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吗?

假如让我说下去00



我们分别剖析一下两个病症。


首先是神经官能症又称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包括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疑病症以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如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其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有焦虑、恐怖、失眠、记忆减退等,有的类似某些躯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神经症的本质是神经系统(交感复交感,植物神经等)的极度疲劳导致的。


导致神经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睡眠缺乏,过度体力消耗,生气,过度用脑,过度思虑,药物刺激,精神刺激等等。

心理因素可以加剧神经的疲劳,并陷入恶性循环。担心,难受,再担心,再难受,身体的轻微不适经心理因素原因可以加剧症状。


因此不能单纯的说是承受压力太差,相反,可能是压力太大或者是自己不会适当的调节放松。


神经从轻度的不适到极度的疲劳,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因此,当感觉到疲累压力大时,布放多点娱乐活动,或是多出户外放松心情。



再来说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精神刺激,心理压力,性格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诸多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而导致抑郁症发病的过程。


对于抑郁症而言,遗传因素是基本的条件,社会环境的不良事件是诱发的条件,心理因素是决定性的条件。


会不会得抑郁症取决于自己在遇到不良事件的时候能否更好地去应对。


抑郁症患者典型的心理特点有一个形成过程:频道受挫-产生消极认知-产生无助感-产生习得性无助-最后丧失对幸福的感知力。



当然抑郁症分为很多类型,而神经症性抑郁症便是其中一种。


神经症性抑郁症也被称作抑郁性神经症。它不同于一般的抑郁症,神经症性抑郁症患者有治疗要求,认为自己有病,并愿意接受治疗,没有妄想、幻想症状,生活工作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些神经症性抑郁症的患者后来发展为反应性抑郁症。这两种抑郁症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疾病不同程度的表现。


神经症性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多表现缺乏自信和自尊,对他人过分依赖和自我强求,思虑多,心理承受力差,常因小事陷入忧愁、苦闷状态


泛心理精选


第一,“神经官能症”是“神经症”的过时的称谓,已经废止。

神经症定义: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精神痛苦,有强烈的心理冲突或矛盾,体查无器质性病理基础,无精神病性症状(破裂性思维、幻觉、妄想、躁狂、抑郁状态、木僵等),有性格倾向为基础(内向倾向、完美欲、疑病素质等),病程迁延,损害社会功能。

第二,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总而言之,神经症既不是躯体疾病,也不是精神病;抑郁症是精神病,或情感性精神病。

前者不能用药物疗愈,用药的结局是:刚用时有效,随着时间长了效果下降,药量增加,副作用逐步增高到难以承受,停药后症状依然如故。神经症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适应症,或者说,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因为神经症而创立,因神经症临床进展而完善。

神经症的病因是“精神交互作用”,偶然关注,导致敏感;越敏感越关注,注意与感觉交互作用而进入恶性循环。神经症患者在极端的精神痛苦下,社会功能受损,但并不是全部损坏,而是依然卓越。可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越常人,他们才是“痛苦并卓越”的人。

抑郁症病因复杂,基本共识是“综合因素促成的”,尽管如此,抗郁剂治疗非常有效。


张铁军158


绝对不是因为你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患有神经官能症或抑郁症,因为不论是患有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患者,是因为自我观念与现实存在的观念产生错位而发生冲突,让自己陷入在这种冲突的矛盾之中,是自己经历的情绪或情感(心境)低落的一个过程,不存在什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

神经官能症,现在诊断医学上被称为神经症,“官能”俩字已经去掉,是因为更能直接赋予神经性病症的直接称谓,比如神经衰弱、神经性抑郁症、神经性焦虑症、神经性恐惧症、神经性强迫症等,便于更好的对神经性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多年的临床医学诊断发现,原发神经(官能)症中的神经衰弱的病症症状,通过长期的临床比对发现,与抑郁症症状的表现极为相似,似同病症所体现出的表现

,相同率达到95%以上,所以现在的神经衰弱与抑郁症属共病同治(极个别有明显差异的患者除外)。

比如神经衰弱的患者所体现出的病症状态,头痛,头昏,乏力,腹胀,全身不固定的部位疼痛,许多时候一走路心慌、心跳的厉害、有胸闷气急感,缺乏食欲,便秘,睡眠多梦早晨四五点钟就醒来工作中老是感觉昏昏沉沉的,做事提不起精神等,但是患者仍然能够正常参加工作。

我曾经在一份患有神经衰弱的患者病案上看到,记录患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精力不充沛、缺乏信心、对前途悲观消极、自己感觉很疲劳、很懒、睡眠老是早醒、或睡不着、食欲也减退、浑身不是这儿不舒服就是那里疼,反正老是感觉有地方不舒服,好像是串着疼,这记录的所有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基本相符,甚至看不出与抑郁症临床诊断症状的区别。

另外两种病症的致病因素也基本相同,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物质因素、人格因素及童年成长经历因素等。

为什么说与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关系?

