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哪个区以后发展潜力比较大?

杨子是挂


现在人说话就是有水平。哪个地方发展潜力大?直接说哪个地方房价涨得高不就完了嘛。


宗吾960


20年后绝对是相城为大,或者跟园区平起平坐。

当前园区第一,没疑问。未来的潜力和发展速度会受限,毕竟体量已经很大。

吴中:地形长条状,规划乱,发展不平衡,后续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不看好。

吴江:并区后发展确实较快,其实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种感觉,源于吴江太湖新城的发展,而太湖新城只是房地产撑起来的,并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吴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靠过去的产业在支撑。

新区:在苏州城区一直排第二,科技城也发展了不少新产业,未来应该会为新区助力不小,新区的不足在于交通落后、发展腹地不够。

看好相城源于以下几点:

1-苏州地理中心,苏州的交通枢纽,双十字的交通要道。

2-相城自身成立最晚,当前经济较差,但是其跟苏州最发达的区县相邻和包围(新区、老城区、园区、昆山、常熟),势必会受到发达区域的带动。

3-相城发展晚,经济相对较差,拆迁动迁相对容易且成本低,结合相城的地形较齐整,便于整体规划。

4-从政府的一些规划安排可看出端倪,市一级政府的一些公共设施新建地点,除了园区,就数在相城多,比如二图、二宫,疾控中心等,说明执政者有往北发展的长远规划,这里也有落子相城的成本较低、与古城区很近的考虑,也有以下第5点的考虑。

5-下一步,苏州并区对象,大概率是常熟,并昆山的难度要比常熟大,且并常熟后,苏州直接拥有了长江港口,同时意味着苏州城区跟所有县市直接相连(当前与张家港和太仓不相连),这一点很重要,并常熟后,相城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6-苏州的机场,迟早是要有的,一个地区的机场,尤其是像苏州这样,各区县发展非常均衡的地区,无论客流还是物流体量都会很大,所以苏州未来的机场定位一定应该首先服务苏州大市的各区县。以此推断,未来机场落户在苏州的地理中心位置最合适………阳澄湖北与常熟中间位置。

7-相城这两年的规划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让人侧目,虽然还没普遍开花,但结果可期。

以上,个人见解。


凡客小二郎


本人苏州十年媒体从业经验,对苏州本地资讯长期关注。

论实力,园区毫无悬念,首屈一指;但论潜力,近一两年来,苏州最有“上升空间”的是相城区

园区发展势头一如既往迅猛(国内领先),姑苏区的重点是优化与保护,吴中区是曾经被普遍看好但后劲孱弱(你看尹山湖板块曾经还对标金鸡湖板块呢现在也沦为空谈了),高新区是老牌老大哥了,科技城板块很强劲,近年来一直在稳步发展中。

相城区,在很人的概念里曾经一直是以“大闸蟹”、“水稻田”为标签的,所谓的乡下地方,然而近两年来,相城区开始“惊醒”了。

据相城区委政府新媒体平台“今日相城”数据,2018年,相城产业招商成绩显著,先后举办了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投资环境推介会及区经贸恳谈会,共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69个。

2019年,相城区共有省、市、区重点项目37个,实事工程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达1197.2亿元

相城区2019年的关键词是:项目落地推进。

所以,相城区将来发展值得看好!潜力值爆满!


探苏州


苏州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当属吴江区。

一,未来的高铁苏州南站会设在吴江,通苏嘉高铁和湖苏沪高铁在此交汇,吴江将成为苏州南部的交通枢纽。此外,经过吴江并通达上海的省域地铁线路也在规划之中。



而苏州若建设机场,最有可能的选址就是吴江,因为吴江远离上海两大机场,空域比较充足,而且可以覆盖苏南浙北的客流需求。

二,国家重点发展的长三角合作区,已经初步选址位于江浙沪交界的吴江一带,这是吴江的一大机遇。此前吴江撤市设区之后,所得到的政策扶持基本是苏州大市层面,而长三角合作区则是国家层面的规划。


所以,拥有长三角合作区,并补足了交通这一短板,成为高铁、高速、地铁、机场四位一体的枢纽,吴江的发展前景确实值得期待。

欢迎评论、关注,获取更多干货知识


坚果旅行


我生活工作在园区湖西近18年年了,最近去看了吴江区的苏州湾,大大震惊,苏州湾的一纸规划,先地下后地上,在规划区内不留一个原住居民,不留一幢原有房子,其规划水平己超过早期的园区湖西地区。目前的建成区域的城市建设水平也已经超越了工业园区。在苏州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就是园区和苏州湾太湖新城,其它区域仅仅是地块规划。而吴江的太湖新城的又明显优与吴中,因为吴江太湖新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是向岸风向,夏季是离岸风向,气候学上位置特别好,风水宝地。


zh446


在未来20年依然是工业园区潜力最大,江苏看苏州,苏州看园区。1994-2019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非凡新城”!

