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是因为要迎回二圣吗?

余日力


《迎二圣是致使岳飞被杀的结论是荒谬的!》

关于南宋名将岳飞的死因,历来是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宋高宗借秦桧之手杀掉岳飞的,因为他坚持要迎回二圣 ,这是因为岳飞喊过“迎还二圣”的口号,赵构害怕徽、钦二宗回来之后,自己将皇位不保,所以这才必须要杀掉岳飞,然而事情真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最容易被人接受,但绝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这种说法充满了逻辑与史学漏洞!很多人一提起岳飞,就会觉得他不识时务,对着一个皇帝提出要迎回他的前任,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赵构并不是真心想要迎回徽宗、钦宗,他不愿意将皇位再让出去,其实这个理由也很牵强。

然而这个口号的最早提出者,恰恰是宋高宗赵构。这时候的岳飞不过是个九品小武官,哪有资格提这个堪称是南宋国策的口号?

历史上确实曾出现过明英宗在丢掉皇位后又重新复辟的事情,但宋钦宗与明英宗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明英宗被俘前,在位时间长达十四年,虽然一度退位,但在朝中仍有一股潜在的势力支持他,可宋钦宗只当了一年皇帝,与他亲近的大臣都被金军掠至北方,使他缺乏争夺皇位的群众基础。而赵构在岳飞遇害时,已经当了十四年皇帝,朝中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根基相当稳固,钦宗就算回国也很难威胁到他的皇位。况且南宋与金国首次议和时,赵构迫于舆论压力,还故意打出了宋钦宗的旗号,称:“朕以梓宫和皇太后、渊圣皇帝未还,晓夜忧惧,未尝去心,若敌人能从朕所求,其余一切非所较也!”

绍兴九年(1139年),金宋原本达成了议和,其中的一条便是:金送还钦宗等及徽宗梓棺(徽宗已于绍兴七年死于金五国城)。可见,赵构是不担心父兄回来争位的。 金国已经答应放宋钦宗回国,而赵构也做好了迎接准备,只是由于完颜宗弼在金国发动政变,撕毁了两国的和议,此事才不了了之,可见赵构并不怕宋钦宗回国。

另外,岳飞虽然曾经说过“迎还二圣”这样的豪言壮语,但赵构绝不会因此怪罪岳飞。赵构即位后的第一封诏书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这样的话,可见赵构喊出这句口号的时间比谁都早。南宋初期,“迎还二圣”已经成为了一句日常用语,不但主战派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就连主和派为了能给和谈找到舆论基础,也以二圣还在北国吃苦,只有和谈成功才能接他们回来为借口,可见这句话绝非是岳飞的专利。直到宋徽宗的死讯传回之后,情况才稍有变化,当时金国不断扬言要扶立宋钦宗或是他的儿子当皇帝,这就与赵构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南宋国内再喊“迎还二圣”的人开始大幅度减少,此时岳飞也换了新口号,他在《乞出师扎子》中称,“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这就是把宋钦宗的成分划成“天眷”,立场非常明确,就是坚决占到赵构这一边,可见岳飞并非只会打仗,不会讲政治。

“迎回二圣”事关南宋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皇家伦理,只有赵构本人才有资格提出,而且是必须提出,不然全天下人都会认为他缺乏孝悌之义。 因此宋高宗在自己的登基诏书中明确提出要“同徯两宫之复”,这便是“迎回二圣”口号的前身。事实上,赵构并不是在登基那天做做样子就算了,他在此后的诏书中屡次提起,给大家随便列举一段记载为证: 时世忠与刘光世、张俊相继入觐,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 乃可喜耳。”既然皇帝本人都提出了政治口号并念念不忘,那么文武大臣自然要积极响应。首先就有岳飞的伯乐——宗泽,他在负责镇守汴京的时候就多次上奏恳请赵构北上,亲迎二圣还于旧都。此外,响应这一口号的还有张九成、韩世忠、连南夫,以及赵姓宗室赵士褭。更夸张的是,武官杨应诚甚至提出了“联合高丽、迎回二圣”的主张,并被赵构任命为特使出访高丽。 从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迎回二圣”是赵构率先提出、大臣纷纷响应的全国性政治口号,这是最基本的政治正确,为何什么岳飞跟着喊就是找死呢?可见这个说法并站不住脚。

