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攻击舰的成本远小于航母却可以发挥类似作用,为什么不多造两栖攻击舰替代航母呢?

孤独的虎王


航母两栖攻击舰看起来外形相似,但却是承担不同任务的两种武器好不好。

航母的任务是消灭敌方舰队,夺取制海权,因此它的作战区域在远海,通常距离海岸线在1000公里以上。而两栖攻击舰的任务是两栖登陆作战,将地面部队投放上陆,因此它必须迫近到海域。

两栖攻击舰虽然也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可以停放飞机,但主要是直升机,只有美国在两栖攻击舰上配备固定翼战机。因为固定翼舰载机的维护保养远比直升机复杂,而两栖攻击舰因为需要布置携带登陆艇的巨大坞舱,严重挤压机库空间,以致无法携带几架固定翼舰载机。以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为例,尽管其排水量超过40000吨,但一般只携带6架AV8B海鹞战机。这样有限的数量,只能勉强自卫,根本谈不上争夺制海权。

虽然“黄蜂”级有一个携带20架海鹞的制海模式,但即便如此数量还是远少于正规航母,不能很好承担制海任务。

有没有可能说,压缩乃至取消坞舱呢?

有,美国新舰“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取消坞舱,扩大机库,于是可以在舰上搭载F35B这样的大型战机。但是实际使用发现,没有坞舱不携带登陆艇的两栖攻击舰已经失去其本来意义,

其实两栖攻击舰与航母最明显不同就是,两栖攻击舰是直通甲板,而不是斜角甲板,这就造成要以常规方式起降飞机时,必须清空甲板,无法让另一架飞机进入起飞点待飞,起降作业也不能同时进行,这样就极大影响了战机出动效率。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垂直起降战机,而这就意味着战机只能轻载起飞,极大影响航程和打击任务。

美国人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从“美国”级3号舰开始,又重新恢复了坞舱设计。

也许有人会问:能不能给两栖攻击舰也装上斜角甲板呢?

可以,问题是这么做的话,等于是在建造航母了,钱没少花,有必要顶一个两栖攻击舰的空名吗?


真正鳄鱼不哭


术业有专攻,两栖攻击舰比真正的航母差远了。

近年来随着垂直起降战机的成熟,大大降低了航母的吨位,这也让很多中小国家装备了融两栖攻击及小型航母为一体的战舰。

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武力投送舰是这种思路的始作俑者与典型代表,这艘满载排水量27000吨的战舰实际上就是一艘带有滑跃起飞甲板的两栖攻击舰,除了具备两栖投送能力外,还能搭载十几架AV-8B/F35B,成为一艘轻型航母。这种兼顾轻型航母与两栖攻击能力的战舰非常符合中小国家的需求,因此意大利、澳大利亚、土耳其纷纷效仿,日本对出云号的改建也是这个思路。

说起来,这种流行于中小国家的战舰最早来源于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前苏联发展势头迅猛的核潜艇,美国提出制海舰的概念,计划建造一些排水量1-2万吨的小型战舰搭载垂直起降战机和反潜直升机,在主力舰队的支援下主要用于反潜,其定位与二战时的护航航母一脉相承。

真正让这一思路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的大表哥---英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工党治下的英国大肆削减军费,英国海军不得不建造了2万吨级的无敌级轻型航母,搭载“海鹞”垂直起降战机。这型航母在1982年的马岛海战种大放异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种轻型滑跃航母+垂直起降战机的搭配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西班牙、意大利也建造了类似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加里波第号”等轻型航母。

美国也在其排水量4万吨以上的两栖攻击舰上部署AV-8B垂直起降战机,目前正在用更先进的F35B替换。甚至在最新型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首舰上取消了传统用于两栖登陆的坞舱,而大大强化航空运作能力,使得其能够搭载超过20架F35B,其作战能力不亚于一艘中小型航母。

但是,虽然这些兼顾两栖登陆与轻型航母的中小型战舰非常流行,但是它们仍然不能代替传统航母,原因有如下几点:

