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崇祯墓为何会一直保存下来呢?

不说不笑不烦躁丶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崇祯皇帝的墓不是在景山公园,而是在明朝的十三陵,景山公园只是崇祯吊死的遗址。那么崇祯作为明朝的末代皇帝为什么能够葬在明十三陵呢,是谁给他收尸下葬的呢?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别的朝代的亡国之君昏庸无道,贪图享乐。相反他还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可是当皇帝不是勤奋就可以的。崇祯刚一上台除去魏忠贤的计谋策略,让人看上去崇祯是一个睿智的帝王。可是自从除去魏忠贤以后,崇祯的智力就像减退了一样,智商也一直不在线,做出了很多让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比如他优柔寡断,对边关守将疑心重重,自己主政十几年,崇祯年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就包括总督袁崇焕。这些大臣有的该杀,但是大多数并不该杀,很多忠臣都是死于崇祯皇帝的疑心病。崇祯皇帝的频频换将诛杀重臣,最后的结果是文官不愿意献一策,武将不愿意精忠报国,打不过就投降,可见崇祯帝确实不得人心,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就连最后时刻,李自成马上要攻克北京城时,崇祯皇帝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是在埋怨大臣,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臣都是亡国之臣,一个要死之人都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人之将死都不能做到其言也善,由此可以理解崇祯皇帝是怎么一个死要面子之人啦!崇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提前让太子去南京以防不测,导致南明群龙无首,其实话又说回来了,我觉得即使太子去南京也没用,明朝该亡了!

当然明朝灭亡还有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并不能全怨崇祯,像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起义不断,外面还有后金这个大难题,所换作是朱元璋估计也不免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说一下崇祯死后是谁安葬的,安葬在哪里了。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看到突围无望,在砍杀了自己的妃子和公主数人后,吊死在了煤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的歪脖子树上,身边只有忠心的王承恩跟着。崇祯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而死。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后,下令有献帝者封侯,如果藏匿灭族。

过了三天才找着崇祯的尸体,李自成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了柳木棺内,搭建了一个临时灵棚。“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可见崇祯确实有尖酸刻薄的一面。


后来李自成有找了口好棺材,准备以天子礼下葬,可是突然发现崇祯皇帝竟然没有自己的墓地,一般皇帝生前就会给自己修好陵墓的。原来崇祯皇帝一开始没找着好地方,明朝的皇陵里好地方都被占光了,再加上国家内忧外患,后来找着好地方了,也没来得及修。

李自成没办法,就把崇祯和皇后葬入了田贵妃墓中。这个田贵妃是崇祯皇帝的贵妃,反正都是一家人,所以李自成为了省事直接让昌平州的吏目赵一桂负责,由于连年战乱州里没有钱,赵一桂就和当地的乡绅凑了二百多两银子下葬了崇祯帝。真是寒酸啊,崇祯帝的墓可以说是最省钱的皇陵了,估计盗墓者也没人去盗。


再后来清军入关,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收揽人心,顺治帝下令重新修缮崇祯皇帝的墓并命名为思陵。顺治帝自己出了一千五百两,吴三桂捐了一千两,大臣们又出了点,一共三四千两就把思陵给重新修缮了一下。后来乾隆皇帝有进行了修缮。

所以崇祯皇帝的墓并不在景山公园,而是在明十三陵中,至于景山公园的只是崇祯吊死的遗址而已。崇祯皇帝先是被李自成下令葬于田贵妃墓中,后来清朝的皇帝为了收揽人心,又重新修缮的,并且对明朝的皇陵加以保护。即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也有对明朝的皇陵进行了保护,建国之后更不用说了,国家对古代的皇陵保护的更好了,所以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明十三陵之一的思陵。

至于景山公园崇祯皇帝殉国遗址,其实遭到过破坏,清军入关后为了表示正统,收揽人心,把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着。清朝灭亡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还竖起了石碑,上面写着“明思宗殉国处”,后来崇祯皇帝殉国三百周年又立一个石碑,上面还有碑文纪念。等到了六七十年代时,由于某种原因,槐树被砍,石碑也被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槐树是后来从别的地方移种的,石碑也是后来又立的,用来纪念崇祯皇帝以死殉国的气节。


各位小伙伴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可以畅所欲言,一起讨论啊!


