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鍵盤當武器,理智發聲抵制網絡暴力

互聯網的發展為信息快速流動提供了渠道,各類社交媒體的崛起更是拓展了人們表達意見的空間。然而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卻有人拿鍵盤當武器、以表達自由為藉口,躲在屏幕背後發表不當言論,對他人進行抹黑攻擊、侮辱謾罵,或者洩露他人隱私信息。當這些非理性的聲音缺乏及時有效的管控,快速蔓延時,就可能成為“網絡暴力”。這種存在於虛擬世界裡的暴力,同樣侵犯著公民的權利,破壞著網絡空間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

近期發生的韓國女藝人崔雪莉、具荷拉自殺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網絡暴力的關注。更令人唏噓的是,關於“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討論還在繼續,另一邊新一輪的網絡暴力又在上演。針對雪莉事件,有人因站出來發表觀點被強行貼上“蹭熱度”的標籤,還有人因未站出來公開表態被硬扣上“冷血”的帽子,“鍵盤俠”不放過每一個“施暴”的機會,在互聯網上肆意侮辱謾罵。網絡暴力就像藏在網絡背後的劊子手,從言語謾罵到人肉搜索,都會對當事人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極易造成嚴重的後果。2018年8月德陽女醫生事件中,被單方面事實支配的網絡輿論不斷髮酵,演化成人肉搜索,最終逼迫女醫生自殺。放任網絡暴力,人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實際上,經常有網民因遭遇詆譭謾罵、隱私洩露或被侵犯肖像權和名譽權向我中心舉報求助。例如,有的女大學生個人照片被惡意製作成色情圖片,發佈在學校貼吧,配以侮辱性評論;有人遇到同行不正當競爭,對方在網上編造故事,誹謗其私生活不檢點,並公佈他和家人的身份證號、電話

、家庭住址,使其正常生活被完全打亂。從我們受理的舉報來看,網絡暴力一般表現為在網上發表侮辱、謾罵、誹謗的失實言論,或以人肉搜索等形式,公開當事人或其親友的個人信息,對當事人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或言論的侵擾,致使其名譽權、隱私權等權利受損。

暴風雨式的網絡暴力使得個人很難招架,但這並不意味著無處維權。國家網信辦舉報中心始終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為使命,堅決處置侵犯個人隱私、人肉搜索、人身攻擊等侵權有害信息,切實保障人們在網絡空間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維護正常的網絡秩序。當您遭遇侵權時,可向我們舉報求助,我們將依法刪除侵權信息,及時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您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收集證據材料向公安部門報案或向法院提起訴訟。面對網絡暴力,要積極舉報維權,不應以沉默應對,旁觀者也要摒棄“看客”心態,不參與、不傳播,不做網絡暴力的“幫兇”,共同維護和諧有序的網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