1、这些两栖战略投送舰在充当轻型航母时只能使用垂直起降战机,这类战机的载荷航程性能、机动性能较常规型战机差。

海鹞、AV-8B、F35B这些垂直起降战机都需要升力风扇、矢量喷管等,不仅占用机体空间造成燃油携带量减少,而且还增加了大量的死重,因此付出了不菲的性能代价。以F35B来说,其最大飞行过载仅为7.3G,而F35A和F35C则是9G和7.5G,作战半径800公里左右,而F35A和F35C则是1100公里。

F35三个型号的数据对比,可见F35B是最差的,而且还是最贵的。

2、这些两栖战舰携带垂直起降战机的数量较少,用起来捉襟见肘。

由于兼顾两栖投送能力,因此无论在机库面积还是航空支持保障能力上,两栖攻击舰携带垂直起降战机的能力一般都不强。排水量四万吨的黄蜂级一般只携带6架AV-8B,即便减少直升机数量,最多只能携带20余架,而吨位与黄蜂相当的戴高乐号航母可以携带30多架阵风。

数数戴高乐航母上的战机数量,就知道什么叫专业。

3、两栖攻击舰无法使用固定翼预警机、电子战机等专业机种,体系作战能力很差,无法胜任高强度海空战。

看看真正的航母上舰载机的数量和机型构成。

综上,虽然两栖攻击舰也有不俗的航空运作能力,但是跟真正的航母相比差太远,只能是中小国家用来执行低烈度海空战的权衡之举,而真正的海军大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打造更大、更强悍的专业航母。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想要实现一艘标准航母同等的战斗力,必定需要好几艘两栖攻击舰,成本算起来几乎也差不多了!两栖攻击舰只是可以展现出航母的一定功能,但是战斗力绝对不在一个等级。

此前两栖攻击舰主要的任务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主要进行两栖作战,既能够搭载飞机,又可以运送装甲车辆投送到陆地作战。由于垂直短距型起降固定翼战斗机的出现,目前两栖攻击舰也可以发挥航母的功能。比如美国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型战斗机,战斗力超过了世界上其它航母国家服役的标准航母。

比如下图中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博诺姆·理查德号”,光甲板就搭载了13架F35B战斗机:

而航母只进行空中打击任务,一般并没有两栖攻击任务,但是战斗能力却是两栖攻击舰所不能比拟的。比如携带的舰载机数量,美军目前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舰载机数量可以接近80架,而前面提到的黄蜂级,只有13架,再挤上一些其它舰载机,也不过20架左右,所以差别明显。其实从排水量也能看出来,尼米兹级接近10万吨的排水量,黄蜂级只有40000多吨。

黄蜂级还算排水量较大的两栖攻击舰,其它国家甚至只有一万多吨的排水量。

两栖攻击舰只能作为那些想要发展航母,而无力发展航母的国家一种比较合适的替代方案,因为航母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研制和建造,即使购买也很难养得起,这从巴西和泰国为了国家的脸面,硬着头皮购买航母,最后无力承担就可以看出。下图就是巴西“圣保罗号”航母,巴西海军无力承担使用费用,已于2018年退役,

有实力的国家,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都并行发展,比如美国,目前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的同时,此外还有8艘黄蜂级和1艘美国级等两栖攻击舰。没有实力而又想要航母的国家,两栖攻击舰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先后发展了可搭载F35B型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实现自己的航母梦想。比如下图的出云号,具备搭载F35B的能力,成为航母。

所以两栖攻击舰终究代替不了航母的作用,只能作为补充或者不得已的方案。


资讯所长


航母充当两栖攻击舰玩可以,两栖攻击舰想要承当起航母的作用就难了,两者定位不同所承载的装备不同,战斗力更是差距更远。

可能是近年世界各国制造了很多款两栖攻击舰充当本国主力舰只,让大家有了错觉感觉两栖攻击舰动辄数万吨的排水量基本等同于中小型航母,是不是以后各国都可以用两栖攻击舰代替航母。造价又低、排水量并不小,而且还能携带舰载机以及两栖作战装备人员很全面。

