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支流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那蛋黄的幽旋律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称之为“华夏之忧患”,在过去两千多年间,上千次决口,多次大改道,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上图,就黄河水系发育来看,支流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上游兰州至龙羊峡水库和河口至桃花峪口附近,上游的庄浪河、湟水、洮河等,中游的渭水、汾河、洛河、伊河等,而下游 却没有支流汇入,这是为什么呢?

从河流的发育来看,河流的下游多是地势平坦,大气降水后,地表径流难以被约束, 不利于形成河道,还有就是外流河距离海洋较近,河程较短,一些支流可以直接入海,没有必要汇入河流的干流,世界大河,长江、尼罗河下游支流也很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黄河又是一条特殊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举世无双,世界闻名,河水中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成地上河,河南段很多地方河床高于面4~5米,个别地区达10米,成为悬在空中的地上河,加之华北平原地势地平,这个高差已经平原上“鹤立鸡群”,不但周边河流不能汇入,而且还成为了黄河与淮河或与其它河流的分水岭。

上图中,淮河水系中很多支流,颍河、贾鲁河、涡河、惠济河等源于黄河大堤,成为这些河流的源地,郑州紧靠黄河,却与黄河水系一点儿关系没有,成为了淮河流域的一座城市,不仅如此,山东河段也是如此,很多支流汇入了东平湖,成为大运河的水源,这些支流同样也“背叛”了黄河。

黄河就是一条非常有个性的河流,千百年来,河道的几经变迁,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同时河流改道也会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近40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很多支流已经是名存实亡,干涸的河道,残留着我们过去美好的回忆,如何恢复这些河流的原生态,我们还是寄与气候的变化,降水量增多,才会让这些支流重放光彩。


地理纵横


感谢提问,笔者认为关于黄河下游支流少这个问题,应该属于“科普”性质的,毕竟黄河下游形成支流甚少的这一独特地理现象是多种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有着“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干流先后流经了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9个省级行政区,总长约5464公里。

通常情况下,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依据地貌单元、河段特征、成因、长度,甚至是习俗等方面的原因来划分的,黄河的中、上游的分界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河口村,而它的中、下游的分界点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的桃花峪。

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分别如下:

1、黄河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的高山高原地带,由于坡度大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而且黄河上游地区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强,因此河水较为清澈,流量也比较均匀,而黄河流出青铜峡谷之后便进入了水渠纵横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2、黄河中游由于流经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黄土高原,不仅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弱,而且这一区域雨热同期且夏多暴雨、洪峰流量大,会发生洪涝灾害,甚至还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农田、住房、道路常遭到破坏,黄河中游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造就了黄河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黄河下游主要流经了我国的华北平原,黄河流出桃花峪之后,由于地势迅速放缓,河道不仅坡度变小,而且河道变宽和变浅,受此影响中上游特别是中游河段所携带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大量的在下游河段沉积,使得下游河床不断被抬高称为“悬河”,有的河段河滩甚至高出两岸地面10米左右,这也就相当于黄河下游两岸的大部分大堤成为了分水岭,因此鲜有河流汇入。

综上所述,黄河下游支流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概括起来其根本原因是中游河段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段成为“地上悬河”,两岸大堤已成为了黄河干流与其他水系的分水岭,因此支流甚少。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和补充!


地理那些事


黄河下游两岸为大堤,行成了地上河,也称悬河。黄河平均河底,比开封市高出十来米,黄河两岸地表水,很难汇入黄河。


安澜701


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决口泛滥,多次改道,经过上千年,多个朝代的治理,黄河的河床越来越高,两岸的堤坝也越来越牢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高出当地地面,使得两岸的地表水不能补充到黄河干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