再者即便迎回“二圣”也构不成对宋高宗帝位的任何威胁。宋朝的文官制度极度成熟,武将被压制、皇族不领兵。自宋太宗之后,还没有发生皇族争位的事情。

而宋高宗的名分已定,即便迎回了“二圣”,也只能被当成“太上皇”奉养。再则,宋徽宗已上了年纪,又系昏庸无能之主,在金兵南下的时候,已经撂挑子让位给宋钦宗了。

岳飞是最先停止“迎回二圣”的人,他眼中的“二圣”只是皇亲 。在皇帝的带领下,岳飞一开始也跟着喊过“迎回二圣”,然而随着悄然变化的政治形势,他敏锐地发觉了这个口号有失妥当,于是从绍兴六年开始,岳飞再也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到过“二圣”、“渊圣”,其政治嗅觉可见一斑。在第二年春天,岳飞上了一道名为《乞出帅札子》的奏折,其中写道: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这句话中的“太上皇帝”指的是宋徽宗,然而他已经死在了异域,因此是迎回他的梓宫。对于被称作“渊圣”的宋钦宗,岳飞压根没提,直接把他归入“天眷”(也就是皇亲)的行列中了。很简单,岳飞压根不承认宋钦宗是皇帝,他眼中的钦宗仅仅只是金国的俘虏,被金人用来要挟南宋的砝码,当今皇帝的倒霉亲戚而已。一直到岳飞去世,他已经整整五年没提到过“迎回二圣”的口号。 对于皇统的问题,岳飞有着非常明确的立场——就算是从金人手中迎回,也只能以皇室成员的身份回来而不是前任皇帝的身份,尤其是活着的钦宗。“天眷”一词,直接否认了钦宗的法统,那么赵构的统治自然就具有合法性。对于政治头脑如此出众、军事天才格外瞩目的岳飞,宋高宗非常青睐,对他非常器重,于是在几年之间就担任了太尉、枢密副使,并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极高待遇。

对于迎回二圣,岳飞在奏章中也只是说迎回徽宗及其皇后的棺材,说白了迎回来的是死人,作为宋高宗的父亲,说什么也该把灵柩迎回来。但岳飞却没有提是否把宋钦宗接回来;岳飞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考虑到宋高宗的担忧了。高宗在回复岳飞时赞道:“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拂朕至意。”意思就是说岳飞的奏章写的很好,考虑的很全面;有这样的臣下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行军打仗的事你自己决定就行,我不干预,你只要约束好手下不滥杀无辜就行了。

绍兴九年,金宋原本达成了议和,其中的一条便是:金送还钦宗等及徽宗梓棺(徽宗已于绍兴七年死于金五国城)。只是由于次年金人撕毁了条约,才未得以实现。可见,赵构是不担心父兄回来争位的。 徽钦二宗做为亡国之君(他们曾经统治的北宋已经亡了),事实上所有的政治资本已经消耗殆尽,在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中不再有任何的支持力量,在南宋朝野也不再有丝毫政治影响力,唯一的政治身份就是先皇帝(其实恰当点说他们身份应该天子的父兄而已),而他们的归来的本身恰恰就证明了赵构的英明神武,证明了这位南宋高宗皇帝的合法合理和合适!这种找上门的功业,赵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钦宗根本就没有能力角逐大位。只要他们两个没有思维错乱,连这个想法都是不敢有的!

