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是什么植物?

优猪管家


鸭跖草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在野外随处可见,在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鸭跖草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还是一种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的一味中草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我们身边的这味常见的中草药吧。

鸭跖草,属常见的清热药中的一种,又称为碧竹子、竹节菜、翠蝴蝶、二环草、三角菜、蓝花水竹草等。其最初出自于《本草拾遗》,来源于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药性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应用于热病烦渴,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等。一般用量为15~30克,鲜品60~90克。外用适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鸭跖草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在临床上治疗外感发热或热病等症状常与金银花、薄荷等清热药配伍,可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与石膏、知母、芦根等配伍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鸭跖草与大青叶、蒲公英等配伍治疗咽喉肿痛,与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可治疗疮疡肿毒;与半边莲等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可治疗毒蛇咬伤。鸭跖草清热利尿,配伍浮萍、白茅根可治疗水肿有热兼表证者,配伍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还可治疗膀胱湿热,膀胱湿热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带有烧灼感、口干、腹痛等。

鸭跖草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风热感冒?什么是风寒感冒?很多人都认为感冒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这两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风热感冒鼻涕一般偏黄且粘稠,恶寒轻、发热重,常发生在夏季,而风寒感冒一般是鼻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常发生在冬春季节。如果是风热感冒,此时,我们就可以用鸭跖草30克,分两次煎服,就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或者可以配伍其他的清热药,如金银花、石膏、薄荷等。

除此之外,鸭跖草还可以治疗关节肿痛,痈阻肿毒,疮疔脓疡方法为直接用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于患处,每日换一次,可有良好的疗效。


小叨健康汇


“鸭跖草”是什么植物?



鸭跖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我们这里叫“大鸡爪子菜”,形状像大鸡爪子因此而得名,有的地方也叫翠蝴蝶、淡竹叶等,有叶茎有紫色和绿色之分,属于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披散草本。



鸭跖草在3、4月发芽,立秋前后开花,绿色鸭跖草开的花朵是淡蓝色,紫色鸭跖草开的花朵是粉红色,像蝴蝶一样展翅预飞。

鸭跖草生命力极强,可以说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其生存繁殖的踪影,一般是潮湿的土地,繁殖极快,牲畜特别喜欢吃。



鸭跖草有很好的医疗功效,被我国纳入药典记载。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护肝、抑制病毒。

五号病也叫“口蹄疫”,是一种极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食物、空气等传播,尽管死亡率不是很高,但由于人畜都能被传染,受到各国重视,一旦发现必须隔离治疗。

对于题主说鸭跖草能不能治疗五号病,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一个是疗效低,程序复杂,尽管鸭跖草有一定的医治病毒,但效果甚微,不如到兽医站拿药治疗快。



总之,“鸭跖草”是草也是一种中药材,但需要遵医嘱服用,因为一些体质虚弱等人不能用,当然猪得了五号病,最好拿药治疗,用“鸭跖草”治疗不建议!

为农服务,答疑解惑,赞同宗元观点,敬请关注点赞!🙏🙏🙏


三农一姐


题主好。鸭跖草是鸭跖草科鸭跖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碧竹子、 翠蝴蝶、 淡竹叶等。 在我国云南、四川、甘肃等各省区都有分布。 这种草是常见的中药材,全株可入药,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中医常用它治疗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等病症。

鸭跖草有一个变种,那就是鸭趾草,除了其它性状与前者相同外,还是非常优良的小型垂吊盆栽花卉,尤以紫色者为佳。它们宜荫宜阳,便于养护,四季常绿(紫),姿态飘逸,置放在书柜上角或空调柜机上,是非常好的装饰。



因为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猪五号病(口蹄疫)或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五号病是国家法定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力极强,一定要按照法定程序上报处理,不可随意自行处置。


秋水的动植物逻辑


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植物。不同地方叫法不一,常见名字有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叶茎通常有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

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鸭跖草通常生于湿地。适应性较强,在全光照或半光照环境下都能生长,如果光照过于不足会导致叶片褪色,整株出现徒长现象。鸭跖草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气温不能低于10℃。鸭跖草对土壤环境适应性广,耐寒,栽培鸭跖草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引起茎叶腐烂。

鸭跖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在全球其它地方如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鸭跖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五号病及特征

所谓的五号病就是养殖户常说的猪口蹄疫,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五号病具有以下特点:

(1)五号病以黄牛、猪、羊等家畜发病为主;

(2)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3)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方式均可传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未损伤的粘膜、皮肤等处感染而发病,空气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可随风传播50-100公里之外,呈远距离和跳跃式的暴发;

(4)幼猪最为敏感,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100%;

(5)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为主,夏秋高温季节为辅。

五号病传染渠道多、传染时间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因而传染发病后造成的危害极大,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对付5号病应以患病前预防为主、患病后无害化处理为主。

对于5号病的治疗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药物,一旦发现家畜患口蹄疫后立即隔离病猪和可疑猪,进行严格的封锁、消毒,及对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鸭跖草对五号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而在家畜五号病预防时,除了采用口蹄疫疫苗进行预防外,还可以利用中药进行预防,这时我们可以采用鸭跖草进行拌料,对提高家畜的免疫力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动物探索


鸭跖草,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我们这里叫猪得利草。是一年生的鸭跖草科属散草木。

