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非常不中肯怎麼辦?


期末考試結束後,班主任都會填寫每一個學生的《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冊》評語,如果家長髮現班主任給你孩子的評語缺乏中肯,那我建議你要慎重對待,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發牢騷喲,怎麼辦呢?下面我給你幾點建議。

第一,家長自身要對孩子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只有你瞭解孩子才能和正常引導。

要說最瞭解的孩子是班主任老師嗎?顯然不一定見得,因為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才是最本真的一面,在學校裡可能會在不足方面有所收斂。如果家長平時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你應該能從生活、學習、品德、社交等各方面對孩子加強培養。只要家長有目標地教育和培養孩子,自然會對孩子的實際表現心中有數。在這個大前提下,家長再結合班主任給孩子的評價進行交流,先把老師提到的優點結合事例與孩子交流一番,再結合不足拿出事例進行交流,讓孩子看到不足,家長再激勵孩子下學期努力改變不足即可。

第二,班主任的評語是否客觀,家長如果綜合素養較好,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實話給家長講,每到學期末的時候,不少班主任考在填寫學生手冊時,並不一定真能客觀描述每個學生的實際表現。一方面受制於班主任的總結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要看班主任老師是否能夠花時間去認真做評價。如果家長素養較好,看到班主任給孩子的評語,你很容易一眼就能看出來客觀與否。如果孩子有哪方面能力不足,你並不要擔心,如上面我所講的正常引導孩子即可。如果說評價本身不客觀,笑著對孩子說,老師有可能對你的印象還不夠深,希望你下學期繼續努力喲。

第三,家長可以讓孩子來參與自我評價,看看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如何。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一看到班主任給孩子的評語不符合自己的意願,就會心裡隱隱不快。如果你只想聽老師專挑好聽的寫,那就有點自欺欺人了,要知道理性的家長會正視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或者問題,借寒假或新學期的時間,盡最大可能去改變孩子身上的缺點或不足。但是在此之前,必須要讓孩子參與到自我評價中來,家長可以結合班主任的評語,分別列出一些關鍵詞,給孩子做引導,讓孩子回想自己的表現,列舉出一些事例,來印證自己表現出色的地方,或者表現不足的好方。只要家長持寬容與激勵孩子的心態,孩子反而願意和父母說出心裡話。

結束語:班主任評語只是概括性的評價方式,老師一般不會在評語中寫過多的內容。因此,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點評每一個孩子。當家長髮現班主任老師評價不中肯時,你只需要保持理性的心態,按著我上面給你的建議去思考即可。但不管怎麼說,要積極引導孩子,絕不能有不滿心理,那樣會真引發孩子對班主任的不滿情緒,果真發生了,將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甚至是影響他今後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寒石冷月


“不中肯”的意思,是過分褒揚,還是過分貶抑?

前者是常有的,後者卻少見。期末評語主要是給學生看的,應以鼓勵為主,適當指出不足。即使指出不足,也應該措詞委婉地提出建議和希望,而不是直接給出否定性評價。比如:

  • 給寫字不認真的學生的評語是“如果你能改掉字跡潦草的毛病,就是一位優秀的學生了!”

  • 給學習不努力的學生的評語是“只要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來,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 給學習方法不對的學生的評語是“建議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成績一定能提高。”

  • ……

期末評語是階段性評價,要對學生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也要針對學生的不足給出指導和建議。表揚和鼓勵永遠是有用的,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如果給予否定,希望孩子“知恥而後勇”,只會收穫失望。

因為給孩子的評語,也常被家長閱讀到。“孩子是自己的好”,這個道理誰都懂。以致,很多教師在寫評語的時候,更加不敢太客觀。不但不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還不吝用上溢美之詞。

可是,有些孩子,想說他們的缺點很容易,想到尋找他們的優點,還真有些困難。教師只好使用那些大而空的套話才穩妥。比如“熱愛祖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之類。這些話,用在誰身上都不會錯——當然也不貼切。

套話用得多了,就形成了模板,甚至還可以用軟件直接生成。寫期末評語,對很多班主任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看似只有一段話,但要針對每個學生,寫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其實很不容易。不但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要求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如果平時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夠細,動起筆來,就無話可說,只能用套話來敷衍。家長看到的那些不中肯的評語,很大可能,是教師套用模板,再略作修改而成的。

對於這樣的評語,家長不要太放在心上。孩子到底表現怎樣,一是自己留心觀察,二是找機會和老師面談。

另外,班主任給學生寫評語,還是不要使用模板。只要是用心寫的評語,即使文辭不是那麼優美,學生和家長也能感受到你的誠意。有誠意的評語才有價值,假大空的套話,比印在成績單上的廣告更令人生厭。


毫米


你感覺不中肯的意思肯定是覺得老師的評價不符合你對孩子的評價。

這是正常的。老師眼中的孩子和父母眼中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

先說父母眼中的孩子。

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縱然孩子學習不好、不幹家務、不懂禮貌,但在父母眼中總能找到孩子的優點並且放大。

但老師眼中的孩子呢?

