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蟲是什麼蟲?釣魚會帶來哪些危害?

減肥的豬媽媽


冬天我常去漁具店裡買幾塊錢的紅蟲,倒不是為釣魚,而是給家裡魚缸裡養了好多年的十幾條金魚還有泥鰍餵食,因為金魚和泥鰍特別喜歡吃。

我家魚缸現在不但養了十四條各種金魚,還養了七條野生泥鰍,這泥鰍是2009年我在野外野釣時釣上的,最早有11條,十年下來剩下了七條。現在想起來好神奇,釣魚釣上的野生泥鰍我居然在家裡魚缸裡養了整整十年。我平時給金魚和泥鰍餵魚食,很少餵食葷食,冬天野釣時使用紅蟲垂釣的效果非常好,每次用不完剩下的紅蟲我就帶回家喂金魚。



通過給金魚餵食紅蟲我才知道原來紅蟲是搖蚊產在水中的幼蟲,我是怎麼知道的,給金魚投餵紅蟲時,每次都會有少量的紅蟲落入魚缸水底鋪墊的石頭縫裡躲藏起來,家裡有暖氣,沒過幾天魚缸緊貼的牆壁上就會有許多蚊子,剛開始我還納悶哪兒來的蚊子,經過細心的觀察才發現不但魚缸旁的牆壁是有蚊子,連魚缸的缸壁上都有不少的蚊子,我這才明白,原來蚊子是紅蟲“變”的,網上一查,果然紅蟲是蚊子的幼蟲,不過是搖蚊的幼蟲。

給金魚餵食紅蟲時我發現,當我把一團團紅蟲投入魚缸後,隨著紅蟲在水中徐徐下落,不但金魚瘋狂搶食,就連平時藏在缸底石頭縫裡的泥鰍也鑽出來在水中瘋狂搶食紅蟲,金魚和泥鰍搶食紅蟲的場面甚是壯觀,看來,紅蟲不但是魚兒的美食,還是泥鰍的佳餚。


收費的垂釣塘嚴禁使用紅蟲,理由是紅蟲會汙染水體!

說了半天我家魚缸,我想表達的是我多年用紅蟲投餵金魚和泥鰍,除了家裡蚊子多以外,魚缸的水體從來沒有被紅蟲汙染和敗壞過。倒是魚兒和泥鰍瘋狂搶食紅蟲讓我明白了魚塘老闆嚴禁使用紅蟲釣魚的原因所在——使用紅蟲釣魚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紅蟲釣魚效果好魚塘老闆心知肚明,但總要有個不可以使用紅蟲釣魚的理由吧,“紅蟲會汙染和敗壞水體”這個貌似合理的藉口在收費的垂釣塘應運而生。


冬天我野釣鯽魚使用的釣餌就是紅蟲,每次都比不使用紅蟲的釣友釣獲多,因為紅蟲是魚類的天然良餌。


野釣魚倌


有不少釣友對於紅蟲有錯誤的認識,甚至談紅蟲色變,加上某些不良人士宣傳說用紅蟲會得血吸蟲病(有地方叫紅蟲病),作為一個主旨是“科學釣魚”的自媒體,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紅蟲”。

紅蟲是什麼?

紅蟲是搖蚊的幼蟲,和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的蚊子完全不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搖蚊根本不吸血!甚至很多地方開始人工養殖搖蚊了,因為紅蟲對於水產養殖意義重大,這個下文會提到。

紅蟲病是什麼?

學名:羌蟲病,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熱病。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蟲最常見的宿主,和紅蟲沒有半毛錢關係,倒是當心你去野釣的時候被老鼠咬喲!

汙染水體的罪魁禍首?

