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赦后,溥仪与杜聿明首次下江南,为何一路上流泪不止?

jyz111


溥仪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无奈的一生,他下江南的眼泪是命运而流,为自由而流。

综观溥仪的一生,可以分为四大阶段,一是皇帝阶段;二是傀儡阶段;三是战犯阶段;四是平民阶段。有意思的是,他真正拥有自由反而是在最后的平民阶段。

皇帝阶段

溥仪2岁进入皇宫,3岁继位当皇帝,6岁退位,18岁被赶出故宫,这段时间他是大清的皇帝,即便退位后仍享受帝王待遇。但在这个阶段,溥仪是一个孩子,是一个人人操控的木偶,甚至连宫女都可以玩弄她,十几年的时间里从未出过北京城,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毫无自由可言。而且溥仪又是载入史册的亡国之君,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的皇帝身份反而成为让他最不堪回首的记忆。

傀儡阶段

溥仪长大了,有了自主意识,却被赶出了皇宫,他的皇后婉容却背叛自己,和自己的侍卫偷情。溥仪想要复辟大清,但他没有那个实力,于是投靠日本侵略者,被扶植为伪满洲国皇帝,再次实现皇帝梦。

但溥仪发现,自己再次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傀儡,一个比小时候更可怜的木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受到严密监控,受到日本人的完全控制。小的时候,溥仪不懂事,还不觉得多么痛苦,但大了以后仍被当作木偶,那种痛苦才更加深刻。

战犯阶段

抗战胜利后,溥仪被苏联俘获,先是作为战犯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后来又被引渡回国作为战犯投入监狱,尽管他在监狱中受到照顾,没受多大的苦,但作为战犯的感觉总是不好的,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失去了自由,正是在这段时期,溥仪结识了杜聿明等战犯。

平民阶段

1959年,溥仪作为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出狱,并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工作,落了户口,成为新中国的公民,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但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根据《沈醉回忆录》叙述,1964年3月,周总理安排全国政协组织特赦人员溥仪和杜聿明、王耀武、沈醉等,连同其家属和工作人员一行40人一起到江苏等地参观。

一行人来到南京火车站后,溥仪走下火车,十分感慨,他对杜聿明等人说:

“我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出过门,现在是真正解放了。”

杜聿明等人问他,“那你在沈阳做皇帝时,不出门逛逛吗?”

溥仪的回答让杜聿明等人很意外:

“过去都是日本人带我走,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都是闷着走,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是什么都看到了。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做中国人真正自由。”

说完,溥仪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一路之上,溥仪看着窗外的大好风景,看着人们平静安定的生活,一直在流泪。

通过溥仪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以前虽然是皇帝,生活却连一个平民百姓都不如,因为他没有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特赦以后的溥仪,过的是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却拥有了最宝贵的自由,没人再把他当作傀儡来操纵。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的傀儡生活,想必溥仪一定会有“何必生在帝王家”的感慨,这就是他为什么一路流泪不止的原因,不是他怀念过去的生活,而是唏嘘自己一生多舛的命运,感慨自由的来之不易。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1964年3月,周总理安排全国政协组织特赦人员溥仪、杜聿明、王耀武、沈醉等,连同其家属一行40人到江苏等地参观,溥仪是一路参观,一路流泪。

有人问溥仪:为何哭泣?溥仪说:感动,感慨!

一行人来到南京火车站后,溥仪走下火车,十分感慨,他对杜聿明等人说:

“我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出过门,现在是真正解放了。”

杜聿明问他,“那你在沈阳做皇帝时,不出门逛逛吗?”

溥仪的回答让杜聿明等人很意外:

“虽然以前看起来待遇还可以,但自由是没有的,日本人完全限制了自由。他们说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选择。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现在做中国人真正自由了。”

溥仪前半生可谓命运坎坷,三次称帝,三次被废,日本傀儡,苏联关押,辽宁改造,1959年前基本就无自由可言,在敬爱的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脱离牢狱之灾,奔向自由生活,获得了特赦,并有幸江南游,他能不激动与兴奋吗?人最高兴的表达就是眼泪。

3月11日到15日,溥仪等人参观了南京的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等地。

3月12日,在拜谒中山陵时,溥仪泪如雨下,回忆起了对孙中山这个长者的音容笑貌,对杜聿明等人倾诉了自己反革命的罪行。

有理由相信,溥仪说的这些话处于自己的真心忏悔,因为早在东京审判中,他就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在我当皇帝三年后,也就是1911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革命,一位名叫孙中山的伟大革命者,领导人民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这是一场进步的革命。”