绍兴五年,徽宗赵佶已死,仅剩“一圣”钦宗赵桓,赵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时,赵佶为撂挑子命人强架赵恒上位(进宫途中吓晕了)。

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人放还时,宋钦宗挽住韦后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 赵桓哭求韦氏给赵构带话“若南归,愿为一平民,绝不争位”,可知其人亳无野心。

宋钦宗的性格也比较懦弱,在两宋之际,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以宋钦宗的才能与胆魄,即便宋高宗让位给他,他都未必愿意再当那个皇帝,更别用说去争帝位。

在宋金对峙初期,金国方面确实一直有留着宋钦宗威胁赵构法统、动摇中原人心的想法,这点《三朝北盟会编》卷215所载的兀术临终遗书和《大金国志》卷24宣宗纪里都提过;但问题是第一这个牌其实并不怎么好使,或者说赵桓的破坏力远没有金人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作为失国之君,钦宗在传统的道德话语体系里已经失了大义名分,而赵构的登基则得到了哲宗废后、钦宗的伯母隆佑太后的认可,还有残存的宗室拥戴承认,所以赵桓并没有取赵构而代之的正当性,兀术遗书里所谓的“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原礼法文化还远不够谙熟的女真贵族自己脑补出来的。更何况钦宗主政时间非常短,没有自己的班底(就算有点也被金军打散掳走了),所以就算回来以后有什么想法,也没有落实的资源和手段。 即便是明代的夺门之变,如果不是明代宗朱祁钰先死了独生儿子,又迟迟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自己后期还病重,明英宗也是没机会的。说到底权力这个东西确实可怕如在柙之虎,一旦放出去就很难再收回来。何况钦宗这种撒手了这么久,自己又在金国呆的心胆俱破已然是尸居余气的人。总之,赵桓本人对赵构的皇位几乎没有任何威胁,目前可见的史料又证明赵构自己对这一点也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还更进一步,特别想把他哥弄回来,所以这点显然不是赵构不愿意北伐的动机。

综上所述,岳飞因迎二圣而被高宗忌恨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因此上, 岳黑说岳飞“迎二圣”是导致高宗杀岳飞,这不过是岳黑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欲加之罪罢了。



萌萌妈妈董小华


这是一种误解,当时“迎还二圣”是符合人心所向的口号,主战派李纲宗泽都曾经用过这个口号。赵构本人也多次提及“迎还二圣”。还有很多大臣上书高宗的时候也都提到过““迎还二圣””,“迎还二圣”并不是宋高宗很忌讳的事情,反而有很强的号召力 。如果抛弃了“迎还二圣”,宋高宗政权合法性就没了,就会失去民众支持 。

宋高宗在诏书谈话多次提到“迎还二圣”

例如建炎元年秋七月高宗下诏书称“中国的势力恢复强大,回到开封故都,迎还二圣,这就是皇帝天天勤劳工作最希望达的结果”

建炎二年宋高宗封信王赵榛为河外兵马大元帅,所写的公文中说:“给与你领导军队的权力,以迎二圣之还,以达成两河的希望”

绍兴四年高宗在和赵鼎的谈话中说:“等到边境不在有战争,首都也安定下来了,就迎还二圣”

绍兴五年高宗在接见刘光世张俊的时候说:“现在中原还没恢复,二圣还没回来,我很惭愧”

由此可知宋高宗也得打着“应还二圣”的旗号凝聚人心。当然他不是出于真心这样做的,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大臣们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就是因为指责宋高宗不应该现在做皇帝,应该回到开封带领臣民迎还二圣。得罪了宋高宗被处斩。可见陈东欧阳澈戳中了宋高宗心理要害,直接指责宋高宗即位合法性,所以被杀了。