大家看到很多水質差的河道有紅蟲,就誤以為紅蟲讓河道變臭了,實際情況是:水體汙染嚴重,導致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大大提高,微生物大量的繁殖,為搖蚊幼蟲提供的充分的食物(源自百度百科)。所以紅蟲是食用水中微生物的,反而有助於淨化水質。

“天降瑞雪,刀槍入庫,要想垂釣,唯有紅蟲”,冬天餌料不是說一定戰勝不了紅蟲,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素餌對紅蟲90%是沒戲的。從環保和健康的角度“蟲餌”是優於現在市面上的部分國產商品餌料的,只不過某些商業利益驅使讓它變得不那麼受待見罷了。


科學釣魚


紅蟲之冤

紅蟲一種釣魚常用的釣餌,確經常有人為之爭論,有人說“紅蟲有毒,還會寄生引起紅蟲病”,有人說“紅蟲無毒。”我也一直困惑,通過搜索查找我對紅蟲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紅蟲是搖蚊的幼蟲,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搖蚊科昆蟲約有5000種,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於觸角上密生細毛,就像羽毛一樣。

在這裡補充一下,搖蚊和咱們常說的蚊子也是不同的體形大體與蚊蟲(蚊科)相似,多纖長脆弱,但大形的種類與蚊蟲相似,則較為粗壯。體色多樣,白色、黃色、淡綠色、黑色不等,可有鮮明的色斑。體不具鱗片。頭部相對較小,複眼發達,小眼面之間可生有小毛。無單眼。觸角柄節退化幾不可見;梗節發達,球狀;鞭節絲狀。口器退化。 搖蚊是雌雄異體。

紅蟲是水體中重要的食物鏈中的一環,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如多種魚、蝦、蟹、鱉、龜等的優良天然餌料。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佔幹物質的41%~62%,脂肪佔2%~8%。在水產養殖中,搖蚊幼蟲具有許多優點:大小適宜,適口性好;營養全面。

好了我們瞭解了紅蟲,那我們再瞭解一下“紅蟲病”。

羌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或稱紅蟲病。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熱病。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蟲最常見的宿主。所以此紅蟲非彼紅蟲,也可以說搖蚊的幼蟲(紅蟲)不是紅蟲病的罪魁禍首。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也沒有明確說紅蟲有毒的,所以這點也不能成立。可能是人們把紅絲蟲和紅蟲混淆了。水蚯蚓,又名紅絲蟲、赤線蟲,屬環節動物中水生寡毛類,體色鮮紅或肉紅、橙黃色。它們多生活在排放汙水或廢水的陰溝汙泥中(一般是緩流水黑汙泥中),密集於汙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汙泥中,一端伸出汙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汙泥中。

水蚯蚓的出現常反映水質在某些環節存在有機汙染,另外由於其攜帶大量細菌亦會造成腹瀉等症狀。

再者有人說紅蟲寄生,紅蟲只是搖蚊幼蟲它還沒有繁殖能力。搖蚊成蟲幾乎不取食,或攝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體。夜間有強向光性,燈下常見。羽化後常有婚飛習性,雄成蟲成大群在清晨或黃昏群飛,雌蟲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數秒鐘內完成。雌蟲一生一般只產一次卵,直接產於水面,或將膠質卵帶粘附水生植物上。所以寄生好像也不成立。

人們可能把魚體上的一種寄生蟲病和紅蟲搞混了。魚體上的紅色寄生蟲為嗜子宮線蟲,俗稱紅線蟲,寄生蟲分類學上屬於蠕蟲類線蟲綱。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致病種類鯽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鯽魚的尾鰭。雄蟲寄生於鯽魚腹腔和鰾,雌蟲長22~50毫米,雄蟲長2.46~3.74毫米。

鯉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蟲體長10~13.5毫米。雄蟲寄生於鯉魚腹腔和鰾,蟲體長3.5~4.1毫米。

藤本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於烏鱧等魚的背鰭、臀鰭和尾鰭,蟲長25.6~46.8毫米。雄蟲寄生於魚的鰾,腹腔,蟲長2.2毫米。

生活史:嗜子宮線蟲為胎生,鯉嗜子宮線蟲雄蟲寄生在魚的腹腔或鰾內,乳白色,雌蟲寄生在鯉鱗囊內;鯽嗜子宮線蟲的雌蟲寄生於鯽魚的尾鰭鰭條間膜內,雄蟲也寄生在腹腔和鰾內。成熟的雌蟲鑽破宿主的皮膚,鑽出的部分泡在水中,由於滲透壓的關係,蟲體不久就漲破,子宮破裂,幼蟲隨之進入水體中,被中間宿主水蚤吞食。鯉魚和鯽魚因吞食中間宿主-水蚤而感染寄生蟲。幼蟲通過腸壁鑽到鯉魚腹腔中生長髮育。雌、雄蟲在腹腔或鰾中交配,雌蟲遷移到鱗下,或者尾鰭等處發育、成熟。