楚风说历史


景山公园中只有崇祯殉难处而没有崇祯墓,崇祯自缢殉国之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将他的尸首在东华门示众,其梓宫后来被安置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不久之后,北京百姓将他与田贵妃合葬。一直到了清军入关之后,崇祯帝才被以帝王之礼安葬在了明思陵。

在安葬崇祯帝的同时,清军也下令保护了煤山崇祯自缢殉难之处,甚至顺治帝还把崇祯自缢的那个歪脖槐树定名为“罪槐”,并在它周边用生铁铸造了碗口粗的铁链,算是“罪槐”的枷锁,因为这棵树犯下了滔天大罪。这一锁就是两百多年,在这两百多年间,所有的文武百官甚至王公大臣没经过此处之时,都要按照顺治的规定下马行礼。这棵罪槐以及崇祯殉难处在整个清朝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直到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那些铁链才被盗走。而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棵罪槐则因被大面积扒皮而枯死, 我们现在看到的“罪槐”,则是另外一棵因长得相似而被“顶罪”的槐树。

除了保护崇祯殉难处之外,清朝还特别规定了重点保护明朝所有的皇陵,甚至康熙和乾隆都曾经到南京明孝陵对朱元璋的陵墓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顺应以及收买人心,同时也证实自己确实是因“代明雪恨”而取得了合法的统治权。


国史通论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错误

景山公园没有崇祯墓,只是保存了崇祯皇帝殉难的遗址。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这一年崇祯33岁,崇祯的死标志着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寿终正寝。

我们一般都说崇祯吊死在煤山上,实际上煤山就是景山,因为这里曾堆放过煤,所以也称为煤山,清军入关后为了笼络人心,将当年崇祯上吊的槐树用铁链锁起,改名为“罪槐”,并规定清朝官员路过此地要下马步行,以视敬意,所以崇祯上吊的遗址被很好保存了下来。

1930年老槐树旁又立了“明思宗殉难处”的石碑,1944年在崇祯皇帝殉难300年的时候一块《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替换了原来“明思宗殉难处”的石碑,可惜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颗老槐树和石碑都被破坏。

现在我们看到的老槐树是1996年移植过来的,2004年石碑也被重新立回原处。

题目中说到了崇祯墓,这里我再多说两句吧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由于国事烦乱所以崇祯皇帝始终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李自成进京后寻获崇祯和皇后周氏遗体,在东华门搭灵棚停灵数日后草草葬入田贵妃之墓。

满清入关后将田贵妃之墓改名为思陵,并修建了地上建筑,实际上在明十三陵中明思陵并不是标准的帝王陵。


一点点历史


崇祯皇帝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但要纠正一下,北京景山公园的不是崇祯墓。崇祯墓在十三陵,是十三陵之一。


在北京故宫的正北面,出神武门后,就是景山公园。在景山公园的最东侧,小山脚下,上山的石阶旁,有一颗歪脖子树。这棵歪脖子树,就是崇祯皇帝自缢处。在1644年阴历3月19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选择了自缢,以死殉国。

过去,在这个著名的纪念地,立有标志牌,上面写着“崇祯皇帝自缢处”。后来,在近些年,经过研究和认真思考,觉得应该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客观地看待这一事件,应该对崇祯皇帝的自缢行为重新认定,並给于更高的评价。

所以,在原地又重新立了石碑,上面的刻字为“明.思宗殉国处”。(思宗,为崇祯皇帝的谥号)自缢和殉国两字之差,评价大有不同。前一个是自杀,后一个是以身殉国!殉国,就是为国捐躯!做为一个皇帝,虽然是封建帝王,虽然是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国家被击溃。但能够坚持抵抗到最后,在国家无望之时,能够毫不犹豫地以身殉国,理应得到肯定。这和历史上众多的,谈判,逃跑,投降,变节,被俘的皇帝有着天壤之别!

崇祯皇帝,以身殉国,为国捐躯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应该肯定的。北京景山公园的崇祯皇帝殉国处,现以成为游客的必到之地。每个人都怀着复杂的心情在观瞻,不时地会发出感叹声!“看!这就是崇祯皇帝殉国处!”


