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你家乡认为很好吃,但是外地人却觉得不太好吃的美食?

亚亚X


沙示汽水——只有广东人才爱喝的饮料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可口可乐,而广东人最特别,他们的童年都是沙示汽水给的!每逢外地的朋友来到广东,我们广州的街坊请吃饭肯定会叫上一瓶沙示,让他们尝尝地道的广州味道,但最后却被吐槽说“你怎么给凉茶我喝!”,其实沙示也是碳酸饮料的一种,比可口可乐更清凉,比凉茶更甜,也是这就是一种只有广东人爱喝的味道吧!


广州笋嘢益街坊


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独有的美食,当地人爱不够,但外地人却避之不及。

我的家乡在江苏宿迁,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到18岁当兵出来一直到现在,家乡成了异乡,每年或者两三年抽空才会回去住几天。

说到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一道下饭小菜那就是酱豆子,也叫盐豆子。这个在环徐州地区几乎都是家家户户的挚爱,但我在外地生活的时候,我父亲过来的时候带过来,外地人却不吃,觉得这个酱豆子有点点臭味。

是的,酱豆子是有点臭味的,这要从它的做法来谈起。

酱豆子是使用黄豆、辣椒、生姜和花椒都搭配制作而成,主料就是黄豆。

黄豆要煮透,到用手指轻轻一捻就捻碎,质感如同老豆腐那种,但还是要保持豆形。

煮好的黄豆用蒲包装起来之后密封,记得小时候条件简陋,母亲都是将装满黄豆的蒲包放入稻草垛子里面,大概捂5天左右。使其发酵,发酵之后的就是日本人特别喜爱的那种纳豆,如下图

扯黏拉丝的状态就是发酵好了,这个时候的豆子我们本地人是不习惯吃的,感觉味道怪怪的,况且这个时候还没有加盐和任何的调料,再加上这种黏丝拉缠的看上去有点烦。但搞不懂日本人为什么喜欢吃这种状态的纳豆,不解!做好的盐豆子之所以臭,就和发酵有一定的关系。

准备好的干辣椒用磨碾成酱糊状,酱豆子和川渝地区的水豆豉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老家的酱豆子是调的辣椒酱,而川渝地区吃的水豆豉调的是剁椒,这个是唯一的区别。找一个容器,一般是比较大的瓦缸,将生姜剁碎。将辣椒酱以及生姜还有发酵好了的黄豆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封上盖子,三四天之后就可以吃了,这就是著名的苏北酱豆(盐豆、腊豆)。一般可以吃几个月,如果到了天气热的时候还有很多,就晒干,这样就成了干盐豆子!


食赏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是个地道的北方人,却在南方上的大学,这四年的时间不短不长,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南北方饮食差异的感受。

我家乡在山东淄博,那里有一种美食叫做博山酥锅,历史悠久,味道浓厚,肥厚的五花肉在高压锅长时间的炖煮下会变得肥而不腻,充满胶质。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煮上那么一锅,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意思是说做酥锅的原料没有那么讲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搭配。

当然,这只是引题,接下来容我详细说一下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话说那是我上大二那年,过完年要开学了,寻思着我宿舍那五个崽子这时候不定嗷嗷的要回去呢,我就想是不是给他们带点东西过去呢?就跟心意相通似的,我与他们一通联系,都约定好了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回去。

正在我发愁带什么的时候,家里炖的一锅酥锅出炉了,刺激的肉香与醋香一下子打断我的思路,在吃到第五块肉的时候,我想明白了,就给他们带这玩意。

由于酥锅不保鲜,我就只能从超市给买了一包抽真空的酥锅,就这么带着酥锅一路来到了成都。

到了学校,二话不说,哥儿几个先找了个饭馆,什么毛血旺、酸菜鱼、回锅肉一起整了出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接下来就看大家各显神通了。

广东的拿出烧鹅,苏州的拿出盐水鸭,总之是拿什么的都有,到了我这,我就把酥锅拿出来了。

从包装袋里倒出来,这东西是黑乎乎一坨,里面倒是不难分辨哪是海带哪是藕片,但也确实不像刚做出来那么油光焕发。

可以看出来,这酥锅绝对是加了五花肉的,只是长时间炖煮,肥肉全化在里面了,变成肥油,虽说吃着素菜也有了肉味,但毕竟少了几分大口吃肉的痛快。

我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的伸筷子,吃到嘴里就发出了奇怪的“嗯?”,我忙问他们怎么样,结果几人都摇头说不好吃。