参观雨花台时,看(听)到那么多英雄豪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亲眼目睹日本给中国留下深重灾难的历史遗迹,南京这一块土地,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而自己曾经却作为日本的傀儡,无视中国人的疾苦,还帮日本人干了一些坏事,他痛哭流涕的说:过去我真是罪孽深重,这么多人牺牲在这里。我们应该考虑今后如何改造自己,洗清罪过,为人民服务。

到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地方,当溥仪听到观世音,佛像等国宝被外国人盗走,他和弟弟溥杰,一路叹息,回想起当年两人盗卖故宫国宝的往事,溥仪不禁流下悔恨的眼泪。

溥仪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当游览到毛主席的“读书石”时,溥仪充满崇敬之情,一遍一遍的轻轻抚摸着石头。他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不易,感慨共产党对他的包容,心中百感交集,渐渐泪水湿润了眼睛。

来到明孝陵的时候,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说当年康熙也曾在这里祭拜,并说到了康熙、乾隆南巡,想想当初志得意满的康熙,一路上数着自己的功绩——平三藩、收台湾、西征准格尔、北伐俄罗斯。乾隆下江南时,那样自豪盘点自己辉煌的一生,恨不能再活五百年好好享受大清的锦绣江山,此时的江南已不再是那时的那个江南,溥仪心里充满了世事无常的沧桑与感慨,或有痛失江山的无限遗憾。

在参观旅游过程中,溥仪走了一路,眼泪留了一路。通过溥仪日记的反映,溥仪是在忏悔,也有很多感慨,溥仪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我做皇帝时做了不少坏事,我对自己、对别人都这样说。过去的溥仪死掉了,现在是新生的溥仪。”

回到北京后,溥仪受到周总理在关怀下,在石景山公园当了一个售票员。有次以前的狱友也是同一批被特赦的人杜聿明和沈醉来找他玩,想让他做导游参观下故宫,走到门口时被长长的队伍愣住了,溥仪皱了下眉头,我这回自己的家还要买票,这都什么事啊,三人相视而笑。

令溥仪心疼的是,门票有点贵!


美丽青春您真痘


杜聿明比溥仪大两岁,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两人称兄道弟,一个叫对方“老杜”,另一个叫对方“老溥“!

如果张勋、张作霖得知军阀中的小辈杜聿明会和自己三拜九叩的皇上称兄道弟,不知道作何感想?

这一幕,估计杜聿明自己也没想到。

1959年,经过十几年的牢狱生活,溥仪终于获得特赦,他在战犯改造所交的朋友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都获得了新生,呼吸着新社会自由的空气。

1964年,文史研究馆组织他们去江南旅行采风,陪同溥仪下江南的还有李淑贤、弟弟溥杰和弟媳。杜聿明、周振强、宋希濂也和他们同行。

同样是下江南,溥仪的祖宗康熙和乾隆下江南是找美女、享受生活,而溥仪下江南,则是带着任务来,考察历史遗迹,做社会历史调查,为完善文史记载作依据。

时过境迁,康熙下江南时,正是清王朝蒸蒸日上的时代,志得意满的康熙,一路上数着自己的功绩——平三藩、收台湾、西征准格尔、北伐俄罗斯。周围一片阿谀奉承的声音。乾隆下江南时,一样学者爷爷康熙那样盘点自己辉煌的一生,恨不能再活五百年好好享受大清的锦绣江山,却不知道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全世界的海洋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殆尽了。

可是,溥仪并不是为大清失去往日辉煌而潸然泪下。让溥仪落泪的,另有原因。

这一年的3月11日,溥仪一行人到了南京,在明孝陵地区参观了梅花山、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等地,也有南京的工厂。

溥仪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十分谦虚谨慎、忠厚老实,完全没有一代帝王的架子和排场。3月12日,步行参观中山陵时,李淑贤走不动了,溥仪要在下面等着他。此时杜聿明、周振强、宋希濂一起要求溥仪上去,原因并未直说,溥仪离开心领神会,跟着一起上去了。

