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5至12个月,第一次发烧大多是因为幼儿急疹,妈妈该如何准备?


宝宝只是单纯的发烧,并没有其他并发症,初步都可以判断是幼儿急疹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注意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大于等于38.5度的时候,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宝宝精神状况良好的话,是无需吃退烧药的,退烧药只是缓解宝宝发烧时的不舒适。

我家宝宝当时发烧了三天,这三天当中就吃了三次退烧药,体温都在38度至40度,发烧的第三天晚上出了一身汗,体温就降到37度多,第四天早上体温也保持37-38之间,到了中午体温就恢复到正常,体温一恢复正常,身上、脸上马上出了疹子且排便有些稀,出疹子的第二天,宝宝的爷爷奶奶比较担心,为了换来老人的安心,就带着宝宝去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就是幼儿急疹,不需要吃药,只要多喝水,多休息,疹子两三天就会消失,我家宝宝是在出疹子的第四天才慢慢消下去,因此幼儿急疹并不可怕,只要宝妈多给宝宝安慰,安抚宝宝的情绪,因在这些天里,宝宝的情绪会比较急躁。


小Q


我们刚过去,记忆比较深刻。

半夜3点开始发烧,37.5,贴退烧贴。早晨起来38,继续物理降温,准备去医院,到医院38.5,验血是病毒感冒。因为我正好处在感冒期,所以担心是我给宝宝传染的,但是也不排除幼儿急疹,所以就多观察。回家后体温超过38.5就吃退烧药,但是泰若林24小时吃不超过4次,所以等到发烧38.9的时候才吃。

体温上升的比较快,而且明显晚上体温会更高,晚上一般39度以上,吃退烧药基本没用,靠物理降温:贴退烧贴,温水擦拭头,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一般一小时一次,一次5分钟左右,或是多次,每次1分钟左右。期间嗜睡,不爱吃辅食,我们逼着他多喝水。

到了第三天晚上体温37.5了,半夜就37.2,早晨起来看就出疹子了。

长话短说,特征:升温快,高烧不退,退烧药作用不大,我们白天能有几个小时体温在38.5左右,其他时间基本都是39.2-39.8,热退疹出

对策:勤测体温,物理降温,多喝水,高烧时可吃退烧药,泰诺林对小月龄宝宝会好一点,做到心中有数(不放心就勤去医院,我是觉得没问题,家里其他人都很紧张,所以每天去一次,听到医生说回去观察就放心了),降体温主要是为了防止小儿惊厥。体温高,但是没有惊厥,就多做做物理降温。

出疹后可以喝点香菜水,或是香菜水擦身,促使疹子发出来。一定要出疹后,还没出疹先不要用。

我们是半个月前出的,正好最热的时候,空调要开,不然会更热,但是宝宝会盖小被子。

注意:我们是第一次生病,所以走了不少弯路。1,要用温水擦身,不要用凉水😓 2,擦身只需要擦头,腋窝,手肘窝,腹股沟,膝盖后面,这些血管密集的地方,容易散热,手心脚心就不要擦了,前胸后背更不要,我家宝宝被我折腾了一天😭


青Christin


我觉得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好心态,不用慌,冷静判断。以下是我家幼儿急疹的过程:

4月13日晚上,宝宝突然开始发热,除了发热,没有其他症状,我之前看过小儿常见病的介绍,怀疑是幼儿急疹,就决定先观察,检测温度。

4月14日凌晨2点30温度37.1,早餐6点温度37.5,下午2点温度38,下午5点温度38.25,,马上到临界值了,所以五点半喂泰诺林1ml,半小时后微微出汗,温度开始下降,慢慢恢复正常体温。晚上又开始升温,10点回升到37.1,10点50达到37.5。因为之前看过崔玉涛的书,说如果其他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发热,那就24小时以后再上医院,因为可能刚发热时体内的病毒细菌还不容易被检测到,去医院也是白去。所以我决定第二天早上根据情况去医院。