看來叫紅蟲的真不少,但都不是一類。所以釣魚用的紅蟲揹負了太多不是它的罪名。

說到感染,常用的天然生物餌料都會有細菌存在,並不只是紅蟲有。就說蚯蚓吧!長期生活在潮溼的土壤中肯定會有很多細菌,有些養殖的蚯蚓更是用牛糞做養殖基地,其中的細菌量就別說了,關鍵是牛糞中可能還會存在牛身上的寄生蟲卵比如牛絛蟲的卵就是排在牛糞中的。再有土壤中存在著很多芽孢桿菌,如破傷風桿菌等,所以千萬要注意手衛生,垂釣後清洗乾淨。

希望能解除釣友們的困惑,不要對紅蟲那麼的恐懼。




釣在北方


紅蟲是汙水裡生長出來的蚊子幼蟲,你自己也可以養殖。用器皿盛水加入沙土放在露天,等水慢慢變綠了水底就會長出會扭動的蟲子,用紗布撈起過濾就有成團的紅蟲。

紅蟲自帶風寒、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等細菌。

吃過紅蟲的魚時間長了身上會出血,鱗片縫隙都會附著紅蟲,然後魚會慢慢死去。

一般的黑坑是絕對不允許使用紅蟲來垂釣的,紅蟲繁殖很快,若黑坑塘有人偷用紅蟲那這個塘就廢了。這樣的黑坑塘就要抽乾水暴曬,還要撒石灰消毒,總之很麻煩!

人在使用紅蟲時要謹慎小心!不要用手直接去碰觸紅蟲。一般釣手都會戴橡皮手套,如果釣鉤把手鉤破了,那就要及時消毒處理,若不及時處理的話輕者手上長個硬丁永遠不會好,重者頭痛腦熱可能會有其他更嚴重的徵兆。

曾經蕭山有位釣友喜歡用紅蟲釣魚,有次手鉤破了他就隨便清洗了一下沒有重視後果,回家後發低燒一個禮拜沒有好,最後去上海治療,發現是病毒性肺炎,花了五萬多才治癒,從此這位釣友寧願沒有魚也不會再去碰紅蟲。

魚對紅蟲沒有抵抗力,用紅蟲釣魚確實方便快捷,哪怕調死漂魚照樣拉著跑,但是對釣魚技術沒有什麼幫助。

為了環保、為了健康請大家不要選紅蟲來垂釣!


梅西阿建


紅蟲作為一款優良的釣餌,在釣魚領域被廣泛應用,儘管如此,仍有不少釣友對其不甚瞭解,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本文以此為起點,儘可能對紅蟲做出詳盡的介紹,及在釣魚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具體如下。


1、什麼是紅蟲?

2、紅蟲到底有沒有危害?

3、延伸:紅蟲在釣魚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4、延伸:紅蟲如何保鮮

什麼是紅蟲?

紅蟲是搖蚊幼蟲,顏色鮮紅,氣味濃腥,分佈廣泛,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小蟲的典型代表。紅蟲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據統計最高可達重量的62%,脂肪也可達8%。常被看作是魚的天然優良餌料,因此市場價格昂貴,日常釣魚人也是論克單買。

通常鮮活的紅蟲常作為餌料投放至養魚池,營養豐富、全面,可有效促進魚的生長,而不會引起魚池的水質汙染。紅蟲主要以水底殘存的有機碎屑為食,食量可觀,所以常被用於淨化水質,快速消除有機汙染,甚至有些可用作監測汙染狀況的指示生物。

紅蟲到底有沒有危害?