以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为例,这是一款以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为主要作战武器,配备船坞的多功能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高达41150吨和中型航母水平着不多,可以搭载多款气垫登陆艇、两栖战车以及总计35架以上F-35B舰载机、CH-53、CH-46、AH-1W等多种飞机,作战能力堪比一般国家中小型航母。

虽然表面看起来能力出众,但是具体一些由于功能设计上的要求甲板有限,不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没有弹射系统。缺少固定翼预警机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的功能立刻下降,而且没有弹射系统只适合垂直起降以及直升机使用,对于真正远洋或大国对战没有任何优势。

而且由于两栖攻击舰用于两栖登陆作战,对于航母最大的战斗力舰载机来说无法搭载更多,舱内需要搭载更多的气垫船、两栖战车、人员装备。综合上述几点术业有专攻,让两栖攻击舰替代航母并不现实,可能对于中小国家来说可以考虑,但对于大国而言航母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河东三叔


在美国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两栖攻击舰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军舰可以携带战斗机、直升机和装甲载具,执行两栖攻击任务。可以说,是兼具了航空母舰携带航空战具作战和登陆船只执行两栖作战的特点。就拿美军最新型的美国级两栖登陆舰来说,这种军舰的排水量已经超过45100吨,接近中型航母的水平,在携带装甲车和登陆船只的同时,可以搭载美军的F-35B战斗机进行战斗,携带的各种战机总数达到了38架。

而一艘美国级两栖登陆舰的价格,预计为30亿美元。同比之下,一艘美军最好的福特级航母的价格,却足足有130亿美元。虽然一艘福特级航母的载机数量为超过90架,接近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三倍,但是它的价格却超过了美国级的四倍。也就是说,如果花费同样的金钱,美军购买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可以携带比福特级还多的舰载机,同时具备了两栖攻击舰提供的两栖作战能力。那么,美国为何不购买更多的两栖攻击舰来取代航空母舰呢?

不可否认,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确实达到了中型航母的作战水平,尤其是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加入,更是使得美国级具备了类似航母的战机携带能力。但是归根结底,两栖攻击舰的目标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携带航空力量进行作战只是一部分目的,而航空母舰才是纯粹用于使用航空力量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虽然从纸面上算,3艘美国级的舰载机就有114架,比福特级的90架多了不少,但是福特级仍然远比三艘美国级更加适合大洋决战来夺取制海及制空权。

两栖攻击舰舰型饱满,不适合高速航行。而且甲板有限,不足以搭载固定翼预警机,而固定翼预警机的作用是预警直升机难以替代的,如果缺乏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那么舰载航空兵的战力必然大打折扣。同时福特级航母还有着两栖攻击舰难以媲美的其他优势,那就是独特的电磁弹射系统。福特级电磁弹射系统可以控制弹射力量,小到几百斤的无人机,大到几十吨的满油满弹的重型舰载战斗机都可以弹射,两栖攻击舰就不能做到这一点。此外,航母的机库比两栖攻击舰大得多,福特级航母的机库对固定翼飞机的容纳能力,更是比美军的典型两栖攻击舰——黄蜂级高出3倍以上。

一艘整合完善的具备多种舰载机支持的福特级航母,用于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时的作战水平要比三四艘美国级还强大,只按照纸面数字是会吃大亏的。两栖攻击舰可以用来代替航母执行低烈度作战和对付弱国,但是要完全替代强大的航母还是不可能。


科罗廖夫


两栖攻击舰的成本远小于航母......可以发挥类似作用,这句话不成立。

一分钱一分货,到哪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两栖攻击舰确实比航母便宜很多,但作用并不类似。

两栖舰和航母最大的差距在:速度。两栖舰的航速一般只有20节,著名的西北级最高航速才18.8节。而航母一定要在30节以上。两栖舰比航母要低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速度。现在航母上基本上都装这大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很远,可以监视大量的空中目标。两栖舰也没有这个功能。航母还装有大型的声呐,用来探测水下目标,两栖舰也没这个功能。