大臣们如果不直接指责宋高宗继承皇位不对,喊喊迎回二圣并没有威胁到宋高宗统治地位。

岳飞只是在初期提到“迎还二圣”,在宋徽宗死后就再不提起

岳飞说“迎还二圣”都是在早期。如《题翠岩寺》“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写于绍兴二年左右(1132年)。《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五岳祠盟记》都写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公元1135年宋徽宗死于金国,“迎还二圣”口号已经失去意义。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金国人想把宋钦宗儿子赵谌送到开封,如果金人真的这么做了,此时宋高宗的政权就会面临合法性问题。赵构没儿子太子的位置就成了关键。按照辈分赵谌是拥有继承权的,可他又是金国人控制的傀儡,南宋就有可能成为金国的附庸儿皇帝的危险。岳飞就是担心会这样,趁面见宋高宗的机会,说出请求立建国公(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这样就能使金人的阴谋落空。

由此可见岳飞并不是一味的想迎回宋钦宗,在当时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再提迎还宋钦宗就是分裂南宋了,这是金国人最希望看到的情形。作为一个军事家岳飞看到这种危险,公元1137年后岳飞的奏疏中就再也不提迎回宋钦宗的事情了。

他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写的《乞出师劄子》说“以后迎还宋徽宗皇帝皇后的棺木,把宋高宗的亲属带回故国,国家和平了百姓一同欢庆,皇帝从此高枕无忧,不用担心金国人的入侵,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里岳飞就不再提起宋钦宗,只是提到迎回宋徽宗夫妻的棺木。

岳飞之死跟“迎还二圣" 完全无关, 岳飞在宋徽宗死后没有再提起过“迎还二圣"。岳飞被杀是在绍兴十一年(1142年1月27日),那个时候宋徽宗早已死去多年,南宋政权完全在宋高宗的掌控之下,宋钦宗即使回来也对宋高宗构不成威胁。


