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用废报纸练书法,这样合适吗?你怎么看?

焉支情缘


用废报纸练书法当然可以,在废报纸上练毛笔字其实也很舒服的。在报纸上写毛笔字,感觉还是挺精神的。

其实比废报纸差得多的东西都可以练字。当年怀素就用芭蕉叶练毛笔字。最后成了一大书法家。


当年田氏兄弟没钱买纸。直接用毛笔蘸水,在一块石板上面写,干了之后又写,人家在石板上面都可以练成书法家,田蕴章自己说,当年也在路边去捡一些废纸回家练字,因为那个年代实在是物质太贫乏,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把字写好,你现在用废报纸练字那高档多了。

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小孩,没钱去读书,在教室外面的窗口,看老师教学生,然后他就利用空余的时间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练字。结果那个小孩很用心的去练,去学习,他写出来的字,比那些正在学校里面上学的小孩写的字都要好。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你用心去练,用心去学。哪怕在地上,在石板上,在沙滩上,你都可以练出好看的字。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到网上去买各种宣纸,也用不了几个钱。当然你如果实在穷的揭不开锅,去捡些废报纸练,也一样能把字写好。没有任何问题。




xiang古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是一位小学老师,他喜欢练习书法,练习书法用的纸张就是废弃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是他从办公室拿的过期的报纸,有很大一摞。

后来我学习了书法,偶尔也会在报纸上面画一画,当时5毛钱一份的《齐鲁晚报》很厚,有十几页的样子,下课的时候就在上面画一画,但仅仅限于在上面画一画。


而我真正练习书法,则是买的练习书法专用的毛边纸和限制,按照当时的价格,其实用毛边纸练习书法,你报纸还要便宜,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使用报纸练习书法上,很大的原因是白纸已经废弃了,丢了可以,不如把废物加以利用,既能够省钱,还能练习书法。

对于这种想法其实我是不赞成的,觉得做专业的事情,就需要专业的工具,书法练习用纸,之所以选择使用毛边纸,是有他的道理的,如果要是废报纸更好用,商家肯定会最出废报纸效果的毛边纸,可是并没有。

再加上以前的老报纸其实也可以练习书法,但是现在的报纸表面都非常的光滑,并不适合练习书法,报纸上面还会有图片和文字,会干扰书写效果,也会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


而现在先洗书法使用的毛边纸也并不贵重,非常的实惠,好一点的也才十几块钱一刀,如果练习楷书的话,一刀毛边纸够用好几个月的,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找废报纸练习书法。

总之,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工具,练习书法,毛边纸和宣纸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纸上面练习,然后在这样的纸上面创作,是很自然的,总比从报纸过渡到宣纸更加自然。你觉得呢?


不二斋


我初学书法的时候,是用报纸练字,因为报纸免费。一方面是家里穷,舍不得钱买宣纸;另一方面是生长在农村,连宣纸是怎样都不知道。用来练字的笔也只是一块钱一支的水彩笔。

一直到大学毕业前,我都是在报纸上练字,只是大学的时候,把水彩笔换成了几块钱一支的毛笔。

老实说,初学者用报纸练字,进步较慢,没有米宫格和田字格,不利于结构的把握;而且纸张的材质跟宣纸不一样,我后来改用书法练习纸,磨合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

不过有了一定书法功底的人,用报纸来练大字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报纸看过后,也就搁置了,或者当废品卖掉;在上面挥洒,可以纵情写意,是一种抒发胸怀的探索练习。



倚斋听风雨


记得以前去大姨家,经常看到姨父在那些旧报纸上练习毛笔字,去年,我开始接触毛笔,就近也就找来了一些报纸,想着,这样不是省钱吗?

可我用起来,效果却不好,那些报纸类似于熟宣,一点儿也不吸墨!练习笔画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后来,我问过我们老师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用旧报纸练字!我们老师给我的答复是,不大好!老师说,以前的报纸还可以,现在的这些报纸与以前的制作工艺大大不同,不是秸秆打浆,直接造的纸!最好不要用报纸来练习!

当然,我们练习的是楷书,点画都需要精准,到位!我想,若是练习行草,在报纸上还是可以的吧!毕竟,节约也是一种美德!


