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不是和老鼠近亲?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长翅膀成了蝙蝠?

当代诗人李秋忠


蝙蝠和老鼠不是近亲,它们最近的关系也得追溯到大约2亿年前,之所以会产生“蝙蝠和老鼠是近亲”的想法,源于民间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

根据长相判断起源或亲缘关系,但是这种判断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错的。

第一,就演化来说,蝙蝠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前者是翼手目,后者是啮齿目,演化路径不同;

第二,就传说来说,传说≠真相,“长得像”不能作为依据。

翼手目的蝙蝠和啮齿目的老鼠

蝙蝠和老鼠都是胎盘类哺乳动物,胎盘类哺乳动物包含四大总目,即非洲兽总目、贫齿总目、劳亚兽总目和灵长总目,每个总目下又可以分为几个目。蝙蝠是哺乳动物-劳亚兽总目-翼手目,老鼠是灵长总目-啮齿动物-啮齿目

翼手目很有意思,虽然只有蝙蝠这一种动物,但是其种类却多达1200-1400种,除了南北极和大洋洲的个别岛屿外,蝙蝠几乎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依靠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辨别方向,并在夜间行动。有的蝙蝠以肉为食,有的蝙蝠只吃果子,最大的蝙蝠体长可达25厘米,翼手张开有近1.8米,最小的蝙蝠体长仅3厘米,翼手张开也不过20厘米。

翼手是蝙蝠的标志性特征,蝙蝠的翼手和鸟类的翅膀完全不同,翼手其实是上肢和手演化而来的,并从前肢到后肢覆盖着一层皮膜,翼手能够像人手一样张开和握紧,当翼手张开时就是飞行用的翅膀。关于蝙蝠的演化过程,目前还没有定论,据推测,早期蝙蝠生活在树林中,在树木间活动时学会了滑翔,进而演化出了翼手。

我们对啮齿目相对熟悉,其数量非常多,大约有1600-2000种,而且繁殖能力很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老鼠、松鼠、仓鼠、鼯鼠、河狸、土拨鼠都是常见的啮齿类动物,“大门牙”是它们的标志性特征

如果仅从生活习惯和飞行能力上看,与蝙蝠最“像”的是鼯鼠,它们都喜欢昼伏夜出,白天栖息在洞穴中,晚上才出洞活动。但是二者也存在直观的不同和根本性的差异,蝙蝠的尾巴很难观察到,但是鼯鼠有着像松鼠一般的大尾巴;蝙蝠是依靠翼手飞行的,而鼯鼠只能依靠飞膜滑行。

传说不是真相,但也有存在的意义

东西方传说中的蝙蝠形象完全不同,在我国,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会用蝙蝠和寿字或寿桃组合,寓意“五福捧寿”“福寿双全”,或者用倒挂的蝙蝠寓意“福到”。而在西方,蝙蝠往往与厄运、邪恶、黑暗相关,还由此产生了吸血鬼传说。由此可见,音近或形似是传说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传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讹传讹

  • 民间传说一:老鼠吃了盐会变成蝙蝠

老鼠吃盐变成蝙蝠的故事应该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因此蝙蝠也被称为“盐老鼠”,甚至有传说认为,因为老鼠偷吃的盐太多,变成蝙蝠后视力才变差的(现在我们知道蝙蝠的视力其实并不差)。之所以会有这种传说,一方面是蝙蝠和老鼠

长相上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是人们无法解释黄昏时蝙蝠在低空乱飞的现象。也有人认为“盐老鼠”是“檐老鼠”的误传,最初其实是说长得像老鼠的动物常出现在屋檐下的现象。

  • 民间传说二:老鼠吃了燕子会变成蝙蝠

与传说一相似,就有了老鼠吃燕子变蝙蝠的传说。与老鼠吃盐变蝙蝠的传说不同,吃燕子变蝙蝠则是取谐音,寓意“多子多福”。

  • 民间传说三:蝙蝠的祖先是老鼠

这一传说其实是传说一和传说二的概括,即老鼠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蝙蝠,比如吃盐、吃燕子、喝油、吸血等等。

由此可见,传说起初通常是用来讲述一个离奇故事,或者解释一个未解之谜,所以往往具有传奇色彩、非比寻常等特点,而且传说传播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演绎,进而添加许多细节以彰显其可信度,并随之衍生出教育或者警示意义。比如,虽然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老鼠吃盐变成蝙蝠,但很多人会说亲眼见过老鼠吃盐,所以要看好自家的盐罐子,谨防老鼠吃了盐之后变成更可怕的蝙蝠。

