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有哪些出名的土特产?你对“一村一品”怎么看?

龙形山生态


说到家乡土特产,我们枣庄的就太多了:峄城区的石榴,大枣;山亭区的花椒,长红枣,板栗,火樱桃;还有滕州市的大白菜,龙阳绿萝卜,马铃薯……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地理标志产品!

我要说的就是滕州马铃薯。

近年来,界河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部署要求,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动“新六产”并进,马铃薯亩均效益“十连增”,实现了小土豆、大基地,大产业、好品牌。我们界河当地种植户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一点点的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把马铃薯产业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早在几年前就被国家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每年我们镇都会举行马铃薯比赛,村与村之间友谊比赛,评选出“马铃薯之王。”

界河无界,土豆不土!





鲁南小邵


我老家是河南的,河南的土特产引人入胜的土特产类简直太多太多了,说个三天三夜估计都说不完,不过今天我要说两个产品,那肯定是河南人梦寐以求的好东西!

那就是豆什,口感绝美,吃过终身难忘,豆什的做法就是把豆子打碎,用机器打成豆沫沫,然后掺水,辣椒🌶,盐等一系列佐料配制,等到发酵时间达到后再用手捏成一个个形状,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圆球状和圆饼装。圆球状的特点是厚实,吃着比较符合一次就好的原则,圆饼状主要是晾晒比较方便,因为豆什都需要晒干以后吃比较有胃口,而且切成一片片后加点香油,那个味蕾能把人馋死!

另一个就是酱豆子,做法和豆什差不多,不同的是不用搅碎,用老家所说的wu kuo zi捂住一段时间,让它进行发霉,到了一定时间够,味道就出来了,然后配上辣椒,西瓜🍉,盐等等佐料,埋到罐子里面,到了时候,揭开盖子,一股无以言表的美味就直上云霄了,简直美的不要不要了,而且酱豆子蘸酱馒头,那可是津津有味,好多年都没吃过了,好想在吃一次!

至于楼主所说的一村一品应该指的是一个村子要有一个有品质的产品吧,这个见仁见智,也是目前三农大力扶持的,我们作为三农达人,应该好好宣传推广,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投入到三农发展中来

@情 务三农,关注三农,我们一起努力!






我的农村那些事


自从玉米大幅度降价后,我村很少有人种植了,前年有人引进大葱,种植一年,核算下来,比种玉米经济效益稍高。于是,一家望着一家,购种子,租田地,忽然间,田坝里绿葱葱一片,到处充满着大葱的香味。



随着种植户越来越多,老板开始压价了。头年种植一亩大葱,五千斤可卖一万元;第二年,减少一半,也就是五千元;今年老板来了,但价钱从两元一斤一下降到了五角,农民们无可奈何,但还是忍痛卖掉,否则喂牛牛都不吃。

农村种植还是多元化好。市场波动千变万化,今日不知明日事,盲目大批量生产单一产品,一旦滞销,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多元化种植,一样不行,另一样行,还可以弥补一定的损失。

单一产品,的确可以形成规模,利于管理,经营的当不是不可取。但市场的变化让人猝不及防,就像我村的大葱,种植户少的时候,能赚大钱,等到人们一窝蜂种植时,忽然贬值,只得又改其他门路。


y农人农事


虫子家这边,说贫困不是贫困,说富裕不算是富裕。村民们大部分都种着大众农产品。棒子麦子还是主流。如果硬要说我们附近的出名的土特产。那就是我们附近村种的红薯。

我们附近村的红薯在我们这边是出名的好吃。表面光滑。黄心,生吃脆甜。蒸熟了吃香软甜美。非常受人们的喜欢而且红薯的营养价值特别高。但是由于此品种种植多年。产量减少。种植的人也少了。虽然引进了新品种。但是虫子感觉依然没有。原先的好吃。

所以对于一村一品,虫子还是非常支持的,首先呢,虫子给大家介绍一下虫子个人认为的一村一品的意思。

一村,指的是一个村庄或者是几个村庄。

一品,指的是特色农产品牌品质。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村或者是几个村一起打造一个有品质,有规模,拥有自己品牌的农产品。

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但是同时虫子也担心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就是销路,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必须有专门的人员来解决销路问题。给人们一个放心丸,这样我们农民才会更积极更好地的去种植产品。

第二品牌品质。既然要建立品牌。就要把好品质关。其实在我们农村,我们的农民对于品质。并不是太重视。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品质决定着品牌的命脉。

第三,产品技术,技术也同样重要。既然是一个村或者是几个村,一同打造一个品牌农产品。就有必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虫子总结一下。对于一村一品。这是一件好事。虫子是极力支持的。但是这也绝不是一件小事。虽然说有的地方试验成功。但是呢,一个地方一个样。毕竟会存在着差异。所以真正的做起来。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好多的准备工作。
我是农人小虫子。欢迎大家给出你的意见。


农人十里


一村一品,指的是一个村或几个村形成一个特色产业。我们这边好多村都在统一打造主导产品和产业,我的家乡四川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地形。适合种植柑橘类产品,气候土壤施肥管理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这边大量种植春见也叫耙耙柑,因为它捏起来软趴趴的,所以就叫耙耙柑,还有沃柑,不知火 ,雪橙,蜜桔。主打产品是耙耙柑和沃柑,前景是非常美好的。我的家乡正在打造十里沱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我希望我能搭上这班快车,带着美好的希望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做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





平淡一生赵姐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温县,是著名的四大怀药源产地!

