误会,直到自己开始重视心理感受,侧重于精神习惯后,才发觉自己此前的愚昧无知,直到现在,我们两家的经济条件,他们家庭明显好过我们,但从心底里认为这是对的,毕竟从小到的大三观正,学习努力,为人上进,也值得换来今天的生活。现在,我又开始酸对方家里了,诶,羡慕他们家庭中自带的感染力,羡慕他们宁少吃一口饭,要多看一眼书的认识。

因此,从我二十多年的成长教育轨迹中,我觉得,培养好的心性和对生活的正确认知,是很重要的。只有正确的认识世界与生活的趋势,才有斗志的风向标。如果再来一遍,我宁愿忍受孤独,收起我恬不知耻的自以为是,安静当一个书呆子,那便是最适合,也合适的。


爱说事的小小李


个人而言,我觉得家庭教育的最初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十月怀胎,小心翼翼,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最开始的教育出发点也在提高!希望孩子一定要比自己优秀,希望他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也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时而迷茫,时而彷徨,我希望他们开心快乐,又想他们把所有经历专注于学习,所以6岁的儿子时常问我“妈妈,我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大人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吗”有时候真的怀疑,这是他说的吗?

所以现在的我尽可能的给他们制造机会,留有时间去享受他们的童年,我的教育出发点是希望他们成才,我更希望他们是活泼开朗,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




Mandy乖乖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在过去,家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由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对其子女或者晚辈所实施的教育;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不再是单纯的长对幼,更多的,是父母长辈与子女晚辈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的归宿。

不同文化下的家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东方文化下的家庭教育,其出发点更多是以道德和智力的培养为其目的,在历史的长流中,这两者的地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目前的中国,正在从重智轻德开始项德智兼备的方向去发展。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近年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我们开始的第一个课堂就是从家开始,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环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的早期性和连续性更决定了父母教育的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性。

所以在我看来,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教会我们的孩子成人,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会我们的孩子成才,合二为一,方能称之为人才。


林zzZz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养子使作善也

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是父母的第一责任。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有很多种,助人为乐、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热爱祖国……

中国古人将善分为八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所有的善的生发点始从一个字"孝"。白善孝为先。

因孝能顺能敬能忠能廉。

所以,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怎么培养?从孝字出发!


行者-慧仁


家庭教育,听到这个话题,真的心累。我看到更多的身边的人,花很多的钱去报名培训学习,因为自己的生的孩子,自己辛苦养大,却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还有家庭的孩子很叛逆,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


家庭教育,请大家一定要把这个话题简单化,抽丝剥茧,不要想的太复杂,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大家大师,写过无数的文章告诉后人,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本质就是“以身作则”“家和万事兴”。

作为父母,我看到经常有父母每天脸红脖子粗,相互吵闹,但是却希望孩子性格温顺,努力学习,听话照做。这怎么可能?

绝大多数的教育问题,都是父母做人做事的影子所折射的问题,所以家庭教育不是父母需要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把家庭经营好,而经营好家庭的核心就是“包容”和“付出”。

夫妻恩爱的家庭,孩子一般都很好。即使是教授家庭,如果夫妻双方不恩爱,孩子一般也性格怪癖。

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上行下效”。你做好一个父亲该做的,母亲该做的,还自己也就会做好孩子了。

你得学会让孩子在旁边观察你的用心,努力,对待家庭,对待工作。

当然,家庭教育也需要方法,那就是“三次不搭理一次讲道理一次批评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孩子叛逆5次,三次不搭理,一次批评教育,一次和他耐心讲道理。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不要总是顺着他。


核心的东西是“以身作则”“家和万事兴”。


我是HI木易子杨,聚焦财经和职场创业领域,想要学习自媒体营销的朋友可以私信关注交流分享!


HI木易子杨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不如说是父母教育的问题!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与其说面临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如说面临父母教育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小孩子👶🏻年幼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张父母说什么,孩子就听从,所以我们就说孩子听话。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开始独立思考了,尤其到了十七八岁,无论父母或者别人说什么,都会独立思考了!

