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怎麼才能快速長高?

用戶6109618617029


凡事都有定數的,長高不必急於求成,讓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想讓孩子長高長好,必須要保證營養均衡。以前我侄兒很挑食,不愛吃綠菜和水果,愛吃零食和甜食,在同齡人中他不顯個子,他的爸爸媽媽也挺高的,人人都說侄兒肯定也是個大個子,直到上幼兒園前我完全沒有看出來侄兒會成為大個子,後來上了幼兒園,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一個學期沒見,慢慢的就長高了,所以想讓孩子長高,一定要均衡營養,葷素搭配,新鮮蔬菜和水果也不能少。


其次、我們常說的多曬太陽可以長高高,不防多帶孩子曬曬太陽,也可以長高。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的一件事,經常在外能見到的孩子往往比較高,而經常待在家裡的個子比較矮,除了遺傳因素外,跟戶外活動也有關係,經常進行戶外活動的孩子,不僅僅抵抗力好,個子也挺高,因為曬太陽可以促進鈣磷的吸收,孩子更容易長高,不過曬太陽也要分時間的,一般早晨10點之前,下午4點之後,切勿在中午帶孩子曬太陽尤其是夏季。


最後、注意休息是必不可少的。人體的五臟六腑各自有各自的運行時間和休息時間,不要在該睡覺的時候還玩,那樣也不利於長身體。我兒子以前跟我在店裡,睡覺習慣不太好,經常晚上十點半了還沒有睡覺,有一次朋友帶孩子來我家玩,我突然發現朋友的女兒快和兒子一樣高了,她女兒比兒子小一個月,就跟朋友閒聊了幾句,朋友說:她也發現她女兒猛長了,原來是她女兒這兩個月以來每天九點都準時睡覺,休息好了,個子也長高了。


孩子長高與否,與很多因素有關,不能急於求成,只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營養均衡,他一定會健康成長的。


果果的媽咪


小孩長高會遺傳父母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和良好的營養讓個子長高。

想快速長高父母就要抓住孩子長高的幾個黃金時間段,一是長高的基礎階段1-9歲,這是孩子長高打基礎的階段。二是長高的突增階段10-16歲,此階段孩子對鈣的需要特別多,一定要多鍛鍊,營養豐富。

三是衝刺階段男孩子17到26歲,女孩子16-2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軟骨還未真正癒合,如果通過合理有效的治療和補充足夠的鈣離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漫步畫卷


這個問題其實很寬泛,如果從醫學角度上,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對孩子身高有影響的因素太多了,從大的層面有遺傳、營養、運動、睡眠、心理、宮內發育、性發育、內分泌情況等多個方面。有些孩子本身遺傳身高也不算太高,但也算不上矮小症,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對於這種情況,建議還是從生活習慣調整上入手:飲食、運動、睡眠、心理。

在飲食方面,我們家長有兩個誤區非常常見,一個是為了讓孩子多長個,讓孩子多吃,實際上吃的太多,餐後血糖高,是不利於自身生長激素分泌的,我們希望家長做到的是調整飲食結構,注意多吃富含蛋白的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高糖和油膩的食物;另外一個誤區就是有些矮小的孩子經過規範的檢查後使用生長激素治療一段時間,也開始長個了,會從原來的不愛吃變得愛吃,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愛吃了,所以長個了,繼而放棄了治療,實際上,孩子3歲之前長高的主要調控因素是營養和生長激素,到了3歲之後,主要調控激素是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到了青春期,是性激素和生長激素。3歲之後孩子還是矮小,很大程度上,跟營養關係就不大了,孩子不長個,不愛吃,實際上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吃多了,就會營養過剩。所以,是因為生長激素治療,孩子開始長,營養需求大了,自然愛吃了,而不是顛倒因果,繼而放棄治療。


運動方面,鼓勵孩子多做縱向運動,比如跳繩,由於跳繩簡單易行,對場地要求低,同時方便計數,能夠量化進步,還有一定的趣味性,被一些專家稱為最完美的長高運動。研究證實每天跳繩30分鐘,連續跳20周,就能達到比不跳的對照組同齡多長高1.5釐米。對於很多矮身材孩子,1.5cm是多麼的寶貴。運動最好的時間是晚飯前的兩小時,這個時候孩子空腹個七八成了,再加上運動,可以促進但要注意不要運動完了,晚飯吃太多。


睡眠要早睡,人體自身的生長激素分泌是脈衝式的,每3-4個小時分泌1次,高峰是在睡後1小時達到深睡眠狀態時,分泌量是1天總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可想而知,過晚睡眠會讓這個高峰延遲和減損,非常可惜。

人體自身生長激素分泌量兒童期為16-20ug/kg.d,青春期為20-38ug/

kg.d

,我們對於矮身材兒童治療中每天注射的生長激素平均劑量為0.15IU/kg.d,也就是50ug/kg.d,但這可是花錢的呀,可想而知,孩子的飲食運動睡眠對於長高是多麼的重要,我臨床經驗也能體會到,同樣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孩子,生活習慣能夠調整好的,比和用藥前沒有什麼改變的,效果差異是很明顯的。某種意義上,這是從生物學角度上證實了“自強不息,天道酬勤”的道理。


最後,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人會問,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長個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夠和諧,缺乏關愛,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如焦慮等,都會使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他們的身高比在和諧環境中得到多方關愛的孩子矮。國外學者把因為缺乏愛撫和關心而停止發育,身高進展緩慢,成為矮身材的稱為“社會—心理—矮小綜合徵”,也有人稱之為“社會心理型侏儒”,還有個提法叫“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這主要是下丘腦、垂體系統機能受情緒抑制,進而引起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減少。這樣的孩子除身高較矮外,可能還有智力發育受影響、多飲、多食、獨語、多動、人際關係不協調等異常行為。還有可能睡眠不踏實,缺乏安全感,有時在夢中喊醒、哭醒等,這些情況會當然會影響到睡眠質量,進而影響身高。國外也有研究發現,一旦這些孩子解除負面的心理因素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能夠迅速的出現追趕性生長,身高可以達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如果回到矮小症的診療上,我們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2006年發佈的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有一定醫學基礎的家長可以看一下;另外要根據我們不斷學習、研究的一些新的進展、經驗,包括臨床醫生自己的判斷等進行分析。簡單說,就是診斷病因,對症施治。

前面提到的要做各種檢查,是診斷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還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這些非常考驗醫生的臨床判斷,現代醫學在本質上還是經驗醫學,所以矮小要看好,經驗是很重要的。我看矮小已經十多年了,但仍然樂此不疲,不斷鑽研。

病因找到了,有些是能解決的,比如先天性的甲低,補充甲狀腺素就會立竿見影,或者像性早熟,目前不矮,預測終身高會矮,我們會採用抑制劑來抑制早熟的過程,讓長個的時間拉長,最終避免矮小。但有的病,特別是遺傳基因問題導致的疾病,我們目前是無法從病因解除的。所以會採取替代治療,典型的就是生長激素的補充。目前,生長激素是唯一的能夠起到改變身高作用的藥物。還有一些其他的藥物,醫生會根據病因針對性的應用。

家長要明白一點,矮小是疾病,哪怕是目前找不到原因,我們歸類到特發性矮小這一類,但相信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會找到影響長個的病因。所以哪怕很多偉人個子都不高,但總體而言,矮小是影響孩子健康,造成兒童期和成人階段多種心理、社會問題的根源,家長一定要規範治療。至於如何治療?要相信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而不是回去聽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偏方,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