溥仪领会到了什么?注意这个日期,1964年的3月12日,是我们的植树节,也是孙中山先生的39年的忌日。溥仪来到中山陵,不拜谒中山先生的陵寝,是极其不尊重的。况且,溥仪当皇帝时,是孙中山先生的敌人,杜聿明宋希濂等人,虽然曾经与人民为敌,可是始终都是三民主义的信徒。谁不去拜谒中山陵,溥仪不能不去。

就在拜谒中山陵的途中,溥仪泪如雨下,回忆起了对孙中山这个长者的音容笑貌,对杜聿明等人倾诉了自己反革命的罪行。

有理由相信,溥仪说的这些话处于自己的真心忏悔,因为早在东京审判中,他就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在我当皇帝三年后,也就是1911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革命,一位名叫孙中山的伟大革命者,领导人民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这是一场进步的革命。”

在40年代,溥仪就早已认识到腐败的清王朝灭亡使历史必然,而推翻清王朝的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者。

事实上,溥仪和孙中山这对死对头,曾经有过交集。1912年,南北和谈成功,孙中山黄兴等人北上拜访袁世凯,同时也要求会见隆裕太后为代表的满清皇室。隆裕太后没有出面,而是让载沣作为代表与孙见面。孙中山把自己最帅的一张照片赠给了载沣,载沣则说,民国共和大势所趋,感谢民国政府对我们的照顾。

孙中山和溥仪的第二次可能见面的机会,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受邀北上参政,途径天津,溥仪被赶出皇宫逃亡天津租界。有资料表明,孙中山和溥仪都曾住在天津的张园,那时湖北新军前任统领张彪的产业。当时溥仪被一群清廷遗老遗少围绕,是没有时间与孙中山见面的。

溥仪的小妹金志坚,在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长期担任北京的中学教师,认真负责很受师生欢迎。金志坚临终前说“为人民工作,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事”。

相信溥仪也是这样想的。

据说,溥仪和杜聿明刚出狱,杜聿明就邀请溥仪去故宫游览。溥仪一开始是拒绝的,杜聿明就和狱友们说,老溥不敢去故宫,怕伤心的,因为他当初可是皇上!溥仪立马急眼”谁说的!我可是经过人民政府改造的,参观故宫是共和国公民的权利!我当然要去!“

令溥仪心疼的是,门票有点贵!


历史知事


答:的确如此,溥仪被特赦后,与杜聿明等人首次下江南时,流了不少泪。

但这些泪水,实在是五味杂陈,有感恩,有欣喜,有伤感,有羞愧,有悔恨,有内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年,溥仪在“下江南”这段时间的日记里,记载有很多感想、表态,尽管看起来不像私人日记,而像随时接受检阅的思想汇报,但透过这些文字,以及当时陪同人员的回忆讲述,还是可以窥探出一些他的内心世界的。

溥仪是在1959年12月底被特赦,游江南的时间是1964年春天,是由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旅游参观活动,主要参观江苏等地。

旅游团的团员以特赦人员为主,有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沈醉、康泽等,以及他们的家属,共40人。

溥仪的家属是和他结婚两年的妻子李淑贤,还有他的弟弟溥杰、弟媳嵯峨浩。

沈醉虽是特务出身,但喜欢舞文弄墨,后来他在回忆录中称旅游团为“帝王将相参观团”。

这个“帝王将相参观团”当然不能跟封建时代的“帝王将相参观团”相比,但他们的行程也是得到了严密安排、严格保护的。

他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南京。

负责接待他们一行的在是江苏省政协工作的吴钟祺。

吴钟祺原为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解放前为江阴炮台台长,在渡江战役中率部起义。

吴钟祺后来回忆说,溥仪他们参观的景点,会临时闭园,他们居住的饭店,整个一层都给包下来,陌生人不得入内。

吴钟祺老人说,当年到火车站接他们时,他是亲眼看到了流泪的溥仪。

溥仪一下火车,就和列车长握手,抹着眼泪,嘴里嘟嚷着说:“我是第一次下江南。”

又说:“一直没有出来过,现在是真正解放了。”

就这,真的值得哭得这么五道八叉吗?杜聿明有点理解不了。

溥仪就解释说,“过去日本人带着我走,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都是闷着走,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是什么都看到了。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做中国人真正自由。”

