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囧妈》是徐峥自导自演的一部温情喜剧电影,剧中徐峥饰演的徐伊万不仅没能处理好自己与妻子的关系,和母亲在一起时,争吵的时间多于融洽时光。从剧情来看,《囧妈》这部作品是导演徐峥在透过电影情节呼吁大家多多关心、陪伴自己的家人。但电影想要表达的,肯定远不止如此。电影中的徐伊万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但是徐伊万的妻子,也就是袁泉饰演的张璐,从电影情节来看,她既讲道理,又体贴婆婆,作为妻子或者说儿媳妇,她简直可以打满分。那么,徐伊万与张璐的婚姻破裂,问题全在于徐伊万吗?肯定不是,张璐也有问题。张璐的问题在哪里呢?她和徐伊万犯了一样的错误,用剧中徐伊万的话说,就是“太讲道理了”。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讲道理”本不是坏事,但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和对方讲道理,这看似公平的道理与妥协中,实则藏着伤人的“刺”。张璐对于丈夫徐伊万,就像徐伊万对于自己的母亲一样,在处理双方矛盾的时候,企图用基于自己立场上的道理来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忽略了,自己的道理也仅仅只是自己的道理,如果没有换位思考,没有在对方的处境下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这种“自我牺牲”不过是感动自己的“假象”。许多时候,一方的妥协,未必是对方想要的,甚至是对方最想拒绝的,这样的妥协,怎么能不伤人呢?

1、儿子徐伊万对母亲“讲道理”的妥协:忽略对方感受的“讲道理”,是最不讲道理的道理

《囧妈》这部电影中,徐伊万对母亲的关心明显不足,本要飞往美国和妻子对着干的他因为护照原因,误上了母亲乘坐的那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一路上,手机要么是坏掉了,要么是没信号,这使得徐伊万没有太多时间忙于工作。因手机用不了,在忙碌工作之干扰最大限度的弱化下,徐伊万和他的母亲卢小花开启了最原始的相处方式,两个人的矛盾,也在这场相处中升级。

卢小花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比较操心自己的儿子。她操心儿子的身体状况,什么时候吃什么喝什么都有自己的计算;她操心儿子的婚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打电话给正与徐伊万闹离婚的妻子张璐,希望她多包容他。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但是母亲的操心,在徐伊万看来,是强大控制欲的表现。似乎在徐伊万的心里,自己能够选择在这趟列车上陪伴母亲去俄罗斯,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感恩”了,但是母亲的管东管西,让他觉得束手束脚。在一次醉酒以后,因为母亲管束自己喝酒,本就因婚姻问题心烦的徐伊万出言不逊伤了母亲的心。

这一伤,反而让徐伊万开始学会理解。本要去莫斯科演出的母亲独自来到野外,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野外逃生后,徐伊万才开始理解,母亲看起来强大的“控制欲”,不过是因为关心自己罢了,而他的母亲,也理解到孩子长大了,自己的关心,有些个过了头。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其实,细细思考母子二人一路争吵的原因,大抵就在于二人不理解对方,并且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出所谓“妥协”,这里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作为儿子徐伊万的妥协。徐伊万认为,母亲想要的,是自己陪伴她去莫斯科,于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坐上火车陪伴她,就是自己基于“爱”的妥协。这妥协确实基于“爱”,但是却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因为,徐伊万可能在不自觉中忽略了一点,即自己妥协的对象,亦如自己爱着对方一般,对方也爱着自己。所以,他母亲想要的,自然不是儿子流于形式的“陪伴”,而是儿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儿子陪伴自己去莫斯科固然是好,但若儿子苦着一张脸陪自己去莫斯科,爱儿子的卢小花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的。

徐伊万没有意识到母亲最想要的是什么,他的思维似乎是这样的:“我搁置忙碌工作陪伴你,所以你要理解我的难处”。也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母亲卢小花的管东管西让徐伊万十分烦躁,于是母子二人时常爆发争吵。争吵中的徐伊万自然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作出了妥协,但是母亲还是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管东管西。于是,因为最初的“妥协”,委屈渐渐变成了“不满”,母子二人的关系便越来越差。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问题就出在徐伊万的“妥协”上。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徐伊万的“妥协”当然得不到母亲的理解,因为这是徐伊万心中的“妥协”。这份“妥协”可能都要把作为儿子的徐伊万自己给感动了,但是却不是卢小花真正想要的东西。天底下的母亲,大抵都是希望自己儿子健康幸福的,关心儿子身体也好,担心儿子感情生活也罢,都是想要孩子过得好些。如果陪伴自己会给儿子造成困扰,想必卢小花是绝对不愿意徐伊万来陪伴自己坐上去往俄罗斯的列车。但是徐伊万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他仅仅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认为陪伴母亲对于自己“忙碌工作”而言,属巨大牺牲,所以这种“妥协”应该换来母亲的“理解”。徐伊万的逻辑没有毛病,看上去“很讲道理”。但是这种“道理”能够成立,也仅仅是在徐伊万的立场上成立。