航母的速度更快,看的更远,听的更清,性能比两栖舰优越的多。

如果想让两栖舰发挥航母类似的作用,首先就得提速,以便和驱逐舰编队作战。这需要换新的动力系统。要是也想看的更远,听的更清,那还得安上最好的相控阵雷达和声呐。

一艘3万吨的两栖舰,换上更强的动力系统,安上大型相控阵雷达,装上声呐系统,它的性能确实跟排水量近似的轻型航母差不多了,但是,价格也涨差不多了。这样的两栖舰和轻型航母的成本一样。

想作用类似,价格也得类似。而且这种高配版两栖攻击舰应该改名叫多用途轻型航母。

我个人觉得像韩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这类的中型国家搞这种多用途轻型航母还是很不错的。可以搭载几架F35,欺负一下更小的国家海军,也可以搭载直升机和登陆艇执行两栖任务,还能当舰队的旗舰。

都叫航母但也得再细分:轻型、中型和重型。

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有共同语言,可以研究研究。因为它俩都是小型直通甲板,没有弹射器,没有滑跃跑道。起降的也都是轻型飞机、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少搭载几架飞机,装几艘气垫船,这个问题不大。而且轻型航母,它的设计本身也不是为了打高烈度战争,都是用来打小仗的,用高配版两栖攻击舰客串也什么问题。

升级一下,两栖攻击舰确实可以达到一定的轻型航母的作用。但成本肯定是省不掉。

轻型航母或者多用途航母,造价有20亿美元应该是足够了。美国的大黄蜂两栖舰30亿,属于有点宰人,而且4万吨的排水量也是偏大了,不属于轻型的行列。20亿美元的轻型航母、多用途航母有吸引力,但跟30亿美元-60亿美元的中型航母比,和100亿美元-130亿美元的重型航母比,还是太弱了。

两栖攻击舰怎么提高,也达不到戴高乐、伊丽莎白女王这类中型航母的:类似作用。更别提福特级了。中、重型航母可以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可以搭载大型战机,数量更多。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不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20艘它也打不过戴高乐,50艘它也打不过福特。

用两栖攻击舰替代航母,只能是替代轻型航母。

而且同等价位的多用于航母肯定是打不过纯航母。

花30亿美元造一艘舰,既能海战,又能登陆。那么,它在海战中,肯定是打不过30亿美元的戴高乐号航母,因为戴高乐是纯航母,纯用来海战的。人家航母搭载了40架战斗机,你的航母搭载了20架战斗机+10艘气垫船,那打海战,打空战,肯定是吃亏。

所以造这种舰并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造这种舰可以,性价比不错,但是:

1,你得认美国当大哥。

美国人用他的航母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然后你开着这舰跟着去凑个份子。

2,你不能惹其他有中型、重型航母的国家。

韩国造这种舰打菲律宾,土耳其造这种舰打希腊,这可以。还很牛逼呢。造这种舰和美英法中打,那就是作死了。

如果你的对手比较强,都是中等国家,大国甚至是美国,那就只能老老实实造纯航母,还得是越大越好。航母有基础了,再造纯两栖舰。各司其职。


美国的两栖攻击舰已经能搭载F35B,这其实就是已经在发挥类似航母的作用了。美国的两栖舰当航母用,一般国家的海军,包括不能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不能搭载隐身机的航母还真干不过它。


锐度何老师


两个不是同一个东西,

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是同一种类型的,

他们都是用于登陆作战的,通俗点就是夺岛,或者抢滩登陆到某一个国家作战,他们船体内部搭载运输坦克、两栖战车、气垫登陆艇、登陆部队、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等陆战力量,是一个载体。

而两栖攻击舰区别于船坞登陆舰在于,

船坞登陆舰是海平面作战,没有空中力量掩护(一两架直升机),只能搭载战车、坦克、气垫登陆艇、一两架直升机、部队等。

而两栖攻击舰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是完成海上立体化作战的装备,他不仅能搭载船坞登陆舰的所有东西,还有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的机库,同时起降八架飞机。