……

所以说,溥仪“流泪”下江南的事儿,是真的。

溥仪他们在南京一共逗留了五天。

吴钟祺老人清楚地记得,是从3月11日到3月15日。

他们参观的地点除了明孝陵、梅花山、灵谷寺、夫子庙、中山陵、雨花台和总统府各大景点,还有南京的不少公司,如当时的南京化工公司、友谊服装厂、艺新丝织厂等。

吴钟祺老人特别提到一个细节。3月12日,参观团去中山陵游览时,才爬到陵墓入口的花岗石牌坊,溥仪妻子李淑贤心脏不好,身体虚弱,走不动,就对溥仪说,我在这里休息,你们先上去吧,我等你们下来。溥仪体谅妻子,就说那我也不去。

幸好,这时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这几个人来提醒说:“老溥,你不能不去,因为……”

溥仪瞬间明白了什么,赶紧搀扶夫人缓步登顶,和大家向孙中山坐像鞠躬。

在中山陵的接待厅吃饭时,溥仪喃喃自语地说:“我过去做皇帝也做了不少坏事,我对自己,对别人都这样说,过去的溥仪死掉了、烂掉了,现在是新生的溥仪……这次政协花了这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我们出来参观游览,也是对我们的改造。”

后来参观雨花台,溥仪流泪了,他说:“到这里心里很难过,我们真是罪孽深重,这么多人牺牲在这里,太惨了……应该想想自己过去对共产党对人民怎样,今天共产党对自己又是怎样。应该考虑今后如何改造自己,洗清罪过,为人民工作。”

3月16日,旅游团前往无锡,游太湖饭,逛锡惠公园。

公园里有一块乾隆年间立的御碑。

溥仪又偷抹眼泪了,他转身对吴钟祺说:“乾隆那时下江南,和现在的江南是没有办法比的啊。”

很难说,溥仪这时的泪水中不含有李后主那种“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心情。

不过,他很快就端正了仪态,有板有眼地大声说:“如今我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真感到自豪。”

吴钟祺发现,溥仪嘴里最喜欢说的词汇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华夏民族”、“爱国公民”等等。

3月26日晚上,溥仪乘车离开江苏,此后参观了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直到4月29日回到北京。

溥仪的日记里,每天记录的参观感受思想内容都比较一致,比如:“党为了帮助我们学习,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组织专员参观,还让家属一同参观,这使自己感到无比光荣和温暖。”“跟着党走,听毛主席的话,加强自我改造,在不同的岗位上,好好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做的事情。”


覃仕勇说史


溥仪与杜聿明爱国家邀请,公费到江南去旅游观光,一路上他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百姓生活安康,他不禁泪流不止,多次流下忏悔与自责的眼泪。溥仪忏悔的是他在新中国的建立中没有一丝功劳,反而做了许多坏事;溥仪自责的是大清的江山终究是亡在他手中,对于再造中国他却只是一个罪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身为大清国最后一任皇帝, 溥仪是没有实权的,权力都掌握在隆裕太后手中;身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同样没有实权,他仅仅是日本的一个傀儡。当他以自由之身全国旅游观光时,不禁愧由心生,悲从心来,多次流泪。

新中国建立后,溥仪在牢中进行劳动改造,接受思想教育,他最终得到人民政府的特赦,获得了人身自由。杜聿明跟溥仪的关系是狱友,如果清朝不亡,他还得称溥仪为皇上;两人在改造中相互关心互助,分享学习心得,成为了晚年的挚友。获得特赦后,溥仪有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也就是北京市植物园园丁,他的工作是照顾植物及出售门票。

溥仪与杜聿明还有一份工作,那就是文史研究专员,他们经历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对于编写国史有重要帮助 。1964年3月文史院组织溥仪、杜聿明等四十余人去江南旅游观光。在火车的软卧上,溥仪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下江南,以前从来没有出来过,现在真的是解放了。康熙、乾隆都曾多次下江南微服私访,这次溥仪在政府的帮助下率“将相团”到江南旅游了。

“ 以前我的出行都是听日本人的,啥也看不到,现在好了什么都可以看到了;之前过的都是蝙蝠式的生活,终日不见阳光不见人的,现在才是真的自由。”溥仪说完便留下了激动的泪水,由此可见溥仪对于自由的向望,也从侧面反应出来他当皇帝是多么的憋屈!

溥仪等人在南京参观了五天,期间他们参观了南京的梅花山、夫子庙、雨花台和中山陵等,还有许多的公司和工厂。在中山陵前,溥仪虔诚而恭敬的给孙中山先生的墓鞠了三个躬;在雨花台看到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溥仪泪流不止,他是在代表清朝对些这些烈士致敬,为自己的罪过忏悔!

