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什么意思?

实盘买卖日记


陈子昂此诗,古今都公认为名篇,给予高度评价。所抒发的情感,谁读之不动容荡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态,自有不同理解。或认为是感叹生命有限,人生短暂,自然却悠悠无穷的;或认为是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与前圣后贤同时的;或认为是抒发人之渺小无力,很有孤独无助之感的;或认为是。。。。其实,无论如何理解,若专指一端,便把其中内涵和意义缩小了。诗人登台望远,纵观天地,俯仰今古,心中涌起的何止一事,谁不思绪万千,感想无穷?诗人遭际过不少事,我当年虽年方二十,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我也有过登高望远,思错万千,感想不少的经历,只是我无法用高度概括的极具感动性的语言来表达不能尽说的情感而已,而陈诗人却做到了。诗中表达的,实是包括了宇宙古今,无限宽广的精神境界。诗人的怆然与涕下,也是从具有远大抱负的胸怀中产生出来的。

那高亢悲壮的调子,只要是有理想有感情的人读之,谁不兴奋动容?除非。。。。。。我每读一次就动容一次,联想多一次。


树德汉硕


我虽然没念过什么唐诗,十二岁停学回家务农啦,十二岁那年小学四年级才上几天就停止,刚学什么常识与政治的书语文那时候还叫算术作步成数学的,我也是实话实说,自小踏上人生路程到至今所听见看见与历尽人生坎坎沧桑总结大半辈子人生关卡层层把关闯过攻破,总结人生经验对人待人还上工作都按照工作流程秩序步步进行操作的,重要先做,比如说干其它活同时领导或管理人员一声说那样该做,就放下手中活该做的做姑又继续完成!所以经历世间各种各样人生每一段或每一过程每一个人阶段都吸取领悟些道理包括看些书书中内容和标题分惜受些启发!所有事事件也亲自处理过都是妥善考虑利益两方的,还是听一些不能入耳的话语,所以我亲身经历人生历程才深深体会到人生的不简单!所以我编织来来来来来到滚滚红尘!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理!总感觉有时候天都念顾我!说到伤悲条条道理到来的时候!天都刮风又:落雨又放睛!又马上停止!连我自己都感到怪!所以好人终归是好人!人生路越走越稳!半辈子都是稳步稳行!念新天地之岁月轮回转!短暂的人生路!在此:也希望全国各地珍惜人生!珍惜!珍惜!珍惜!再珍惜!此致!敬礼!止笔!


勇往直前175950907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代陈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原诗内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的大意为:往前看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独自一人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话是作者登上蓟北楼后,想起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的感慨。作者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于是就创作出这一首《登幽州台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其实我个人认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那就是往往经历了某一件事之后,突然有了明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并不是我们突然变得不一样了,而是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这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发出如作者一样类似的感叹。


妙哉书道


这两句出自唐初诗人陈子昂所作的《登幽州台歌》,当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连提两个建议都未被武攸宜采纳,还被贬为了军曹,陈子昂满心的报国之心无施展之处,心情极为郁闷愤慨,于是在登蓟北楼时,发出了名传千古的叹息,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到这茫茫的宇宙,虽然它无限的宽广,可是我仍然看不到一位能识人才的明主,心情十分的孤单愤怒,不禁悲从心来,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笔者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陈子昂写这首诗的背景。

一、大唐第一学霸

学霸在任何时代都有,就初唐来说,如果让大唐的士子评价一下谁才是大唐学霸的NO.1,那么很多人会说,此人非陈子昂莫属。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陈学霸是怎样炼成的。陈子昂出身于一个富裕的文人家庭,生活条件很不错,从小受到唐朝与少数民族战斗的影响,任侠的精神一直陪伴着他度过少年岁月,他和李白少时经历差不多,只不过李白不但学武也学文,而陈子昂则只学武不喜学文,他剑法武艺高强,但是在17岁之前还是一个文盲,你说盲流也行,反正就是不识字。