4月15日凌晨1:50,温度38.5度, 再喂泰诺林1ml,2点50开始降温;早晨06:15时温度有到37.1度,08:25再量是38.2度。上午去社区医院验血,说是病毒性的,更加肯定我幼儿急疹的想法。医生开了点清热解毒的药,也让检测体温,让三天后如果还没好再回来。回家后我也没给吃药,主要是医生也没说出是什么,我问医生是不是幼儿急疹,她也很含糊的说不能确定。然后我继续检测温度,10点30温度38.8度,喂泰诺林1ml,温度降下来了;到下午四点半又升到38.9度,喂泰诺林1ml;九点37.5 ,十点38.7,喂泰诺林1ml。

4月16日凌晨4点温度38.3,喂1ml泰诺林,一小时候后退烧:10点50又达到37.7;3点温度到达38.2,喂1ml泰诺林。到晚上8点30,突然大出汗,8点50温度恢复到36.6,随后夜里一直检测,温度一直正常,结束战斗!

排便情况:14日上午大便正常,黄色成型,下午一点洗温水澡后,两点拉又一次大便,溏稀,墨绿色,可见未消化菜叶。小便量大。15日黄色稀便。

饮食:白米粥为主。多喂水。

睡眠:比平时白天多一觉,晚上爱醒,温度降下来时睡眠很好。

活动:精神状态正常,比平时活动力稍差一些。最后大出汗前几乎不出汗,吃退烧药也是微微出点汗。

恢复:退烧后的几天明显没有什么力气,以前爬栏杆蹭一下就上去了,那几天没劲,爬不上去。退烧后第二天早上就看到背上有好多红点子,然后是脸上,脖子上,手臂,腿上逐渐出疹子,然后又逐渐褪下去,整个过程大概三天,褪完后不留疤。

总结下来,家长需要准备的是:

1.人力:因为不能烧过39度,38.5时就要吃退烧药,几乎是两小时一量,白天还好,晚上可就难了,要三天都是一个人盯着肯定得崩溃。

2.时刻观察: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急促,腹泻等,一有情况立刻上医院;如果只是食欲略减,活动力差一点,都属正常情况。

3.安抚好孩子:热点时候挺不舒服的,尤其是升温阶段,尽量转移孩子注意力。而且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出汗多要补充电解质。

4.安抚好老人:好多好的方法其实爸爸妈妈都知道,但有时有老人在不就好办了,老人恨不得一烧就给退烧药,一咳嗽就上医院,要好好说服老人,摆事实讲道理,凡事夫妻俩好好商量。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本来还想上传我家孩子幼儿急疹出疹子的照片,让你知道疹子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还是不了,怕有密恐人士。(手动不好意思)


软绵绵的小刺猬


我家宝宝第一次发烧不是因为幼儿急疹,当时我也以为是。在生孩子前,我也储备了很多小知识,其中就包括这个幼儿急疹,因为不管那本书或者很多帖子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到这个。




我家宝宝第一次发烧是在10个半月的时候,就突然高烧,退了又烧,本来我想观察三天看看是不是热退疹出,但娃的精神状态及其不好,白天晚上的没法睡觉,第二天我就带她去医院了,后来发现是流感。所以大家也要看看是不是换季的季节,近期有没有什么强大的病毒出现。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幼儿急疹呢?

观察宝宝的状态,这个是最关键的因素,宝宝突然发烧了,但精神状态一直不错,烧的超过38.5度可能会吭吭唧唧了,可以先给退烧药让他多喝水休息一下。如果特别特别闹那我建议就要去医院了。

幼儿急疹能确认的时候就是热退疹出,在这之前医生通常也不会给你下结论的,一般会让你抽血看看,而结果就是病毒感染。如果出现细菌感染了,那也可能不是幼儿急疹了,要遵医嘱,对症下药。



我妹家孩子当时是烧了两天多就出现疹子了,开始是肚子周围有几个,然后后背开始有,脸蛋儿也有几个,慢慢就开始全身都起了,但两天也都下去了,这个每个孩子都不同,参考一下以下症状

