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铜镜是什么材质?

用户1075643558889


唐代有没有黄铜镜子呢?

那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黄铜?唐代有没有黄铜?

黄铜是指有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黄色光泽。最早的黄铜出现距今6700年的姜寨仰韶文化。

(1973年出土于山西省姜寨遗址的两件黄铜文物)

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含有杂质锡、铁的铜-锌-铅三元合金,虽然是黄铜铸造组织,但组织不均匀。专家们还对姜寨遗址后期的其他遗址进行过调查,无论是二里头文化还是四坝文化,亦或是晚期齐家文化,都没有出现相同质地的黄铜文物。 由此可以判断,姜寨黄铜文化并没有得到传承,它只是人类冶金史上的昙花一现,因此不能对其历史地位做出定论。

而黄铜广泛应用的时期在明嘉靖年间,《明会典》中记载:“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这时的黄铜趋近于稳定,开始广泛运用于香炉铜镜之类的生活用品。

明以前都用什么铜呢?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

(司母戊鼎后期改名为后母戊鼎)

青铜与黄铜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含的成分不同,青铜是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青铜器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古代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最早出现于东欧塞尔维亚,距今7000年前即开始青铜冶炼。而中国则在公元前3000年前(距今5000年的龙山文化晚期)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可以说青铜从商周时期一直广泛运用到明代早期,那么唐代铜镜的材质也只能是青铜。

唐代铜镜制作精细、质地优良。制作铜镜一般是以铜、锡、铅合金为原料。因为铜的可塑性强,锡的伸展性好,会增加铜镜的硬度和光泽。铅的比重大,合金溶液后,可使铜镜表面匀称规整,不易变形,纹饰会更加清晰流畅自然。因此说唐代铜镜制作工序不但十分讲究,而且在合金配方上也是非常科学的。

(唐海兽葡萄镜)

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共占三分之一,其断面多呈银白色或淡黄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所以至今为止考古界还没发现黄铜的唐代镜子;如果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唐代人制作出了黄铜镜子,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毕竟脱离了出土地点,就算真的存在也不会被世人认可。

关注我每天分享一个古玩小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古董那点儿事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唐代銅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材质又有新的工艺创新,在铜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此时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把反映人民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种镜是用金片.银片,螺钿片,把人物.花鸟的形象刻画出来,镶贴在镜面上,还有把金叶.银叶贴在镜面上,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了唐代铜镜的特点,使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时代。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謝謝编辑!!


老罗194763


你好朋友,唐代铜镜制作精细、质地优良。制作铜镜一般是以铜、锡、铅合金为原料。因为铜的可塑性强,锡的伸展性好,会增加铜镜的硬度和光泽。铅的比重大,合金溶液后,可使铜镜表面匀称规整,不易变形,纹饰会更加清晰流畅自然。

因此说唐代铜镜制作工序不但十分讲究,而且在合金配方上也是非常科学的。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共占三分之一,其断面多呈银白色或淡黄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朋友,对唐代铜镜的特征与鉴定,当然不止铜镜成分,但这也是主要方面,如果成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就会使我们在对待唐代铜镜特征和鉴定的问题上,驾轻就熟,近刃而解。





青藤玩家


古代铜镜的材质是铜锡铅合金铸造,唐代之前铜镜材质的合金比例是铜70%左右、锡30%左右,铅的比例只占5%左右,铜镜中加人一定量的铅,是因为铅溶液环流状态良好,有利于热溶液的平均流注,有助于镜面干整,减少气泡,提高铸造文字和花纹的清晰度。到了唐代在铜料中增加了锡的比重,使铜料的颜色净白如银,制成的铜镜青光闪闪,镜面平滑光亮,有一种质精纯而神采飞扬的材质美。所以唐代的铜镜特别美观漂亮!


濑河之水


铜镜在汉代已经技术相当高超,唐代达到登峰造极,之后技术失传。

到目前为止,唐代铜镜的材质仍是不解之迷。

唐代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黄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