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吹捧导师论文”的背后,是博士生的现状和人情的冷暖

要说最近最荒诞的事情,就莫过于一个期刊上发布的“论导师崇高感与师娘优美感”这篇文章了。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虽然知道读博辛苦,但是竟然要这样吹捧才能毕业?仔细看了一下这篇论文,其中有多处引用了多本哲学著作中的语句,用又高级又学术的方法,将导师和师母的优点展露无遗。随便摘抄几句,让读者感受一下。

第三部分师母的优越感中写道:“在师娘优美中潜伏着女性的大道之美,这远远超过了她的外表形体美。”,还说导师和师娘就是“一盏醒悟明灯,照亮着我们的人生路”。这篇文章分析导师和师母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中还运用了表格,展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越感的统一,真是让人开了眼界。


在“吹捧导师论文”的背后,是博士生的现状和人情的冷暖


吹捧论文发表,是失职还是“绿灯”

这篇“夸夸文”是分为两部分发表的,分别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以及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作者为徐中民是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院,在2000年的时候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博士学位。这篇讴歌自己导师的文章发布在《冰川冻土》学术期刊上,更加重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这篇文章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之后,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一个问题:导师是谁?徐中民的导师名为程国栋,同时也是《冰川冻土》学术期刊的主编。由于两个人这样的关系和导师的职务,外人难免会觉得这篇文章能成功可能就是借用了程国栋的职务之便。

一篇论文从筛选到发布是要经过很多个步骤的。首先一个稿件会先通过评审人的手,等从评审人这里通过离职后,会经过3个或5个匿名人的评审,如果多数人同意的话,稿件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编辑和发表。在《冰川冻土》的工作人员的看法是,这篇文章怎么通过的审理没人知道,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期刊里。而徐中民的导师,被歌颂的对象程国栋其实是毫不知情的。何况,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选择用这样的文章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当所有人都把这篇文章当做是“拍马屁”的时候,论文的作者自己却觉得这篇论文不是吹捧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说:“导师和师娘是一种互补的正反馈环关系,这样和睦的家庭在中国到处都是。最主要的形成新的正反馈环是共同发展之路的第二个阶段。”一不小心,又被他的才气所伤。目前,《冰川冻土》的编辑部已经道歉,并且撤稿,导师程国栋也已经引咎辞职。但是这件事情留下来的荒诞感还久久不能散去。

在“吹捧导师论文”的背后,是博士生的现状和人情的冷暖

用鸟屎做实验写论文

是的,你没有看错,有学生用鸟屎做实验发表了一篇论文。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发论文,将石墨烯随便掺杂一个什么东西就发表一篇文章。石墨烯:是一种2004年被发现的物质,是最薄同时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由于其性质,被广泛的应用到触控荧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制造当中。用石墨烯掺杂的思路写文章的话,文章数量真的可以滔滔不绝。在16年的时候由1306篇相关文章,但是到了2019年的时候已经有了1695篇。这样的文章,就算发了十几篇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学生看不下去论文注水,于是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抨击一下这种风气。“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这名字听上去就严谨又霸气。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加鸟屎和不加鸟屎的两种石墨烯作对比试验,最后证明加鸟屎的确实更具有电催化的作用。不过这篇文章的意义并不是要得出什么惊讶的学术结果而是要告诉那些写“水”论文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读书,还是要安心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

博士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最近的新闻,让公众把焦点又放到了“博士生”上。博士这个头衔听起来真的非常的厉害,但是提到这个头衔背后的生活的时候,很多想要申请博士生的人都是望而却步。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有男/女朋友的博士生也没有时间约会,更别提有自己的生活了。博士生忙着发论文、做实验和同学斗智斗勇。博士生的生活不仅累,而且还苦,更别提能拿到手的那一点点工资了。

但是苦中作乐,大部分的博士生都能在自己读书的生活里找到一点坚持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自己的导师对自己的关照,毕竟不是所有博士的师生关系都像徐中民和程国栋一样的。有学生在和导师的生活中积累了感情,更有了亲切的感觉。因为有的导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家人,会请他来家里吃饭,会尽全力为学生寻找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会不断的鼓励学生。而且在学生毕业后也不忘关心他。有一个学生在毕业后很不顺利,导师直接说:“不要你回来吧,我刚申请到了一笔经费,可以给你很好的待遇。”试问,谁遇到了这样的导师能够不心头一热。

好的导师会为自己的学生指引道路,让学生的未来布满光明。而好的学生也应该用尽自己的力量完成质量高的论文和实验,对的起老师的知遇之恩。既然选择了学术这条路,不管多辛苦,都要怀着敬畏的心坚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