前文通過對紅蟲的介紹可知,紅蟲本身並無危害,也不會汙染水質,甚至作為監測水質的指示生物。即便如此,並不意味著在應用在釣魚領域就無危害,尤其是釣魚人的手指、手掌與裸露的紅蟲皮膚直接接觸的過程中。

紅蟲用作餌料,需要通過機器設備的打撈,簡單清理、包裝,二次運輸,漁具店的簡單飼養,再到釣魚人或金魚飼養者手中。紅蟲表皮柔嫩,在整個過程中,與空氣及其他物體接觸,大量的細菌沾染到表皮,包括一些對人有害的細菌,而表皮內汁液營養豐富,再次滋養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

人的體質不同,免疫能力有強有弱,有釣魚人應手指拿捏紅蟲後,有瘙癢、陣痛的症狀,嚴重些甚至手掌通紅、浮腫。筆者的一位

釣友在冬季使用紅蟲,不慎被紅蟲感染,這個手掌刺痛難耐,有脫皮的情況,最後尋了一位老中醫,連續喝了3個月的草藥才痊癒,自此以後,再也不敢使用紅蟲了。

延伸:紅蟲在釣魚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紅蟲應用在釣魚領域,主要是做釣餌使用,為避免與人的直接接觸,且更好地發揮紅蟲的誘魚效果,通常使用以下三種做法。

1、切片扎刺法:

將蘋果、梨等水果切片,然後將適量紅蟲放置切片表面,用鉤尖做個刺破,操作簡單,使用者眾多。但切片刺扎法有個缺點,刺破紅蟲表皮,汁液很快便流盡,只剩下乳白色表皮,也失去豔麗的紅色,誘魚效果大減。

2、皮筋捆紮法:紅蟲夾配角皮筋,將幾根或七八根,甚至十幾根捆綁在一起,過掛在魚鉤上,再沉入水中。紅蟲沒有刺傷的痕跡,所以在水裡能長時間保持活性,顏色通紅,且紅蟲不停蠕動,誘魚效果顯著,甚至一次鉤掛,可釣七八條魚。但每次捆綁,常控制不當,數量偏多,造成損耗。

3、肉夾饃法:商品餌料、紅蟲、紅蟲伴侶等組成,其中紅蟲佔30-50%的量,將其混合後,類似開餌的方法,攪拌、揉打使用。使用方法類似拉餌,提拉附鉤入水,餌料在水中有霧化效果,且紅蟲的腥味濃厚,誘魚效果進一步強化,但這種方法,消耗量極大,通常用在魚情較好的時候,釣快魚。

延伸:紅蟲如何保鮮

購買的紅蟲經常一次使用不了,那麼可將其保鮮等下次再使用。

1、清水飼養:將紅蟲置入清水盆中,清水高出紅蟲5公分即可,放入陰涼處,每天換一次清水,並將死掉的紅蟲挑出,這樣保鮮時間較長。

2、溼毛巾保鮮:

將一塊毛巾浸溼,用毛巾把紅蟲包裹起來,然後置入冰箱冷藏中,可保鮮一週的時間。

3、鮮水果保鮮:把一個蘋果或梨子切成兩半,並挖空,將紅蟲置入其中,兩半水果合併後,置入冰箱冷藏室中,可保鮮1-2周的時間。

寫在後面

通過本文的介紹,紅蟲本身沒有危害,但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感染大量細菌,所以釣魚人在使用過程中,儘量不直接接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正如前文介紹,可利用紅蟲夾、皮筋捆綁即可,更加方便、便捷。


野釣分享


紅蟲是冬季水溫較低魚吃口較弱時釣魚的一款神餌,幾乎所有的釣魚人都特別鍾愛的一款蟲餌,其實紅蟲並不像釣友認知中的危害很大,很多人都說紅蟲汙染水質,簡直就是無稽之談,作為水生物種紅蟲是搖蚊的幼蟲,本就生長於水中且分佈於全國各地的水中,並不會存在汙染水質一說,說他汙染水質無非是一些黑坑魚塘的老闆為了避免釣魚上岸的一個謊言罷了,但是並不是說明紅蟲不會帶來危害。

寄生蟲過多極容易在使用中造成一定的危害

紅蟲屬於搖蚊幼蟲本身並沒有什麼危害,使用過程中如果釣友受傷沒有傷口也同樣不會造成危害,但是如果受傷出現傷口,這種紅蟲自身攜帶的一些病菌和寄生蟲極容易通過傷口危害到人身健康,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

