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是什麼?歷經了怎樣的準備?

jyz111


1.投名狀,成本:3億,票房4.2億。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以及徐靜蕾四位“大腕”加盟,光出場費估計就要三分之一。2.《英雄》據說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導演對這部影片寄予了厚望,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虧得血本無歸。

3.《赤壁》(上)投資3.4億,內地票房3.2億;《赤壁》(下)投資3.4億,內地票房2.6億,兩部在票房上都沒賺錢,總的來說投資6.8億,收穫5.8億。

4.“加勒比海盜:陌生人潮”,生產成本:3.97億美元,陌生人潮”登陸一個角子機是最昂貴的遠投 - 傑克·斯派洛和巴博薩尋求難以捉摸的青春源泉耗資近4億美元。

5.1968年前蘇聯版《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是1968年。







難聽難神


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是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


這部於1967年上映的電影,當時的投入成本為5.6億美元,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該部電影成本就已是世界電影史上投資最高的一部電影,如果加上通貨膨脹因素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

這部電影耗時5年時間,動用12.5萬人的軍隊,35000匹戰馬,在人數上與拿破崙發動戰役時前線的人數基本持平,每位士兵都有自己專屬的武器裝備和服飾,拍攝過程相當於重新打了一次戰役,這一數據後來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拍攝電影前,正值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送入太空,迎來人類歷史上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蘇聯取得了蘇美太空競賽的首次勝利。


在高興的時候,人肯定會想要做點什麼來錦上添花,於是戰鬥民族的人們開始對美國1955年版的《戰爭與和平》橫豎看不順眼了。俺們託老爺子的戰爭鉅著,怎麼到了美帝手裡拍出來就成了愛情故事了?

不服!!!

戰鬥民族要拍自己的《戰爭與和平》,還要拍出最好的!


新拍的影片秉承了前蘇聯歷史題材的影片一貫的風格,場面宏大,氣貫長宏,把託老爺子原著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氣勢上完勝美版的《戰爭與和平》。

為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蘇聯出動十幾萬的大軍,重溫了一遍博羅季諾會戰。為了再現戰爭的恢宏場面,蘇聯準備了695門法國拿破崙時期同式樣的大炮和587門俄羅斯同時期同式樣的大炮,為了達到更加真實的效果,還從博物館租用了20門大炮。


拍攝期間動用了30多架直升飛機、3架噴氣式飛機、40噸燃油、52噸發煙用火藥、23噸槍支發火用火藥、16600枚手榴彈、6600枚發煙彈、4500條導火線。專門有47家工廠為影片提供普通服裝,還有兩家皮革製品廠專門負責皮革類道具的製作。

說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是一點也不誇張。可攝製組做到的還不止如此,他們還做了另外一件讓人歎為觀止的事情。


那就是他們把莫斯科複製出來了。

為了便於取景和拍攝,當年的攝製團隊,耗費整整兩年時間在莫斯科的東北郊圈地十多萬平方米,搭建出一個假的莫斯科,完全按一比一的比例再造了克里姆林宮,以及莫斯科城的居民住所、政府機構、文化設施等,絕對是世界電影史上空前絕後的佈景,沒有之一。

最喪心病狂的是,最後為了拍攝火燒莫斯科一場戲,這個再造的莫斯科真的被付之一炬。

如此大動作製作出來的電影,必然也會受到瘋狂的追捧。該片推出後,先後獲得1967年戛納電影節提名、1968年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提名)、第26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眾多獎項。

這樣的影片,即使在五十年後的今天,也仍難以被超越。

戰鬥民族用他們的實力向世人證明:我們不僅打仗厲害,拍電影也不遜。


柴叔帶你看電影


說到大片,大製作,我們通常想起的是好萊塢,但是世界上成本最貴的電影竟然不在好萊塢,而是俄羅斯,對就是那個戰鬥民族!

《戰爭與和平》

到底這部電影究竟燒了多少錢呢?