总的来说,两栖攻击舰是用于抢滩登陆的,搭载的是陆战队,武器是陆军武器,

而航母是用于海战的,提供的是空军、海军装备,用于海上空战的,

他搭载的是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能提供起飞和降落,

两栖攻击舰一般是在航母海战打击了对方海上有生力量后,到对方本土抢滩登陆的,

两个不是一个东西,没有可比性。


南朝居士


两栖攻击舰,主要是遂行“由海向陆”打击的2-4万吨级的水面大中型舰艇,作战能力要强于船坞登陆舰和坦克登陆舰。

一般能携带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两栖登陆艇、两栖坦克、两栖突击炮、两栖装甲输送车、其他越野车等,以及装载两栖登陆作战人员,既可以是海军陆战队,也有可能是由陆军步兵等组成,进行立体登陆抢滩作业。由于两栖攻击舰,排水量一般要低于航母,内部结构也要比航母简单许多,没有航母那么多复杂的数层舱室,因此,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周期短,建造成本也远逊于航母。

航母,一般是由4-6万吨的中型航母,以及8-10万吨的重型航母所组成,1-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事实上已经很少装备,毕竟属于海军航母的非主流军品。
尤其是在海军作战舰艇大型化,驱逐舰排水量都超过1万吨的背景下,1-2万吨的航母确实拿不出手了,泰国海军那艘1万余吨的轻型航母早就泊在港口不出海了。

作为海上流动的野战机场,航母的作战能力就体现在舰载战斗机上,中型航母的舰载战斗机数量相当于陆地上一个空军大队,重型航母的舰载战斗机规模则相当于一个航空联队。

因此,中型以上航母的作战能力很强悍,具备强大的远洋制空和制海权,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是以航母为圆心的600公里范围,同时也具备了“由海向陆”打击能力。

两栖攻击舰,既不具备舰载机弹射起飞的能力,也不具备舰载机滑跃起降能力,但对AV-8B和F-35C这般具备垂直起降性能的舰载战斗机来说,就能够成为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但两栖攻击舰由于受制于飞行甲板面积、舰艇的排水量,舰载战斗机的携带量有限,携带更多的是适合立体登陆作战使用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等。

携带AV-8B和F-35C垂直起降舰载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具备了航母一定的作战性能,可以发挥类似航母的作用,但却始终无法取代真正的航母。国力强大的国家,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作战舰艇是比翼齐飞的,都有所建造和装备,在军中各司其职,战时能相互协调和配合作战,发挥各自作战性能的最大化。实力稍弱的国家,由于玩不起航母以及航母作战群,就会发展两栖攻击舰,在配齐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两栖登陆艇和两栖战车的前提下,都会想方设法地获得类似AV-8B和F-35C等具备垂直起降性能的舰载战斗机,赋予两栖攻击舰具备一定航母的作战能力。

但即便建造更多的两栖攻击舰,也无法真正取代航母,也无法撼动航母在海军中绝对的主力舰,其他舰都围绕航母转动的态势。


国平军史


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可是不一样,那不是一勺烩的东西,表面上看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都是大平板,然后肚子里是空的,上面可以搭载战斗机,但是如果单单从外形上觉得两者没有区别,可以混为一谈,那个便宜就造哪个,那就显得有点露怯了,就像装甲兵的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都是炮塔加底盘,但是不能三者合一造一种,一样的道理。



航空母舰,这东西本身没什么战斗力,它的战斗力体现在飞机上,你带多少架飞机你的战斗力就是多少,多带一架飞机就强一点,它肚子里是机库,装的是战斗机。它主要是在茫茫大洋上作战或者战场离本国比较远,战斗机肯定不能飞过去,所以要用航母执行对海对陆攻击,尤其是海上,陆地上可能找到机场,但是海上可没有起降飞机的地方。


两栖攻击舰不一样,它肚子里装的是登陆艇和登陆的装备以及人员,屁股后面是舱门,打开以后可以放登陆艇上岸进行登陆。有时候它上面也可以带一些垂直起降的战斗机,但是为了登陆,在登陆作战过程中它主要携带直升机,因为战斗机不能载人,直升机可以载人进行垂直登陆作战。

