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林清玄说过:“人间最美是清欢”,为什么做到清欢那么难?

王艺然04


清欢这个词,是个好词。它一下子就能给我们清静无为清新恬淡的感觉。所以,中国汉字是最奇妙的东西,它色香味俱全,它是融合了各种情感的符号,这就是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奇妙之处。



清欢这个词,不是林清玄首创的,它大概率是陶渊明说出来的。因为陶渊明是清欢派的大宗师。与庙堂理想不同,清欢代表了一种民间的隐逸的与世无争的审美理念。

在唐宋词中,清欢是个高频词,好多诗人都喜欢用,因为,清欢代表了一种人生理想,一种人生境界。我们常说,绚烂之际归于平淡,这说明,清欢是高于灿烂和热烈的境界的。我们从天真无邪的幼年,到雄心万丈的青少年,到野心勃勃的中年,最终都要走向淡泊静雅的老年。人生的轨迹从低到高,然后再回到低,就像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微尘,终将回到尘土中去。所以,热烈的人生也好,雄心万丈也好,最终都将走向平淡如水的生活。这就是清欢。

谈到清欢的境界,苏东坡说的最好。他通过春天里一次野餐的经历,却写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人生哲学。苏东坡是个多面体,在他身上,集中了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清静和佛家的放下,特别是在四川那个道教色彩浓厚的地方,苏东坡身上又深深地镌刻上了道家思想的影子。


而道家是清淡的,是安静的,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静水流深古井无波的深沉与清静。

而苏东坡,在经历了辉煌、失败,经历朝中做官和被贬远方之后,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享受淡然的快乐。疾风骤雨的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平淡生活中的快乐却意韵悠长。这种悠长,就是经过岁月的漂洗过后,“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所以,苏东坡在一次春寒料峭的野餐后,端着淡淡的茶盏,淡淡地告诉我们,“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但这正是初春的天气,有点寒冷算什么,这不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没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是兴致盎然地在细雨中缓步而行。心情爽朗的人,看青山绿水都是满眼含春的,而在早春的细雨中,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远处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中午的时候,苏东坡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苏东坡说,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清欢的好,要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之后才能体会的到。因为,人生最难控制的是欲望,而一旦有欲望,我们就无法平静,我们就无法清欢,在与欲望的斗争中,我们焦虑不安,唯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曾经拥有。不在于曾经的热烈,而在于在热烈之后的清欢。

面对焦虑的世界,无常的生活,小境界的人惊慌失措,大境界的人人淡如菊。


好玩的国学


“人间最美是清欢”,并不是林清玄说的,原是苏轼的词句,原句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只是将它改为“人间最美是清欢”罢了,这种改动并不好。原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词如下: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这首词是写他与刘倩叔的南山春游之行,词中寄寓着苏轼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清欢是什么?

一般来说,快乐是一强强烈的情感,而清欢却不是,清欢是指清雅恬适之乐,它是悠远绵长的,是冲淡清和,这种快乐不会更给以强烈的感受,却能给人带来长久的身心欢愉。

清欢是最容易获得也是最难获得的快乐

说清欢最容易获得是因为要获得清欢的条件非常简单,小楼觉得只要做到一点就能获得清雅恬适的快乐。

那就是——懂得品味生活

说起品味,人们总觉得是非常高雅或富贵的事,要喝几千几万的酒,穿几千几万的名牌衣服,才叫有品味,其实,胸中有气象的人,一杯清水,便喝出指点江山的豪情,身上有风彩的人,粗布麻衣,也可穿出吴带当风的风流气度。

懂得品味生活,就是要懂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苏轼有诗云:“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天的夜晚,有花之清香,有月之光华,便是值得品味的美好时刻。又如上词中,一盘野菜,一盏粗茶,便可获得清雅恬适的身心之愉。

说清欢最难获得,是因为人的内心很难逃出物欲的囚笼。

人总是渴望更好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但这种渴望过于强烈,就会让人失去对此时生活中那些美好生活细节的敏锐体察。