盛广学杂家杂论


自崇祯皇帝继位开始,明朝就陷入了各种天灾人祸交杂而成的困局之中。

除了外部有着东北女真人的威胁之外,他们在内部还得面对着那些疯狂的农民起义军,在这两大压力的压迫下,崇祯皇帝没能力挽狂澜,最终被李自成带着大军给打到了北京城。

当时,面临着李自成的死亡威胁,崇祯皇帝是非常感慨的,感慨着人生变幻的无常、感慨着自己从云端跌入谷底的落差,在一番感慨过,他决定了要用上吊自杀的方法来了结自己这尊贵的一生。


而在他自杀前,他为了不让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受辱,就劝说皇后、妃子们先自己一步上吊自杀了。

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辱,他还一剑砍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把自己另一个女儿的左手给砍断了。

至于他的三个儿子们,他是没舍得下手的,直接让他们化妆给躲藏了起来,想着他们可能有一天会带着自己的遗愿东山再起。

在做完一切准备后,再没有牵挂的崇祯皇帝就在北京煤山(现如今的北京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了。


崇祯皇帝的陵墓在天寿山而不在景山

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号打入北京城的,那一天,正是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时间。

而在李自成第一天刚打入北京的时候,他是并不知道崇祯皇帝去向的,那时候他还以为崇祯皇帝躲藏了起来,因此还拿出了高官厚禄来悬赏崇祯皇帝的去向信息。

一直到他打入北京城的第二天,在手下人的报告下,他才知道了崇祯皇帝于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

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来说,李自成在找到崇祯皇帝的遗体后,就算将其碎尸万段都是不过分的。

但是那个时候的李自成明面上是一个讲究伟光正的人物,他不愿意做出那样的事情来降低百姓们对自己的评价,他为了能获取明朝移民们对自己的好感,他就下令厚葬了崇祯皇帝,把崇祯皇帝和他的皇后安葬在了现如今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十三陵中的田贵妃陵墓中。


这里大家要注意,崇祯皇帝虽然是在现如今的北京景山公园中上吊自杀的,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被安葬过在北京景山公园中,这点大家是要区分清楚的,不要被提问中的错误给迷惑了。

崇祯皇帝陵墓能保持完好的原因

至于要说为什么崇祯皇帝的陵墓能一直保存到现在都没受到损坏,我觉得主要跟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就是清朝为了收获人心,才没有对其进行损坏。

在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他们为了减少百姓们对自己的厌恶,是公开声称要除掉李自成为明朝报仇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是不可能损坏崇祯皇帝陵墓的,不仅如此,明十三陵中的其他陵墓,他们都没有进行过破坏。

在清朝灭亡之后,由于清朝和北洋政府是和平交替的、没有爆发过什么战乱,所以崇祯皇帝的陵墓同样完好保存了下来。

在后来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交替控制北京的时候,因为北京属于核心争夺地带,很快就落到了国民政府军队的控制中,所以一些宵小自然也没有机会对崇祯皇帝的陵墓动手。



在后来日本控制北平的时候,由于日本人奉行着不破坏古建筑、不损坏古遗迹的原则,所以他们同样没有对崇祯皇帝的陵墓进行破坏。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崇祯皇帝的陵墓才能一直完好保存到了如今。


孤客生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克北京,而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攻克内城墙12公里,外城墙14公里的北京城,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北京城区域内发生严重的瘟疫,这不仅造成百姓的死亡,而且造成明朝部队士兵的损失,而且据史料记载,崇祯帝20万大军,能够登城的不过6000人,且多为羸弱之兵,这样的战斗力如何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部队。



于是,李自成的部队顺利攻破的北京紫禁城,崇祯帝在将后宫主要妃嫔杀掉后,和太监们慌不择路,到齐化门但守军不认识他被箭射回,到安定门,没想到门闩太重,无法抬起。



3月19日,崇祯帝在太监陪同下,跑到煤山,看到满城的战火火光冲天,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所占领,自己的大明王朝已荡然无存,于是他选择了在煤山上一棵歪脖树上自缢而亡。3月21日他的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他的尸体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后又将其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后在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并将吊死的那个歪脖槐树定为“罪槐”,还用铁链锁住,而且规定清朝官员在经过崇祯帝自缢之处时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尊重。



1930年,故宫博物院才开始设立“明思宗殉国处”碑,因为当时日本侵略者已对东北开展侵略活动,沈尹默先生在题字的时候,故意将“明”字写成“目”字加“月”字,以表达对日的不屑。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砸成两段,拉到北京少年宫即原景山寿皇殿,2003年此碑回到原地。



