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艺术中的意境美?

JoJo撒哇滴卡


对普通大众来说,“意境”这个词挺玄乎,大概知道那么个意思,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更多的就是种感觉罢了。简单地说,意境其实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并且有着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惊龙轩以为,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习惯采用“境界”来描述作品的艺术档次,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国画中所展现的诗意情景,时常体现出一种空灵深远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时期,绘画领域对境界的追求达到了一个巅峰。其实,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绘画艺术就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开始涉足于对实境的描绘,所谓“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等艺术理论都是对艺术境界的描述。

尽管西方绘画艺术也有一些很有诗意或情境的作品,但是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领域,尤为注重的还是造型和色彩的研究,对于绘画意境的追求显然无法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绘画相提并论。一般来说,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形”,而中国绘画注重的是“神”。所谓的“传神”其实指的就是种艺术境界。

当然,现在的中国画也开始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及美学思维了,不仅普遍采用了素描基础的教学方式,连临摹照片创作的手法也学会了。就说近些时候的全国美展,大量的国画作品都是明显照着照片在“制作”。这种为了迎合部分评委的审美习惯急功近利的创作方式,不再需要文化积累,艺术家退化成了擅长精细制作的工匠,传统的绘画“意境”之美遗失殆尽,的确应该引起绘画界的广泛重视。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惜的是,当今画坛的艺术家们,虽然屡屡创造出天价作品,却有几人还能真正却追求这样的艺术境界?

理解艺术中意境美,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非简单的唯美感觉那么简单。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艺术中的意境美,说白了就是一种含蓄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似又不似的美,一种深沉辽阔的美,一种“话到嘴边留半句”的美,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美,一种看不到却能想象到的美,一种可以体味却难以表达的美。

很多情况下,意境美和那些真切直观形象的艺术作品是相对的。比如说写实类油画,虽然较为真实精准的还原了客观物象的本真面貌,也很美,但是因为一目了然,很难让人产生意境美的感觉。当然,在一些经典的人景相融的艺术作品中,还是能将直观美和意境美融为一体的,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但是油画中这样的作品毕竟还是少的。

意境美更多的体现在注重写意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中。因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山,虽不似真山的模样,却有着高山峻岭的轮廓和气势。虽并非针对某一座具体的山而画,却有着所有大山的特征。虽只画了一座山,却让人感觉这山里山外都是山群山丛岭交相叠翠云蒸霞蔚晴雨空蒙。中国山水画中的水,虽不似真实的江河,却有着大江大川的澎湃和激荡,有着小河小溪的宛转和韵律,你看着画面与我们亲见的自然的河川不一样,却又分明能感到它在奔腾,在流动,似乎能听到或湍湍或潺潺的流水声……

这不就是艺术的意境美吗!意境美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逸飞神思的美好浪漫和心旷神怡的遐想想象。意境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抒发着人们的情怀,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以亦真亦幻深沉悠然的美的艺术享受。





灯影书画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当人的某项创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了艺术,但是无论书法、绘画、摄影等等都不是停止在技巧层面的艺术,它们直接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表现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一切视觉艺术都有意境美,那么如何理解艺术中的意境美呢?

艺术中的意境美

简单理解“意境”是某种艺术(书法绘画)所表现的精神境界,即作者以其笔墨色彩技巧,表达自然界和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感受,通过作品抒发自己思想、意趣、性灵、情操,意境越高,越能显示美的魅力,凡造诣极高的艺术家,无不以意境、神韵为艺术作品的最高目标,

要注意的是,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和艺术家自身丰富的思想感情、个性与气质是有紧密关系的,比如,“书圣”王羲之风度高远,故其书神韵雅逸;颜真卿忠义大节,刚正不阿,故其书端重庄严;苏轼雄文富丽,故其书如笔挟风涛,这些书家的作品,都充满意境美,



文章第二段简单提到了,书法绘画的意境美,是艺术家以笔墨色彩技巧表达出来的,比如,油画艺术是以“色彩”为载体,由色彩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烘托氛围,一幅油画作品的氛围就是意境效果,意境美的作品都会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任何一幅油画作品,都有它主要的色彩倾向,也就是给人一种总的色彩印象,而这色彩印象,即画面色彩的基调就会形成意境感、意境美,当然了,要了解色彩的特性,然后正确把握和控制色彩对比与色彩协调效果,色彩对比,是加强主体表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助于深化画面意境。意境美,让画作主题清晰明确、情调丰富,也体现了艺术效果。


诗夜城主


艺术中的意境美,比如绘画中的意境美,如何理解?