欲望得不到满足,让人痛苦,得到满足,在短暂的快乐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继而产生更多的欲望,还是痛苦。

正是因为人心被物欲所役使,使得清欢成为人最难获得的快乐。


谢小楼


答题之前还是习惯性的看看前面的回答,若有人答得差不多,就跳过,没必要浪费精力把人家说过的东西再重复一遍。不过看了一遍,觉得还是可以说说的。

言高心未必高

林清玄的“人间最美是清欢”,是白话、拔高了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差不多,都是表示作者对“清欢”的喜爱。当然我们仔细区别,还是能感觉到不同的。

何为人间有味?以苏东坡的性格来说,还真的可能就是说好吃的味道。何为人间最美?很显然林清玄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清欢”这种生活态度在他心中是超越所有其他人生态度的存在。“有味”和“最美”之间的差别,稍敏感者肯定是能体会到这其中的区别的。

“有味”,偶得之为美。“最美”,求得之为美。

再结合苏轼临终前的“着力即差”来看,林清玄离苏轼的境界还差得远。

喜欢“清欢”没有错,追求“清欢”就俗了。人间真味,哪一样不是最美?

何为清欢?

到底什么是“清欢”呢?

清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清雅恬适之乐。出自唐·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陶渊明隐居困顿,得到太守送酒,他也不一醉方休,舂了高粱水混在里面。还得意地说:“这样可以多过几天瘾。”

清欢于此,就是简单的快乐而已。陶渊明并不在乎快乐的浓烈,而心仪细水长流。

东坡居士关于“清欢”的句子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看下片前两句就可以了,上片是写景。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看吧,苏老果真是个吃货,他的清欢不过就是山间野味罢了。

我们再来看林清玄《人间最美是清欢》: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简单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清玄的文笔,简约而睿智,带着些许禅意。读他的书,就如品茶,清香自来,让人心静。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清欢”在这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这种变化也是适合我们现代人的文学想象的,因此他的这些文字在大众看来,自然格外动人。

如何清欢?

要做到陶渊明和苏轼的“清欢”,并不难。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体会自然的每一份馈赠并享受,就是清欢。天道恒昌,万物平常,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简单、淳朴,顺道者生。

你的繁华、你的落魄、你的成功、你的失败都不过是大道的轮回罢了,不因为天命难改而消极,仔细地品味每一步生命历程的精彩,并安然地喜欢它,顺应它。

这就是苏轼“着力即差”的“清欢”,也就是老子的“无为”。

用现在的话说:“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过程”。

说难吧,不难。说不难吧,也不容易。关键是悟。

而林清玄的“清欢”,则更加容易。你不过需要奋斗到你可以放弃自己奋斗目标的阶段就可以了。就好比我们说“舍得”,舍得舍得,你总要得到过才能舍。一贫如洗,一个月难得吃肉和拥有足够的生活资源却选择吃素的人是不同的。

林清玄的“清欢”,不过就是富裕者的修行,肥胖者的辟谷,肤浅者的装逼,谁都可以做到。

和大道清欢比起来,这真的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这个问题应该还是挺好理解得,可能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明白这个词得含义,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词意,再讲为什么难吧。

浮世清欢 出自苏轼词《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浮世”,人间。 “清欢”,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与此相对应,便就是一种清清爽爽的欢愉。 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感受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面对社会人生,少一些炒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 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与平和。这就是“清欢”。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为什么难吧。

对于现再诱人得生活氛围而言,已经很难做到到上面所谓的清欢了,我们简单的举例,就拿寺庙来讲吧,早年的寺庙算得上是无贪无欲了吧,僧侣都是吃素,戒七情六欲,一生虔诚随佛。然而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寺庙,寺庙的本质已经变成了商营模式,而里面的僧侣也不再是从前的僧侣了,他们有自己的家室,开始喝酒吃肉。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和尚开豪车撞人,后来民众拒绝救助他的新闻呢,当时我记得这个话题可谓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好长一短时间的,网上都闹得沸沸扬扬。想想现在和尚现都难以抵挡如今的花花世界,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群呢。