大宋趣史


岳飞被杀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不一一论证,先讲一点。

南宋初期朝廷的重要国策。北宋末期,宋徽宗、宋钦宗被掳,朝政失控。后经宋哲宗皇后孟氏册立赵构为帝,南宋建立,南宋领地只有江南为主的部分地方,称为偏安朝廷。赵构称帝不久,金兵又南侵,江南的地方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严重的是军阀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军阀掌控了当地的军政大权,公然不服从朝廷命令,皇权爱到了严重的威胁,皇帝有可能被军阀赶下台,当时的皇帝十分提心吊胆。不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护从统制、鼎州团练使苗傅在杭州把宋高宗赵构抓起来了,赵构被迫退位,由他的三岁儿子接位,孟太后垂帘听政。孟太后在大将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帮助下,有效地粉碎了这次政变,赵构才得以死里逃生,重新当上了皇帝。从此,赵构对军人擅权还是多了一些防御心理。金军撤退后,遭金军破坏的设施开始重建,南方一带的生产也正在恢复中。但摆在南宋朝廷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向军阀收回军权。当时南宋有四大军阀:张俊,三万人,属正规军队,铠衣铠甲齐全,是南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韩世忠,四、五万人,但武器没有张俊军队好;岳飞,六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人是杨么起义军招安过来的人,这些人战斗力不这么强;刘光世,有十万人,这些军队武器不全,战斗力最不强。宋高宗赵构想从这些人手里收回军权,谈何容易!搞不好会使军阀狗急跳墙,联合起来攻击他,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他们的政府会迅速垮台,所以赵构十分担心。后来他在秦桧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主意,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首先攻击的目标他就选择了军阀中军事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岳飞,因为岳飞曾经提出立太子的建议,有干涉朝政的野心,又有不服从调遣,违背上级命令等重大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与张俊有矛盾,张俊也想除了他,可以利用张俊的力量把他消灭。于是,秦桧以开会的名义把岳飞找来,抓了,接着又派张俊到岳飞军中把岳飞的心腹张宪和儿子岳云也抓了,由于张俊是当时南宋军队中最有威望的人,所以岳飞的手下不敢造反。不久,赵构以谋反的罪名把岳飞、张宪、岳云处死了。南宋朝廷成功地收回了岳飞的军权。接着,又利用张俊和韩世忠的矛盾,又成功地逼迫韩世忠交出了军权。刘光世的军队可能受到影响,十万人纷纷投降金军,光杆司令的刘光世也提出了辞职要求。这样,岳飞军权、韩世忠军权、刘光世军权南宋朝廷收回了。朝廷中的军阀只剩下张俊一个人掌握军权了,赵构封张俊为枢密使,掌管当时的军事领导权。赵构接下来只要向张俊收回军权就可以全部收回军权了。当时,南宋与金和谈,金国允许南宋把在金国已经逝世的宋微宗赵佶的灵柩运回来。作为孝子的宋高宗赵构必须派遣国家最有名望的人迎接徽宗灵柩,当时的宰相秦桧不敢去,担心被扣押,宋高宗赵构派选出了孟太后的侄子孟忠厚,但孟忠厚的级别不行,没有达到宰相级别,于是赵构提升孟忠厚为枢密使,以最高军队长官身份迎接宋徽宗灵柩,可见赵构孝心一片。孟忠厚从金国回来后,有官员就提出,朝廷中有张俊、孟忠厚二个枢密使,这与南宋的体制不符合。张俊知道朝廷忌讳他掌握军政大权,这时他假如要造反也不这么容易了,于是也提出了辞职要求。张俊辞职后,宋高宗赵构才真正收回了全部军权,成了名副其实的掌握军政大权的皇帝。在岳飞被杀二十多年后,赵构退位,宋孝宗接位。宋孝宗立即为岳飞平反,当时赵构还在世,可赵构并没有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岳飞在抗金战场上立有重大军功,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会对朝廷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容易被反对党派攻击误杀功臣,所以朝廷必须要给他平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有利于朝廷对人心的收回。再说,岳飞人死后,其军队已经成功地被南宋朝廷收编,他的子孙也不可能掌握军队,对南宋朝廷不会构成威胁了,给他点名誉朝廷无所谓,所以赵构必须要给岳飞平反。只不过倒霉的是秦桧,把所有杀岳飞的责任全部推给他身上,他被人骂得很可怜。宋高宗杀岳飞,目的其实很清楚,要巩固皇权,收回兵权,最后他仅杀了岳飞、岳云、张宪三个人,成功地收回了军阀手中的军权,可见宋高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历史上军阀擅权是朝廷最感到头痛的事情,收回军权是朝廷最困难的事情可见,向军阀收回军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宋高宗赵构收军权这件事情应该是做得很出色的,防患于未萌,仅仅只杀岳飞等三个人成功地收回了军权,这在历史上来讲应该是很少的。岳飞之死的原因是由于他本人性格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过分的峦权,干涉朝政,甚至不服从朝廷调遣的军令,又没有处理好朝廷大臣的关系等等。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岳飞只懂打仗根本对政治不通!人情世故太浅!但对宋朝一片赤诚!虽说他的口号可以让人民鼓起勇气抗击敌寇!但你要真把二圣搞回来了要是死的那还好说。要是活的杂弄。那你准备把高宗放那?先入为主这种思想不能有。帝王家事你也敢管!


用户5762246375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很多人一直以为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威胁到了高宗的皇位。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以下两点:

第一,这个对于岳飞之死的解释,逻辑链非常简单。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流传推广起来很容易。莮人夜晚在床上.活动时间短?棚友圈字母kkkn数字6还有9帮助男人战斗更长时间!这也就是所谓的“简洁即力量”(对于这个现象在美国是有政治学家专门研究过的:总统竞选的时候,竞选口号或宣传语越短,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条是,它迎合了很多人对君主的想象和对人性的理解:

1、皇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皇位;

2、所以赵构也想要皇位、钦宗也想恢复自己的皇位;

3、所以二圣回来赵构就得腾地方,不腾地方也会制造麻烦;