紅蟲的使用方法

紅蟲的攜帶病菌和寄生蟲是釣友們使用的一大危害,但是這種危害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可以藉助紅蟲夾、土豆都物體輔助我們掛鉤,避免直接接觸則可以有效避免它帶來的危害了。

寫在最後

紅蟲作為冬季釣鯽魚的神餌,並不是直接造成釣友們使用過程中的危害,但是這種結果是建立在沒有傷口或不接觸到嘴巴、眼睛為前提的,特別是我們掛鉤過程中如果手接觸了紅蟲體液應及時清洗避免操作過程中接觸到眼睛、口、鼻以免造成病菌感染的危險。


垂釣大咖


各位釣友好!我冬季釣鯽魚大多數時候都是使用紅蟲作釣,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紅蟲是什麼蟲?有哪些“危害”。

紅蟲是什麼蟲?

我個人所學習和了解到的,紅蟲是搖蚊的幼蟲,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搖蚊科昆蟲約有5000種,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

據資料顯示:搖蚊和夏季常見的夜蚊也是不同的,體形大體與蚊蟲(蚊科)相似,多纖長脆弱,但大形的種類與蚊蟲相似,則較為粗壯。體色多樣,白色、黃色、淡綠色、黑色不等,可有鮮明的色斑。體不具鱗片。頭部相對較小,複眼發達,小眼面之間可生有小毛。無單眼。觸角柄節退化幾不可見;梗節發達,球狀;鞭節絲狀。口器退化。 搖蚊是雌雄異體。


紅蟲是水體中重要的食物鏈中的一環,是多種水生動物如:魚、蝦、蟹、鱉、龜等的優質天然餌料。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佔幹物質的41%~62%,脂肪佔2%~8%。在水產養殖中,紅蟲具有許多優點:大小適宜,適口性好;營養全面。很多賣觀賞魚的就是用凍紅蟲作為觀賞魚的食物,也有餌料或小藥總紅蟲提煉相關成分。

關於紅蟲是什麼蟲,上面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那麼使用紅蟲釣魚,有哪些危害呢?

一、黑坑老闆會哭。所以大家看,幾乎所有的黑坑都有註明不允許使用紅蟲。

二、餌料廠或賣餌料的商家的產品銷量會下滑。

三、一起去釣魚,旁邊使用商品餌的釣友會被氣走。

四、到了冬天,家裡冰箱的魚吃不完,會被老婆罵。

好了,我能想到的“危害”就這四條。這個說明兩個觀點:一是紅蟲在冬春季節釣鯽魚,可以打敗95%的商品餌(不排除有小藥高手開商品餌能蓋過紅蟲的);二是我自己使用了好幾年的紅蟲,到目前為止未出現不良反應。


坊間有幾種說法:

①使用紅蟲會得“紅蟲病”,尤其是手上有傷口的,會感染;②紅蟲汙染水質;③魚吃紅蟲會感染,在鱗片下長“紅蟲”,這種魚不能吃。

使用紅蟲會得“紅蟲病”,會感染。這個問題咱們一分為二來看。首先,“紅蟲病”又叫“羌蟲病”,又名“叢林型斑疹傷寒”,注意,重點是“羌蟲”!這玩意主要長在老鼠身上,這種病是被帶有羌蟲病立克次體的羌蟲幼蟲叮咬後,感染的急性熱病。估計醫學界人士當時給這個病取名時,取了“紅蟲病”,這讓咱們釣魚用的紅蟲背了鍋。其次,說到紅蟲攜帶各種病菌,會感染。這個我只能這樣講,就咱平時吃飯的筷子、刷牙的牙刷,它也是攜帶細菌的,人手上有傷口,沾到灰塵、生水它也會感染。紅蟲跟我們平時常見的物體一樣,帶細菌肯定帶,但這個肯定是不會有多大危害的,至少人體的免疫功能防守住。就好比蚯蚓,它從土裡挖出來,它也帶細菌啊。至於感染這事兒,有傷口的釣友多防護一下多注意一下。因為有傷口即使沾到某些小藥某些餌料,它也會感染。