  • 通常是没缘由的突然体温达39℃~40℃。退烧药给后烧退,药效过后体温又复升。
  • 宝宝精神、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 在高热期间也可能会不爱吃东西,烧退了再给就好。
  • 高烧时,多伴腹泻,大便溏稀,流鼻涕、咳嗽等轻微症状。 当然也有很多小朋友没什么症状,除了告诉。
  • 耳后、枕后能摸到黄豆、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
  • 验血常规通常医生会告诉你病毒感染
  • 一般在3-5天后会热退疹出。从颈部、躯干、腹部等开始蔓延到全身,不会痒痛等,不用干预,一两天基本就会下去了。生活照常就行。



幼儿急疹通常会自愈,不用特别的干预,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的。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就好。当然,如果期间有什么特效症状,或者宝宝严重哭闹等你判断不了的情况,也要及时去看医生。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


帅帅育儿


我来回答一下。上的礼拜急诊刚好。

宝宝还差三天六个月的时候,下午母乳的时候感觉身上有点烫,平时都是手脚,下半身凉凉的,一摸额头,有点烫,量体温看下,38.5,发烧了。平时宝宝闹人我就会习惯的量体温。因为妈妈总说什么病孩子不玩,就是闹的意思。赶紧拿出退钱贴贴上。然后喂水,因为之前做了功课,妈妈群里看到过幼儿急疹之类的文章。所以没有太慌乱。然后给老公打了电话,刚好也快下班了,老公打了车去了医院。验个血,没有炎症。拿了退烧药。我问医生是不是急诊,医生顺要疹子出来才知道,回家喝了退烧药。自己不肯玩,总要抱,当然夜里基本也要抱睡,或者趴在我和爸爸身上,夜里体温最高的一次是38.9度,期间就多用温水擦身体,白天就多洗澡。体温升高的时候不能洗。刚起床也不能洗,第三天早上吃完早饭给她洗澡的时候发现疹子出来了,后来去医院确诊,是幼儿急诊。幼儿急诊不能对风吹,自然风可以,不要和小孩子一起玩,会传染,而且会交叉感染,可以多洗澡,因为出疹子有的宝宝会痒.疹子会自然消退,不用过多干预。爸爸妈妈们放松心态,多多陪伴,抱抱宝宝。基本疹子出来三天就自然消退完了。


恩晓麻麻


我家宝宝是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出的幼儿急疹。当时宝宝毫无征兆的发烧,因为之前有过了解,在宝宝没有任何感冒症状出现的前提下开始发烧,那极有可能是幼儿急疹了,所以整个过程作为妈妈的我还是比较淡定的。但是因为毕竟是发烧了,自己又不是很确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了医院,经过验血之后结果是病毒性的感冒,医生说看到这个结果基本可以断定是幼儿急疹了。在确诊了之后,那就安心回家等疹子出来就好啦。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发烧烧了两天,在体温不到39的时候没敢吃退烧药,怕退烧太快影响疹子出来。好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虽然体温高,但是不影响吃,不影响睡,不影响玩,并且有可能白天退烧,半夜又烧起来,反反复复的。最先在耳朵后边发现小红点,神奇的是小红点出现了烧就退了,然后前胸后背都开始出,出了有三四天,就消退了,幼儿急疹就这么过去啦~~~

所以说在育儿道路上妈妈们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大卯小丁


我家宝宝现在5个月单20天,3天前开始没有原因的发烧,早晨还是37.5,中午就到38.5了,我赶紧抱着去医院挂了小儿急诊,抽了血,说是病毒性感冒,我问大夫,是不是幼儿急疹,大夫说不能确定,给开了退烧药💊和金银花颗粒,退烧药我没给她吃,一直物理降温,一天泡4遍澡,半个小时擦擦身上,4个小时换一个退热贴。可能是吃药的原因,宝宝伴着拉肚子,串水,一天拉7~8次,都拉到红屁股。白天还好,晚上热的厉害,浑身冰冷,头上出汗,跟水洗得一样,半夜里2个小时给她擦一次,我没睡好,宝宝也被折腾醒了😭,醒了又接着拉肚子。就这样熬了3天,今天突然不热了,慢慢的也不拉肚子了,身上开始起小点点,尤其是洗澡或者是她哭闹身上热的时候,点点明显,不哭的时候,不是很明显。在这3天,当妈妈的都明白,时间是数秒过的。这就是我宝宝出热疹的过程,值得说的是,有的大夫要给吃抗生素,一定不能吃,我们小区的大夫就让你吃抗生素,幸亏我没听他的,都没听我说孩子的病情,一看扁桃体有点充血,大夫就说,必须吃抗生素,抓紧时间吃,我说,宝宝前2天发烧,而且是第一次发烧,有点红,没事吧,多喝点水就好吧,再说别的大夫说,孩子不能一生病就吃抗生素,我宝宝是病毒性的(我抽血查了),吃抗生素也不管用吧。我们这里的大夫说,你不吃拉倒,你听别的大夫的,你来这里干什么,气死我了,我说,我来就是让您听听,孩子有点咳嗽,肺里没问题吧。最后没让他看,庸医害死人。今天第四天宝宝一点事也没有了。除了身上还有疹子,其他什么都不影响。