老師看學生會更客觀,畢竟班上學生多,肯定會有個比較。你認為孩子學習好,但有的孩子學習更好,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懂禮貌,但有的孩子表現得更好,這都是正常的。

那麼老師的評語一般是怎麼寫的呢?

第一:注重優點,以表揚為主。

畢竟是小孩子,我們的教育還是以鼓勵為主,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長也喜歡聽老師表揚孩子。所以我們的老師基本都是以表揚為主。就算提醒缺點,語氣也是善意的。比如:

“你的字再認真一點就好了”

“你的學習態度再認真一點就好了”

“上課小動作再少一點會更好”

“學習積極性還不夠”等等。

第二:套話比較多。

也就是說一個評語用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是合適的。比如:這位同學熱愛勞動、關心同學、樂於助人等等。因為寫的多了,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的話針對每個學生。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從網上找到很多評語,然後照搬或者稍微改一下就用了。真不是老師懶,而是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一些孩子。因為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基本都大同小異,想寫的都不一樣真的很難很難。

第三:家長對期末評語真的不必太較真。

特別是對於老師的一些表揚鼓勵的話家長真的不必過分在意。孩子怎麼樣?你心中難道不知道嗎?

老師表揚了你孩子,不必驕傲,對於老師指出的缺點努力改進就是了。

至於老師的評語你感覺不中肯,也是正常的。老師在校看到的孩子和你在家看到的孩子肯定是有所差別的,也不用過分介意。

期末評語只是老師的一項工作,很多老師也只是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已,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認真去做。想了解你的孩子,平時多和老師溝通,通過期末評語來了解你的孩子,是不是太遲了。

當然,這也許是我們的某些老師工作做的不夠細緻,套話比較多,並沒有認真的去對待,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總之,作為家長,平時多和老師溝通,對期末評語真的不必過分較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人生如夢LLH


第一——

家長稍安勿躁,首先要搞清楚班主任對孩子的評語是不是非常不中肯!

因為不少孩子在家裡、學校的表現不完全一樣,甚至差異很大!

有的孩子在家裡很乖,但在學校裡很頑皮;有的孩子正好相反,在學校裡很乖,在家裡很頑皮;當然絕大多數孩子在家裡和學校表現是一致的,在家裡是好孩子,在學校是好學生。

題主應該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家裡很乖,在學校很頑皮”?如果確實是這種情況,那麼老師的評語就不是“非常不中肯”,而是“非常中肯”的。

家長就應該接受,並教育孩子改正毛病缺點。

第二——

家長通過去學校和老師、學生調查,確認老師的“評語非常不中肯”,

那麼可以這樣做:

01——

和老師溝通,指出老師這樣做,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危害極大,淆亂是非,誤導孩子!

“評語非常不中肯”,會誤導孩子把優點當作缺點,把缺點反而當作了優點。於是在以後的日常行為中,很可能會發揚缺點,克服優點!這樣,就把孩子害了;說得嚴重一點,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所以,家長應該要求老師給孩子重下評語,必須做到“非常中肯”。

02——

家長心中應該有一杆秤,應該有是非標準!給孩子明確指出,孩子身上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優點,什麼是缺點;孩子應該發揚什麼,克服什麼。

——一句話,給孩子指明日常行為規範、標準,也即今後發展的方向!

因為孩子年紀小,缺乏判斷力,所以家長有必要幫助孩子判斷,幫助孩子搞清是非、優劣,為孩子指出人生的光明大道!

建議這位班主任——

今後給孩子們下評語,儘量多鼓勵,少批評,多說優點,少說缺點,尤其不要一棍子打死,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體無完膚!這樣,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失掉了自信心,一蹶不振,就徹底毀了。

老師在寒假時給學生的評語,尤其應該好一點,讓孩子們有一個好心情,天真爛漫、歡樂安詳地過一個春節!

不要因為“非常不中肯的評語”,給孩子們造成心靈陰影,整個假期悶悶不樂,愁眉苦臉!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非常不中肯,從一名教師的角度來看,基本不會發生這種情況,評語是班主任對學生在校表現的綜述,孩子在校表現,家長並不知情,怎麼知道不中肯?