戰鬥民族(蘇聯)在,1968年花了5億6000萬美元拍的這部電影,注意時間,1968年,那個時候的錢是很值錢的,1968年,我國一年的GDP才26.6億美,如果這部電影當年放在中國拍攝相當於要拿出全年GDP的1/5生產總值,如果換今天,誰能做到拿國家的五分之一生產總值去拍部電影?

《戰爭與和平》

據說拍攝時,動用了12.5萬名演員和35000匹戰馬,並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軍裝,這一數字,相當於當年拿破崙那次戰役的前線人數,等於重新打了一遍這場戰爭,後來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為此,蘇聯人民還準備了,695門法國拿破崙時代式樣的大炮,587門俄羅斯同一時期式樣的大炮。

蘇聯為了拍攝《戰爭與和平》

最瘋狂行為莫過於他們複製了一個莫斯科。沒錯,這是一個假的莫斯科。因為當時是現代化的莫斯科

顯然無法實地取景,於是當年蘇聯在莫斯科東北郊

搭建了一個佔地面積足有十萬平方米的假莫斯科,

包括居民住所、政府機構、文化設施,甚至還有一個完整的克里姆林宮,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佈景。

然而在拍完之後,為了體現當年戰爭火燒莫斯科的景象他們將所有的場景一把火又燒了,這是真燒、真拍,這才是燒錢。




小7視角


《阿童木》虧了6.3億元 一部電影拖垮一個公司,僅投資製作費就近人民幣4.4億元,全球總開支達人民幣8.2億元,全球最終票房為人民幣1.9億元。



邢立信


《埃及豔后》是由約瑟夫·L·曼凱維奇執導,伊麗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頓主演的劇情片,由20世紀福克斯投資製作。影片於1963年6月12日上映。

該片幾乎搭建了一個羅馬城,而影片最後的造價高達4400萬美元,算上通貨膨脹考慮,相當於2010年的4億美金之巨。

《埃及豔后》是當時好萊塢史詩片風潮的產物,米高梅1959年的一部《賓虛》摘得奧斯卡十一項大獎就足以讓20世紀福克斯對《埃及豔后》寄予厚望。為吸引注意力,他們拋棄了原本計劃的女主角瓊·科林斯,轉而啟用當時名聲正盛的伊麗莎白·泰勒,並公開宣稱給予其百萬美金的片酬,這在當時已屬天文數字,但是事後證明,製片方為這個選擇付出沉重的代價。

伊麗莎白·泰勒在該片拍攝期間的化妝和裝飾費用高達194,800美元,其中包括了65套戲服,其中有一套戲服竟然是用24卡拉的黃金布料製成的。

該片首次上映時票房僅有兩千多萬美元,還不及影片投資的一半,為了收回成本,福克斯公司多次重映,到了2004年,票房總算累積到了5千多萬。

20世紀福克斯因為對《埃及豔后》巨大的投入和微小的所得,幾乎破產,不得不變賣了263畝的外景地,此後扎努克不得不帶領20世紀福克斯公司,通過低成本的流行電影穩住陣腳,並在1965年憑藉《音樂之聲》820萬美元成本博得1.5億美元票房的收益才徹底扭轉財政困境。


紀錄之影


請原諒我幾乎無法用自己那貧瘠的語言來描述這部電影,這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史詩電影。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裝史詩巨片,大製作、大規模、大場面,製片商們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業意圖一覽無餘。1959年的電影《賓虛》稱得上是這股巨片熱潮中的巔峰之作,它同時也宣告了這個巨片時代的結束。難以想象的大實景拍攝,影片真實的質感是如今CGI所無法匹敵的,戰車賽馬異常驚險刺激,躋身影史著名片段,65mm攝影機也呈現了極為宏大的畫面。當然影片長度也是令現在大部分觀眾望而卻步的史詩長度,不過影片的節奏控制恰到好處,有更多的時間去刻畫賓虛從支配仇恨到被仇恨支配的心理變化,交響樂的旋律與當時特有的表演風格使得情感更富表現力。不過與眾多史詩電影相似,在賓虛復仇的故事下關於基督的宗教意味似乎更為重要,片中的耶穌從未露過正臉卻指引賓虛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如同故事作者在創作中相信了基督一樣。影片之所以成為不朽經典與二戰後美國國民對信仰的迫切需要以及美國的冷戰思想都是密不可分的。