  25年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第一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25年后,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

  有人说,这还是一座后来居上的“典范之城”、一个名副其实的“开放之城”、一个着眼未来的“创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园区下辖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集聚了2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被称作“世界名校区”。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在校生人数近8万人,区域经评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42人次,高层次海归人才1700多名,人才密度与活跃度全国罕见。与国内其他开发区相比,园区起步并不算早。它靠什么弥合时空之差,实现后来居上?园区人给出的答案是:十年如一日对新加坡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再创新。统计显示,在最新的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第一;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中,位列第三。






起点T


未来常熟撤市建区可能性最大,昆山是省管县试点县之一,苏州动不了,常熟并区,便于管理,市区直接与昆山,太仓,张家港相连,常熟一旦并区,苏州就要撤掉一个区,相城区是首选,那么相城区直接就会并到园区,姑苏区,高新区,相城区建区最晚,发展滞后,摊子太大,开发的煎饼根本摊不到望亭,东桥,那里还是比较农村,天高皇帝远,望亭镇老镇区改造,墙面白化,只粉刷沿街沿马路一侧,里面涛声依旧,如果这样发展趋势,相城区永远是垫底的一个区。


鸽子不是鸟


沪高铁,连接中国最重要的两个中心。

苏州北站,融合长三角最繁茂的两块经济盛地。

相城,曾经的相土尝水地,现如今,这片土地上,一座融合之城正在拔地而起。

从站城融合,以TOD模式对高铁北站核心区域的集聚式开发。将多种交通功能整合于一体,增强枢纽站的综合能力;

同时增加办公及商业属性,在枢纽站上直接建设商场以及写字楼,也可以与周边商业连通;最后将大片区纳入建设考量,统一规划。

到产城融合,以“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为方向构建未来三大产业。

高铁带来人,站城吸纳人,产城留住人。站,城,产一体。

政策,区位,产业三者缺一不可。

这些在高铁新城,全都有。

从2012年的高铁新城挂牌成立,到现再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在四城之中最为年轻。相比较,西部科技城16年,东部工业园区25年。

按照当初“一年成势、三年成形、八年成城”的构想,现在高铁新城的南部启动区的建设,规划项目落地率80%,已经让很多往来北站的人围观惊叹。

检票都排队到广场,不得不叹。

除了南部启动区之外,中部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也在18年正式发布总体规划。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样本示范区。

社区包含了要围绕高科技、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配套,需求,环境,定位,服务等建设,以人为本。

目前社区范围内,除了已经入住的环秀湖花园,已经打桩开工的国际会议中心,还有两样东西,油菜花和草坪。

炮哥说:高铁北站 ,研发社区,会展中心是高铁新城三根最坚实的桩基,一根铁老大拿回去亲自规划调整,一根已经破土动工,三者已有其二,何急之有。

金书,剑宗的功夫易于速成,见效极快。

剑宗和气宗的功夫各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各擅胜场,难分上下。

二十年之后气宗的功夫才渐渐越练越强。

到得三十年时,剑宗的功夫便再也不能望气宗的项背了。


房土地


吴江区,是吴江人民自己建设自己,基本没有苏州市府支持,就比如说太湖新城,苏州市府明显是支持吴中区的太湖新城,没有怎么理会吴江区的太湖新城,但实际上呢,吴中区的太湖新城,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而相城区是苏州市府全力打造,所以很难说,因为吴江自己的民营企业足够打造自己了


十一狼L


绝对不是路边社消息!据可靠采访数据,未来吴江发展潜力更大!

注意关键字:潜力。就是现在不突出,但未来会很好的意思。园区现在已经发展得不错了,称为苏州经济活力的一个特别突出区,所以不符合现在不突出,但未来会很好,这“潜力”的定义。

园区未来继续看好,吴江会继园区后,成为苏州又一个经济腾飞点。

相信我,就点击关注我,会有更多可靠数据告诉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