“如今到了这里,我的心里真的是非常的难过,我们之前真的是罪孽深重呀,当时那么多人都牺牲在了这里,实在是太惨了……我现在真的应该想一想自己过去,到底对人民怎么样?而今天人民又对我怎么样?我现在应该考虑的是以后要如何去改造自己,洗清自己身上的罪过,好好的为人民服务。”溥仪在雨花台烈士墓前如是说!


大秦铁鹰剑士


溥仪和杜聿明在改造期间表现良好,所以在1959年就被特赦,1964年3月国家组织一批特赦人员到江苏、浙江一带考察,也就是下江南,一路之上所有的特赦人员都非常感慨,尤其是溥仪,确实是一路参观,一路流泪。

第一批特赦战犯中大名鼎鼎的溥仪和杜聿明

建国后,我国共有八次特赦,其中第一次在1959年12月,共和国对一批经过一定时间的劳动改造,确实改恶从善的国民党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等进行了特赦,其中战争罪犯33人。

这33名特赦战犯中,伪满洲国及伪蒙疆3名战犯包括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伪满洲国第十军管区司令官郭文林、伪锡察盟全军副司令雄努敦都布;国民党被特赦的战犯为包含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等10位首要战犯在内的共30人。

33人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溥仪和杜聿明两人了。

溥仪是清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杜聿明是蒋介石的黄埔系骨干,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充当蒋的救火队长,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围困于陈官庄,1949年1月10日被俘虏,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溥仪、杜聿明特赦期间及特赦后受到很好的照顾

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受到很好的优待,由于其长期锦衣玉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对其特殊照顾。让他经常在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闲暇的时候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溥仪本人在改造期间表现也很好,1959年12月被特赦是,特赦编号是赦字001号。

杜聿明被俘后受到了优待,在战犯管理所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所患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逐渐好转、康复直至痊愈。特别是对他的脊椎炎的治疗,人民政府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医务人员除投以药石外,还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够舒适地安眠入睡。对这些杜聿明非常的感激,所以改造期间表现良好。

溥仪被特赦后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报到工作,第一个月,溥仪只负责浇水和搞卫生;第二个月转到扦插繁殖温室。三个月以后,溥仪先后分配到观察温室和繁殖温室。1964年,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杜聿明特赦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他积极撰写文史资料,力求忠实地把过去的经历记录下来。

1964年的江南参观,溥仪和杜聿明都感慨万千,溥仪流泪不止

1964年3月,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组织溥仪、溥杰、杜聿明、沈醉等,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工作人员一行40人,到江苏、浙江一带参观。

一路之上大家都感慨万千,杜聿明在参观完之后对国家的建设成就由衷的感觉到佩服,回去后不久他又当选了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专门写信给周总理,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戴心情,决心以有生之年,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竭尽努力。可以说杜聿明完全的被改造了,是一个真心拥护的人了。

下江南之行,最激动的就是溥仪了,多次流泪。

刚刚坐上南下的火车,溥仪就激动的说:“过去日本人带着我走,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都是闷着走,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是什么都看到了。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真正自由。”说完,流泪不止。

下了火车溥仪和列车长握手告别,又流下了眼泪。

在南京参观中山陵和雨花台的时候,溥仪情绪也很激动,多次落泪,并对自己过去的最虐也多次进行忏悔。


我家的猫叫皮蛋


溥仪在苏联关了五年之后,被遣送回国,之后又做了十年的劳动改造。后来他和杜聿明等人一起被特赦了。溥仪还有杜聿明被特赦之后,生活上也是得到了一些照顾。而他们也被安排做了文史专员。也算是有了工作了。

又过了几年之后,溥仪他们被组织起来一起到江南去游玩。这对溥仪来说可是第一次下江南。甚至还被杜聿明等人调侃。


这是一次很愉快的旅行,而且他们的出行方式也是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但是溥仪确实有感,不禁就留下来眼泪。

溥仪说,当年他被日本人控制,几乎是他们去哪,他要去哪。而且无论到那里去都还有人跟着,简直就和坐牢差不多。见不到阳光,也接触不到别人,很显然,他对那种日子实在是厌烦了。


后来溥仪在下了火车之后,又是流眼泪,或许是因为心情沉重吧。在雨花台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罪劣深重,给国家造成了那么大的伤害,虽然他早已不是皇帝,但是这些人曾经都是他的子民。