他性格比较执拗,也比较直,一句话可以把人噎死的那种。不过他为人仗义疏财,也交了一帮朋友,有一次在和别人打架的过程中,用剑刺伤了别人,触犯了律法。受到此件事情的刺激之后,陈子昂突然间醒悟过来,于是自己便封了剑,和昔日那些狐朋狗友断绝的关系,并立下了学文的志向,从17岁开始弃武从文,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学习文学上,这时候陈子昂学文的天赋完全的发挥了出来,没出两年,他就涉猎了诸子百家和经史词赋,据说比他父亲的造诣还高,这就是一个从文盲到学霸的成长史,优秀的人和普通人根本没有可比性,不得不说陈子昂也是一位天才。

二、大唐第一网红

学得文武艺,当然要货于帝王家,陈子昂也不例外。公元679年,18岁满腹经纶的陈子昂开始出川北上长安城,到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经过一年的学习,他觉得自己学的很不错了,便于680年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可惜现实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的李学霸第一次参加考试没考上。他觉得在国子监读书也没法再提高,就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这一次他几乎把现有的文学典籍全部深深的研究了一遍,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层次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一次他认为应该差不多了,便在公元682年,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可这一次仍然没有考上。才华横溢陈子昂痛定思痛,知道光靠考试是中不了进士的,还要在长安城扬名才行,这样才能得到主考官和达官贵人的认可。

怎么才能快速的让上层人士了解自己的学识呢?大唐第一网红陈子昂开始想办法炒作自己,要么用好创意包装自己,要么给自己定有才的人设,要么就一鸣惊人,陈子昂选的方法是一鸣惊人。他是这样做的:有一天陈子昂在街上闲逛,看到有一位老人在街上吆喝着卖琴,这位老人觉得自己的琴质量非常好,要价就特别高,需要百万钱才能把这把琴买走,而长安城的人觉得这把琴实在是太贵了,根本没有人买。

这时陈子昂计上心来,他推开围观的人群,毫不犹豫的花百万钱把这把钱买走了。围观的人也没觉得陈子昂傻,都觉得既然这把琴卖这么贵,应该有不凡之处,就让陈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并没当场弹奏,而是对围观的人说:“在下精通琴艺,明天在我住的客栈里沐浴焚香,为大家演奏,请大家不吝赐教。“炒作的第一步突发事件开始了,第二步营造气氛也进行准备。

第二天,很多人都听说这件事,然后到陈子昂所住的客栈去听琴,可当观众都到齐的时候,陈子昂突然举起这把琴使劲摔在地上,他说琴艺乃小道,诗词文章才是我的强项,他把自己的诗词文章拿出来让大家看,果然精彩绝伦,就这样他的名字和他的诗词文章一朝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炒作的目标完全达成,陈子昂彻底的火了。

皇帝武则天听说了他的大名,于是便将他召入朝廷重用。这个炒作事件被收入史书,称为“伯玉摔琴”,成了陈子昂(字伯玉)最得意之事。后来大量的网红开始学习陈子昂成名的方法,先是制造事件,然后幕后推手酝酿推动,然后讲故事定人设,最后成为网红,由此来看陈子昂也算网红界的祖师爷了。

三、大唐第一怼王

从上面介绍的可以知道,陈子昂青年时就是任侠的性格,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是他这个人也有毛病,什么毛病呢,就是人太耿直,有什么话在心里也藏不住,他刚入仕的时候,根本不考虑自己在什么职位,就经常直接给皇帝武则天上书,说现在朝廷什么政策怎么怎么不好了,应该怎么怎么办才行?武则天这么乾纲独断的一个人,可不像李世民那么能容忍纳谏。

而且陈子昂他这个怼王之王不光对皇帝提意见,大臣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他照样上书弹劾,因此在朝廷里受到了武氏集团的冷落,也得不到大臣的支持。

