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香巖寺,坐落在豫西北濟源市五龍口愁溝之中,四面環山,下臨龍窩(據乾隆懷慶府志,瀑布巖一在喜兒溝香巖寺東,東西山勢對峙如城闕,名曰“龍窩”),其左原有一座山峰突兀于山谷之間,名曰鳳凰堆,可惜上世紀60年代被炸掉取石修建水庫,其右為桃都山,上有岩石狀若金雞,其後為仙人點金巖,風景秀麗,風水絕佳。歷史上的香巖寺古建築文革中受到破壞,最終因修建村中學校取石木徹底拆毀。重修後的寺廟有三聖殿、大雄寶殿、山門等若干建築。殘存的舊物僅剩下三通碑記、多尊鑄鐵羅漢。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香巖寺對我來說是一座非常熟悉又陌生的寺廟。熟悉是緣於它位於距村不遠的愁溝山谷之中,是母親上廟燒香的去處,自上世紀90年代重修起,我去過的次數已不可數。剛上小學時沒有足夠的課桌,伴我讀完小學二年級,兩頭砌磚中間搭著長長的厚木板作為低年級的課桌,據父親說這是寺廟裡的大梁最後的用途。少時曾親眼目睹考古發掘僧人墓葬坑中骷顱頭骨,民間流傳的關於武松殺寺的傳說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還帶著幾分神秘(濟源宋代隸屬孟州,《水滸傳》載武松曾發配孟州,不確定是否到過濟源,武松殺寺傳說在濟源有多處,此處或是附會)。說陌生,是因為到訪次數雖多,我卻從未細細查看寺廟中的碑記,去了解寺廟的歷史以及它與愁溝古道的關係。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冬日龍窩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被削平的鳳凰堆

年節初三,與父親相伴至香巖寺查看碑刻。香巖寺舊碑刻還有三通。一通明嘉靖二十三年的《重修香巖寺佛殿記》碑立於三佛殿外,碑額破損,僅可辨別“□修佛□□記”,此碑圓首,高190cm,寬77cm,厚22.5cm,分碑陽碑陰兩面,碑陰風化嚴重漫漶不清,陽面部分碑文也因風化不易識別。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另有兩通碑刻被拋棄在寺廟院牆之外,其中一通為清嘉慶十四年、道光元年重修大殿的捐資碑記。另一通捐資碑記未能查看。現場來不及抄錄《重修香巖寺佛殿記》的碑文,選擇拍照後回去再整理。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按宣傳資料,唐永徽二年,高僧空緣受佛旨修寺,於林中坐禪得道,故當時寺名為“覺林禪院”。昔日,香火繚繞,寺院繁盛。至五代、宋初,香菸日盛,拜佛祈福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北宋仁宗嘉佑年間(公元1056年),殿後香爐山忽被煙霧籠罩,晴天煙不去,風吹霧不散,時人難究其因。然而,在寺院主持取香爐山之香和點金巖之巖二字為寺名,“覺林禪院”易名為“香巖寺”後,其神奇的雲煙便倏然散去。據說這一記載源於縣誌,但查乾隆26年刊本縣誌,並無記載。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敕賜延慶化城寺之碑(圖片來源於河口村夫博客)

關於香巖寺可考證的創建年代,來源於沁河峽谷中化城寺遺址的《重修延慶化城寺碑》,這通元至正二年(1342年)碑記中提及了懸泉山香巖寺,可見在元至正二年時香巖寺已經建成,更早的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根據香巖寺中現存《重修香巖寺佛殿記》,該寺廟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

返京後對嘉靖年重修碑記的內容進行整理,碑記開頭部分描述了寺廟所處位置及環境,撰文者直接引用北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並略加修改而成,可見天下文章離不開互相摘抄。進而講述了寺僧惠聰募資重修寺廟的艱辛過程。最後撰文者竟然抒發了一段修行者儒釋合一,外釋而內儒的議論,自元明起,儒釋道由分立開始走向融合,著名的儒學大師王陽明便提倡三教合一,但在重修佛教寺廟的碑記中宣揚儒釋一體,顯得有幾分獨特。