过去登陆作战得找合适的海滩,然后登陆艇平面登陆,抢滩上岸,然后平推过去,直升机就比较灵活了选择合适地点把兵力投送过去就行了,不必非得直接强攻海岸了,可以袭击敌人后方,或者干脆就是直升机先行投送兵力偷袭,然后再登陆艇上岸。所以对于两栖攻击舰来说,直升机是重要装备,在登陆作战中两栖攻击舰不可能像航母那样全都带战斗机。


鍋盖頭司令


兔哥回答:两栖攻击舰的作用是支持两栖登陆作战,可以携带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作战,也能携带作战车辆以及支持这些作战车辆抢滩登陆的运输船艇。两栖攻击舰的性能和船坞登陆舰有相似之处,最大的区别是直升机作战能力强于船坞登陆,而抢滩登陆能力弱于船坞登陆舰。和航母比两栖攻击舰的制空权的争夺能相差甚远,两种舰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但具备互补性,这也是两栖攻击舰通常都被配属到航母编队的原因。



两栖攻击舰的任务范围基础就是两栖攻击登陆作战,让它具备轻型航母作用的除了拥有直通甲板这个基本条件外,主要是舰载机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我们都知道两栖攻击舰上面能够搭载直升机,但随着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斗机的出现,使两栖攻击舰的战斗力得到了拓展。例如,美国的F-35B战斗机具备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降的能力,这样一来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武器装备就远高于直升机本身的战斗力,使两栖攻击舰具备争夺一定制空权的能力,也具备了对纵深地带打击的能力。应该说F-35B这样的隐身战斗机的服役给人们一种启示作用,那就是两栖攻击舰的作用已经不单单是支持两栖登陆作战任务,而是像多用途化方向发展。



航母的作用依然重要,虽然不像两栖攻击舰那样的功能多,但却非常专业,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都是能够争夺制空权的,制空权是现在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高地,特别是体系作战环境下,陆空一体、正在向陆海空天电网信息化作战模式迈进,必须有制空权的支撑,否则这个网就建立不起来。未来武器的打击方向也逐步向由空中而来的方向发展,制空权的争夺也必然会发生改变,空中远程防御需要作战飞机来完成,而航母的意义无疑是使这种空中防御、进攻的距离大大延伸,成为全球到达的唯一载体。两栖攻击舰虽然作战能力得到拓展,但受限于所能携带舰载机的数量,起降方式,所搭载的战斗机从性能上无法和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相比,这是根本所在。



无论是航母还是两栖攻击舰,决定战斗力生成的是舰载机,如果两栖攻击舰能够携带和航母一样的舰载,那么,两栖攻击舰的战斗力和航母比只差战斗力的大小,作用上就不存在区别,而且由于两栖攻击舰具备航母所不具备的登陆作战能力,两栖攻击舰的多任务性就不落后航母,只有大小,而战斗力大小可以用两艘、三艘攻击舰来解决,价格也不会高于航母。由此来看,两栖攻击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舰载机的性能是关键,能否拥有一款具备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是决定两栖攻击舰替代航母的节点。当然这只是从技术角度来做一个探讨,武器装备并不是技术决定一切,用途是根本。



两栖攻击舰的战斗力自然会拓展,更先进的舰载机也必然会出现,但尽管如此,两栖攻击舰就是两栖攻击舰,舰载机性能的提高可以使两栖在敌情威胁较重的海域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而可以不受航母的保护,但依然脱离不了登陆作战的本质。目前,两栖攻击舰受重视的程度在增加,容易制造,价格相对便宜,作用广泛使两栖攻击舰受到一些无能力建造航母的国家的喜爱,只要有一款具备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降的战斗机,就是一个小航母。总体来说,两栖攻击舰的多用途讨人喜欢,但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争夺制空权,对海对陆打击这方面来说,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比就仿佛专业和业余比,目前还没到可以替代航母的阶段。两栖攻击舰虽然多用途性好,也不是谁都需要,但航母可是谁都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