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四十回真的丢了吗?

九头马668


用这句话作题目,是因为一目了然。其实上,这句话里,问题很多。

曹雪芹(探佚非我所长,我也不敢肯定作品的作者真的姓曹号雪芹,或者另有其人。我只是采用最广泛的说法,用“曹雪芹”这个名字,指代原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完作品?当然是因为生命结束、天不假年。但并不表示,曹雪芹留下的,就是八十回(或者七十八回)残本。因为在残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反复修改的痕迹。书中提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恐怕还是保守的说法。事实上作者写作与修改作品的时间,应该不止十年。

既然不断修改,怎么可能后半段一字不写,只在前半部分不断增删?这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所以我坚信,曹雪芹临终之时,留下的是一部虽未完稿、但已经有头有尾的著作,这才能让故事结构如此严密。

既然有头有尾,八十回以后的稿件哪里去了?有一种说法是雪芹家贫,死后“新妇漂零”,根据邻居建议,把雪芹文稿当纸钱烧毁了一部分。

这说法能够解释文稿不全的问题,但是太戏剧化。而且曹雪芹写作之时,身边有位“脂砚斋”进行批注,显然是极亲近的人。脂砚斋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即使她并不是作者的妻子,又怎么可能不阻止烧毁文稿?而曹雪芹的妻子,即使她并不是脂砚斋,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文稿是丈夫的心血,而忍把它付之一炬?

八十回以后的文稿,显然是失散了,而且有可能并非毁于火焚。既然不是被烧毁,就有可能藏在人世间某一个隐蔽之所。那么,就不能排除将来有一天,曹氏真稿重现人间的可能(虽然这可能极微)。前几年轰动一时的“某氏石头记”,不就是以曹雪芹遗稿的名义问世吗?即使明知是假,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本,哪怕只是为了批判呢。

但我真心希望,将来有一天,在某人角落,真的能找到八十回之后的失稿。虽然这失稿一出,一定会伴着多少研究者的失业。但这绝对是人类文学史、甚至文明史上的的一件盛事。

最后再唠叨几句。所谓百二十回,自八十回(七十八回)之后文笔、细节大不如前,简单是天壤之别,绝对不可能出自同一作者之手。至于情节上的连续性,非常容易解释,因为续书人一定研究了原文,在大量暗示、预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勉强可算中规中矩。

既然是八十回之后是续书人所作,一百二十回之说就不可靠。所以“后四十回”,与曹雪芹并无关系,也不能用它来指称曹雪芹失稿。而原稿是百二十回,是一百零八回,或者是其他数目,在失稿重现之,都还只是未知。


栖鸿看红楼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地丢了吗?可以说是丢了,但是又被程伟元和高鹗找到了,虽有残缺基本上是原作者的作品。这有两点可以证明。一是程甲本的序说得很清楚。二是有红学研究者用电脑来检测文笔的一致性,结果证明是出自一人之手笔,这就象用DNA来认亲一样是准确的,我们就是不相信程高所说也应该相信科学。

那么后四十回为什么有许多未和前八十回接榫卯的地方呢?这也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程高找到的原稿本身有残缺,是进行了补充的,第二点最重要,就是在后四十回,作者为逃避文字狱改变初衷写了一个贾家延世泽的结局是不得已的。

我们要知道后四十回如果按开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来写,那后四十回的风险要比前八十回大得多得多。所以作者为避风险,故意搞得不接榫卯,让人怀疑是又一个人写的,故意搞得全是漏洞,本来死去的五儿又活了,八十九回祭奠晴雯的词里,本来晴雯补地是雀金裘,却故意写成翠云裘,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所有这些都证明作者是为躲避文字狱所为,并不能证明这不是原作者作品。

另外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最大争论点一是关于大结局的描写前后有矛盾,这点前面已经说了是为避文字狱而改变的。二就是关于宝黛爱情的。可是前八十回翻遍所有文字也找不出一句关于贾母支持宝黛爱情的话来。也仅仅是贾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气话,并不能说明什么。再有就是说张道士给的金麒麟是贾母事先布置好的,这也没有有力的证据,而且贾母还说仿佛谁身上也戴有这么一个。

再说了贾母那么疼爱宝玉,她愿意让她心爱的孙子娶一个病病怏怏身体不健康的孙媳妇吗,就是为黛玉着想也是嫁得越出人头地越好,未必非得嫁给血缘如此亲近的孙子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贾母前后的表现是一致的。说前后不一致的证据并不可靠和充分。

再有贾母看重宝琴,想把宝琴娶做自己的孙媳妇,那是发自内心的,并非象有些红学爱好者分析的那样只是为了排斥金玉良缘才那样做的。这也说明贾母在看到自己孙子娶宝琴无希望后,开始逐渐冷淡宝琴就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许多红学爱好者纳闷为什么贾母对待宝琴的态度会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的原因。并非是一心就想着促成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从来就没有再考虑过別的人选。

最后说一下一头一尾。请看第一百二十回里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对话以及空空道人和石兄以及和曹雪芹的对话,绕来绕去,云山雾罩和《红楼梦》的开篇如出一辙,无非是欲显还藏,犹抱琵琶半遮面,既要想为读者露出冰山一角,以供读者猜测,和欲露庐山真面目的想法。又要规避文字狱的风险和打击,也实属不易。因此看来《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虽然有不同,但是还是一个人的文笔。


飞红影下


其实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说得很明白高鹗程伟元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这就太明白不过了,再争论实无意义。


用户4963331903509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红楼梦真神


应该是真的丢了。不然没那么多红学界的人士来研究红楼梦了。


杨果melody


从写作风格看很难看出后40回是另一个人所写,前80回从没有出现天子这个人物,但后40回出现了天子这个人物,很难说后40回是高鹗所写。


大司马剑平


红楼梦后四十回没丢,也不是高鹗或程伟元续,原本就是曹雪芹的原作,只是后来因清廷的限制,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改到朝廷满意才得以付刻,最终成了现在的版本。


华央嘉措


作者肯定是写完了,然后故意焚毁,留下一个东方维纳斯岂不是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