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从古到今公认书法最好的,但是是否有超过他的书法家?

聖图书画


书法史两座高峰,一座王羲之,一座颜真卿。

个人认为颜真卿远超王羲之。

论人品,颜真卿国士无双,而王羲之人品很差的。王羲之与王述事件,让王羲之身败名裂。说白了王羲之就是钛金眼看人低,结果没过几年就被王述反转狠狠打脸。

论楷书,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自告奋书,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等等,都是一个时期一种造诣,居书法史楷书第一。而王羲之的楷书,其实是继承钟繇,并没有什么造诣。

论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行书里面技法最难的,最富有感情的大作。而争座位帖,让米芾都不得不服气的好好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明显带着大唐书风,就不是王羲之写的。圣教序里面的有些短拙、小感觉的字,才应该是王羲之写的。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精妙之处是那种小感觉,但格局小,气场小。而颜真卿书法,格局宏大,气场十足。

总体造诣,颜真卿足以盖过王羲之,但国人就是不肯承认,说白了还是崇尚空头虚名和虚无,而不敢求实。








黄九变书画


习字之初,我对王羲之顶礼膜拜,可谓五体投地。在孩童时期就听过母亲讲过一些王羲之的神笔的传说,对我影响极深。所以,我习字一开始就写王羲之的小楷,然后是草诀歌,圣教序,后来又补练颜体和苏体。但感到没有写王体过瘾。l只到十几年前,偶然看到毛泽东写的兰亭序,一下子惊呆了。实事求是的讲,毛泽东的书法境界格调,神采,气势都远胜王羲之,当时我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有心中偶象被毁的失落感,甚至有些痛苦。这种情绪延续了足有半年。后来慢慢想通了,就改练毛体了。


鹰派人物0001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书法家,历史上的书法家多如天上的繁星,要问哪个书法家最好,好多人说是王羲之,好多人说是米芾,也有人喜欢赵孟頫。

好多人问:如何才是最好的书法? 有人说:技巧性最高呗,这还要问? 专家说:技巧性最高不见得就是最高明得书法,如果是的话,那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米芾等这些人就有的争了,并且还不一定有结果。

有人说:写得最端正的,最稳定的肯定是最好的书法。 专家说:机器写得稳定,机器写得端正,机器写得是最好的书法?馆阁体是最好的书法?田英章写的是最好的书法?沈度写的是最好的书法?显然不见得。

有人说:认可的人最多的肯定是最好的书法。 专家说:这要分情况,历史上老百姓都没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算吗?历史上所谓的认可,都是那些读书人,老百姓从来没有发表过看法。

如果让老百姓也发言,那么天下第一书的美名花落谁家就未可知了。颜真卿、林则徐、毛主席估计呼声最高,甚至周总理也会被拉进去。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毛主席的呼声是其他几位的总和,不仅是因为他在老百姓心目中地位太重,他的字确实很有味道,大气磅礴,大气万千,就算是一个毫无书法修养的人,看到主席的字都会被惊叹,被感动。

好的书法除了要有高深的技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灵魂,要有感染力,要能感动人,难怪好多人认为,主席的字是千古以来最好的。 你们认为好最好的额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名庐书社许高鉴


可以说,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没有一个超过王羲之书法的。也没有哪个书法家说自己已经超过王羲之书法的。这就是事实!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我们只要学习的份,千万别谈超过他的话。因为王羲之是书圣,既然是圣人的书法,又有谁能超过呢?



我认为,当下的学书之人,学上三十年王羲之的字,如果真的能得其王羲之书法的四五分神韵,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每一个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应把着重点放在领悟王羲之书法精神上,这个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临其形似和神韵,那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领悟王羲之的书法精神,才能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否则,即便是临摹的有十分像,而不得其他的书法精神,就会像喝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的。



天才源于勤奋。学书须具天赋。天赋源于善悟。学书法,悟很重要!学习王羲之书法也是一样的。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我们必须持敬畏态度!反之,是学不好王羲之书法的。关于超过王羲之书法的话,做为一个书法人,还是不去想的好,不去说的好,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超过王羲之的书法!但“神人”除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和讨论!


中州耕牛堂主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是有两点原因的:

首先,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是好。《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经过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咖们的鉴赏,形成的共识。这点用讨论,况且这幅天下第一行书还不是真迹,还是唐人的钩摹本,就这么厉害了。如果有真迹,真迹只会更好。

其次,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后世无法复制的。那个时期是楷书刚有雏形的时候,草书由章草向今草转变的时候,行书刚刚面世的时候。所以羲之除了字好,还做了一个推动楷书、草书、行书转变的人。这个功劳,因为时代背景的限制,后世再难有人达到这样的成就。

到了唐代,各种书体已经基本进入成熟期,太宗皇帝李世民又极力推崇王羲之,于是世人皆以羲之为楷模,争相效仿。最客气的是,让大家都学王羲之,他还把羲之的真迹搜罗干净,一股脑全带进坟墓里了。

