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病伤医?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

有人抗击疫情,有人却制造险情。连日来,数起“挟病伤医”事件令公众忧心忡忡。在武汉,一名患者向急诊科索要温度计、口罩等带回家给家人使用,遭到拒绝后竟追打护士;在荆州,有确诊病人明知生病也不好好戴口罩,甚至拉开医生口罩向脸上喷气、吐口水。“没有药,谁也别想好”“你不让我活,那就让我们一起死”“凭什么你可以穿着防护服?要死一起死”……个别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的扭曲心理、过激言行,在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疫情阻击战中显得格外刺眼。

平心而论,在疫情面前,一些患者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病痛,也在忍受精神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特殊情况下寻医问诊的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医疗资源极端承压、医护人员极其不足的条件下,病人就诊体验不佳的事实客观存在。量个体温排队几个小时,心情难免着急;确诊后没有绝对的治疗把握,心态难免失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折磨的,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理解的。随着全国各地的紧急动员、有力部署,救治不及时的情况正在改善,资源不到位的问题得到缓解,相应的情绪和压力已经明显好转。

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是疫情的受害者。当生命遭受巨大威胁,乱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过激的言行更是“帮倒忙”。把对疫情的恐慌、烦躁、不满投射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指望他们能够“应有尽有”“药到病除”,这不现实也不公平。“病急乱投医”不可取,但若因为“病急”就要“辱医”“伤医”,这是对医护人员的辜负,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溺于风雪。”只有横冲直撞的病毒,没有见死不救的医者。医学泰斗裘法祖有言,“医生治病,是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泅渡生命之河,跨越生死难关,医生和病人从来都是向死神抗争的命运共同体。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们,是战士、勇士,也是父母、儿女。孩子离别时的哭声、瞒着家人出发的苦衷、高负荷高强度的劳累……正是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托举起人们的安全感。

对患者来说,给医护人员加油打劲还来不及,极少数人谩骂、侮辱乃至伤害的举止让人担心,更令人寒心。

挟病伤医?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

疫情当前,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我们的战友却是千千万万。矛头应该一齐指向病毒,而不是胡乱挥舞、伤人伤己。从始至终,医护人员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使命关怀,传递着“善”;患者在用自己的配合、努力、感恩,反馈着“善”;各地各级政府在用担当、作为、责任,守护着“善”。这是一条关于善意的链条,任何割断、扭曲、抹黑它的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法律所不容许的。

可见,防控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同仇敌忾的心理战。病人的情绪需要照顾,医护人员的委屈需要排解,市民的恐慌需要安抚……在加强防疫物资保障的同时,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精神压力,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疫情是魔鬼,“挟病伤医”也是一种心魔。越是紧要关头,越是复杂时刻,越应该“遵医嘱”“听指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守住生命的防线,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