有的说醋味儿大,可我从小吃到大,就没有在酥锅里吃到醋味,虽然我知道酥锅要加醋,但这醋主要是增香的,并不是要改变它的口味。

还有的人说太油腻,我的天,盐水鸭不油腻吗?再说了,五花肉加的越多越好吃啊,我吃过只加腿骨的酥锅,虽然也有肉味,但香味就大打折扣,与五花肉的香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的说太咸,一听这话,我端起酒杯,说:“来,喝杯酒漱漱口。”

总之,酥锅这种美食,似乎在南方不怎么受待见,想想也是,南方人口味要么清淡,要么重油辣,像这种鲁菜中酱香型的味道可能不怎么适应,不过也无妨,毕竟酥锅的历史与味道传承并不会因为我们几个的品尝而出现改变,这个味道,有我们知道就足够了。


阿虏的人生菜单


如果要说西安人很喜欢吃,外地人不习惯吃的东西,那应该就是牛羊肉泡馍了。

牛羊肉泡馍对于大多数西安人来讲,绝对是一种特经典、特受欢迎的美食。食辰君甚至在很小的时候,以为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当属牛羊肉泡馍了,曾经还幻想过:以后挣钱了,一定要顿顿吃泡馍。

我的姥爷,也很喜欢吃牛肉羊肉泡馍,甚至于他的牙齿都掉光了,咬不动牛羊肉的时候,他还想吃。

但自从发生了一件事后,终于让我“从井底跳了出来”。在我高中的时候,一天,带着一个来自陕北的好朋友,去吃我认为最好的泡馍馆吃我最喜欢的小炒(泡馍的一种经典吃法)。

众所周知,陕北人是吃牛羊肉的,但是在我兴冲冲的请他吃完一顿泡馍时,他给我讲这是他吃过最难吃的西安饭,没有之一!!

听了他说这样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沉思。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地方的备受欢迎的美食,可能,仅仅是,符合当地饮食人的口味。以至于这种特产,是否被外地人接受,是否被认定好吃,并没有太大关系。








长安食辰


豆汁这东西,好像全中国只有北京人爱喝,甚至只有部分北京人爱喝。记忆中的小时候,住在南城大杂院里的我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姥姥给的钱去路口的早点摊买豆汁喝,喝着色泽灰绿、浓醇,口味酸酸中带着一丝甜的豆汁,再配上一碟切得极细的咸菜丝,吃上几口酥脆的焦圈,顿时觉得心满意足。

外地人则称豆汁为“行走的生化武器”,喜欢豆汁的人自然喜欢其酸酸甜甜的口感,而喝不惯的人则会觉得味道有些酸臭,尝过之后,从此再不与豆汁结缘。

豆汁作为老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间,更是作为宫廷饮料在宫中流行。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测试一个人是不是北京人,就给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开眼笑,打心里往外满意地嘘口长气,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甭问这是外来户。

其实豆汁是极富营养的小吃,它用绿豆来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制作出来的豆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夏天喝会有消暑和清热的功效,还会有健脾和开胃的作用,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汁,一天都有好胃口。

哪天您来北京,想尝试着喝上一口试试,一定要去位于崇文门大街的老磁器口豆汁店,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国营豆汁店,好多人慕名前往,那里的豆汁味儿正汁醇,是喝豆汁的不二之选。

来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汁,配上一碟咸菜丝,就着酥脆的焦圈,您一定会爱上这口!

大家好,我是境界美食。民以食为天,欢迎跟我一起探寻舌尖上的美食!


境界美食


我家乡的胡辣汤是我的挚爱,从小喝到大都喝不够,仅限于正宗的,现在好多地方随便做个汤就敢称是胡辣汤,也是无话可说。

但通过我的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朋友和同事反应说,他们并不喜欢胡辣汤,对于这种现象我可能第一反映会是,你喝过的正宗不正宗,不正宗的我也是难以下咽。但有的人则说就是在河南喝的,而且还不止一家,都不好喝。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也就有些明白了,不同的人对于味道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就像我不习惯吃带甜味的菜一个道理,例如糖醋里脊。



还有一种是我家乡的道口烧鸡,这个是从小伴我记忆的美味。道口烧鸡,肉嫩不材,从皮到里都相当入味,是我们家乡大部分人都喜爱的美食。但从工作后我就给公司同事带过几次,而他们大部分反馈都是这处道口烧鸡味道并不怎么样,甚至觉得非常一般。有时候我觉得吧,有些美食是伴随着文化和记忆成长的,有的人从未有过对这种美食的记忆,也就不会有对它喜爱的感情,感情和美味在一定程度上也上相辅相成的。


闲侃天下事


说到家乡人认为很好吃,外地人却觉得不好吃的美食,我认为老火靓汤应该是广州最好的代表了!