溥仪他是在忏悔自己的罪行,所以一路下江南,他对自己的反思越多,懊悔也就越多。


围知历史


傅仪被特赦,他自己也说没想到,谁都能特赦就不能有他,他是罪人。他一直这么想着,他在狱中的生活让他明白了国家并不属于他一人,是人民才有国家。


在特赦后,傅仪上交了出逃前准备的四百多件国宝,得到允许可以选其中一样作为纪念,傅仪选了一只怀表,那是他的英国老师送给他的,他说他要时刻跟着党的路线走,可见他在狱中是真正得到了改造。

傅仪一生做了三次皇帝,又下来了三次。得到特赦后,他下了江南,看到一番新气象的新中国。心里的滋味很是复杂,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自由的出来旅游,以前那些日子真的觉得自己不像个人。在慈禧管理下他没有得到过权利,后期又是日本的傀儡皇帝,傅仪虽然在那些日子里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然而现在的自己才是他最满意的。


参观了南京的梅花山、夫子庙、雨花台和中山陵等,还有许多的公司和工厂。这片土地上死过几十万的中国人,傅仪想到这里于是老泪纵横,一边旅游一边用日记本记下一路的所看所想所听。

离开南京他又去了无锡、上海以及浙江等地,看到乾隆爷以前下江南题的字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以前乾隆下江南和如今的自己下江南,这种对比,对他的伤害尼采觉得是很深刻的。傅仪前半生都是活在别人的控制下,如今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自由的呼吸使他倍感振奋,他决定在后半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乾隆下江南


傅仪坐卧铺下江南


江南回到北京后,傅仪受到周总理的热情照顾,在到石景山公园当了一个售票员。有次以前的狱友也是同一批被特赦的人杜聿明和沈醉来找他玩,想让他做导游参观下故宫。走到门口时被长长的队伍愣住了,傅仪皱了下眉头,我这回自己的家还要买票,这都什么事啊,三人相视而笑。

傅仪和好友


尼采广寒宫中坐


溥仪得到特赦以后,在1964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组织溥仪、溥杰、杜聿明、沈醉等,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工作人员一起到江苏、浙江一带参观学习考察。

当时和溥仪身边一起的人都调侃溥仪说道:“被特赦后,溥仪率领帝王将相参观团,首次下江南”可想而知,大家心情都很激动,而溥仪本人同样也是第一次下江南,心情更加激动地难以表达,可是激动归激动,为何溥仪一路上流泪不止呢?

最开始,3月10日参观团从北京出发,一上火车,是软席卧铺,坐在上面很舒适,而且同时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看到美丽的窗外景色,溥仪激动地说:“过去日本人带着我出去,都是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自由,现在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啊”。说完,溥仪不禁流下了眼泪。

3月12日的时候,溥仪一群人到了南京的中山陵游玩,溥仪本来不想进去,可是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进去了,还搀扶着夫人李淑贤一起给孙中山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可是溥仪还得来恭敬的祭拜他,可想溥仪内心的感受,因此参观以后,溥仪心情很沉重,多次流泪。

来到明孝陵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溥仪介绍说曾经的康熙皇帝也在这里祭拜,溥仪想到这里的江南已经不再是大清朝的江南,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沧桑和感慨,同样流下了眼泪。

在回来的时候,溥仪同样一路上流泪不止,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宗们,比如康熙和乾隆多次下江南是找美女,图享受,当时清朝国力空前强盛,四方称臣。

康熙和乾隆们下江南有无数文武大臣接驾,同样有大臣接风洗尘,那是何等荣耀,康熙和乾隆们也恨不能再活五百年,可溥仪想想此时的自己,只是作为普通人来江南采风的,考察历史遗迹,回去完善文史记载的,不免伤感,因此流泪不止。

溥仪一行人参观了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等地方,一直到4月29日回来了北京,回来还写了日记,在溥仪的日记里,他写道这次的旅行让他感到了无比的光荣和温暖。


小聪历史客栈


溥仪一生坎坷、憋屈又屈辱,3岁即位当皇帝,6岁被迫退位,12岁复辟屁股还没坐热又被赶下了台,18岁被赶出皇宫成了丧家狗,26岁被忽悠去当了伪满洲国执正,28岁当了伪满洲国皇帝,却只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他以为自己当上了伪满皇帝,便能复国了,谁知道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爆炸声吓得日本投了降,他也在逃跑途中被苏联人俘虏,成为了阶下囚。

他也只能痛呼一声,朕心里苦呀!

