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照片1916年,京城城牆的東南角樓,西便門外百姓生活


【天安門前,人來人往的外金水橋。】外金水橋包括金水河上的五座石拱橋。午門內的石拱橋,則稱作內金水橋。外金水橋早期是木結構,後改為石橋。清朝康熙二十九年,在整體不變情況下進行了修繕。

【永定門下的行人】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永定門及甕城建成;其位置在左安門、右安門之間。清朝乾隆十五年,該門被加建箭樓、重修甕城。五十年代,因城內街道擴寬,永定門的甕城、城樓被拆除。

【西便門甕城外,石橋、護城河。】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在京城外城西端建造了西便門。京城每座城門之外,護城河上都建有橋樑。解放後,因北京城市建設的需要,西便門的城樓、甕城、箭樓被陸續拆除。1988年,城樓重新修復。

【東交民巷的街景】近代,東交民巷是有名的使館街。元朝年間,此地有轉運江米的碼頭,故稱為江米巷。明末清初時期,該地設有會同館等,專門負責接待短期來訪的外國使節。1860年以後,列強紛紛將公使館設於此地。

【東交民巷荷蘭公使館】英荷戰爭後,荷蘭逐漸衰敗為二流國家。清朝咸豐十年,見英、法、美等國在北京陸續設立公使館;荷蘭等非條約國十分羨慕。清朝同治十二年,荷蘭公使館終於在東交民巷設立。

【北京城牆,東南角的角樓。】京城內城角樓的規制相同,結構規制與城門箭樓相同;每面要比城門箭樓略顯寬大。接近角樓內側的建築物很少,多為空地。東南角樓始建於明朝正統四年,歷代曾經多次修繕,並留存至今。

【靜明園玉峰塔】玉泉山芙蓉殿是此地最早期的建築,為金章宗完顏璟之玉泉避暑行宮。清朝康熙十九年,玉泉山成為行宮。清朝乾隆時期,此地仿照鎮江金山寺慈壽塔,修建了玉峰塔。

【京城街頭的旗人母子】清軍入關後,京城旗人的社會地位很高;即便是無業、待嫁的,亦可領取朝廷發放的月錢。清朝滅亡後,已經沒人負擔他們的生活支出;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他們沒了衣食來源,很多陷入貧困狀態;靠變賣祖產生活。

【南口長城】南口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位置在居庸關之南。戰國時期,就有燕國將士駐守於此。新中國成立,解放軍的機械化部隊移防南口;自1974年起,負責迎外任務。《北京老照片,1916年。攝影資料:PINTERE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