王者小强Tel


清欢就是简单的快乐而已。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就累,可痛苦并累的人熙熙攘攘。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简单的就是美的。雨后的清晨是简单的,所以是美的;素面的少女是简单的,也是美的;孩子的语言是简单的,也是美的;母亲的关切是简单的,也是美的。简单是一泓清泉,从眼到心的净。简单就是母亲告诉你:天冷了,多穿点儿衣服;妻子告诉你:我们都很好,你放心;孩子告诉你:爸爸,我想你;朋友告诉你:回来时我们喝几杯。

复杂常常使人疲惫和望而生畏。人的确要活在人际关系的蜘蛛网中,但那网有时太大、太错综复杂、太包罗万象,而你不过是众生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宛如蝼蚁般的小人物。你根本不想和硕大的蜘蛛网相碰撞,根本不想有鱼死网破的那一天,更不想成为诱饵、目标和靶子。你只是想衣食无忧,可是一切都因为复杂而变得更复杂。复杂是汪洋大海,容易使人憔悴和衰老。复杂就是同事告诉你:领导好像对你有意见;上司旁敲侧击:最近你听到什么反映;部下告诉你:有人说你坏话。就是一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就是遮遮掩掩,虚虚实实;就是语气漫漶,态度暧昧;就是阳奉阴违,图谋不轨。

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富了以后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顾城那首小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简单与复杂之间也有这么一层迷蒙的关系。简单的人容易使人信任,容易有真正的朋友。复杂的人也会有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是不是交心的,很难说,因为你的复杂,首先让人筑起厚厚的心墙。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关系很复杂。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人类有大智慧,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最后都变成了小聪明。

人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谋生就意味着忍受、付出、疲劳、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血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的必须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乐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面对任何苦厄便都能从容面对,苦中取乐。

人活在世上,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去判断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呢?现代人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恼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到达涅;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人生是一种过程,就是一种奋斗、一种探索、一种征服、一种付出的过程。只是在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要牢记: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累,在复杂处藏。简单快乐复杂累。


寂寥繁华


滚滚红尘,诱惑太多,谁能耐得住寂寞?大千世界,纷纷扰扰,谁又能逃避得了?人生百态,酒色财气,谁又能无欲无求?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就曾说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心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什么意思呢?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又有几人能做到清欢?所谓清欢即是清雅恬适之乐。我想这种清欢的生活或者境界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向往,甚至带有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

林清玄说人生最美是清欢,那是因为淸欢的境界离普罗大众太过遥远,太不接地气。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人毕竟是充满欲望的生灵,渴望得到更多渴望拥有更多是人之本性。有钱人追逐更大的利益,没钱的人整天疲于奔命,清欢这种有些自命清高,曲高和寡的生活状态总是让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

也许只有那些真正参悟了生命的本质,已经勘破红尘的高僧、隐士才能真正体会到清欢之美吧!不知为什么我脑海中突然想起了那位有名的弘一法师,前半生尽得风流,后半生尽享清欢。他写的那首《送别》是那么清雅脱俗,与清欢之美完美匹配,尽得清欢之神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词看似是送别友人,实则是顿悟人生,挥手与自己的过往告别,作别尘世的虚幻与浮华,从此踏上与清欢相守的另一段人生旅途。只是人世间有勇气如法师一样抛却尘世繁华的又有几人呢?


郑非梦妙文


自古文人多清高,都希望自己成为精神贵族。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何谓“清欢”?远离世俗的喧嚣,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过着自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清雅恬适之乐。

最早有这一体验的人不是林清玄,不过,林清玄饱读诗书,自然也不难说出“人间最美是清欢”这样的句子。情感是可以相同可以共鸣的,唐朝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记载:“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宋朝邵雍 《名利吟》有:“稍近美誉无多取,纔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 宋朝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黄庭坚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

如果还要追溯,可以追到孔子那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实,老庄更多类似论述,这里就不再累述了。

为什么要文人们都以“清欢”为美呢?这其实是一个入世和出世的纠结。有不得重用而选择出世的,有疲于官场之累而选择出世的,有本身就自命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选择出世的。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愿“无官一身轻”,清净地沉入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做到“清欢”是不容易的,天生高雅脱俗者极少,大多属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过,人随自然便好,我辈一般普通人物,不必为“清欢”或“不清欢”而烦恼,只需要以入世的态度干好工作和事业,以出世的态度追求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平和即可!