现在的孩子得到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比父母了解的还多,甚至有时还会把父母辩得哑口无言,但是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了解的信息很杂很乱,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星半爪,不够透彻,所以很容易偏激,走极端,甚至有时候会和父母对抗。其实孩子小时候也不是听话,长大了也不是不听话,而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

但是现在做父母的都是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把孩子忽略了。甚至有时候做父母的连所谓的事业也没有做成,或者有一小部分做成了,回过头来看孩子,孩子的教育已经荒废了。想要亲情,亲情也离他远去了。这时候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忙于事业,对家庭照顾不够,把孩子的教育忽略了,才对孩子生起愧疚之心。

其实,你追求事业成功,不就是想要得到幸福,享受天伦之乐吗?结果你所谓的事业成功了,也没有享受到幸福和天伦之乐。如果你能预见到这样的结果,就会在做事业的同时,抽出一部分时间、精力照顾家庭。与家人、孩子相处、沟通,你就已经在享受天伦之乐了,而不是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来享受天伦之乐。[憨笑]所以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家庭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家庭经营好,工作效率高,事业才能水到渠成!同意的点个赞呗![玫瑰]








业精于勤99


我以为🏠家庭教育出发点的起点应该是孩子,围绕孩子的潜质、爱好,结合社会的需求,来塑造孩子。在这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进行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性。当然,家长需要多观察孩子,和孩子去沟通交流,俯下身子,做任何决策,都要从孩子出发,站着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做到这些,好像很难,其实家长只要做决策时慢半拍,想一下孩子,形成以孩子为起点的思维习惯就可以啦。


思考的小米


我是一名资深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接触太多的家庭和家长,对此问题的解答也许能给很多家长一点启发。

家庭教育最近一年来首次由国家层面提出,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并列,足见国家领导人对我国青少年一代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深度思考。人之一生都要经历并接受四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四方面教育中,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深远深刻性、持久性和重塑性上。其中自我教育的一半几乎都来源于家庭教育的影响。那么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关注哪几方面问题呢?我择要从三方面略述。

一、要给子女良好的教养。良好的教养会使子女在未来的人生中收获品味。教养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有远见卓识的家长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子女要懂得各种老规矩。老规矩不单在新时代不过时,且永远都不会过时,除非中华民族绵延数千载的文化彻底废毁。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其内在品格也必定高于常人。良好的教养代代相传,又不断注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色彩,活力与生机定会显现在家族的盛久不衰上。良好的教养对子女的成长绝定是只有万益而无一害。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欲要给子女良好的教养,做父母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养,要有做子女榜样的资格和条件。

二、要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从小培养子女各种良好习惯,对其健康成长的影响那将是深远而持久的。现代年轻人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懒散随性,究其根本乃是从小就未养成勤恳自持的好习惯。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一定要从小给子女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比如注意安全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文明有礼的习惯、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的习惯、自己的衣服自己叠的习惯、自己的被子自己整理的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经过几年一旦养成,你会发觉子女在不知不觉间就长大懂事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怎么舍得让父母为自己操太多的心呢?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子女都会尽量把自己安排的井井有条,回报给父母的尽是欣慰与满足。

三、要丰富子女求知的心灵。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求知欲强。总能搞坏各种玩具、东西,那是因为小孩子本能的靠触感求解。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认识到青少年乐于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获取体验是一种正常。不正常的恰恰是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有太多问题。为人父母,不能只管生而忽视养,什么是养?养是一种关注与陪伴,通过关注子女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来窥探他(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陪伴他(她)走好点滴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起初偏离轨道时未被父母及时察觉,等到发现问题时已严重到难以挽回的境地。养还是一种期待与浇灌,就像养花一样,要见见阳光,浇浇水,换换土,施施肥,剪剪枝叶。做父母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子女有信心,有信心通过耐心的培育使其健康茁壮成长。有时间、有机会、有条件的话,多带子女走进大自然、人文景观、各种场馆等等,帮助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梦想,明辨是非。如能事先做做功课,边游玩边给子女讲解介绍,那是最好不过了。因此,为子女丰富心灵,做父母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知晓生活、能感悟生活真谛的心灵,如此才能帮助子女更好的丰富一颗稚嫩而又充满渴求的灵魂。

教育向来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谁当是主角,这些年争论不休。但不论如何,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看,从人类生命的繁衍生息看,把子女培首先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当是亘古不变的追求,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不容忽视,但父母家长的责任与义务首当其冲。


正道通德


是让小孩拥有在世界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无论是富养穷养,开阔视野还是用心学习。父母的出发点总是好的。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父母本身所有的阶级属性和经济状况之下,一个月收入七八千的家庭,非要把女儿往白富美的条件上培养,那她独立出家庭,假设自己挣不了那么多钱只能依附于男人,这是否是好事呢?

所以我认为让小孩独立是最重要的,独立生存,处理好自己的友情,爱情,事业等等本领,需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