大家试想,学王羲之,学的还不是真迹,那么如何超越呢?而楷、行、草三种书体又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和成熟了。所以很难超越。

书法本身又是讲究历史传承的艺术,如果脱离现有古代法帖,完全自己另起炉灶瞎写,又会变成“丑书”。

所以现代人,真的很难超越王羲之,而且现代人功利心又重,因此内心的境界就很难达到古人那个水平,文化修养和学识更有距离。所以要想超越羲之,谈何容易。








翰墨今香


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总容易犯一个错误,即将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等于于其具体的能力与水平。


王羲之之所以无人能及,是指他对推动书法艺术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以及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当然,他的书法水平肯定很高,但其是不是最高其实并不重要,并且事实上文学艺术也并不好评说谁是第一、第二,不然怎么会有“文无第一”的说法?

一、王義之的成就与地位

王羲之在书法上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他“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在汉魏以来质朴书风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妍美流行的行书,确立了后世效法的行书新面目,他和其子王献之将行书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成为流传至今的正统的书学派。


他也由此被尊为不可替代的“书圣”。

二、对“书圣”的理解

中国人爱尊“圣”,自古以来有“文圣”“武圣”“诗圣”等,“圣人”就一定表示他的能力是最强的吗?

按这个逻辑,“武圣”关公应该是武功最厉害的了,或者说领兵打仗是最厉害的了,那么,“白衣渡江”、生俘关羽的吕蒙岂不是“圣中之圣”了?

我认为“圣”,尊崇的是圣人的精神与思想,“诗圣”并不表示杜甫的诗写得最好,即使是“孔圣人”,也是儒家推崇的“文圣”,诸子百家中都有各自的“圣人”,而“书圣”,也不必非得书法写得最好。

三、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理解

中国人除了爱尊圣,还爱排“座次”,小时候看《说唐》,我们常常以能背诵其中的好汉排名为傲,《水浒》中也风风光光地有一章“英雄排座次”,书法也不能免俗,先有“十大行书”,后又有“十大楷书”,近来网上有好事者又排出“十大书家”。


“十大行书”之说不知源自何时,先是有“三大行书”,后可能觉得不过瘾,再加到十个。

首先要说,《兰亭序》肯定很好、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一个摹本都这么美了,原迹肯定更美,可惜李世民为了一己私利,带走了这绝世珍宝。

但是,《兰亭序》一定比《祭侄文稿》高明吗?正如,李白的诗一定比杜甫的诗高明吗?

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书法史上两座高峰,分别代表了秀妍与雄放两大书法流派;李白与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高峰,拿他们去比高低,说的极端一点,就好比拿孔圣人与关公比较,这如何分得出高下?

《兰亭序》与《祭侄文稿》,在技法上,也许前者更高;在思想的表达上,很多人认为后者要高出前者许多。

“三大行书”的排名,我认为按时间顺序而定的可能性更大,而非以其水平高低而定。至于“三大”之后的行书,“狗尾续貂”的可能性更大。

四、王羲之是否能超越

弄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其实就应该明白,不管后人在技法上、在书法水平上是否超越王羲之,但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而说到技法,我也要强调一个观点,即:王羲之的书法被超越,是迟早的事,是必然的事。

时间往前推5年,那时说电脑下围棋能胜人类,大家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谈,但2016年3月,“阿法狗”战胜世界冠军、韩国人李世石,让我们感悟:人工智能来了。时至今日,职业高手们向电脑学习围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在书法领域,现代的研究手段已远非古人所能比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参与,更可以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一百年,也许一千年,后人在技法上是一定可以超越王羲之的。

正如虽然当代印刷术已高度发达,但我们不能否定毕昇的重要地位一样,王羲之是书法之源,后代的各种风格的书法都源于王羲之开启的这扇门,即便我们有一天我们在技法上超越了他,但他的作用与地位永远无法被抹杀、被超越。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毛主席书法之所以令广大民众所推崇和喜爱,不仅仅是其高超精湛的书法造诣,主要的还应该是其自然流畅,蕴含乘载着其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哲理、人文诸方面的博大智慧和容量,令人一看到毛主席的书法,就有一种心潮澎湃耳目一新的感觉。

厚重的政、经、军、诗文的高阶次历练和熏陶,是毛主席书法渊博深层次的内涵,是历代书家所很难企及的。在毛主席的书法当中,镌刻了许多历史的的沧桑和激荡的坚韧不拔的不屈不挠的不拘羁绊的灵活机动的革命场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毛主席书法的随意性、不拘一格的机动性和笔透纸背的刚毅性,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书法高超娴熟的运笔功能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仿佛当年的历史画卷跃燃纸上!毛主席应是大中华书法与人文有机结合的真正大师!是中华书法界难得的奇才和瑰宝!


