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病傷醫?我們的敵人只有一個

有人抗擊疫情,有人卻製造險情。連日來,數起“挾病傷醫”事件令公眾憂心忡忡。在武漢,一名患者向急診科索要溫度計、口罩等帶回家給家人使用,遭到拒絕後竟追打護士;在荊州,有確診病人明知生病也不好好戴口罩,甚至拉開醫生口罩向臉上噴氣、吐口水。“沒有藥,誰也別想好”“你不讓我活,那就讓我們一起死”“憑什麼你可以穿著防護服?要死一起死”……個別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出現的扭曲心理、過激言行,在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疫情阻擊戰中顯得格外刺眼。

平心而論,在疫情面前,一些患者不僅遭受身體上的病痛,也在忍受精神上的壓力,還要承受特殊情況下尋醫問診的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醫療資源極端承壓、醫護人員極其不足的條件下,病人就診體驗不佳的事實客觀存在。量個體溫排隊幾個小時,心情難免著急;確診後沒有絕對的治療把握,心態難免失衡。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折磨的,有點脾氣也是正常的、理解的。隨著全國各地的緊急動員、有力部署,救治不及時的情況正在改善,資源不到位的問題得到緩解,相應的情緒和壓力已經明顯好轉。

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是疫情的受害者。當生命遭受巨大威脅,亂髮脾氣是沒有用的,過激的言行更是“幫倒忙”。把對疫情的恐慌、煩躁、不滿投射到救治一線的醫護人員身上,指望他們能夠“應有盡有”“藥到病除”,這不現實也不公平。“病急亂投醫”不可取,但若因為“病急”就要“辱醫”“傷醫”,這是對醫護人員的辜負,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溺於風雪。”只有橫衝直撞的病毒,沒有見死不救的醫者。醫學泰斗裘法祖有言,“醫生治病,是把病人一個個背過河。”泅渡生命之河,跨越生死難關,醫生和病人從來都是向死神抗爭的命運共同體。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們,是戰士、勇士,也是父母、兒女。孩子離別時的哭聲、瞞著家人出發的苦衷、高負荷高強度的勞累……正是無數看得見看不見的努力和付出,託舉起人們的安全感。

對患者來說,給醫護人員加油打勁還來不及,極少數人謾罵、侮辱乃至傷害的舉止讓人擔心,更令人寒心。

挟病伤医?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

疫情當前,我們的敵人只有一個,我們的戰友卻是千千萬萬。矛頭應該一齊指向病毒,而不是胡亂揮舞、傷人傷己。從始至終,醫護人員都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使命關懷,傳遞著“善”;患者在用自己的配合、努力、感恩,反饋著“善”;各地各級政府在用擔當、作為、責任,守護著“善”。這是一條關於善意的鏈條,任何割斷、扭曲、抹黑它的行為都是不合時宜的,也是法律所不容許的。

可見,防控疫情是一場公共衛生的攻堅戰,也是一場同仇敵愾的心理戰。病人的情緒需要照顧,醫護人員的委屈需要排解,市民的恐慌需要安撫……在加強防疫物資保障的同時,減輕疫情帶來的心理傷害、精神壓力,也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疫情是魔鬼,“挾病傷醫”也是一種心魔。越是緊要關頭,越是複雜時刻,越應該“遵醫囑”“聽指揮”。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守住生命的防線,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