鸭跖草,叶型为卵状披针型,有紫色和绿色之分,匍匐茎,茎走生根,春夏发芽。花如蝴蝶,雄雌共生,上蓝下白,秋后花开,是一种非常好看的野生植物。

鸭跖草,生命力顽强,可以适应多种环境,以及适应不同的土壤。当然了,湿地环境下比较常见。由于,花特别好看,也有不少人把它移植到花盘中,当景观草本养殖。但是,注意了,鸭跖草是喜欢湿地环境,但长期花盆过湿,容易出现烂茎现象。一般匍匐茎科草本植物,都是喜欢湿地环境,却不能长期处于过湿环境中。

鸭跖草,药用价值非常高。可以消肿利尿,清热解毒。是一种人畜通用的中药物。

本草拾遗记载,人用的话,可以治疗各种蛇咬虫毒,脚气水肿,黄疸肝炎等疑难杂症。畜用的话,能治疗疟疾,尿血,,痈疽疔疮等,同时,可以用作清热解毒,预防疾病的功效。

我们这边的养猪场,养鸡场等,不管动物有病没病,都会找点草木中医来喂的。主要还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当然了,是药三分毒,如果人用的话,建议咨询老中医。任何的中药材,用对了是宝,用错了是毒。


村哥小凡



想必生活在农村的亲们,房前屋后一定少不了这种天蓝色的植物。它有三片花瓣,其中上面两片大而蓝色,下面一片呈白色透明状,远远看着像一只停靠在那的蓝色蜜蜂。它的叶子像竹叶一样。

这种植物叫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属于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得名原因据说是“跖”通“食”——鸭子喜欢吃鸭跖草的叶子,所以原本应叫“鸭食草”以讹传讹成了鸭跖草。

题主说的五号病是什么我不知道,鸭跖草倒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尤其对于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有非常好的疗效。

鸭跖草广布全国,其名称计有鸭食草、鸭子菜(辽宁经济植物志)、竹鸡苋(江西中药)——各种家禽家畜的美味佳肴;竹根菜(四川中药志)、竹叶菜、淡竹叶——叶子像竹,但这里的淡竹叶可不是芈月传里的滑胎的淡竹叶哦;碧蝉花(本草纲目)——鸭跖草与蝉有什么渊源?。

拉丁学名解释:Commelina:鸭跖草属[(人)KasperCommelyn,1667-1731德国一植物学家]鸭跖草科;communis:1.共同的2.共有的3.一般的。[引自《植物学名解释》]


徐奇


鸭跖草生长能力很强,且耐干旱,所以在庄稼地里到处疯长。但是它很害怕阳光暴晒,因此它开花的时间很短,花开到花落往往只有一天。早晨你看到它绽放出蓝色的蝴蝶似的花朵,晚上就光秃秃的没有花了。人们认为它只是一种杂草,常常被用来切碎喂牲畜。其实,这鸭跖草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呢!

鸭跖草味甘、淡,性寒,在每年4-5月份的时候割取它的地上部分,再洗干净后切碎晒干即可炮制入药。它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作用。

鸭跖草性寒凉,能够清热泻火。风热感冒出现发热、头晕头痛、鼻塞、流脓鼻涕的症状时,鸭跖草常用与金银花、薄荷等配伍使用来加强疏散风热的作用。对于热邪进入到气分,出现高热烦躁口渴症状的时候可以与石膏、知母等清热药同时使用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每当天气干燥时,不少人会出现咽喉肿痛的症状,这时药房的人往往会建议买一些板蓝根颗粒来喝,其实,农村里这种鸭跖草也能治呢!早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记载鸭跖草能够治疗喉痹,咽喉肿痛。只要用刚采的鸭跖草捣汁后滴于咽喉处或者慢慢含着咽下去,往往一会儿就能缓解。

提起麦粒肿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其实它就是俗称的针眼。得了麦粒肿往往会睁不开眼睛,眼睑红肿疼痛。其实,鸭跖草治疗麦粒肿非常有效。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或1段),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脸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涂完药只有后便会有舒适感,两日便可好转。


本草世界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处方名】 鸭跖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常用于:(1)热病发 热;(2)热淋小便短赤或水肿而有热者;(3)咽喉肿痛,痈肿疮 毒或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15~30g; 鲜品30~60g; 或捣汁服。外用: 捣敷或捣汁点喉。

【新用途】

1.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 鸭跖草每日60g,煎 服。

2. 感冒: 鸭跖草30~60g (鲜草60~120g),水煎2次 分服。

3. 急性病毒性肝炎: 鸭跖草30~60g,水煎2次分服, 15~20日为1疗程。

4. 麦粒肿: 鲜鸭跖草茎1枝或一段,洗净。手持斜度 约45°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顷刻间下段即有水珠泡液体沸 出,随即将沸出液体滴于睑结膜及睑缘 (麦粒肿局部肿胀处 及周围)。睑皮表面趁热涂之更好。滴药前睑结膜先用生理盐 水冲洗。


中国医药养生


是一种常见于河边,沟渠的湿地的草本植物。

常常大面积的生长,开花时小蓝花很特别。


开花石12345


是冬水田里的一种肥草.它的小白根是产仔根蔓延速快.稻田里最多.不易除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