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兩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文|中醫李知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有聽話的孩子,同時就一定會有調皮的孩子。如果我們家裡的孩子比較乖巧懂事聽話的話,那麼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然而然的就會輕鬆許多。而如果家裡的孩子不聽話的話,那麼輕則會和我們頂頂嘴,嚴重一點甚至會在外面闖下大禍。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面,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更加的謹慎小心。在大部分家長的眼裡都秉持著“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針,這些教育方式或許會有些用處,但是我們要知道的,類似於打罵的方式並不是適用於對所有孩子的教育的。

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兩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張女士的孩子就是那種典型的“七歲八歲狗也嫌”的“熊孩子”。在事業上面張女士是典型的女強人,因此在眾多同事的眼中看來,既然張女士在工作中都能夠如此優秀,那麼在管理家庭上面一定也會更加的出色吧,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

張女士的孩子非常的頑皮,經常的會在外面闖下一些禍端,不是跟人打架了就是欺負同學了,經常會有同學的家長找上門來,對此張女士也是感到非常的頭疼。有些時候張女士會批評孩子兩三句,有些時候張女士則是會直接打孩子。原本以為打一頓就老實了,但是奈何張女士的孩子卻是越打越頑皮!

其實張女士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見的,有些時候批評孩子打孩子或許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終究是不會長久的。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過不了多久孩子還會舊錯從犯。說的嚴重一點的話,一貫的進行打罵式的教育方式只會讓我們更加適得其反!

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兩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一味的打罵只會助長孩子的自卑心理,是下策

大部分做家長的只知道兇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記性。但是我們卻忽略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大部分自卑的孩子都會有著一段難以接受甚至是有些陰暗的童年生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跟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那個人,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同樣也是最深的。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調皮的,孩子的好壞和父母的教育將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犯錯了,別人只知道打罵我們,我們會怎麼樣呢?

如果我們這個時候能夠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話,會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的簡單呢?

1、深入孩子的內心,想要教育好孩子,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這是上上策。

事情的發生肯定都是會有一定的原因的,所以當我們的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做的其實是學會深入孩子的內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給孩子袒露心聲的機會。在看過了眾多的家庭以後,我們總是能夠輕易地發現大多數優秀的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模式更像是朋友。

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兩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一般在孩子的眼裡,自己受了委屈一定會找自己的好朋友訴說。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妨就承擔起來孩子朋友的這一個角色,以此來縮短在孩子心裡自己和父母的距離。學會和孩子交朋友,孩子才會向我們敞開自己的心扉,從而才能夠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2、父母是自己做好榜樣,這樣孩子自然會少犯錯了,也是上上策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用切身的實際行動來積極地引導孩子。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什麼樣子的家長教育出來什麼樣子的孩子。如果家長滿口粗話,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也是這樣。如果家長隨地扔垃圾,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也會是這樣。如果家長蠻橫無理,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會變得蠻橫無理!

孩子做錯事,打罵只是“下下策”,這兩個方法才是“上上策”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樣。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這樣做的話,那麼就會給孩子留下一種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錯誤引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像樣子。因此,有些事情,只有我們家長做到了,孩子才能夠受到正確且積極的引導,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比其他人優秀了。最好是能夠給孩子制定一個做人準則,然後我們陪同孩子一起去遵守!

總結:總結來說,孩子做錯事情是在所難免的,有些時候就連成年人都會犯錯,更何況的孩子呢?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能夠對孩子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我們做到了上面的正確溝通丶以身作則,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聽話,越來越積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