因为徐伊万自己没有注意到,自己从未想过母亲需要什么,从未站到母亲的立场上理解母亲的“唠叨”和“太强的控制欲”。于是自己出于“讲道理”而做出的妥协,在这种忽略对方立场和感受的状态下,才成了最不讲道理的存在。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2、妻子张璐对丈夫“讲道理”的让步:自说自话的妥协,阻断了相互理解的桥梁

《囧妈》这部电影,除了讲述徐伊万与母亲之间矛盾爆发与和解外,也讲述了他与妻子之间矛盾的爆发与和解,虽然他与妻子的和解没能挽回婚姻,但是至少让二人开始懂得互相理解,也算获得了好聚好散的圆满。

徐伊万的妻子张璐,从电影情节来看,可以打上满分了,她努力成为丈夫想要的样子,体贴自己的婆婆,但是她失败了,她发现自己无法变成丈夫心中的完美老婆。长期以来的让步和妥协,让她在压抑中爆发,她选择和徐伊万结束这段婚姻。为了避免和徐伊万成为商业竞争对手,她放弃中国市场,去美国进行商业谈判。但是,面对她的理性与冷静,徐伊万显得十分小孩子气,他甚至愿意无偿给张璐美国的商业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让张璐生意谈不成,这让张璐十分生气和不解。她不明白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大的让步,为何徐伊万还要处处和自己对着来,和自己过不去。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为什么呢?剧中的徐伊万在与母亲经历一番波折了解到理解的重要性后,他坦诚地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不想和张璐分开。而徐伊万的答案,很明显出乎了张璐的意料。这个时候,张璐才发现,自己一直嚷嚷着丈夫徐伊万不理解自己,怪他总想把自己变成他心中的理想妻子,而自己呢,又有多理解丈夫的感受呢?

从张璐这个角色,让人体会到了一丝丝讽刺,明明她看上去是最体贴、最讲道理的人,却是最忽略自己丈夫感受的人。她努力想要变成丈夫心中的理想妻子,于是一味按着丈夫的喜好去妥协,但是,她却在妥协所营造的“自我牺牲”之假象中,忽略了丈夫爱的是实实在在的她,而不是所谓的理想妻子。她虽然一再妥协,但是她的丈夫知道吗?显然是不知道的。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电影开头有一个镜头挺有意思,一开始,徐伊万拿出一个台灯告诉张璐台灯修好了,而张璐却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台灯,徐伊万显得十分奇怪,反问张璐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台灯。

可见徐伊万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妻子不喜欢这个台灯,工作上那么忙碌,甚至在生活上有些个不修边幅的他,都会抽空去修好一个他以为妻子最喜欢的台灯。但是,他修好台灯的做法,却成了妻子眼中“控制欲”的表现。很显然,对于徐伊万修理台灯这件事情上,张璐的出发点,依旧是自己的感受,因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所以她完全忽略了徐伊万“修台灯”背后对她的“在乎”,反而意会成了对方对自己的“控制欲”,理解成对方此举是在决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这个世界,哪有一个真心爱对方的人会强制另一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相爱的两个人,往往会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来判断对方喜欢什么,并希望与对方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便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被爱的人也基于对对方的爱,以“自我牺牲”般悲壮的妥协来言不由心去“强迫”自己喜欢对方喜欢的东西。但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最后,“自我牺牲”沦为了假象,这种“自我牺牲”的妥协所欺骗的,仅仅是爱自己的人罢了。因为“自我牺牲”下的障眼法,一方必然对于另一方的压抑情感表现得有些迟钝,继而便会阻断了相互“理解”的桥梁。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两个相爱的人,基于对对方的爱,定然不愿意对方为自己作出自我牺牲、作出所谓的“妥协”。当一方在不动声色下为另一方作出“妥协”的时候,看似是“自我牺牲”,实则是忽略了对方同样关心自己的感受。在自己的立场下,作出的妥协,这种妥协,看似是“自我牺牲”,实则,更多是在忽略对方同样爱自己的心。

3、没了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所谓“关心则乱”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关心中渗透的爱意,我们愿意为我们所爱的人作出“牺牲”,但是,这种“牺牲”在任何时候都合理吗?很多时候不仅不合理,还十分不讲道理。

母子之爱也好,夫妻之爱也罢,这世上互相关爱的人,亦如你爱对方一般,对方也爱着你。自说自话的“自我牺牲”可能“伟大”得快把自己“感动”了,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自说自话,一方的妥协,对于另一方来说,才最不讲“道理”。

因为爱你的人,不会愿意你为对方委屈自己,你“自我牺牲”下的假象,会让对方信以为真,在这种假象下,妥协的一方越来越难过,而另一方却在混不知情中做着所谓看似“变本加厉”的事情。但是,哪里是对方愿意“变本加厉”,因为妥协的一方从来没有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呀。毫无疑问,这种自说自话的“妥协”中,是没有理解可言的,也是最不讲道理的。

从《囧妈》看妥协中自我牺牲的假象:无理解的妥协,最不讲道理


互相爱护的两个人,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那么两个人相处起来,就需要互相“理解”,这种互相“理解”绝对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对方需要什么,继而作出自说自话般的“自我牺牲”,而是在相互沟通中,了解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下考虑自己应该作出怎么样的改变与妥协。要知道,出于爱意的妥协,本属难得,但是如果妥协没了换位思考的理解来支撑,那就万分伤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