后来朝廷里的人实在受不了他了,正好契丹有人叛变,朝廷就让陈子昂跟着建安王武攸宜去征讨。陈子昂心想,这太好了,可以施展自己立报国的志向了,可是他想的太简单了,武攸宜看他只是个书生,根本不用他,陈子昂不服气,连续向武攸宜提了两次意见,武攸宜也受不了了,就把他贬到军营底层当军曹。这下可把陈子昂气坏了,可能大家不知道,军曹这个官职在军队里实在是太低,就和当年孙悟空在天庭当的弼马温差不多,大唐军职共有70级,第一级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最后五级分别是军曹、军士、新兵、马夫、草民,军曹连从九品下的官职都不是,这让心高气傲的陈子昂如何受的了。在这件事之后,37岁的陈子昂登上著名的古幽州台,想起自己这10多年在朝廷混的十分不如意,自己的报国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心情十分的悲愤,就写下这首诗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笔者认为:封建制度有非常不科学的历史局限性,每一个盛世的开启都要有一个开明的君王才能实现,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取才用才制度,像陈子昂这种满怀报国之情的人才是无法在朝堂上立足的,这是封建制度压抑人才造成的悲剧。所以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发出千古之叹,

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引起封建社会无数和他同样命运士子的强烈共鸣,陈子昂也和他这首诗一起名传千古,受到后世无数人感怀。


清悠初见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为:站在这幽州台,往前看不见古时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见后世求才的名主。只有这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悲伤满怀不禁热泪纷纷。

陈子昂是初唐后期才华出众且有远大志向的诗人,他多次上书言事,陈述政治利弊,因此常遭权贵们的排斥和陷害,自己壮志难酬。这首诗是作者随军征战契丹时,因自己的制敌的策略几经进见仍未被采纳,此时作者倍感遗憾失落,登临旧时燕国都城幽州台,想起一代明君燕昭王,而感慨自己的境遇。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无奈、失落、悲伤之感。想到自己不能被圣明的君主赏识而报国无门,曾经的理想抱负瞬间幻灭,在这悠悠的天地间孤寂漠然的生存,看不到未来与希望,只有两行清泪悄然滑落,读到此处不禁令人顿生怜悯之心。

该诗以作者登临幽州台时的所感,而慨叹自己的不幸境遇,表达自己遗憾失落之情,意境开阔、深远 ,语音凝练实为抒情感慨之佳作。

(图片源自网络)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和李白一起被称为唐代“惊天地,泣鬼神”的两位诗中巨匠。

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陈子昂是名副其实的富N代,他的祖上正是辅佐刘邦上位当当皇帝的陈平。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跟我们所说的富家纨绔子弟差不多,十八岁都没有好好读过书,平时没事飙飙车,撩下妹子,跟诗人完全沾不上边,跟不说是著名诗人了。



故事也是从他十八岁那年开始,偶然看上了一位姿色不错的川妹子,这妹子在当地是比较出名的小网红,大家都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人。

陈子昂使出浑身解数力追小网红,又是刷跑车,又是办卡什么的,可人家不但不搭理他,还将他刷的礼物送给了别的男人,因为这个男的会舞文弄墨,作几句诗词,甚得小网红心,哈哈!

陈子昂自然气不过,和“小三”发生冲突时,不小心用剑刺伤了对方,险酿大祸!

从那以后,陈子昂像变了个人,开始发奋图强,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来往,专研各种书籍,没过几年,像修得绝世武功般,精通了百家典籍。



随后进击长安的仕途中,虽然也有些坎坷,但最后还是被武则天任命他为麟台正字,不久后官拜右拾遗。也就是专门挑皇帝毛病的官,时不时就要在皇上旁边泼下冷水什么的。

由于陈子昂这个人的性格率直倔强,不懂变通,在皇帝面前没句好话,皇帝也是人啊,也要面子的啊,后来就被派去边关从军。

自古文人跟武将都不好相处,陈子昂也不例外,大将军很不喜欢这个刺头,陈子昂每次进言也不被采纳,在后来的边关战事中,屡屡遭受挫折。

于是满怀悲凉的他登上了蓟北楼,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下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这首诗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置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唱出了历代有报国之心的热血之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虽短短四句,却极富感染力。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牧子闲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要理解那两句诗就先得去了解诗人以及其创作此诗之背景。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今四川人,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他不仅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也更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学家。因耿直敢言,且受人牵连,终不被武则天所重用。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登幽州台歌》。