4、赵构肯定不愿意腾地方,所以他当然要干掉很可能把二圣迎回来的岳飞了。

于是这个答案立马就压倒其他对岳飞之死的诠释,果断胜出了。但是实际上,这种“一句话”式的简单理解,和“想当然”甚至“自我代入自我想象式”的理解,问题是很多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历史的实际,和你的想象可能有很大偏差,甚至南辕北辙。

所以那些信了“岳飞被杀是因为要迎还二圣触了赵构霉头”的,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在你接受这个解释之前,是否已经头脑里有了一个预设:忠臣义士特别是最后含冤而死的忠臣义士,一定是头脑有点不灵光、不大会体量上意、总之忠诚正直到有点儿傻的?

你觉得是的话,首先要搞明白下面这三个问题:

1、金国的头头们也不傻,他们也知道二帝在手里是张牌,在赵构生不出儿子又不立皇储的情况下,可以对赵构的皇位合法性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他们也一度打算在中原扶立钦宗或者钦宗的儿子作皇帝,就像之前扶立刘豫建立伪齐一样。

2、自打得知金国有这种意图后,岳飞就绝口不在奏章和各种公开言论中提迎还二圣了,而且连对钦宗的称呼都换成了“天眷”,也就是当今皇帝赵构的亲戚。为的就是表明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至于之前喊,那是因为在金人这个主意出来之前赵构也这么嚷嚷。宋代以孝立国,全国上下都跟着皇帝陛下喊要把皇帝他爹他哥救回来的时候,不跟着喊是想作死吗?

3、因为金人有立钦宗的意图 + 中原未复 + 赵构生不出儿子又不立皇储,所以二帝留在金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胁,倒是把人接回来才能消除风险。所以赵构才在后来在和议达成后还是反复恳求金国要金国把他哥放回来;所以金国才不管赵构怎么求都不放人;所以兀术临死前还要留遗嘱说把钦宗看好了万一赵构不听话就放赵桓;所以金国一直好好养着赵桓直到完颜亮上台准备玩大的才把这张牌放掉了。

归根结底,历史的细节是丰富的,至少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如果不能耐心了解事实,了解细节,而只习惯根据自己的阅历、思维习惯,甚至假定去代入式的想当然,甚至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期待着“一句话解答”。你就等着被别人骗吧。而且这个“骗”,可不会只限于历史问题上。

  • 岳飞
  • 宋高宗
  • 秦桧
  • 兀术

用户6319249806


不是,至少不是主要原因。一方面“迎还二圣”是当时凝聚民心民力的一个口号而已,未必岳飞就真的会迎还二圣。另一方面,说是“二圣”,但实际上是两个被俘多年,受尽侮辱,又葬送了半壁江山的罪人,即便迎还,也不可能再让他们继承皇位。



岳飞的死因,其实正如秦侩面对韩世忠质问时回答的那句话“莫须有”!岳飞究竟有没有犯法有没有谋反?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统协着数十万大军的他拥有随时颠覆政权威胁皇位的能力!


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个有超能力的人,他能随意地杀死别人而自己不受惩罚。即便他是真的是个善良的人,生活在他身边的人就能安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心是难以预测的。


对宋高宗来说,我知道你今日精忠爱国,但明日的你会是什么样我却不知道。或许明日的你依旧精忠爱国?但你会不会为了国家的人民来推翻我?当你身边人把黄袍加在你身上的时候我大宋的江山是不是就要易主?