两种病症的发生不仅与心理承大小没有关系,也与什么所谓性格懦弱,意志不坚强等也都没有关系,这也是因为两种病症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不论你心里有多么强大,你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症

这两种病症并不是某个人的个性缺陷,也不是他的“情绪”或者人格软弱的一种表现,它是带有一种有着生物学病因的疾病,这一点也在不断的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他在临床上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证实。

两种病症完全是自我意识思维,所产生的观念与现实所处的情景、环境或人存在的事实不符,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任何事物或人,用自我的颜色过滤掉了所看到的事物或人的真实性的存在,而是将这些事物或人赋予了自己期望的一种颜色来对待。

总结

所以,对于两种病症的患者,自身更不要有这种顾虑,因为患有此疾病绝对不是你意志薄弱,心胸狭窄,个性懦弱,或是自我调节能力的缺陷,你的意志,就是你心里承受的能力,而两种病症的患者并非缺乏意志,而是缺乏对所存在事物或事情和人的真实性的存在意义。

因此,患者自己就应该告诉自己,我的抑郁,只不过是情绪感冒,现阶段我的情绪正在发烧,还有可能会打“喷嚏”,现在确实很痛苦,但是只要我积极配合治疗,吃点药,接受心理治疗,改变我的意识思维观念,与现实或事实相符,并轨同行,我也就不会抑郁了。


5分钟心理


关于两种症状的概念暂时不解释了,我拿抑郁症来重点说一下。和题主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不一定会得抑郁症,而有抑郁症的人不一定心理承受能力都会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不是得病的主要成因。

在很多人眼里,抑郁症的人都是因为太矫情了,太脆弱了才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人会质疑,为什么别人没抑郁,就你抑郁了呢。而有的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并看不出来很消极沮丧,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身边的人感觉不到他们的痛苦。

首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抑郁症的人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长期的心情非常低落,做事失去动力,对喜欢的事情失去愉悦感。

2.严重的睡眠问题。要么嗜睡,要么失眠。

3.饮食问题要么茶不思饭不想,要么暴饮暴食,经常出现肠胃问题和消化问题。

4.几乎每天都无价值观和内疚感。

5.神经运动性迟滞。

6.记忆力减退,无法集中精力。

7.有自杀倾向或者企图自杀。

我们试图想一下,在上述这些状态都加起来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他们和我们一样去工作,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心情:

是让他们在卑恶的心情下做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忍受着胃痛,失眠,的痛苦,还要高度集中精力去学习,工作。然后还要内疚自责,责怪自己无能。而这样的自责会加重抑郁的状态。这种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就像你得了一场重感冒,浑身无力,嗓子发炎,不停流鼻涕。你身边的人希望你能激情活力起来,甚至能高歌一曲,然后对你说,你这身体素质太差了,缺乏锻炼,多运动就好了。其实你心理很明白,感冒的原因不一定是身体素质太差,经常锻炼身体会强身健体但并不是预防感冒的唯一途径。

所以,没有谁会主动选择得抑郁症或神经官能症,他们很可能是经历了什么事,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的。也可能是性格本身的特点,还有遗传,其他生理,药物的原因,多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相互影响形成的。无论是什么原因克服和面对必须积极主动,这不仅仅是个人,还有身边的家人。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多给予他们理解和善待,让他们早起脱离痛苦看到生活的希望。


心理咨询师郭红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父亲是社会的灵魂。

家庭的不稳,由于女德的缺失。

社会的不稳,由于家庭的不稳。

廉耻是立国之本。男人不懂廉耻为盗。女人不讲廉耻是娼!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是相处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复礼。若不克己,子弑其父者,有之,母杀其子者,有之;夫妇互杀者,有之……

义是行为底线。忽见孺子坠井,见之者必发乎怵惕恻隐之心。发乎心,践乎行,义也。若不信乎义,社会冷漠,世态炎凉,重庆公交之事,可怖也!国家未尝不似一辆行驶中的列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义之义!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养廉!若不知廉,妇叛其夫,夫叛其妇,官叛其位,国叛其家,家庭之道绝矣!

耻是羞耻之心!书曰“一夫不获,是余之辜;百姓有过,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羞耻是人性最后一道防线。不自知,不知耻,何为人!

育民不以廉耻,是为育畜!畜类只有被食用的价值!死不足惜!

帮忙复制粘贴,转发。中华复兴有你一份力量


念念140178000


作为心理学领域工作者,我分享下我的观点。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的成因很复杂,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症的表现主要为对生活没意思,没心情,没精力,简单说,就是凡事提不起兴致。

还可能伴随着专注力降低,自信心降低,无价值感,悲观消极,食欲下降甚至出现自伤自杀冲动。

同时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

时间:正常人的抑郁情绪一般持续时间不长;而抑郁症的症状常持续存在,一般超过两周,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还会逐渐加重恶化,另外抑郁症还会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

诱因:抑郁情绪一般是因为某个人某些事,所谓“事出有因”;而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缺乏客观精神的条件,给人“小题大做”的感觉。

症状:抑郁情绪只是表现为短暂性的心境低落,虽然会对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生活可正常维持;而抑郁症的抑郁程度则要严重得多,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有抑郁情绪不一定就是抑郁症,而抑郁症也不仅仅是表现出抑郁情绪。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一般的抑郁情绪而已。