家長認為班主任對孩子評語非常不中肯,是因為孩子在校和在家表現的差異造成的。孩子在集體場合跟家庭的表現,有的甚至是判若兩人。而學生在校表現,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班主任,家長只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現。

家長有這樣的看法,我認為還是從瞭解自己的孩子出發,先不要忙著下結論。非常不中肯這種話,是在調查之後而不是憑主觀判斷就可以得出的。班主任有必要對孩子下個不中肯的結論嗎,這樣起到什麼作用,專門想達到讓家長反感的作用?

除非班主任是神經病,別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家長認為不中肯的評語,不用問,就是班主任沒有說孩子好話,而是指出了孩子的缺點,家長心裡不舒服了。也許,班主任確實應該婉轉一點,但直言也不是壞事,如果孩子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難道不需要直言嗎?

在對待班主任評語的這件事上,家長切莫玻璃心,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家長都如此玻璃心,孩子的玻璃心是必然的。加上家長在孩子面前發發牢騷,孩子就更會受到很不好的影響,這樣想讓孩子進步,是很難的。

正確對待班主任評語,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果真的有什麼不妥,也應該跟老師溝通交流,而不是隨便質疑,這才是家長的正確態度。


當代師說


據我所知道,確實有一部分班主任在給學生寫評語的時候敷衍了事,不夠認真不夠用心。大部分的班主任還是很用心地寫評語的。

不夠認真不夠用心的班主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班主任自己寫評語,但評語不夠中肯。

班主任寫評語不夠中肯的原因一是班主任不夠了解學生。平時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班主任沒有用心觀察,在寫評語的時候就會不夠準確不夠中肯。二是班主任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全班學生的評語,只是在完成任務,因此出現相似的評語、不夠中肯的評語。

2、學生的評語是班主任叫學生代寫的。

這種情況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就被班主任叫去寫過評語。那時我就知道,不要太過看重評語了。我當了老師後,也見過其他班主任叫學生參照中學生守則要求來寫評語的。

當然,大部分的班主任都是自己寫評語,而且寫的很用心。而且一般寫評語也是先在草稿本上根據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寫好評語,到了期末考試,就再寫上操行評定手冊上去。

不知你是從怎麼判定班主任寫的評語不夠中肯的?是與你瞭解的孩子的情況不一樣?

當然,不管怎麼樣,個人認為你或者孩子實在在意就直接問班主任,是從孩子的什麼表現寫出這樣的評語的。其實,你不必太過在意,也許這評語就是一學生寫的也難說。

如果是孩子很在意,你就直接問班主任,當然,如果班主任寫的評語對孩子的評價很差,作為家長你應該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要不然孩子會很鬱悶很自卑。如果確實是班主任不夠了解寫的或是叫了學生代寫,家長可以指出班主任的問題,相信班主任下次會改正的。


化學姐話教育


家長覺得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非常不中肯,這對家長和孩子是個挺嚴重的問題,必須嚴肅面對,這個孩子應該在小學,中低年級可能性大,到初中家長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信息的隔絕,現在的一些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並不懂教育,現在規定不讓在家長群發成績、排名、違紀搗亂信息、不完成作業名單、測驗結果,造成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家長什麼也不瞭解,不知道孩子的真實信息,還以為孩子很好呢。舉個例子,我孩子上初中時,班主任在群裡什麼都發,家長隨時掌握孩子動態,特放心,初二時,班主任孩子高考,老人病重,發的很少,家長對孩子的學校表現一點底也沒有,好在初三時,老師家中事少了,又天天發,我們做家長的才鬆了一口氣。

第二個原因是家長和班主任觀察孩子的角度不同,致使一方對孩子的瞭解不客觀。那麼是應該相信家長還是相信班主任呢?對不起,我們應該相信專業人士,一定是班主任對孩子的瞭解更客觀。因為家長只瞭解自己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孩子的優點放大,而把缺點忽略,班主任是把所有孩子對比著看,優缺點一目瞭然。還是舉例子,那是十幾年前,朋友的孩子在小學二十多名,到本地初中後到班上十四五名,告訴我孩子進步了,非常高興,問我考上縣一中有多大把握,但這朋友根本不知道,小學尖子生早已流失到更好初中。我告訴他,他孩子這個初中,想考一中得班上前三四名,考二中得前六七名,如不能進步到這個名次,得上農村高中,結果如我所說,這個孩子通過高考移民才考了個大專,那時雖擴招,但沒現在這麼多。

第三個原因是換班主任了,而且這個班主任是負責任的好老師,敢於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是為學生好,而家長卻像被扒了底褲一定,這種心態要不得。

最後,希望家長擺正心態,多和班主任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直面孩子的問題,要知道孩子的學習(名次)和紀律在班上的位置水平,知道孩子在學習習慣和上課聽講的注意力上與優秀學生的差距,客觀瞭解孩子,和老師共同努力,促使孩子進步。


千里走單騎1972


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中肯,該怎麼辦?

