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滷菜方面的香料配比值得學習?

jtgl九天孤狼


香料是滷水香味的主要來源,但每一種香料都有它獨特的味道特性,香料合理的組合搭配也是決定一鍋滷水的好壞,但香料組合時也是有誤區的,比如不同香料組合達到的效果和用量、以及在配方中“君臣佐使”的位置,只有更深度的瞭解才能將香料完美的組合在一起將香味發揮到極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香料組合中根據食材如何精確組合!



不同香料配合使用技巧

一、如何增加滷水麻感:

很多朋友說“麻”就會想到的“花椒”,在滷水中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不僅達不到麻香的效果,而且會使辣度失衡,其實在滷水中不僅只有“花椒”才會增加麻感,像畢波 、胡椒、白朮、良姜、香果這些香料都可以辦到,將他們放在配方中“佐使”位置所出的麻香效果會更好!


二、如何提高滷水的香味濃郁

很多人認為提高君料八角、桂皮、花椒用量就可以辦到,如果光提高主料的用量只會增加滷水的膩感,達不到香味濃郁的目的,如果我們同時在佐料:山奈 香葉 砂仁這些香料上下功夫會比單一在主料上增加用量效果要好的多,

三、草寇 白蔻 肉蔻配合使用的用量

這三種香料本身帶有澀感和苦味,往往我們在配合使用時將它們放在使料的位置,就能避免澀味和苦味,

四、哪些香料同時使用時減少用量才能到達很好的效果

①八角+小茴香:應減少八角的用量,小茴香用量高於八角用量

②香果+丁香:兩者用量均應該減少

③砂仁+香菜籽:砂仁用量不得多於香菜籽用量

④砂仁+畢波:畢波用量不得多於砂仁用量

⑤香茅草+陳皮:香茅草用量應減少

⑥白芷+白蔻:白芷用量應減少 肉蔻+草果:草果用量需減少


紅辣椒美食探秘


我剛入社會的時候,曾經從事過餐飲一段時間,也師從過一位涼菜大師,現在將一些經驗和配方闡述一下:

首先說一下滷菜經驗,很多外行人覺得滷菜很簡單,主要就是香料配比,其實並不是這樣。滷菜講究滷汁平時的調理,比如經常過濾食材中血泡;根據所滷食材的多少合理加入同比例的香料;比如沒有滷菜期間滷汁的保養;比如滷菜的上色輕重;比如滷製過程中火候的控制等等。

現在重點說說香料,滷菜主要是以中草藥為提香,常規香料大概有三十多種,下面以滷汁為50斤的重量簡單介紹一下:

01:薑黃(味辛辣,有輕微橙味,香味特殊)(15克)

02:白蔻(味略香澀,可以去除異味,香味十足)(10克)

03:白芷(味略苦香,可以去除異味,增香辛)(10克)

04:黃芪(味甘甜,可以去腥)(8克)

05:豆蔻(味略香澀,可以去除腥味)(20克)

06:草果(味略苦,增香辛)(10克)

07:沉香(味略香澀,增香辛)(15克)

08:陳皮(味略香澀,去味提香)(15克)

09:花椒(味麻,提香)(20克)(川滷)

10:丹皮(味甘甜,味濃,增香辛)(15克)

11:丁香(味香澀,味濃郁,增香去腥)(10克)

12:甘草(味回甜,增香去腥)(10克)

13:木香(味略苦,增香辛)(10克)

14:桂丁(味甘甜,味濃,增香辛)(10克)

15:桂皮(味辛甘,增香去腥)(15克)

16:排草(味甘甜,味濃,增香辛)(20克)

17:肉蔻(味甘甜,味濃,增香辛)(15克)

18:山奈(味辛甘,增香去腥)(1:0克)

19:香果(味辛甘,增香去腥)(15克)

20:香砂(味辛涼,增香去腥)(15克)

21:香葉(味甘甜,味濃,增香辛)(10克)

22:八角(味甘甜,味濃,增香去腥)(25克)

23:小茴香(味香澀,味濃,增香去腥)(15克)

24:羅漢果(味甘甜,味濃,增香去腥)(25克)

25:千里香(味甘甜,味濃,增香去腥)(15克)

26:香茅草(味香澀濃郁,增香去腥)(10克)

27:幹靈草(味香澀濃郁,增香去腥)(20克)

28:檀香木(味甘甜濃郁,增香去腥)(10克)

29:陽春砂(味甘甜濃郁,增香去腥)(15克)

30:幹辣椒(味辛辣濃郁)(15克)(川滷)

另外滷菜上色的話,一般是糖色和紅曲米(但是建議用傳統的糖色,因為紅曲米很容易壞滷汁)

最後說一些題外話,現在很多市面上的滷菜都加了【滷味增香膏】,其實如果香料用得精準,完全可以不用這些添加劑。

感謝觀賞!


斐幕


一、滷水香料配方

下圖:

二、滷汁製作方法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1、第一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藍、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並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占一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淨,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於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潷淨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將湯盛於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晾涼後放在電冰箱內保存。

2、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覆,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覆使用多次後,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三、滷菜的製法

1.將製成(或保存)的滷湯放在大鍋內,再加入一些水、鹽、蔥、姜。

2.將要滷製的原料(如雞、鴨、豬肉、豬手、牛肉、豬舌等)先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洗淨血沫,放入滷湯內,上火燒開,撇盡泡沫,轉用小火滷熟(注意不能滷的太爛,否則不好改切),關火後,在滷湯裡醃泡6-8小時(不能久泡,會是肉質發腐),撈出晾涼。抹上香油以免乾燥。

四、保存方法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一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內。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製或不鏽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放在冷藏室,5天內不會變質。如每週吃一次燉雞或燉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