走卒水边绿地


废报纸上练习书法合适吗?是不是太随便?有辱斯文?还是废报纸的纸质是否适合于练习书法?我们就来谈一谈废报纸上的练习问题。

纸的性质对于书写习惯影响很大。习惯了一种纸质的书写,换一种纸写起来会很不适应。
(练习用的檀皮宣)

如果一直在报纸上写,换成生宣纸写,你就会觉得,大家说的宣纸是书法中的一宝,完全是骗人的话。其实不是宣纸不好写,而是你习惯了报纸的书写习性。对于宣纸的吸水性不能很好的控制。要么洇成一片,要么干涩枯燥。很难把在报纸上的功夫施展到宣纸上来。


(翻来覆去的写)

报纸有点类似于半生半熟宣,并不等于是。在报纸上写的字由于报纸的吸水性不如宣纸,笔画会显得比较僵硬,缺少润泽的观感。在报纸上练一寸以内的小行书,效果还是蛮好的。小行书的书写材质用的正好是半生半熟宣,适应起来也比较快。楷书和隶书用的纸是生宣,适应起来会有较长的时间。


(最后的结局都一样:卖掉!别人论尺卖,我论斤卖)

至于说合适不适合,有点岁数的人,谁没有在报纸上练过?五十岁以上的书法爱好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人能买得起宣宣纸来练习?报纸上练习转到宣纸上书写,只是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了以后,也就一样的得心应手了。
(夜深人静,也该歇了)

现在学习书法的条件比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好得多。经济上也不至于买不起。网上二百元钱五刀的四尺宣纸,一年都写不完。如果还嫌贵,六元一刀的机制毛边纸,比报纸还便宜。如果不是经济上的问题,就是喜欢在报纸上练,那就练吧。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子衿书法


废报纸上练书法,完全可以,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只要心中有笔,用什么都能练字。

我小时候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第一个阶段:没有笔,也没有纸。

那个时候,我开始上小学了,也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就是喜欢写字。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了“大字”课。其实,“大字”课就是后来的“写字”课,再到后来成了“书法”课。家里条件有限,作业本虽然几毛钱,但已经很贵了。那个时候我用树枝,在院子里写。家里院子很大,是个敞院,没有围墙,“忙里”季节院子就是场,在院子里碾场。那个时候我经常捡树枝在院子画,为此也没少被父亲批评,因为我把场画的烂七八糟没法碾场了。

那个时候,家家几乎都有的一个家用电器——手电筒,手电筒里面用的是二节或三节的大电池。经常捡一些废弃电池,我砸出里面的“碳棒”,用来写字。在学校里面,用它在操场上写,写乘法口诀、字母表,还有生字、生词等。在家里就用它在院子里写,因为没有字帖,写的很随意,想到什么写什么,会写什么写什么。记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大路上写,因为山里没有汽车,人也很少,我写了一个下午,五六个小时写了有两公里。虽然现在想不起来当时写的是什么?但当时的那种精神,现在真的不敢想象。

第二个阶段:有笔,没有纸。

那个时候,毛笔记得是1.5元一个,但是纸太贵了,一张纸就一块多。我稍大一点后,才知道当时被开小卖部的老师给骗了,普通的毛边纸被当成宣纸卖给我,现在想想都是笑话……

当时,我经常去找班主任老师要一些废旧的报纸,废旧报纸真有点宣纸的感觉,非常好用。 后来,我为了省墨,就在几张废报纸上不断地重复写,直到把报纸全部写黑,像黑板一样。然后用毛笔蘸上水,就可以在“黑报纸”上写,那种感觉和现在水写布的效果一样一样的。说到这里,不是想说自己有多聪明,而是环境改变思维,只要真心喜欢做一件事,不论怎么难都会想办法坚持下去。

第三个阶段:有笔,也有纸。

这个纸就是毛边纸,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才买了一刀毛边纸。虽然纸是有了,但价格昂贵。说真的,毛边纸还没有废旧报纸好写。毛边纸上不敢轻易去写,还是坚持用废旧报纸,重复着以前的“故事”。还有一种纸非常好写,就是梨或苹果的包装纸,写小楷太惬意了。我就是包装纸,抄完第一本书——《宋诗三百首》。那时候,家里种了梨树,酥梨特别好吃特别甜。每年客商来装梨的时候,父母都要给他们多要一点包装纸,就是为了我练字和写作业。前几天回老家,家里还放着二三十年前的包装纸和旧报纸。

学习书法,不在于笔,也不在于纸,在意的是你心中的那份热爱和坚持。我在雪上写过,在土地上写过,在沙堆里写过,在废旧报纸上写过,在毛边纸上写过,在宣纸上写过,但最难忘的还是留在废旧报纸上的坚强岁月。


