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何时研制出?驰援武汉情况如何?央视连线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和郑霞医生

一边是全社会热切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一边是全国医疗机构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这场“疫情战”战况如何?

1月28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感染病学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和浙大一院驰援武汉的郑霞医生,向她们了解最新情况。

疫苗何时研制出?驰援武汉情况如何?央视连线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和郑霞医生

白岩松:还要多久能出疫苗?

李兰娟院士:

分离病毒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通过疫苗株以后,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制备疫苗要有个过程,拿到疫苗株需要一个半月,之后还需要一个半月的审批过程。

白岩松:确诊病例是否正在靠近峰值?

李兰娟院士:

目前的增加在我们的预计之中。前段时间,各个省在潜伏期的感染者都应该逐渐发病了,现在应该处于发病的高峰期。如果隐性感染的人全部找到了,感染的人全部隔离了,那在14天潜伏期之后,会慢慢往下降。所以,严格查出感染者,严格地隔离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白岩松:日常是否需要带手套防止接触传播?

李兰娟院士:

病人从呼吸道飞沫出来以后可能污染了周围的一些环境,当我们的手到处摸的时候就可能受到污染(手再接触口鼻、眼睛部位)而感染,所以我们提倡大家勤洗手,以来切断传播途径,让预防工作做得更到位。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是需要戴手套,但是外环境接触量有限,勤洗手即可。


此外,白岩松还连线了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卫专家组成员郑霞。郑霞是最早到达武汉的第一批驰援医生,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晚上她绕道到达武汉,就为及时尽自己一份医者仁心。

离“家”近一周的郑霞,现在在武汉怎么样了?让我们通过央视的镜头,了解下她在武汉还好吗?

疫苗何时研制出?驰援武汉情况如何?央视连线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和郑霞医生

白岩松:目前,支援的医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郑霞:

我23号到达武汉,24号入住武汉金银潭医院ICU,里面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有些医生已经累倒或者病倒了,所以人员相对紧张,工作压力很大。经过这几天的调整和比较多的医护人员驰援以后,人手多起来了,诊疗也规范、流程化起来了,也可以开展一些需要人手比较多的治疗措施了。

白岩松:现在还缺什么?

郑霞:

缺的是有专业技术有资质的ICU、感染、呼吸医生和更多的防护用品。护理人员一般4小时轮换,甚至6-8小时,防护服有限以及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我们只能少喝水,还是比较辛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