紅蟲汙染水質。這個說法是不科學的,紅蟲作為自然水域生長的生物,對水體幾乎是無汙染的,相反商品餌、化工合成的小藥,對水體汙染才更大。

魚吃紅蟲會感染,在鱗片下長“紅蟲”。這種說法可能是人們把魚體上的一種寄生蟲病和紅蟲搞混了。魚體上的紅色寄生蟲為嗜子宮線蟲,俗稱紅線蟲,寄生蟲分類學上屬於蠕蟲類線蟲綱。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致病種類鯽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在鯽魚的尾鰭,雄蟲寄生於鯽魚腹腔和鰾。 所以,魚鱗片下的那是紅線蟲,不是釣魚使用的“紅蟲”。

總之,紅蟲是類似蚯蚓一樣的天然活餌,尤其是在冬天,其誘魚效果,使用過的釣友都知道。對於各種傳言,相信可以止於智者。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釣魚中經常用到的紅蟲,也叫血蟲,其實就是搖蚊幼蟲,在夏天夜釣時一開燈就圍著頭燈飛舞,有時都能飛到嘴裡,哈哈。搖蚊不咬人,素食主義者,當然它的幼蟲自然也就不咬人了,現在漁具店基本上都在賣,都是人工養殖的,這東西早多少年就是水產養殖中不可缺少的優質天然飼料,我自己的觀賞魚就一直喂冰凍血蟲,比紅線蟲乾淨,也好儲存。

返回來還說釣魚,紅蟲顏色鮮豔,蛋白質含量高,在水中扭動的樣子對魚而言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有許多黑坑嚴禁用紅蟲,說是怕汙染水質,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怕你釣的太多了!

至於釣魚用紅蟲的危害?我覺得第一是這東西會有病菌,和蚯蚓一樣,飼養生長的環境不可能太清潔,有可能還會攜帶一些寄生蟲。所以建議戴上付乳膠手套比較好,釣完魚記得洗手

,如果手上有傷口,那就必須戴手套了,避免感染。

我能想到的也就這麼多,知識有限,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愛喝紅茶的楊大叔


紅蟲是搖蚊的幼蟲,釣魚沒有任何危害,而在冬季和春季野釣鯽魚的效果屬於王者,沒有之一。

在網上造謠說紅蟲有危害是商品粉餌的廠商家,因為商品粉餌主要就是釣鯽魚的,而野釣鯽魚的黃金季節就是冬季和春季。

大家都用紅蟲去釣魚了,那商品粉餌賣給誰用?雖然他們(餌廠)也鼓吹商品粉餌野釣其它魚,但也只能騙騙新手罷了。

野釣青魚,商品粉餌能釣過螺螄、紅薯、玉米?

野釣鯉魚,商品粉餌能釣過紅薯、玉米、線蟲?

野釣草魚,商品粉餌能釣過青草、玉米?

同理,野釣鯽魚,商品粉餌能釣過紅蟲、蚯蚓、線蟲?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為什麼網上這麼多噴子和文章攻擊紅蟲釣魚。

我不是賣紅蟲的,我每年冬天都買紅蟲釣鯽魚,買回來的紅蟲都直接放家裡冰箱。至於釣魚的效果嘛,把旁邊那些釣商品粉餌的臺釣娃娃們釣得哭爹喊娘是經常的事。[捂臉]






騎馬挎槍釣魚日記


搖蚊幼蟲又名血紅蟲,在各類水體中都有廣泛的分佈,其生物量常佔水域底棲動物總量的50%~90%,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如鯉、鯽、鯪、鱘、青魚、黃鱔、泥鰍、河蟹、鱉、龜等的優良天然餌料。

自然水域裡其實就有很多紅蟲的,說汙染水源的也不知道有沒有學過生物學。對比之下,商品鉺和小藥才是汙染源。

所謂的紅蟲病也是和紅蟲沒什麼關係的,可以去百度看詳細的。不過說紅蟲有病菌倒是真的,畢竟培植環境不會很好,就像蚯蚓就是在熟牛糞裡培育的,肯定帶有細菌的。所以手上有傷口就儘量別用紅蟲了,反過來想,手上有傷口,就是碰貓啊狗啊都可能細菌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