老火靓汤是广州菜最精髓的饮食文化,也是声名在外最响的代表!大部分外地的朋友首次来到广州都必点一款老火靓汤,否则就不好意思说来过广州,吃过广州菜!但是,但是,大部分人喝过了一口之后就很难再动第二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大家都想不到广州的老火靓汤是用中草药煲出来的,开始喝都不习惯这种奇怪的中草药味道,当然就喝不下去了。

但是,如果在广州住下来,你就会慢慢地习惯喝这种这汤,并且慢慢地喜欢喝这种汤,而且会到了离不开老火汤的这种地步,如果太久没喝,你就会想念它,会想找一个地方去喝,或者自己在家里煲一锅。


很多广州的新移民都是这样,开始到广州的时候很排斥广州的老火汤,住久了之后大部分人都学会了自己煲汤,而且一个月总是要煲上几次解馋和解热气,滋润一下身体!


陈哲宏


先说我自己家乡的,坐标河北张家口市,很多人都知道张家口的莜面,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张家口还有一个美食也就是黄米糕,小米面制作而成。

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次初来乍到,上来就二话不说夹一筷子来一口,放在里。。。。。。。。,5分钟过去来,糕还在嘴里嚼着,哎,就是不烂,想往下咽,却奈何糕太大,咽不下去,其实这是错误的吃法。

正确吃饭其实是夹一小块,沾着炖菜或者料菜吃,放在嘴里待菜都嚼烂后,一口咽下去,因为黄糕粘性很大,很难嚼的很碎,所以基本上吃糕就直接咽,当然干咽肯定不行,所以一般都是和炖菜在一起才是最美的搭配,不过现在市里正经做黄糕的地方很少来,好吃的都在区县里面,很多人都愿意吃,但这确实是老张家口人一道具有年代感的主食老。

其实谈不上外地人接受不了,更多的是吃不惯,因为每个都要咽,而且是粗粮,跟现在这些好看好吃的美食比起来可能差点,但确实一代人的味道,所以你懂的,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老张家口人来说,这是再好吃不过的记忆味道了。


KUK口


说到本地人爱的不行,但是外地人不一定觉得好吃的美食,作为武汉人的我,必须得提到热干面了。

要说热干面的魅力,想必也只有武汉人能懂。

一团面,放到笊篱里,浸入早已滚着沸水的锅里,几分钟就捞出来,上下掂掂,甩出水,倒入一圆形快餐纸碗中,面还冒着热气,早点店的老板熟练地用勺子挖过调料,盐、味精、酸豆角、萝卜干,抓一把小香葱,淋一团芝麻酱,一碗热腾腾热干面呈现在面前。

站在路边,面对着来来往往的车流,用筷子将面快速拌匀,每一根面条上都均匀地沾着一层薄薄的褐色的芝麻酱,色香味俱全。挑一筷子,送进口中,咸香从鼻孔溢出,嚼几下鲜得让你不想咽下,尤其是嚼在了酸豆角和萝卜干上,那星星点点的鲜味在嘴里翻滚,这种境界不是每碗面都有!

但是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可能接触到的热干面不正宗 ,而且在拿到的那一刻没有立即把面拌开,导致面干巴巴的,口感自然没有刚出锅的好。所以周周在这里,推荐外地的朋友来武汉亲自感受一下,尝尝武汉本地早点店的热干面,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周周美食探长


我们这就有这么一道美食,当地无论什么宴席必上,年夜饭上家家必有,男女老少都爱吃。

可外地人第一次吃却吃不习惯,吃过几次后,统统会念念不忘!

据说,这道美食的发明原于一位古代的国王吃鱼被鱼刺卡住了喉咙。

最近网上大火的一个五一游玩圣地“麻城杜鹃”就是我们这了,我们这有美景,更有美食“麻城肉糕”。先说说这道美食的由来。历史上,我们这就是鱼米之乡,属于楚国,相传,当时的楚王很喜欢吃鱼,可老是被鱼刺卡了,于是不少厨师再也没有做菜的机会了。

形式严峻,各位厨师做事就格外小心了,后来有位厨师在杀鱼时无意发现,鱼刺跟鱼肉可以很容易的分开了,他细心研究,把分开的刺的鱼肉切细,加入红煮淀粉和猪肉和成浆,大火蒸,没想到特殊的美味让楚王赞不绝口!后来传入百姓家中,成为招代最尊贵客人的必备美食。

麻城肉糕做法:

1,草鱼洗净,去主刺,去皮,磨成浆;

2,五花肉磨成浆;

3,磨好的鱼浆搅拌成鱼芡,慢慢加入凉水泡好的红薯粉,继续打芡;

4,加入五花肉浆,适量食盐和姜末,打至均匀;

5,做好的浆盛入蒸笼,大火蒸60分钟,美食成!

考虑到是地方性比较强的美食,没有写得很详细,如果麻城的或是对麻城肉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