所以,你说的亲历承受能力太差,很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某些不如意的事件,引发了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

多参加朋友聚会,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早日走出阴霾。


心悦情感屋


这篇文章我倒是希望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读懂,这是你听不到的。



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神经症其背景其实还是不良情绪产出的抑郁和焦虑,这和患者本人心理抗挫折能力差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叫心理折挫折能力?尽管心里都明白但很难用几句话精确地描述出来。

1.外源性:当人遇到逆境时摆脱出来的能力。

2.内源性:客观上外界并不存在的逆境,主观上把自已认为的“逆境放大了”。

讲穿了就是一个人的情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社会化的能力。即自已能不能尽快地:

适应环境能力:如果你过于内向、过于封闭、自我意识过强、只认同你自已认可的、有太多的看不惯,那你根本或者很难适应任何环境、甚至包括家庭环境。永远游离在环境之外的人不会真正的开心。

溶入环境的能力:简单讲你的亲和力,能否与各种各样性格、脾气、习惯、行为不同的人沟通,相处就像十个手指你能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吗?环境就是由不同的个任个体组成的。能否认识到只有人去适应环境而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你。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在环境中找到自我,定位自我,努力寻找自我的发展方向。

无论对待内源性或外源性所谓的逆境是生活在社会上每一个人必须面临的,也是必须迈过的无数条㰞: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某些自认为受到不公的待遇、感情生活中的挫折、家庭中的矛盾、对孩子教育上的负担、医源性或非医源性产生对自己健康的过度关注和担忧等等。能否顺利渡过确实和人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极有关系。

心理抗挫折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1.遗传性格:内向且多思、多疑、多虑谁也信不过的人,对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过分敏感、不能接受失败、自成中心过强、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怕受伤害而容易接受不良的暗示、情绪化明显、胆子又小。这种性格的人小时候可能完全不同,发育后定型了,不会再改变了,若有改变的只是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化在变。这类性格的人,社会化能力差,更容易自找烦恼,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不能摆脱或自找的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因为大脑神经元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本来就不稳定,回吸收加快水平跌得太低抑郁焦虑都来了,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轴导致植物神即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症等引起各器官各种症状都来了,再多的检查也不能找出原因。

2.后天性:从小就把孩子培养成离不开家长的妈宝,没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过于内向孤僻,不爱交朋友。长辈呢?只要念好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行,并包办了一切,使孩子社会化能力萎缩和退化。本来就有父母的性格遗传再加上后天没注意到纠枉必须过正,培养孩子的社会化能力远胜于培养一个与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愽士更重要。好多家长陪着不愿或无法上班的子女来就诊时已后悔未及。不懂呀,早知道就好了,生儿育女是为了自已满足还是为了孩子幸福?

2019.8.26


我想说点真话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因此抑郁症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发病症状复杂多样。同样病因也会由于心理因素造成。

这两种病症都会由于心理及生活、社会环境引起,但题主说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有点果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患病者遇到我们无法感受到的痛苦,但是也希望患病者能够正视自己,积极参与治疗,面对生活。


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

但我们仍可以治愈自己。




温馨提示:欢迎关注作者头条号,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多动症孩子及成人抑郁症提供新的医学进展,让孤独症孩子拥抱蓝天,让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家庭摆脱困扰,让世界充满爱!(答疑解惑可以私信作者)


特科


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是超出了患者承受能力了。

假如一个人死了爹,没了娘,有老婆有孩子,然后他抑郁了。一个人死了爹,没了娘,老婆也跟人跑了留个孩子给他,他敢让自己抑郁吗?想想自己抑郁,想死。孩子怎么办?想都不敢想,只能撸起袖子继续生活。

抑郁在现在这个残酷的社会太普遍了。甚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抑郁的倾向,征兆。只是这个程度还不足以构成一种病态。

我曾经也抑郁过,天天噩梦,满脸愁容,整个人疲惫不堪,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可是我有孩子要照顾,我有责任在身。我不能让抑郁发展成为一种病态,所以我学会自我对话,自我开解,自我解脱,积极自救。

抑郁发展成病态。能救患者的只有患者自己,走不出这个怪圈圈,再多的药物,再多的心理疏导都是徒劳的,积极面对才能更好抗衡!


青萌柳乐


如果说本质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那为什么又偏偏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呢?心理承受能力差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问题,自己的思维太负面了。那这种负面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讲超心理学(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理论)了,根据量子纠缠的原理,自己释放什么样的能量就会有什么样的能量回到自己身上。释放正能量,各种好事就来找你;释放负能量,你就会遇到很多负面的事情,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心理疾病。所以只有不论从思维、行为、语言等等各方面都要释放正能量,才能把固有的思维模式彻底改变,此时就与负能量无缘了,自然就不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当然,你人生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作为一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康复者,我深知,让处在心理疾病中的人去做正能量的事会有很多阻碍,不过,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一位高能量的老师的帮助,所以很快我就走出来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陈述一个事实:只要想好就一定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