經查,主要捐資人西許段仁段繼祖段國順與明末清初濟源歷史上著名的段國璋家族無關。

碑記最後提及周邊的八座寺廟,林川寺、□□寺、真谷寺、長興寺、沐澗寺、化城寺、報恩寺、石佛寺以及道觀洞雲宮一座,均位於懷慶府,除一座無法識別外,林川寺、真谷寺、沐澗寺三座位於河內,長興寺等五座寺廟及洞雲宮一座道觀位於濟源。從碑刻記載可瞭解當時豫西北特別是沁北地區佛教寺廟交流狀況。

愁溝古道香巖寺碑刻考察記

清嘉慶十四年、道光元年重修大佛殿的捐資碑記中有廣盛號、天順號、三盛號、德順號、王興號、澤盛號、萬興號、義合盛、成泰號、公典號等十家商號捐資八百的記載。愁溝古道古時為溝通懷慶府和山西澤州的商道,通過這條古道可與清化古道相接,而距離稍近,1940年5月朱德總司令從太行山根據地出發,即是走這條古道出太行山,渡過黃河,赴洛陽赴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進行了會晤。香巖寺處於古道入口處,古時可供往來商旅中途休息。碑記所載商號應為懷慶府河內縣懷商商號,還需要查閱有關文獻記載確認。

致謝:濟源史志辦劉建老師。

附:

碑額:□修佛□□記

重修香巖寺佛殿記

環濟皆山也,其東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香巖也,山行三五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懸泉也。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道徑崎嶇而樵牧賡歌,鳴聲上下而飛走,鹹若蓋//□□□此□□而寺已剏焉,其來歲久,傾圮日深,昔與山川□峙秀麗者,殊無可觀。凣探奇訪隱之贒每憩此恆為慨歎,蓋傷其地甚幽而寺廢弛//矣。今有僧□□刻苦修行,意紀世□允,浮屠中之有道者也。獨以寺頹為患,時或採木扵峻採石於溪,以漸待其用,更且殫力開墾以防工匠之需,菲已積蓄//以待丹垔之價,雖恐弗瞻又以告諸檀越悉出貲財小阞不足,如此有年而殿始成矣。闊逾五楹高幾數丈,輝碧絢耀,直與群峰之秀交為靄映,其飛雲//卷雨吞月函霞之狀殆非筆舌可能罄耶。前之探奇訪隱者翻然而喜於色,倏然而快於心,題其盛者繼其來,歌其美者續其去,非僧之䏻事奚至哉。//夫異端之輩,吾道中可以稱佛者也,吾何獨言之,如是其詳耶。是非流於他道之歸然有所譽者必有所試也,而僧惠聰特以重修佛殿屬餘記餘父朝陽亦//嘗施貲以阞不足,餘曩nǎng曾潛修於此甚久,見彼崇正卑邪,敦禮尚德,身雖業扵佛氏而心誠歸扵儒也,不過假此為隱逸之計爾。所謂//問其名則非而校其行則是也。餘則曰歸斯受之而已矣,不以名而廢其人,不因地而沒其盛,乃敢筆芻蕘以紀歲月雲。

嘉靖甲辰孟冬廿有九日濟源監生西峰李守幹撰

賀澤書丹

西許村:功德施主段仁室人趙氏男段繼祖李氏孫男段國順仝施銀三拾壹兩塑

阞緣僧鎮來//本寺主持惠聰門徒鎮儒、鎮奇、鎮書並//合山僧眾惠軒、惠盤、惠潭、惠堂、惠相、鎮佩 、鎮儀、鎮安、鎮江、鎮寶、鎮空、鎮河 昌存//

本縣□記僧 明堂(殘損)

任寨村王貴王萬留村郭溫同施捨石殿基一面//

林川寺 妙覺 妙繼 妙穩 妙臺 妙經 妙松 志石 志右//

□□寺 □保 真谷寺 従香 志敏//

長興寺 圓智 明秀 了琴 沐澗寺 圓淨 圓本 圓朝 圓善//

化城寺 清竹 清智 淨秀 淨聦 淨儒//

報恩寺 祖忍 祖興 木富 洞雲宮 真玉 真洪//

石佛寺 祖演 祖書//

塑妝匠河內邵經 邵綸 邵紀男 邵棟 邵繼業 木匠李陵 李□男 李遷 李運 泥水匠 蓋經 蓋相//

王寨裡留村石匠郭佩//

任寨村石匠王貴 王萬 郭佩 仝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