金风359


概括地描述一下这人间清欢:在林大作家看来就是要将心灵、人性、想像力汇为一炉,对语言敏感的人使其成为最美“清欢”最爱慕的人。



燕子归巢作家


我是潼小漫,心易动,心也易乱。人啊,难在“安心”,难在“清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高压的,你不得不承认,孩子出生后,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明星一掷千金购买”校区房“,普通百姓也砸锅卖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都是在攀比。


孩子大一点你开始选择热门的专业,或者为孩子下一步的人生做规划,出国留学,或者其他的。开始同身边人对照。


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哪样事是轻松的,总以为熬过这一段下一阶段就不那么累了,然后才发现原来都是自己的臆想,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难。


所以,虽然总是盼着想要清闲,但是现实给出的答案,很难,很难。


所以,虽然知道人生最美是清欢,但能做到清欢的又有几人呢?

思索种种,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物欲干扰


就像我开篇举例一样,你生活在这个诱惑的时代下,被周围一切所诱惑,哪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清欢”,其实很难。


有了漂亮的衣服,想要漂亮的皮鞋,当你所期待的目标达成后,你也就失去了你的目前,你的下一个目将被列入,你总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不信,你看看各种手机广告,你买的那款一定是当时最好的,可是过了那个阶段,你又被重新拉入进来,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购买。


2、难放下,难看开。


生了一场大病的人,可能会从此性情大变,不会那么争抢,因为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可是如果你生的是一场小病。


当病痛结束的时候,你又开始为自己之前所纠结的事情烦心,那些在生病期间劝慰自己的话突然间就失效了。


人做不到清欢,是因为人心里有太多的执念。


3、社会大环境


社会是个大染缸,想要保持自己本色,其实很难,因为你总会从这个染缸跳进另一个染缸。


社会的大大环境是希望你获得成功,而不是无欲无求,所以你首先得先励志,成为人上人,人上人你就得拼了。


要拼,哪能给你那么多清欢可言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看透现实,依旧热爱生活。


潼小漫


林清玄写《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因为读了苏轼的“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发出对现实的感慨。

苏轼在这首词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花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发出这简直是人间至味的赞叹。

林清玄说:“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他对现代社会感到很无奈,到处充满了拥挤,嘈杂,聒噪,没有那个地方可以养养神,静一静,好似清欢一绝,再难相逢。这种感慨在林清玄的文章中是很难看到的。我甚至怀疑那天他肯定遇见了很烦心的事,才发一下牢骚。

其实林清玄是一个深得清欢三味的妙人。他的文章几乎都在写平淡的生活,但又不带人间烟火,挥发着空灵优美的诗意。他写母亲写的信,结尾总是写“天寒露重,望君保重”;他写日本有一种叫朝颜的花,中国名字叫牵牛花,他只有一个早上的绽放。林清玄能把一件很平常的事写出美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品味清欢的能力,跟苏东坡喝浊酒,吃野菜,而成人间至味是同样的功力。

如果清欢是一种转化现实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具备什么条件呢?

1.不物质。富裕日子过得,贫穷日子也过的。大牌衣服不觉得太好,粗布衣服也不会感觉不能接受。

2.不世俗。不会觉得咖啡高雅,也不会觉得大蒜粗俗。不会觉得西装革履有多成功,也不会觉得泥水满腿有多不堪。

3.能自嘲。不会觉得成功了有多了不得,也不会觉得失败了有多不得了。

4.能静心。坐下来,发发呆,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脚趾头,觉得有意思,能会心一笑。

我认为清欢就是自己跟自己游戏,与他人无关,那怕身边游人无数,自己有一份独处的心态,心里有一份独处的乐趣。静下来,品味自心,能得趣味,就是清欢。

清欢不是高大上,人人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