1950年,44岁的溥仪被押解回国,随后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1959年,53岁的溥仪获得特赦,他不禁热泪盈眶,14年的牢狱生活总算结束了。

朕,太难了。

可是,这又能怨得了谁呢?一切只是溥仪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

1964年3月10日,溥仪携妻李淑贤、弟溥杰一起兴致勃勃地踏上了“下江南”的旅程,当然,同行的还有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沈醉等人。

这个“下江南”的参观团从满清皇帝到伪满皇帝,再到国军将领,绝对是一个让人惊叹的阵容,所以他们当时还被人戏称为“帝王将相参观团”。

溥仪很激动,也很兴奋。

他作为满清最后一个皇帝,虽说此时已经接受了改造,但是说他心中一点也不怀念清朝,恐怕他自己也不信。

清朝鼎盛时期是康、雍、乾三朝,康熙曾六下江南,乾隆也有样学样地六下江南,虽然挥霍了无数钱财,可是,肆意挥霍本便是盛世江山的名片!溥仪心里对康、乾这两个祖宗也是又羡慕又崇拜呀,他终于也能“下江南”了。

并且,这是他第一次去南方,所以心情激动也能够理解。

这次“下江南”的路线已经规划好了,先沿京沪线去南京、上海,然后转去杭州、新安江水电站、黄山和井冈山,再转到京广线,经长沙、韶山和武汉返回北京。

所以,溥仪此次“南巡”的第一站是南京。

李淑贤后来如此描述溥仪当时的心情:“我看溥仪更活跃,他手舞足蹈的样子简直像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到南方啊!”

溥仪的激动,难道只是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到南方的原因?恐怕不然,或者说不尽然。

那么,溥仪一路上为何会满目潸然,眼泪汪汪呢?

康、乾二帝下江南,是为了炫耀清朝的鼎盛,可溥仪“下江南”呢?清朝已经亡了,他曾当过皇帝,也当过囚犯,如今也已成了一个公民。

念及此,由不得他不感慨。

他们到了南京之后,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梅花山、紫金山天文台等地,这一路上,溥仪有太多的感慨了。

中山陵里躺着的是孙先生,一个被公认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人,可此时,他却得来祭拜他,心酸呀。

明孝陵,康熙跑来南京祭拜孝陵是为了宣示满清的正统,他来祭拜孝陵的时候清朝已亡,只能来当个游客,所以还是心酸。

他们到了梅花山后,溥仪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因为汪精卫墓便在这梅花山顶,他当时听说蒋让人炸开了汪墓,心里一惊,随后不断地发问,为什么要炸?汪的尸体是否也被炸成了粉末?打开看了没有?有没有陪葬品?尸体后来怎么处理?

听完之后,溥仪感觉后背发凉,也暗自庆幸,还好自己还活着,不然的话恐怕自己的下场也好不了多少。

想到这,溥仪心里更酸了。

所以,他看到沈醉在戴笠墓旁驻足的时候,急忙过去拉沈醉,让沈醉赶紧走,什么问他为什么这么怕,他只能说,你来看戴笠的坟,被人发觉了,不是会上要挨一顿批评?

可见,他虽然被特赦了,可是一直过得战战兢兢,这也是后来他死后,李淑贤不敢安葬他,只能将他的骨灰寄存在骨灰堂的原因。

当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溥仪和李淑贤、溥杰他们去逛“夫子庙”,李淑贤和溥杰喜欢吃汤圆,所以买了很多,有糖馅的,有肉馅的,溥仪一看,不由说道:“怕无法吃得下呢!”

买完了汤圆,他们继续走,走到了秦淮河畔,于是和船上的人聊了起来,越聊越感慨,为什么?

因为没有一个人再想清朝了,曾经的秦淮河畔不知又多少人在此沦落,有的人沦落为妓,有的人则在此醉生梦死,可是,如今已经没有了。

所以,溥仪在回去的路上忍不住吟起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后又低声说了句:“那样的情形是绝不会再重演了。”

他嘴里的“商女”恐怕也是说的他自己,所谓的“绝不会再重演”实则是他已经彻底没有希望了。

当时,溥仪的心情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触景伤情而流泪也是人之常情。

当然,溥仪之所以流泪,也是因为一个新的时代正向他走来,满怀朝气地向他走来,所以他的人生还得继续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