電影世界的旅行者


上海堡壘成本3.6億,票房1.2億


資深影投人小杜


談起電影大製作,大投資,絕大多數人自然而然會想起好萊塢。好萊塢一向給人財大氣粗的印象,但凡有點希望,資本總是願意不遺餘力的堆砌大片,期望能夠在市場獲得瘋狂回報。利益驅動之下,好萊塢從不吝嗇自己的腰包,所以大片層出不窮。

為了打造大片,好萊塢可沒少費心思,比如《黑客帝國》中為了方便拍攝導演直接耗費巨資修建了幾公里的高速公路;比如為了拍攝《泰坦尼克號》,劇組直接還原建造了1:1的泰坦尼克號,影片成本2億美金,前後歷時2年;再比如《阿凡達》,特效鏡頭超過3000個;成本一個比一個高,令人瞠目結舌!

很多人因此認為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一定是好萊塢大片,但是事實上很意外,並不是!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不是來自好萊塢,也不是來自寶萊塢,也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蘇聯,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托爾斯泰經典鉅著改編,前後歷時5年完成,1967年的《戰爭與和平》!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都是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

第一,從直接成本看:

這部電影直接成本為5.6億,是美元!不考慮通貨膨脹,它也是當之無愧影史第一。《加勒比海盜4:驚濤怪浪》 投資3.7億美元,《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正義聯盟》投資3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2.7億,《異星戰場》 2.63億,《蜘蛛俠3》 2.58億,《阿凡達》3.1億,這些赫赫有名的大製作沒有哪一部的投資是超過蘇聯版《戰爭與和平》的!(以上單位皆為美元)

第二,即使考慮通貨膨脹,它也是投資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

因為它的拍攝時間是上世紀60年代,因為篇幅過長,最終分成多集上映,1967年首次上映完畢!也許很多人對1967年的5.6億美金沒什麼概念,舉個例子來說明,1968年中國我國GDP大約是26.6億美金,5.6億美金就相當於1968年我國GDP的五分之一,想想看我國現在GDP五分之一有多少?

鉅額投資是因為破紀錄的製作水準

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那幾場戰爭,製作方甚至考慮動用和實際參戰人數一致的軍隊來參與拍攝,但是因為難度實在太高,不得不放棄。即使如此,劇組也動用了破紀錄的12.5萬的部隊和35000多匹的戰馬,這部電影動用了超過30萬的群演,電影史上群演數量超過這部的只有1982年的《甘地傳》。(40萬群演)

30萬群演,需要多少物資就不多說了,用服裝來說明吧,當時有整整47家工廠日夜趕工為這部電影製作服裝!而在場景上劇組更是精益求精,在莫斯科的郊外1:1還原了克里姆林宮,以及相關配套的居民小區和機構,最後為了拍攝重頭戲——火燒莫斯科,這座為了拍攝而建造的臨時城市真的被一把火燒個精光!


這部電影震撼了全世界,獲得了1969年第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蘇聯電影能獲得美國評委的青睞,這難度難於上青天,這恰好說明了1967蘇聯版《戰爭於和平》足以打破任何傲慢和偏見,是一部真正劃時代的電影!

那麼,你認為未來有沒有一部電影能夠打破這部《戰爭與和平》的紀錄,再次震撼全球?


電影基本法


《戰爭與和平》

蘇聯版戰爭與和平,1968年前蘇聯版《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1968年啊),是世界電影歷史上投資成本最大的電影。

在拍攝拿破崙入侵俄國的戰爭場景時,蘇聯版《戰爭與和平》動用了12.5萬名演員和35000匹戰馬,並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軍裝,這一數字等於當年拿破崙那次戰役的前線人數,等於重新打了一遍這場戰爭,後來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影視洪


歷史上耗資最大的電影前五名1:史詩片:<> 共耗資:3億700萬美元2:災難片:<>共耗資:2億美元3:動作片:<> 共耗資:1億7000萬美元4:戰爭片:<> 共耗資1億4500萬美元5:科幻片<> 共耗資1億4000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