该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他直言敢谏,时常抨击时政,所以一直都不被武则天所赏识,且他还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报国无门,反而接连受到打击,眼看政治宏愿化为泡影,于是,他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字面上好理解: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看,又看不到来者。这里的“古人”与“来者”虽然有一定的时空差,一般都是把“古人”理解为过去的人(古时候的人),而把“来者”理解为将来的人(后来的人)。尽管如此理解也不错,但我觉得“古人”和“来者”更应该是一种伯乐或知己之类的人物,而不是我们所概括而言的古代的人和将来的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着那天地之悠长,(而“我”却生不逢时),这天地之间竟没有“我”的用武之地,如何的不令人概叹流泪!一个“独”字将诗人的无奈与苦闷之情点得分明――孤芳不自赏!

自古道: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满腹才学的陈子昂,一心想有所作为的陈子昂,屡受打击的陈子昂,最后看到那希望彻底破灭的陈子昂。那份孤寂而无助之情,那种为自己的才干抱屈之情,那种渴望被伯乐赏识被知己理解之情,自觉不自觉间从他内心深处发泄出来,深深的渗透进了时空之中,以至于我们这些后来人都情不自禁的为其鸣不公!――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奈何陈子昂!

好马配伯乐,方有日行千里之美誉。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乃人生之一遗憾!然,日行千里也非良驹之必选,奈何独望一树而概叹!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方为人生之上上策也!

小子无才,作如上说!若有不妥之论,还望多多指教!


一刀断发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全诗:

登幽州台歌 唐代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讲的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再来看看这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来源:

1、这首诗是诗人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总是受到打击,接连受挫,报国宏愿成为泡影,这就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因此诗人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这首“悲情”诗!

2、这首诗语言苍劲奔放,也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悲感无奈无聊的情绪。




感悟与现实的连接:

1、诗人用短短的22个字,完美诠释了那个年代的怀才不遇,那个年代的无奈,无助的现状和情绪。

2、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很多人也是怀才不遇,明明有好的方案,自己也很专业,才华横溢!可是就是遇不到那个欣赏他们才华的人,这样的无奈和悲状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随处可见的呢?




总结

在这个社会想要赢得尊重,并且获得怀才而遇的机会,首先就要战胜自己内心的那个“纠结小魔鬼”,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先摆正自己的心态,继续备战,因为上天不会辜负一个为梦想努力坚持奋斗的人,也因为机会都是留给又准备的人!

所以,其实有很多时候事情往往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复杂化了,不良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调整好情绪,然后整装待发,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坦然面对便是最好的迎接方式!

心简单了,路就宽了。心简单了,机会也就来了!在那之前,你只管朝着你梦想的方向好好努力就对了!加油鸭~🌻


芷兰小时光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想到苍茫天地无穷无尽,不禁满怀悲伤涕泪纷纷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情绪。


陈年往事122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公元696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上书进献计策,却不被采纳,心中抑郁。路过幽州时,登幽州台远望,想起乐毅昭王那些古人的事情,不由产生了一种“知音世所稀”的感慨,于是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

如果把整首诗歌放在一起,会更易于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话。

《登幽州台歌》全诗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一种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

愤愤不平的站在这幽州台上,放眼望去,那天空何其广远,大地又何其辽阔啊。在这天地之间,孤身一人,显得又是何其渺小。天是从哪个年代起?地又是从哪个朝代兴呢?天地之间,来来往往的古人都去了哪儿?以后的人,谁又会记得谁是谁啊!过去未来已是鞭长莫及,可是现在,面对周遭纷纭的世界,我依然是无能为力,也只好踽踽独行在这无人的地方。思及念及,不由得悲从中来,忍不住就有眼泪簌簌的滚落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