书法家豆万龙


我小时家里贫穷就是报纸练习写字的,哪时候小学教师办公室,邮电局营业门市的红、蓝墨水小朋友去倒一点来用也是没有人干涉的。因为报纸也不一定能找到很多,为了节约用纸用红墨水写练后再用蓝墨水写,最后才用墨水写练,一张纸用三遍。写用完堆集多了当费纸(费纸当时是2分钱一斤,没写过字的报纸是一角钱一斤)卖。

这是本人亲身经历,我的经历告诉我,穷人家的孩子用报纸练字不一定能当上“书法家”,但也能把字写的很好,也同样陶怡自己。


朝花夕拾18625897


用废报纸练习书法,太合适了!想起我小时候练字的情景,颜二习字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专门的练习用纸很难找到,宣纸倒是有,可是太昂贵,用不起,废报纸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废报纸也不容易弄到,一般家庭不会订报纸,在农村只有村委和学校有。颜二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以顽皮出名,校长认得。有一天颜二就跑到学校,校长刚好在,然后就一通海聊。瞅见办公室一摞一摞的报纸,喜上心头,给校长写了几个字就带着废报纸屁颠屁颠的回来了。那堆废报纸颜二足足写了两年。





(启功报纸上写的字)

为什么说废报纸合适练习书法呢?话还得从颜二的老师说起,颜二89年在书法专业学习时,老师是玉林著名的书法家苏洽熙和蒋海池两老先生,因为纸张贫乏,建议用废报纸,还教了一个小窍门,在报纸上喷一些水,然后晾晒干,写起来跟宣纸差不多。然后喷晒报纸这事颜二就没少干,只可惜到现在颜二的字还没有大出息,唯有加倍努力了!喷过水后晒干的报纸容易入墨而不洇墨,毛笔入纸涩感也很好,虽然跟宣纸有差别,但是练习也挺不错的。




(颜二用废a4纸写的字)

颜二认为,练习写字对于纸张不必太过苛求,古时候没有纸,春秋战国时用的是竹木片,叫做简牍,到目前为止出土了很多实物。王羲之《兰亭序》是用麻纸写的,敦煌出土的魏晋南北朝甚至唐写经用的都不是宣纸。米芾《苕溪诗》是用绢写的。当然现在各种纸张都做了细分,名目繁多。练字有练字的毛边纸,创作用创作用纸。如果有条件,使用专业用纸还是好的。

这是颜二曾经的练字经历,欢迎讨论交流,谢谢!


书法颜二


只要不是特别光滑的纸就可以,我小时候练字爸爸经常带报纸回家,后来父亲单位都知道我练字,都给我攒着,那些年基本上都是用报纸,只有写作品的时候才舍得用宣纸,还有父亲在报社和印刷厂都认识,有些排版错误的报废纸上面就几行字,基本上都是白纸,而且用浓墨写字效果相当不错,现在想起来那些报纸总重量得按吨算了吧!都是父亲卖的,每个月都有二三百斤,一年上吨位是正常的,尤其写榜书,一张报纸两面就只能写十多个字,那叫快,现在估计用掉的墨汁也得有几百斤了,所以说练字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不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是说用废纸可以省下不少开销,不要以为当时觉得没什么花销,那是你写的少,如果一天按一千个字来计算,写十年你试试,得用多少毛边纸和宣纸,得多少钱能下来,好好算算吧!一天你写百八十个字的那不叫练字,


自留地er翰墨留香


九零年,小学二年级,遇到了我毕生难忘的好老师,他是我们班主任,毛笔字写得特带劲,虽然那时根本不懂欣赏,且认的字也不多,但却是那么的吸引我,因为班主任,我们班的课外活动比其它班都丰富,其实说丰富,也不过是练写毛笔字,我们班成了学校唯一有课外兴趣班的班级,那时哪来那么多宣纸给你写,做梦,连报纸都是全校就每天一份,老师们都是轮着看,我们班主任肯定是最后看,看完就成了他的宣纸,没有那么多纸写毛笔字,班主任教我们一个办法,也是他小时候练字的方法,用我们潮汕地区这边的土地砖(揭阳砖)练写毛笔字的,沾水写,很快干,不写时拿去晒,有报纸练就不错了朋友,想想一切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有报纸写,还得感恩每一棵树,并向印刷报纸的那些你并不认识的人忏悔,因为你根本就不看报纸,随着时代变迁,它己经渐渐沦为废纸,可如果你好好珍惜它,用它来练毛笔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它就又因你成了有价值的东西。假如你真爱书法,你不会提这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