四大怀药之首: 怀山药,俗称铁棍山药!大拇指左右粗细,须长肉白且质硬,全身特有防伪红斑!

四大怀药之二: 怀菊花,金黄小花朵,闻苦味甚重!

四大怀药之三: 怀地黄,较其它产地比个头略小,药效纯正!

四大怀药之四: 怀牛膝,较其它产地比个头更小,产量低,市场供应量奇缺!

欢迎全国的朋友到怀药之乡,太极故里做客!来时联系我,吃住玩全包!



农家香


我的家乡是云南,云南是个美丽且神秘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七彩云南”,云南气候四季如春,环境特别好,空气特别清新!云南的珍惜动植物特别丰富,很多特色的产品。

云南的烟草叶是云南支柱产业,云南红河卷烟厂是最大的一个烟草生产基地,养活了当地很多老百姓,而且它生产的烟草全国各地都特别出名,口感特别好,选用的都是非常优质的烟叶,云南有很多种烟草的烟农,每年从准备土壤育苗,到把烟叶采摘,烘烤到挑选,扎把到烟叶站卖烟叶,都是经过了层层把关,层层挑选,选出优质烟叶去制造优质烟丝制造优质的香香!

云南的野生蘑菇也最是丰富,每年夏季,满山都是野生菌多生的季节,各种品种,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多达几百几千种,铜绿菌,多生长在松树下面,有时候一片一片生长,粉嫩粉嫩的,味道特别美味,可以炒吃,也可以烤了吃,但是得注意生长在桉树下的不能吃,有毒,上面发霉的,也不能吃。鸡枞,通常也是成片生长,有很多种类,碎米鸡枞,朵鸡,有些是独根,一颗生长,有些是成片生长,基本每年在同一个地方都会生长,所谓的“鸡枞窝”,鸡枞可以炒了吃,煮了吃,味道特别鲜美!青头菌,面上青色的,和铜绿菌差不多,还有很多,虎头菌,牛肝菌,布菌,很多种类。菌子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做成菌子油,很香很好吃!那些好的菌子,蘑菇,可以做成食品,那些毒蘑菇也可以采摘了制作成农药啥的!

云南的药材资源也特别丰富,什么三七,黄精,龙胆草,重楼,应有尽有!

如果说云南的特产真的是太多了,云南鲜花饼,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几乎都是全国都知道的特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村一品”的概念,我觉得特别的好,每个乡每个镇它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而且资源特别丰富,原汁原味,只不过没有人去单独的去重视过这个问题,深度的去挖掘过这方面的资源。我知道这个概念是因为前段时间,一个90后的弟弟,我们一块聊天他聊起来这个话题,他原本是做游戏这块的,后来他说他还是觉得要做自媒体三农这块,他想把农村原汁原味的东西开发挖掘出来,然后去保持最初的初心,把它做出自己的特色“一村一品”,比如云南楚雄牟定的油卤腐,武定的大壮鸡,西舍路的土鸡,双柏的薄皮核桃,都是特别特别有特色的,都值得我们去开发,绝对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真正要把“一村一品”做好,需要很多努力,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希望能够一点点把它做起来!





蓓小鱼


我的家乡在大巴山深处,这里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镇巴县,全县共有近30万人口,县内均为山区,人均收入不足一万,农民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生活,外出务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镇巴县地理位置特殊,与安康市紫阳县接壤,也与四川省万源市、巴中市接壤。境内资源丰富,绿色食品较多,一是有天然的竹笋,可做成干竹笋煮熟食用;二是有好吃的镇巴腊肉,深得广大朋友的喜爱;三是有树花菜,一种长在树上的叶子,采摘潦水晒干后炖肉吃,风味独特;四是县域境内有大巴山独有的椴木耳、香菇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五是镇巴人民都很好客,喜迎八方来客到镇巴兴业、观光、旅游。目前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大力支持,县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根本保障。但是农村百姓的耕种模式和耕种方式仍然矛盾突出,老百姓对传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接收新鲜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务工,家中留守老人和孩子。国家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新模式,一时还不能有效实施,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还没有根本改变,销售渠道没有拓展,销售成本比较高,如果一下都来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或者一个村只发展一个产品,势必产量和存量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建议国家通过相关的政策,开发乡村旅游,在村内消化农业产品才是出路,同时可以针对一个片区或者几个村庄同时开发同一产品,把农村这块蛋糕做大才行!