1944年明思宗殉国三百周年纪念,由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撰成《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实际表达的爱国之心和对抗战必胜的决心,建国后一度被损坏和移走,后又恢复原地。



而对于崇祯帝吊死的那个老槐树,经过多年的风雨,现在的老槐树早已不是之前的那棵老槐树,1931年时就已经不是之前的老槐树了,到60年代中期替补的罪槐枯死,1971年伐去,1981年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为渲染气氛,公园管理处找到一颗树龄150年的歪脖老树移栽于此,其原本是建国门一带的道边树,就此成了罪槐。



崇祯皇帝的墓在昌平,不在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是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地方,也是大明朝灭亡的归属地。



01李自成还算厚道,是他吩咐人把崇祯给下葬的。

大顺军轰轰烈烈地打过了潼关,眨眼之间就到了京城脚下。崇祯皇帝早就向全天下发出了勤王诏令,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救崇祯皇帝。

理由很简单,不敢。袁崇焕来救崇祯皇帝,结果被凌迟处死。朱聿键来救崇祯皇帝,结果被囚禁八年。就算这些大将手里有兵权,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无奈之下的崇祯,只好把三个儿子装扮成平民送出宫去。可是他对自己的女人却比较残忍,张皇后选择自杀身亡,生下后宫的女人们,基本都被崇祯给杀了。

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崇祯晃晃悠悠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了景山公园。他一路挑选,终于看中了一棵歪脖子树,所以就在这棵老槐树上上吊自杀了。

等到李自成打进来以后,发现崇祯皇帝居然殉国了,而且就在景山之上。李自成感慨崇祯皇帝的勇敢之举,为了表示尊重,就把他安葬到了昌平田贵妃的墓里。

由此可见李自成也是个性情中人,大明朝本身就是他的死对头,他能做到把前朝皇帝安然下葬,算得上是一条好汉。

所以说,崇祯皇帝的陵墓可不在景山公园之上,大家去玩的时候,也不必担心有什么问题,随便玩。毕竟连那棵老槐树都已经被人砍掉了,这是重新找了一棵类似的换上去的。

02满清入关以后,将崇祯以皇帝礼仪下葬。

李自成虽然安葬了崇祯皇帝,可是从大顺的角度来说,崇祯就不应该是皇帝。因为大顺要推翻的就是崇祯这个皇帝。

所以李自成对崇祯下葬这件事,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心,只是随便安葬了一下,崇祯下葬的规格,一点帝王的模样都没有。

可是等到满清入关以后,局势发生了改变。因为满清不是直接灭亡大明朝的力量,为了转化矛盾,所以满清将崇祯给重新挖了出来,进行帝王礼仪的国葬。

一方面可以用这种方法,招揽那些对大明朝还有旧日恩情的人。另一方面,也要给当时已经投降满清的明朝官员一点面子。

比如说吴三桂,他虽然已经投降了满清,可是他手里还有五万铁骑,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而且吴三桂对大明朝还是抱有一定情感的,这个面子一定要给。

所以崇祯皇帝,就以帝王的礼仪被重新安葬了下去,他的陵墓也被改称为思陵,因为崇祯皇帝庙号明思宗。

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个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也跟着陪葬崇祯皇帝,满清也为他树立了忠心碑。就是为了赞扬他对崇祯的忠心耿耿。

03崇祯如果南下,说不定还有一番天地。

大明朝的皇帝都太痴心,认为京城没了,大明朝就算彻底灭亡了。其实不能这么看待问题,因为大明朝的幅员辽阔,京城失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失去了一座城池而已。

可是皇帝天下只有一个,如果皇帝没了,那才叫天下大乱。可惜崇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似乎对京城比较执着,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没有离开的意思。

大臣们多次劝他迁都到南京,崇祯都表示拒绝。那么他为什么非要留在京城呢?我认为他留在京城唯一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吴三桂还抱有希望。

吴三桂就在山海关,手里五万铁骑未必就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山海关距离京城非常近,只要吴三桂杀回来,那么一定会像袁崇焕当年挡住皇太极一样。

可是吴三桂走了半个月都没打算回来帮个忙,这才导致了崇祯皇帝彻底失望了。那么他如果南下的话,会不会有另外一番景象呢?