鲜明11


书法史是变化史,不是进化史。

孙过庭《书谱》开明宗义“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从张芝钟繇到二王,代表了行草书从起步到成熟的两个起讫标志。

从东汉到东晋,行草书得到空前发展,很快完成了从隶书到行书,从章草到今草的过渡。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二王父子。

唐蔡希综《法书论》“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简,创立制度,谓之革新”。

南齐王僧虔《论书》说,没有王羲之的变革,人们“至今犹法钟张”。

王羲之在书法风格上变两汉的恢弘博大为清朗俊逸,在字体上“创立制度”,“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张怀瓘《书断》语),促进行草书走向成熟。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行草的祖师,赢得“书圣”桂冠。

必须指出的是,字体的发展以艺术与实用合一为标准,因此,今草比章草先进,行书比隶书(行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先进。

但书体的风格变化却无所谓高低优劣。它只反映审美趣味的转变,不能说魏晋书法胜过秦汉,同样也不能说后世的书法都不如魏晋。更不能说后世的书法都不如王羲之。

书法风格的多样性是中国书法永续传习,绳绳弗替的根基。环肥燕瘦,各具情致。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把王羲之在一种风格上的尽善尽美当作凌驾于所有风格之上的至高至尊,是一种愚昧落后的,无知短视的艺术理念。如同把孔子的思想凌驾于所有思想之上,定于唯一一样,是帝王将相所谓“礼教”,“书教”的范榜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谁超过谁,那超过王羲之者,历史上何止一人。

从书法风格来说,王献之超过王羲之。王羲之风格内擫,王献之风格外拓。内擜的写法笔致紧敛,结构方折,字的外轮廓线稍向内弯曲;外拓的写法笔致开张,结构圆转,字的外轮廓线向外弯曲。

从书写的便利性来说,圆转外拓是顺势的,翻折内擫是逆势的。顺势则快,逆势则慢,写圆转比写方折快。王献之的风格比王羲之的风格更契合行草书的实用性质。

王羲之劲挺的线条和方折的结构比较质朴,王献之弯曲的线条和圆转的结体比较秀媚。行草书法,其风格的演变趋势是“古质而今妍”,小王的书法风格比大王更接近后人的审美观念。

基于这两个原因,隋唐以后,小王的外拓书风更加流行。

书法史上,承袭大王风格者,寥寥可数,欧阳询,李建中,杨维桢,张瑞图等数人而已。而其余历代行草大家,除碑帖结合一路外,无不是王献之的粉丝。

书法风格的开阔重大,气象雄浑,颜真卿行书超过王羲之;清末民国的碑帖结合,大幅巨幅作品的技法革新,都超过了王羲之;王铎,林散之的墨法变化,超过王羲之。

神圣崇拜,定尊于一,在思想和艺术发展上,是进步,发展,变化的最大障碍。

古今中外的艺术,都没有谁的是千古不易的唯一。这是基本常识。

王献之《委曲帖》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不迷信权威,不随俗说,刨根问底,独持己见,以事实为依据,独立观察立论,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如果硬要从一碑一帖去比较 ,后来出现的书法大师,可能在书法某一方面超越王羲之。比如颜真卿米芾的行书,张旭怀素的草书,杨凝式赴孟頫的楷书等等,等等。

但站在中国书法文化的高度,从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出的贡献去审视,我敢断言,从古至今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无法超越王羲之。为什么呢?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王羲之书法最契合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向。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就是看问题或者处理问题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而王羲之的书法,无论是真书小楷,还是行草巨制虽极尽变化,都能给人一种和气静美,自然流转、落落大方的艺术感受。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在书法文化方面极力推崇的对象,甚而把王羲之神化。

二是变古隶为新体的贡献。大家知道,汉至东晋前,官方和民间使用的文字,都是隶书和章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字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王羲之作为改旧为新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时代完成和完善了文字由隶变楷、由章草变今草的转变过程。由于他和同道们的贡献,开启了中国文字的一代新风。至今,我们还延用着东晋以来创新的文字字体。可谓利在千秋,功在千秋。

三是五体皆能,书法艺术综合实力无人可比。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现时正是学习王義之书法的热潮阶段,大家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和临习王流传于世的各个碑贴,自然对王的书法全面性有所了解。我要说的一点是,在大家习王字的同时,多看一看中国书法史和历代书法论文选,更能深切体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性,及王義之书法之所以受到历代推崇的原因。

总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不可超越的丰碑。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难说谁的文章是历史之最或者说谁的书法天下第一,尤其是书法作品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的风格也是不一样,就书法的字体而言也是分很多种的,而历史上的大家擅长的领域也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者不同时期的书法家的作品也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好似关公和秦琼谁更厉害一样都没有定数,而且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书法也不例外!我觉得宋徽宗的瘦体真的很漂亮,最近也在临摹,瘦体遒劲有力,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是很难达到那个境界的,书法真的是中华名族的瑰宝,总之,依在下愚见书法作品没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之分,只有一流和二流之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