巴山深处石头娃


我是湖南湘西的,现阶段我们家乡比较出名的土特产品是湘西豆腐、湘西腊肉。

本人也是刚返乡做农业的大学生,也是希望方面有所发展与成就,也正朝这方面努力。

关于“一村一品”个人的看法如下。

1)“村”在区域经济学中,可以理解为一个地域,并不仅仅指一个村,也可以是相邻的几个村…

2)“品”可以解读为品质的提升、品牌的创造、产业链的延伸,进而提升农副产品的价值,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是人才,但现阶段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严重缺乏人才;再者就是资金压力,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很容易夭折;还有就是我们发展产业是不能忽略村里的老一辈,也得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为参考。





湘西张鹏立业记


你家乡有哪些出名的土特产,你对“一村一品"怎么看

我在湖南怀化洪江市,这里有黔阳古城,古城里有芙蓉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这里做官时写的。

洪江市以前叫黔阳县,位于沅江与舞水交汇处,风景秀丽。在它下游四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下辖的安江镇,镇里有安江农校,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两个地方分别主产冰糖橙和冰糖柚,味道都很好,也很有名。

这里山多田少,为了脱贫致富,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力发展水果种植,至今已颇有成效。所以,在这里,说"一乡一品”或"一镇一品”比"一村一品"要贴切得多。

事实上,"一村一品"的提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以水果种植行业为例,在湖南,我们知道

炎陵的黄桃,黔阳的冰糖橙,靖州的杨梅,江永的香柚,都是以县名做地域词的,尽管主产区有可能只有一二个乡,但绝不会只有一二个村。其实,不管什么农产品,整体规模很重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过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进了社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消费端来看,太低产量的东西不能产生广泛的传播。所以,在县域经济的规划方面,不知有无必要分得那么细?

现在的农村,生产要素(主要是人才和资金)的流动是很快的。一旦做什么有赢利的确定性,往往会快速跟风,不仅无须动员,似乎还无法阻止。广西的沙糖桔就是例证。近几年,广西沙糖桔每年种植量翻番,造成产量年年爆增,价格快速下降。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农业市场经济,针对此种现象,目前,我们的政策应该是加强引导。在一村一品这个层面上,无能为力和不可控的因素会很多。

"一村一品"是农村工作的方法论,从深层次理解,代表了政府扫除贫困的决心。在实操层面上,各种规格的农业示范园,各类补贴,各种扶贫,各种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培训班出现了。农开行,农发行,农商行,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也不遗余力,添柴加火。在县域经济的层面,我个人最看好农村教育和农村金融。

农村教育就是培养农业人才,这里不仅指农业技术人才,最主要的是指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及贸易的各类专业及综合性人才。政府免费送给农民苗木,提供技术资料及现场指导,提供测土配方,补贴家庭农场,补贴合作社,最后却发现产品质量叁差不齐,产地收购价格偏低,市场拓展缓慢等问题,最终,农业从业者的利益得不到合理的体现。问题会很多,比喻,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没有,收购环节分散议价,无品牌(无注册商标)销售,没有部分直接销售渠道,过度依赖收购商,等等不一而足,所有问题最终还是人的问题。我有个朋友参加市里组织的培训,在湖南农大学习了半个月,既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又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后面的种植投资中,很多技术问题就在培训同学群里解决了,效果很好。政府也很重视农业人才培训,但力度仍可加大,特别是专题培训,比喻电商基本知识,Ps,Pr软件,各种技术培训与交流,世界上先进的产供销模式,动态,等等。甚至可以组织参观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基地,实体基地。台湾,日本,以色列的农业都很有特色,目前,在我的朋友圈没有人去考察学习过。总之,在教育里面所投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会好过一些直接补贴。在此,想吐槽一些示范园,品种是老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好不到那去,钱全投入到基础设施里,并没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还不如划出一块地方,由政府牵头,组织科研,公司,合作社,农业投资主体一起做些有意义的实验。

农村金融是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前,农业投资主体大部分地是租的,建设设施是临时的,钱是实实在在投了不少,但无法形成固定资产,没有抵押不能贷款。还有一些项目前期投入时间拖得很长,收益在后期才能体现。总之,大都分中小投资者是100%自有资金投入,随着土地确权实施完成,以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农村金融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另外,教育培训与农村金融之间也会产生关联,因为最终来说,无论投资还是借款,都是因为信任。

做好农业教育培训,做好了农村金融,那就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知识有知识,要见识有见识。无论是"一村一品”,还是“一乡一品",我想问题都不大。

我接触较多的水果品种是冰糖橙,冰糖柚。其中黔阳岩垅乡冰糖橙年总产量应在6000万斤左右(受新品种冲击,可能会小于这个数),如果有一大批代表当地农民利益的能人活跃在全产业链中,每斤增收0.5元应该没毛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