人心就是这么经不起猜测。对于宋高宗来说,岳飞有没有谋反的行为或者思想并不重要,只要他拥有谋反并很可能成功的能力他就该死了。


这,也是赵匡胤以武将之身在陈桥兵变给大宋留下的诅咒,将臣不互信的诅咒,就如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整个唐朝就陷入骨肉相残不休不止的诅咒。一个皇朝的命运,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文史酒徒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继位,史称南宋,但是此时的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军事力量十分弱小,频频遭到北方的金兵入侵。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大军南下攻宋,一路势如破竹,宋军皆不能挡,此时我们大家熟知的岳王爷出马了,带领岳家军接连打败金军,并且取得了著名的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北宋故地,除此之外,他还上书宋高宗赵构,要求直捣黄龙,恢复故土。但是此时的赵构和秦桧却接连下达12道金牌,岳飞只得回朝,不久后入狱,于1142年大年除夕之际,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于风波亭中。

在我们后世人的眼光里,一直认为岳飞之死,纯粹是因为他不懂政治,当时赵构已经继位称帝,而岳飞却一直宣称要迎回二帝,一旦二帝真的回来了,必然会威胁到赵构的皇位,赵构也必然要腾出皇位。显然在中国古代,皇位的吸引力太高了,赵构自然是不情愿把皇位拱手相让,那么就必然要杀了这个整天口喊着要“迎回二帝”的武将岳飞了。但是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太科学的。

当时金国将二帝俘虏到五国城后,其实是把他们两个作为一张博弈的牌在打。大家都知道,赵构是生不出儿子,也没有立下皇储,那么金国是打算在中原拥立宋钦宗或者他的儿子做皇帝,这样便可以对赵构皇位的合法性造成威胁,作为帝王的赵构,是不可能没有看到这点的。

其次,岳飞虽为武将,却也十分洞悉金军的阴谋,于是在以后的公开场合不再提“迎回二帝”,支持赵构当皇帝。那么大家可能会问岳飞为什么以前一直鼓吹迎回二帝呢,其实这个口号并非是岳飞首先提出来的,而正是赵构提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以孝治天下,皇帝都公开要求迎回二帝,其他大臣能不跟着喊吗?显然岳飞还是知道政治的,懂得适时变换策略。

在中原故土还未光复的前提下,金军又欲图立宋钦宗做傀儡皇帝,而赵构自身又无子的情况下,自然赵构也是选择要迎回二帝的。据史料记载,宋金和议后,宋高宗曾亲自向金国恳求,请求将自己的哥哥宋钦宗放回来,但是金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清楚宋钦宗存在的重要性,一口拒绝。后来完颜兀术在临死前曾经对金国统治者说过,“如果赵构敢不听话,那么就把宋钦宗请出来,对他造成威胁,维护金国的利益”。

笔者认为,赵构本身也是想迎回二帝的,但是金军不放,这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因此岳飞在前期提出迎回二帝,并不是他真正遇害的原因,其原因恐怕还得进一步深究。大家都知道,在当时的南宋朝廷上,岳飞拥有一支强大的岳家军,并且接连取胜,士气高涨,岳飞在军中威望甚高,赵构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祖先“陈桥兵变”的事件,自然也是十分担心岳飞也会如此。其次,宋朝是一个典型的重文抑武的朝代,倡导与士大夫治天下,许多文人看到岳飞战功赫赫,不免会心里不平衡,遂生出陷害、或者袖手旁观,坐视岳飞被害。





狼过峰


岳飞被杀,是防尾大不掉。

第一次,拒绝出兵,皇帝请了多次。如果你是撑握生杀大权的人,这时已经不舒服了。

第二次,连下十二道金牌才回,这个已经够要他的命了。


黎家第一汤


不是,岳飞被调回收割兵权是必然,死不是必然。对赵构而言,岳飞回来他目地就达到了。剩下和其他几人一样,废掉兵权弄成闲职就可以。杀岳飞确实是秦桧的推动。岳飞下狱,为岳飞出面的大臣们,多找秦桧质问,而非找赵构上书就很明显了。


方士的知识乐园


岳飞被杀主要还是因为他想迎回二圣,试想如果迎回二圣,一位是赵构的哥哥,按长子即位的传统这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一位是赵构的父亲那是先帝呀,这两位任意一位回来,赵构的皇位还保得住吗?所以呢我认为迎回二帝才是岳飞被杀的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