如果85682366


作为一名十个月宝宝的妈妈,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的宝宝是在九个月零一天的时候得的幼儿急疹。

先说一下经过,宝宝当天晚上八点左右发烧,当时体温38度5,我第一反应是幼儿急疹,但是不敢确定,决定继续观察。晚上持续检测体温,一点左右,体温39度,决定去北京。一路上宝宝精神尚可。到了北京挂上号,看上已经接近中午。大夫问诊后验血,确定是幼儿急疹。开了美林和健儿清解液。美林38度5以上服用,健儿清解液一天三次。医嘱:发烧三天不退或者出疹三天不退就再回医院。宝宝中途有拉稀症状。就这样在揪心中陪宝宝度过了他人生第一次生病。

初为人母面对宝宝第一次生病难免手忙脚乱,我想说,前期做足功课,心里有一定的底气,但这远远不够。最重要的,相信医生。38度5以上一定要去医院。然后就是听从医嘱。专业医院的大夫还是很靠谱的。千万不要自行在家相信百度,自行护理,宝宝高热容易惊厥,后果很严重。


dabaixiaobai


我宝宝11个月的时候突发热疹。我因为做好了功课,关注过相关育儿知识,所以心里有准备。知道5-12个月期间,宝宝一般都会有一次突然发高烧,然后起疹子,不需要怎么治疗,3天左右,宝宝疹子就会退下去,自动恢复。所以,当我家宝宝突然发烧起疹子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都手忙脚乱,差点送宝宝去医院挂急诊,我比较淡定的制止了。

这里需要提醒宝妈宝爸们,必须能确定宝宝是热疹才行。如果是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引起的发烧或疹子,要及时就医。

我说一下,我家宝宝发热疹的情形。他先是发烧,断断续续大概两天左右,一般热一会儿,然后就退了。晚上的时候更明显,热的频率相对较高,他的情绪也相对急躁。这个时候宝爸宝妈们就要多加关注了,一定要注意给他通风散热。我当时几乎晚上没怎么合眼,一会儿就摸一摸或量一量提问,喂他喝水。宝宝这个时候很脆弱,他对于母亲会很依赖,尤其是母亲的怀抱,而且要增加母乳次数,必要的时候抱着他。一切有利于让宝宝舒适和安稳的方法我都尽量满足他,尽量让他睡个好觉。

熬过晚上,白天相对好护理。宝宝在白天的精神头也相对较好,即便稍微有些发热也没有影响玩耍。我家宝宝断断续续发热2天以后,第三天一早就起了红色的疹子,主要集中在背部、屁股一直都腿弯,胳膊上很少,肚子上也少量。可能会有点儿痒,因为宝宝试图去挠,这个时候就要看好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注意通风散热。

如果宝宝痒的太厉害,需要去医院拿药水抹一抹。我家宝宝因为疹子第二天就消了,他自己也没有用力挠,所以准备了药水也没有用。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种疹子只要身体一发热,红疹子就变大,可能伴着痒,宝宝就会不舒服。希望家长们都时刻观察,注意这段时间的护理,陪伴宝宝走过这一时期。


以上是我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所言,不一定正确,只希望对大家有借鉴。


汝年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