我觉得崇祯如果南下,至少不会出现南明那种分崩离析的情况。南明之所以不能像南宋那样延续一百多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崇祯或者他的直系后裔来做皇帝。南明的所有皇帝,那都是旁枝,所以大家彼此都不服气,这才导致了内部斗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忘了真正的对手是满清和李自成。

总结:满清还真的没开过大明朝皇帝的陵。

其实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满清打进来以后,一统了天下,居然还对大明朝皇帝如此崇敬?尤其是他们从来没有打开过大明朝皇帝的陵。

大明皇帝的陵在后来有个人天天想着要打开,结果开了个万历的,一件文物都没保护好,所以被人摁着再也不准打开了。

满清在这一点还是比较厚道的,以至于康熙还去南京明孝陵拜谒朱元璋的陵寝。那么他们为啥对大明皇帝这么好呢?

还不是因为他们要安抚大明臣子,当时投降大清朝的明朝臣子,比大清国本国的臣子还要多得多。这就比较可怕了,为了能够安抚这帮人,那就必须要对他们的皇帝好。

而且大清进入中原以后,开始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也知道天理循环的道理。他们不愿意自己的陵被后世给挖了,所以也就没有动前朝的陵寝。

所以明思宗朱由检的思陵,一直保存到现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风霜,也算是比较难得了。


江湖小晓生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陵墓在北京北部,十三陵的,思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手机用户80144351726


清王朝为笼络人心多次改建思陵,建国后,思陵作为历史文物被保存下来。

景山公园的为明思宗殉国处,思陵在明十三陵。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为收买人心,又迫于没钱,加上崇祯帝生前未建陵墓,自得将崇祯帝与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并取名“思陵”,以示思念之意。思陵最初是妃陵。

清朝建立后,为笼络人心,尤其是明朝士人,决定扩建思陵。并且以礼改葬崇祯帝。

清朝乾隆年间,思陵也多有修缮。

清朝灭亡后,由于战火的影响,思陵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国后,思陵作为历史文物得到保存。


五味社


景山公园内没有崇祯墓,崇祯在景山公园内殉国,但没有埋葬在殉国处。我来简单聊几句。

殉国始末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拂晓,北京城外烟焰障天,太监王相尧、兵部尚书张缙彦、成国公朱纯臣,先后开宣武、正阳、朝阳诸门迎降,北京城全面陷落。

尚衣监太监何亲见长平公主昏倒未起,说:“贼已将入,恐公主遭其辱,至定府中避之!”遂背起公主而出。宫人魏氏大呼:“贼入大内,我辈必遭所污,有志者早为自计!”说毕,跳入御河。从死者两百余人。

当时,宫中太监皆已逃散,崇祯皇帝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知已无路可逃,遂与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寿皇亭。他在皇袍衣襟上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然后自缢而死。王承恩亦自缢其下。

殓葬

崇祯自缢的行动是秘密的,宫内外并不知道皇上的下落,直到二十二日才被发现。

十九日的时候,民间甚至传闻皇帝已经“南幸”。二十、二十一日,魏藻德、陈演等1200名大小官员忙着投降李自成集团,也没工夫找皇帝。发现崇祯的尸体后,太监们奉命用门板抬下尸体,与周后的尸体一同放在东华门外茶巷的芦席棚内。不少昔日信誓旦旦要效忠的大臣,策马而过,对帝后的灵柩不屑一顾。

三月二十八日,大顺军将崇祯皇帝灵柩运到昌平。当地人开启田贵妃墓,将崇祯皇帝葬入。五月,清兵进入北京,以帝礼改葬,命其陵曰“思陵”。清朝还为王承恩建祠立碑以旌其忠,将其附葬思陵之侧。

石碑与歪脖树

景山公园内,崇祯殉国处有两块碑,其中一块镌刻着“明思宗殉国处”,是1930年故宫博物院请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立于1931年;另一块是1944年傅增湘撰文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第一块在史无前例期间被砸断,拉到北京市少年宫(景山寿皇殿)做井盖,后来又重新立起;第二块在1955年根据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批示拆除,原处换为木质说明牌。史无前例期间,该碑被拦腰断为两截,改做公园内石桌。2003年7月被景山公园职工在公园内重新发现。2004年5月7日,即夏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复立于原处。

那棵歪脖子树,也不是原来的那棵,是后来找的替代品。原来的那棵在1966年左右枯死,1971年伐去,1980年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在建国门附近找了一棵150年的歪脖树,移栽于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