绘画中的意境美,个人拙见,最适合在中国国画中体现

中国画中,作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最适合表达国画中的意境,特别是小写意,大写意风格的国画

意境,是画面虚幻,抽象的意境,最易引发人联想,回味无穷的意境

国画中的意境,如何表达空灵的意境?


在中国美术史上,许多国画山水作品,多用留白表达空灵,虚实相生的意境

留白,未着笔墨,暗示天空,流云,雾气,烟蔼,河流,湖面,以留白幻化形象的存在

虚实相生,表达意境

如国画山水,近处山水以皴擦,表达山石纹理,远山一笔淡墨

群鸟,画清前面几只,后边画点墨,构成鸟群,以实代虚,表达意境。


国画,虚实相生表达意境,藏露隐显,藏露结合表达意境

如宋代山水小品《烟岫林居图》

前景山石,树丛遮挡山中的小径,村庄仅露屋顶,远景山脉,全被云雾遮挡

人们可以从画面左下角的小径,联想整个路径,仅露的屋顶,联想整个村庄,以一当十表达意境。

古人常用虚实相生,隐显结合的方式,表达意境

正如清代布颜在《画学心法问答》中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潜蛟之腾空,若只了了一蛟,全形毕露,仰之者咸见斯蛟之首也,斯蛟之尾也,形尽思穷,于蛟何趣焉?

蛟藏于云,腾骧矢矫,卷雨舒风,或露片鳞,或垂半尾,仰观者虽极目力而莫能窥其全体,则蛟之意趣无穷矣。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神龙见首不见尾,则意趣无穷,引人联想,回味无穷

如果国画中,一览无余,则形尽思穷,不利于表达画中意境。

虚实相生,藏露结合,隐显结合,利用表达意境,符合中国文化含蓄的意境

油画中,画家刘亚安,同样以大虚大实的手法表达画面意境

意境,引发人联系,正如中国文化中知人不必言尽的含蓄思想,画面留意境,个人拙见,需做到画画不必画尽的空灵神秘的意境。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艺术中意境美是指艺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艺术家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一、艺术中的意境美,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的神韵境界。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画家把这种情感写与笔端,让后人欣赏他的作品丰富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屹立在世界艺术宝库之中。中国画讲究“写意”的意境审美,表达了画家清高志远的审美情怀。中国绘画艺术大多以山水画、花草奇石、飞禽走兽为主,借景抒情,诗情画意,寓意深长的审美境界。



三、我国唐代的山水画《游春图》,这幅画面青绿设色,景物浓丽。画家对自然景物有深刻的观察和情感的抒发。画面上山间白云浮动,湖面微风佛水,景物舒展,人物神态悠闲,荡舟湖心,山水、云烟、草木都呈现出浓郁的春意盎然。使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所产生出想象和联想,具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黄智637


一副作品是否能打动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造境,也就是意境美。南齐谢赫六法论的″气韵生动”其实也是讲的是气韵意境之美。中国书画中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要有一种意境之美。让人观之能够引起遐想美的感受。譬如齐白石的《虾趣图》,形态各异,自由自在透明剔透的虾,只只栩栩如生,无水胜有水、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一座扑面而来伟岸耸立的大山。给人造成了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和遐思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古意之美。近代李可染画的《万山红遍》,把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诗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优美壮观的诗意,用国画的手法造境,意境唯美深邃。其光影水墨巧妙地运用、瀑布飞泄之溪流,从层层霜红的树林中盘旋而出……令观者美不胜收。

可谓人不可无精气神,画不可无意境美亦。


吴自强书画艺术


意境这个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寻找它,因为它们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举个例子,一个40岁的人去看名画《父亲》和一个20岁的人去看《父亲》你觉得哪一个感触更多?

艺术的鉴赏是看受众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水平而定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看同一个艺术作品的感受都不相同,你想坚定一幅艺术作品的意境美,先要看自己的层次有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不是单独指文化层次,还有人生经历。


所以我们平时鉴定艺术作品,其中最难的就是“意境”因为意境虚无缥缈,没有定势,更没有标准,往往一幅画别人看到了意境,而另外的人只看到了表面的“美感”。

想要增加自己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知识。


万物皆明


什么是“意境”它是一种超越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其实就是一种氛围营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