我認為,大部分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並非草草了事的。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表現評價,與學校里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往往是由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

有的還是在家是乖寶寶,到了學校裡卻變成了淘氣包,這樣的例子其實並不少見。

對老師而言,他的期末評語並不能夠完全參照孩子在家中的情況,而更多的是以他的學校的表現為基準,才進行評價的。那如果這樣的評價,讓家長產生一定的落差,自然就會認為老師的評價並不中肯。

但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都應該相信班主任都應該可以根據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

家長如何進行調整

對於家長而言,如果真的認為老師的評語並不客觀公正,那也不妨與班主任老師進行一下合理的溝通。將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和班主任老師推心置腹地說一下。

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機會,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中的真實情況。

事實上不僅可以直接往老師進行求證,家長還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口中,瞭解到孩子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和行為規範表現。

通過多方的佐證和情況的瞭解,家長才更有發言權。

當然如果核實下來,的確可能是班主任老師的疏忽,那我相信通過合理有效的溝通,班主任老師也會將孩子的期末評語進行適度的修改,以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但是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認為家長還是應該聽從老師期末評語中的想法和意見,並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鼓勵他們能在下學期可以做得更好。

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家長只有更加配合老師的想法,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讓孩子在更好的教育環境中進行成長。


Wunei媽媽微課堂


班主任對孩子的期末評語非常不中肯,是指班主任的評價擴大了或縮小了優缺點,還是指班主任評價的驢口不對馬嘴呢?還是因為孩子在你眼裡和在老師眼裡確實不一樣呢?

孩子家長想通過老師的評語瞭解孩子在校表現,尤其是寒假春節期間,就是平時一點也不關注孩子成績的家長,也許是因為有春節或過節有時間的緣故,都會有意無意的加大對孩子的關注。而事實上,寒假期間,老師給孩子的評語大多都不夠中肯或評價不準確,因此,建議家長對老師的評語別太在意,更不要較真,因為評語本身大多就只是個應付或個形式而已,確實沒有必要和它較真。

那麼,班主任的評語為何不中肯呢?原因大致如下:1.時間緊,任務重,大多數評語是老師連夜趕出來的,有的是在學生期末考試前提前寫出來的。大多數中小學都是在考試後直接放假的,在學生的成績還沒出來前,班主任就得提前寫評語,否則放假時無法按時發給學生,連成績都沒出來,老師根據估摸著這學生能不能進步或會不會退步來評價,評價能中肯到哪裡去?有的學校是在考試後的第三天放假,成績剛出來一天,班主任老師需要連夜趕出來所有學生的評語,疲勞作戰,也不會中肯到哪裡去。2.班主任不是對班裡的每一位同學都瞭如指掌,這就造成了班主任對每一位學生的評價不一定都那麼恰如其分,或恰到好處。3.班主任寫評語往往是為了完成學校的工作要任務,由於常年的要求常年的做法,這讓好多班主任對寫評語這件事本身就不夠重視,往往流於形式。而很多班主任為了儘快完成任務,為了趕時間,有時不得不採取分類去寫,就是成績靠前的這部分同學一樣的評語,成績靠後的同學給寫另外一種一樣的評語,有時甚至千篇一律,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評語,又能中肯到哪裡去呢?4.班主任在寫評語的時候,往往會擴大優點縮小缺點,這樣寫似乎更符合上級的要求,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少談孩子的不足。以上4點是造成班主任評價不準的原因。另外,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現不一定一致;家長和班主任的出發點看問題的角度或角色不同,都會得出不一樣的評價。

綜上所述,班主任對孩子的評價不一定中肯,不一定合適,這很正常,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不止。還是嘗試著用更多的時間,多去了解孩子吧。


我用相聲說教育


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末評語,我有3點看法:

1,家長和學生要正確對待。

一份象樣的評語,是對孩子一學期在校學習生活成長的概括總結。對老師總結出的學生收穫和長處,要戒孩戒躁,繼續去發揚;對老師指出的問題或者提出的希望,要認真聽取,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認識態度,積極正視不足之處或者努力方向,千萬別諱疾忌醫,不願聽到、看到一切不順心的話。當然,評語不中肯,則另當別論。可以先在自我反思的前提下,積極和老師去溝通,或者只當老師在加勉。

2,班主任寫評語要力求客觀公正,筆下有鮮活的人和物。

好的評語,就是一個鮮活學生的準確畫像。既要有主流方向,也要有需要改進的支流問題的準確定位,還要有鼓勵和希望。切忌依樣畫葫蘆,套路八股,多人一像,眾人一詞,那樣寫出來的評語,肯定會不倫不類不中肯。

3,現在有流行的“班主任精典評語”示範,貴在借鑑,不能生搬,還是自己寫出有個性的學生評語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