传说的“传”是口口相传,传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考察其真实性,同时出于不解、害怕、有趣等因素,听传说的人会很轻易地选择相信。但是对于传说,要会分辨故事与真相,故事追求的是勾起人的好奇心,而真相需要的是事实和证据。


FUN知识点


不是。

老鼠是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蝙蝠是翼手目动物,两种动物不属于同目,所以不是近亲。

老鼠是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

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蝙蝠类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

扩展资料

蝙蝠类的分类

过去,分类学家依据体型将翼手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大翼手亚目和小翼手亚目,又被称为食果蝠和食虫蝠。

正如它们的名字,前者体形较大,多以水果为食,如著名的狐蝠,翼展可达90厘米之巨;后者体形远较前者为小,除了食虫外,还有食肉和血,不过也有与大蝙蝠亚目食性相同的成员。

后来的基因分子研究显示,这样的分类无法反映蝙蝠之间的真正亲缘关系,于是依分子研究结果,重新将翼手目整理成两个亚目:阴翼手亚目及阳翼手亚目。

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

文化中的蝙蝠

由于蝙蝠的“蝠”字与福气的“福”字谐音,因此在中华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气的象征,蝙蝠的造型也常出现在很多中华传统图案中,如“五福捧寿”就是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

然而到了现代由于吸血鬼电影的影响,金庸武侠小说的青翼蝠王却有邪气和吸血的特征,与传统文化大幅相抗。

此外古波斯也崇拜蝙蝠。DC漫画使用了蝙蝠的形象,在作品中塑造了伸张正义的超级英雄-蝙蝠侠。不是老鼠变的。

蝙蝠属翼手目动物,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动非常灵活;颈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肉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全身覆盖着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黄色、褐色或黑色,而腹侧颜色较浅。

小蝙蝠亚目即通常所说的蝙蝠,我国有6科,26属,110种。蝙蝠大多数为食虫性及肉食性,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信号搜寻食物 , 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和逃避敌害等 。 蝙蝠是真正会飞的兽类,这种进化上的优势使它们利用了兽类中一个全新的未被利用的生态位。

蝙蝠类动物的食性相当广泛,有些种类喜爱花蜜、果实,有的喜欢吃鱼、青蛙、昆虫,吸食动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





EMS龙痴


老鼠是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蝙蝠是翼手目动物,两种动物不属于同目,所以不是亲戚。

老鼠是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

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蝙蝠类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


生爷的快乐生活


蝙蝠与老鼠是两类不同的生物体系,刨根问到底也不能连想到一块去。

只于鼠长翅膀,那年那月不得知道,同样蝙蝠的翅膀褪化不得知道。

我们知道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就是闭上双眼也飞行自如。

老鼠也有长处。成就多半在拭验室里。





白云3498


有的人说老鼠加盐就变成了蝙蝠,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老鼠和蝙蝠只是长的比较像,长的细细的毛尖尖的牙齿,老鼠有尾巴,蝙蝠和老鼠不是同一种生物,老鼠便不成蝙蝠,蝙蝠也变不成老鼠


历史榴芒教授


不是。

老鼠是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蝙蝠是翼手目动物,两种动物不属于同目,所以不是近亲。

老鼠是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

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蝙蝠类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

扩展资料

蝙蝠类的分类

过去,分类学家依据体型将翼手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大翼手亚目和小翼手亚目,又被称为食果蝠和食虫蝠。

正如它们的名字,前者体形较大,多以水果为食,如著名的狐蝠,翼展可达90厘米之巨;后者体形远较前者为小,除了食虫外,还有食肉和血,不过也有与大蝙蝠亚目食性相同的成员。

后来的基因分子研究显示,这样的分类无法反映蝙蝠之间的真正亲缘关系,于是依分子研究结果,重新将翼手目整理成两个亚目:阴翼手亚目及阳翼手亚目。

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

文化中的蝙蝠

由于蝙蝠的“蝠”字与福气的“福”字谐音,因此在中华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气的象征,蝙蝠的造型也常出现在很多中华传统图案中,如“五福捧寿”就是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

然而到了现代由于吸血鬼电影的影响,金庸武侠小说的青翼蝠王却有邪气和吸血的特征,与传统文化大幅相抗。

此外古波斯也崇拜蝙蝠。DC漫画使用了蝙蝠的形象,在作品中塑造了伸张正义的超级英雄-蝙蝠侠。


远源流畅


有老人这样说过,老鼠如果吃了盐就会变成蝙蝠,还有人说,蝙蝠是两边派人物,到飞行动物那儿,他说我有翅膀,咱是一派,到爬行动物那儿,他说我有牙齿,咱是一派![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